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來去紫禁城 基本法第廿三條

═【立報】════════════════════════════

                                  

═══════════════════════《2003/07/15》═════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來去紫禁城 基本法第廿三條

 

    他山之石 閱讀、寫作,現在又多了支票比對

 

    他山之石 英國學生就業調查

 

【教育小報報】

********************************************************************

來去紫禁城 基本法第廿三條

 

■魏宏晉

 

從北京看世界,經常是越看越迷糊。

 

香港準備施行「特區基本法第廿三條」,從去年9月提出諮詢文件伊始,北京就到處宣傳大多數香港人都支持實施廿三條,至於面對接踵而來的侵犯人權質疑不斷,則被視為「一小撮人的行為」,根本不值得搭理。直到今年7月1日,香港「反對廿三條立法大遊行」竟然史無前例的號召了50萬以上的香港人上街頭,才震撼了香港政府,也挫敗了北京政府一意孤行的銳氣。

 

對於香港基本法廿三條立法的質疑,雖然討論的重點都放在「侵犯人權」上,但骨子裡其實就是對港府和北京的不信任。成為「中國人」6年後,香港人顯然對於中國這個「生母」的忌憚和不認同,比之對英國這這異族「養母」要生份的多了。

 

香港特區基本法第廿三條規定:「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的政治性的組織或團體與外國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我們看這個條文,雖然規定嚴厲,但是就國家安全和認同的角度而言,其實也不會太過於離譜,世界各國都有維護國家安全的立法。作為中國的一部份,香港縱使施行特別法,但是總不能有維護國家安全的除外責任和義務吧!所以說廿三條的立法應不在於條文的鬆緊問題,而在於一旦立法後,港人對於執行法律的政府,包括對香港特區政府和北京政府的不信任的問題。

 

在香港回歸中國前,香港法例中的叛逆罪,與英國和其他多個普通法司法管轄區的法例相若,叛逆罪主要包括:

 

一、殺死女皇陛下或導致女皇陛下身體受傷害;

 

二、意圖作出上述行為;

 

三、向女皇陛下發動戰爭,意圖廢除女皇陛下作為聯合王國或女皇陛下其他領土的君主,或旨在以武力或強制手段強迫女皇陛下改變其措施或意見,或旨在向國會或任何英國屬土的立法機關施加武力或強制力,或向其作出恐嚇或威嚇;

 

四、鼓動外國人以武力入侵聯合王國或任何英國屬土;

 

五、以任何方式協助與女皇陛下交戰的公敵。

 

而且,單是形成作出上述其中某些行為的意圖,以及以公開作為表明上述意圖亦屬犯法。

 

中國和英國的叛逆罪對等的罪行,可見於中國《刑法》第102條。構成該罪行的行為包括勾結外國「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而廿三條立法,港府就叛國罪提出的建議,並沒有引用上述的概念,而是列述普通法熟悉的具體行為,建議以現行法例的叛逆罪為基礎,然後將它侷限於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威脅。法條中建議的叛國罪將包括:

 

與外國人聯手發動戰爭,旨在推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以武力或強制手段強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改變其政策或措施;

 

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施加武力或強制力;

 

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出恐嚇或威嚇;

 

鼓動外國人入侵中華人民共和國;

 

以任何方式協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戰的公敵。

 

因此,比較中、英兩國的防止顛覆法律,似乎沒有什麼太大不同,為什麼香港在英國女皇陛下統治時,可以接受英國叛逆罪的約束,而無法接受紅色中國政府的廿三條呢?這問題就在於北京政府離民主、自由的現代標準太遠,政權、政府和國家的概念完全夾雜不清,自由心證認定的標準太寬鬆,其執行法律的心態、目的以及公平性實在都很難令人信任,一旦立法成功,必將嚴重威脅香港人民的言論自由、人身自由、新聞自由、結社自由及信息自由,嚴重破壞香港的投資環境,以及動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對於廿三條將危害香港,港人絕非過慮。舉一些最被爭議,反對聲浪高的條例就可以知道,廿三條完全是在佈地雷,將讓香港成為一個處處危機的恐怖城市。

 

第一,在民主自由的國家,公民有監視、彈劾政府的權利,而中國一向混淆國家與政府的概念,在廿三條立法中規定,反對政府就是反對國家。

 

再者,廿三條立法中授予警察的權利過大,警察有所懷疑,便無需證據,且不需要有法庭手令可隨時進入民宅搜索、拘捕。

 

第三,條文規定在中國大陸內任何以國家安全為由被取締的團體,其分組織在香港隨時可以被取締,港府無須任何獨立調查。

 

第四,任何港府認為是煽動性的言論都可入罪,無論此言論是口頭的,書面的,還是電子形式的;發表此言論的人有罪,聽到的人有罪,知請不報者還有罪。

 

第五,如是香港永久居民,不管身在何方,都受此法律限制,如違反廿三條可被引渡回港;在香港的人,無論國籍如何(包括過境者和來訪者),都受廿三條立法的限制。輕者一般入獄7年,重者終生監禁。

 

廿三條一旦立法成功,那代表什麼呢?香港人現在每年6月4日在維多利亞公園的紀念六四活動將不能再舉行,因為六四早被定調為「反黨叛國活動」;法輪功也不能練了,因為那已被視為顛覆組織;香港機場匯率表上代表台幣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也要取下,因為那是敵對的政治符號;香港人不能再到網站上發表反政府的政治言論,因為那很危險,去年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四年級22歲的女學生劉荻,因為在網路上發表文章而被中國公安部門拘捕,至今下落不明,就是活生生的「榜樣」。

 

北京政府一向看不起香港人,認為他們當慣殖民政權的洋奴,如今被中國接管,也會乖乖做順民。想不到,洋奴的洋墨水喝多了,硬是對民主、人權這種中國人最不在意的洋玩意兒斤斤計較,發起威來,50萬人上街頭,連紫禁城都震動了。廿三條要執意立法,立下權威?還是要與民為善,從刀口撤退?這個難題可讓北京頭大了。

 

(北京大學博士生)

 

(回目錄)

 

他山之石 閱讀、寫作,現在又多了支票比對

 

編譯■賴明芝

 

在這個夏天結束以前,剛剛出爐的高中畢業生,其成績單將被送到大學裡去,第一次要靠自己的力量過日子。這群年輕人比對支票、處理信用卡或是安排零用金的能力,準備得如何呢?

 

多數大學新鮮人將通過艱難痛苦的經驗,而學到些什麼,但是,對於下個世代的年輕人而言,也許將不麼艱難。金融機構、教育人士以及聯邦政府,開始把一些課程、給家長的建議清單、具有互動功能的網站,以及其他針對增進兒童個人理財技巧的資料結合在一起。做家長的甚至可以把孩子送到特別的夏令營,讓他們學習金錢管理的技巧。此外,儘管仍處於少數,有些學校已經把個人財務這種科目納入課程範圍裡,教學生一些基本的道理,比如說:存款、開銷、投資和收入等。

 

但是,有些理財工具,包括某些網路課程,也許並不會特別有用。舉例來說,部分來自銀行或是經紀公司的資訊,促銷性質比教育性質大。而且,有些網站的資訊太多,以致於需要耐心一頁一頁瀏覽完畢才能通盤了解。

 

消費者團體和財經領袖,包括聯邦儲備理事會主席艾倫˙葛林斯潘表示,讓年輕人學會金錢管理技巧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有更多的金融產品出現的今天。自理退休帳戶(self-directed retirement accounts)的增加,也意味著勞動者需要變成更聰明的存款人和投資者。

 

幾個最近的研究指出,年輕人想理解個人理財技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一份由位於伊利諾州一個市場研究團體所做的報告說,年輕人把98%從父母身上、工作所得還有其他管道得來的錢都花光了。

 

在另外一份研究當中,4,024位參加一連串個人理財答題的高中三年級學生,有68%的人不及格,2000年做的同樣一份調查裡,不及格的比率為59%。

 

42%的高三生表示,他們不知道營業稅(sales tax)會使得購買的物品變得比較貴;92%的人說,他們不知道當信用卡遭竊時,持卡人必須支付50美元的費用。

 

根據紐約「全國經濟教育委員會」這個非營利性質組織的報告,只有紐約、肯塔基、伊利諾和愛達荷這4個州,會要求學生選修包括個人理財技巧在內的相關課程。

 

今年17歲,將從紐約市皇后區班傑明˙卡多索高中畢業的瑞祖表示,一門必修的經濟學課程教會她如何比對支票簿、明智的使用信用卡、及早為退休存錢,和其他的事情。

 

在一次課堂練習,每個學生被指定一項假設性的工作和薪水,並且得找出辦法,支付各種帳單。現在,瑞祖明白了個人財務預算的基本原理,她計畫把暑假工讀賺來的錢,為她在紐約州立大學的第一年,買台筆記型電腦。瑞祖說:「以前,我大概會找爸媽要這筆錢,但他們已經花了太多錢在我身上了。這次該是靠自己的時候了。」

 

「全國經濟教育會議」和其他組織一直試圖說服美國各校納入這類理財課程,至少,做為部份的數學課內容或是其他必修課程。該組織負責人羅伯特˙杜瓦表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年輕人學會真實世界裡,經濟的和個人理財的決策技巧。」

 

不斷增加的個人理財資訊,將使得父母在家教孩子理財概念變得更為容易,而且,也許他們也能從中學到些什麼。目前個人理財的資源包括互動的網路和軟體遊戲、模擬股市、課程計畫和練習題等。這些學習資訊都是為家長、老師甚或孩子本身設計的,內容從複利(compound interest)的收益到安排投資方案都囊括在其中。

 

讀者可以從「跳躍開始聯盟」(JumpStart Coalition)的網站作為起點(www.jumpstart.org)。家長們會在網站上發現,有超過4百份的刊物清單,包括課程引導、政府出版品、錄影帶和其他書籍。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回目錄)

 

他山之石 英國學生就業調查

 

編譯■盧永山

 

根據「2003年英國大學生就業調查」所得結果,許多應屆畢業生希望繼續留在學校唸研究所,這是10年來首次出現的情況。

 

24%的受訪學生表示,他們打算繼續念研究所,希望這個額外的學歷能改善未來的就業前景;22%的受訪學生則說,他們希望在大學畢業後,從事全職的工作。

 

超過85%的受訪學生認為,應屆畢業生的工作機會是不充足的。約8%的受訪學生說,他們希望擔任臨時工,或在志願組織工作。18%的受訪學生說,他們會利用時間旅行。約12%的受訪學生則尚未做出決定。

 

由獨立的市場研究和出版公司High Fliers Research所進行的這項調查,共訪問了全英30所大學的15,474名應屆畢業生。調查亦發現,英國大學生的平均負債,已從2000年的5,700英鎊,增加至今年的10,100英鎊。在此同時,今年畢業的大學生也預期,第一份工作的起薪為18,500英鎊,較2002年的18,700英鎊少,也僅比2000年高出1,000英鎊。

 

媒體、行銷和教師是應屆畢業生最想從事工作的前3名,但調查亦顯示,應屆畢業生愈來愈希望尋找更有工作保障或提供更多空缺的工作,如零售業(比2002年增加18%)、法律服務業(增加12%)、教師(增加4%)和民眾服務(增加2%)。

 

調查顯示,遭到緊縮和過度發展的部門,或未來的就業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的部門,求職的人數呈現下滑趨勢,包括資訊科技(較2002年下滑34%)、工程(下滑21%)、經營管理(下滑20%)和行銷(下滑17%)。今年,倫敦市就業狀況特別受到打擊,應屆畢業生不願從事會計(下滑26%)和投資理財(下滑14%)的工作。

 

負責執行這項調查的馬丁.柏查爾(Martin Birchall)指出:「今年夏天畢業的大學生,不希望馬上投入職場的人數,創下歷史記錄。許多應屆畢業生希望繼續留在學校唸研究所,這是10年來首度出現的情況。我們所做的這項調查發現,應屆畢業生有一種感覺,即今年職場所提供的就業機會不太足夠,因此,許多畢業生覺得他們沒有選擇,只好繼續留校升學,或抽空去旅行。」

 

這些發現對執政的工黨政府而言不是什麼好消息。工黨政府今年初提出一項備受爭議的計畫,希望調高一流大學的學費。但要實施這項計畫,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須能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好支付就學時的貸款──而今年暑假畢業的大學生,僅有少部人打算立即就業。

 

全國學生會會長曼蒂.泰爾福(Mandy Telford)評論上述調查說:「調查結果顯示應屆畢業生所關心的事,愈來愈多的應屆畢業生考慮繼續進修,或希望找有更好就業保障的工作。想找工作的應屆畢業生,每個人背負了大約12,000英鎊的就學貸款,他們不希望貸款利息不斷增加,也不希望自己失業。」

 

曼蒂.泰爾福說:「儘管政府宣稱,應屆畢業生的年薪可達40萬英鎊,但他們對畢業後起薪的預期不增反跌。這只是政府合理化調高學費的政治宣傳,但明顯的是,應屆畢業生並不買帳。」

 

曼蒂.泰爾福說:「為了確保最好的畢業生,能找到他們所希望和社會所需要的職業,我們必須搬開高等教育的財務障礙,並減輕大學生現在得承擔的龐大債務。」(衛報)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johann@lih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