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2003人本教育電子報
     

  | |出刊日期07/1 5(二)

1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報
,歡迎至智邦生活館「過期電
子報
」處點閱或下載,可點覽
已發刊電子報。不便之處請見
諒。

活動訊息

NEW!
「創意溝通營」92E128梯(7/28-8/1)個名額
,欲報從速!
more
---------------------------------

 NEW!
新教育的耕耘者─新鮮教師營招生囉!

more
---------------------------------

教改時代
您最可以信賴的媒體

人本教育札記

創刊12年,
領導教育新思潮、
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人本教育札記》
不僅是父母的百寶箱、
老師的好幫手
更是您參與教育、掌握教改、
與世界同步的最佳媒介

訂購專線:02-23642955

Email訂購:
publish@hef.org.tw

< Top>----------------------------

NEW!
人本教育基金會編輯部
徵求
 
美術編輯一位


more
---------------------------------

 來聽
【台灣教育向前行】
系列廣播節目
 
給你向前邁步的知識與力量
→詳見下方

<
Top>----------------------------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史英老師主持)

| 人本BBS站入口1 |
(註冊>>社會/社會>>hef)

| 人本BBS站入口2 |
(註冊>>人文/社會>>hef)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電子報發報中心====

| 訂閱或取消 |

| 客服信箱 |

| 電子報發報中心 |

| 申請免費電子信箱 |

˙您想要登廣告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
 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
 ,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NEW!讓老師更專業─請以「聘約」約束教師「不適任行為」:邀您連署!!more

New!《人本教育札記》試閱方案,機會難得!
more

1


人本新書推薦
(全省誠品均有售)


《塗鴉畫冊》

HOT!《塗鴉畫冊》一書持續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並榮獲92年「雜誌專欄金鼎獎」!
--------------------------------------------------------------------------------------------

教育新聞

非強迫非免費非免試 教部規畫12年國教新定位

大考成績單 後天寄

第二次基測 明起報名


主題文章
─ 紙上父母成長班

孩子需要怎樣的英語教育

講師◎林文淇/中央大學英語系副教授‧教育部英語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整理◎翁婉玲

 說到現在小孩的英語教育,不只家長、老師心急如焚,校長也很緊張,怕被別的學校比下去;各個縣市政府的教育局局長們揹著選票,壓力更大,雖然專家學者告訴他們不必緊張,但他們仍然不斷將英語教學的年級向下延伸,似乎如果不讓所有小孩都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英語,就無法向市民交代。尤其,那些很有錢的家長很早就送小孩去學美語了,其他比較貧窮的家庭,沒有錢送小孩去補習班,如果學校不教的話,不是更加大了貧富差距嗎?

 那麼,到底英語重要在哪裡?讓我們的政府必須特別花那麼多心思與金錢來做全民的英語教育(而不是全民的數學、國語教育),即使成效如何現在有很多學者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英語教育」還是「英語訓練」?

 要問「孩子需要怎樣的英語教育」,首先我們要先釐清的「英語訓練」和「英語教育」的不同?

 一般家長希望小孩英文好,是希望他能用英語和比我們「先進」的西方人溝通,看得懂西方國家的文字,這樣就能更快掌握第一手的資訊,變得比較有競爭力。如果這就是台灣的需求,那麼孩子們只需要「英語訓練」就夠了,而不是「英文教育」,因為他們只要聽得懂,讀得通,能用英語完整地表達出自己想說的話就可以了。這種訓練,並不需要像現在很多憂心忡忡的父母親,從孩子三歲起就花鉅額學費送到全美語或半美語安親班。我們也不必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要每週增加二節英語課。

 英文做為一種溝通的工具,就跟學騎腳踏車一樣,什麼時候學都可以;小孩記憶力好,學習力強,可能花一個禮拜學會用英語打招呼,等到長大成人可能需要三個禮拜,但是只要方法正確,一樣都能學會。英語訓練所提供的是作為溝通工具的英語,除非小孩子覺得這個工具實用,或是經常使用,否則再早開始學習,放著不用還是會忘記,提早開跑徒然浪費時間與精力。

 然而英文除了是美國與好些國家的語言,也是他們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呈現,就跟我們的中文一樣。好的英語教育提供的是透過英文的學習,對於這個語言的社會與文化的認識與了解。這才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教育,而且這個教育愈成功,希望掌握這個語言的動機愈強,各種英語的訓練也愈容易達成。

 在台灣很多人之所以老覺得英文學不好(而且焦慮自己或孩子永遠不可能學好),是因為他們只覺得英文無比的重要,卻不曉得重要在哪裡。尤其是目前的國小英語教育實施的方式,如果主要都是「訓練」學童掌握單字,熟悉句型,發音正確,這樣一個對於台灣絕大多數小孩而言「重要但是沒有用」的學科,在每週只有二小時,但訓練期極長的教育方式下,即使花上一年或幾年的時間,又怎麼可能學好?

 以我自己的「英語聽力」學習經驗為例,那是到了大學時,才在強烈的學習動機下透過密集訓練出來的。我大一的時候本來唸機械系,後來實在混不下去,想轉英文系。但是轉英文系要考試,其中一項考科就是聽力。當時我跟班上同學借到一台隨身聽,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每天按時收聽ICRT報的整點新聞。一開始完全聽不懂,只能靠聽過國語報導的新聞,勉強猜到新聞的大概。慢慢地過了一個月之後,我越來越能聽得懂了,過了二個月後,幾乎只要聽到第二次,就可以知道在講什麼。後來我順利轉系。那年只有我一個人轉進英文系,原因之一就是我的聽力成績非常高。進去以後跟英文系的學生一起上課,老師還問我說:「林文淇,你的聽力怎麼那麼好?」

 到現在我自己還是每天接觸英文。除了我自己的職業是英文教師的原因外,我有一個很強烈的動機:就是我對於英語國家的文化(尤其是文學)興趣極高。很多人都想學好英語,可是不曉得有多少人跟我一樣。我每天大概有二到三個小時的時間待在車裡,往返台北和中壢的時間我幾乎都是在聽英文的小說或電影。即使在我拿到文學博士學位之後,我在網路上買的前五套小說的有聲書,剛聽第一、第二套的時候依舊有些困難,除了因為那是比日常使用的英文來得複雜的文學語言外,也因為回來台灣後已經很少置身於那樣的英語環境裡,對英語已經不再那麼熟悉。聽完五套之後我意外的發現,我的英語發音跟流利度都增加了。這就是「英語訓練」,即使沒有上課(或是根本毋需上課),只要選擇適當的教材,不斷地練習,絕大多數的人都可以學好所需要使用的英語。

 問題是:國小的孩子需要這樣的訓練嗎?這樣的訓練對於絕大多數還不需要使用英語的孩童有效嗎?對於最需要這種訓練的大專學生,國內的大專院校是否要求過鬆,而對於不需要訓練的小學生要求過度,過於嚴格?

國小英語教育的本質是培養興趣的文化教育

 如果說國小年紀的孩子還不能承受比較嚴格的訓練,有些父母會說:「那輕鬆愉快地學,總是對的吧?!」教育部也有一些規定:要給孩子興趣,不要給他們壓力。所以現在台灣小孩用的教材,是英語國家裡的嬰兒、幼兒在學的東西。問題是:我們三、四年級小孩的心智年齡,其實已經能夠接觸很多很複雜的東西了,卻為了學英語,許多課程一整節課都是類似「head and shoulder knees and toe…」這樣的童謠。如果這類課程只是每週一、二個小時,唱唱歌、跳跳舞,作為學習的點綴也就罷了。但是有許多家長從小就把孩子送到各種英語學習的學校/補習班,為了能夠開口用英語來叫出身體部位或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名字,或是描述一些生活行為(例如從忠孝東路如何走到愛國西路),孩子大半的時間與注意力都被強迫做這類記憶型的學習(即使是透過好聽的歌謠)。我們的老師與家長自動把整個教育的內容降低到比英語國家低了四、五歲,不但孩子普遍覺得無聊(好玩的只是歌舞與遊戲,不是英語本身),更不用說提昇什麼國際競爭力了。

 再以我自己的經驗為例,我的女兒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老師請我在晨光時間去教她班上同學英文。雖然我覺得英文在這種情境下是沒辦法教的,可是我也不好讓他們覺得我是一個不配合的家長,所以就帶英文電影去給小朋友看。放電影時你會發現,即使是二、三年級的小孩,也完全有能力去欣賞那些給大人看的電影。看卓別林的默片《摩登時代》和《雨中歡唱》這類歌舞片時,小孩笑得淅哩嘩啦的捧腹不已。再跟他們討論:怎麼會有一個像卓別林那樣的人,要穿成那個樣子,做一些奇怪的動作,小朋友會很愛聽。我也用《雨中歡唱》裡的繞口令歌曲「Moses toeses are not roeses」介紹他們電影如何拿英語來開玩笑,小朋友的興趣都極高,也希望可以看更多像這樣的東西。後來我拿了披頭四的電影《黃色潛水艇》給我女兒看,影片裡極富創意的動畫跟披頭四很容易朗朗上口的歌曲讓她對披頭四有了很大的興趣。應她的要求,這部影片也在她五年級的班上放映過,小朋友的很快就會唱「We all live in a yellow submarine.」。

 同樣的,如果老師放《飄》給他們看,裡面有愛情、戰爭、鬥爭,也有種族關係。放了影片之後問他們:「生活中有沒有看到跟你們很不一樣的人?」小朋友就會開始想到台灣的菲傭等外勞。你再問:「那你有沒有覺得裡面有一些情節好像在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小朋友慢慢懂了,會開始想一些事情。當然,我在做的不是教小朋友學英語,而是在引導他們透過英語素材學習文化。他們大概不會用英語替外國人指路,但是我確定這些小孩會比那些在小學只學「Head and shoulder…」跟用英語打招呼的的人還要有競爭力。至少他們在生活中會比其他小朋友更習慣於思考。而且英語對他們而言不是零碎的單字與句子,而是傳達非常有趣的生活、藝術與文化內容的語言。等到他們上了中學後,一個學期規劃得宜的英語課程大概就補足現在小學所學的全部了。

 要讓所有的孩子對「英語」這個語言本身感興趣,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會特別喜歡語言學習的人一定只佔台灣總人口的非常少數;就如同只有很少的人會對聲音、顏色特別敏感一樣。而大多數人對英語感興趣,其實感興趣的不是語言本身,是因為英語像一扇窗戶,提供了接觸外面世界的管道。台灣的教育如果不能讓英語變成這樣的窗戶,反而是遮蔽其他窗戶的窗簾,那才是真正沒有國際競爭力。其他國家的文化、其他國家在發生的事情,都是很重要的。很多新的、不一樣的東西,是創意和知識的來源。

 我們現在花那麼多錢在做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要教孩子:不要停在原地,你還有機會,還會成長,還有其他可能的發展。而另一個語言所能帶給孩子的,應該就是一種「新而不同」的文化刺激,可以透過語言學習去更培養學習的興趣與動力。我一直相信,如果台灣不做全民英語訓練,絕對會過得比現在更好。我們可以拿這些錢來做其他更好的事情。與其說我們的小孩需要學英語,不如說他需要的是英語所帶給他的東西;他需要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社會、歷史,了解他們的生活,因為孩子可以不斷拿「外」國來和自己的生活做對照。

 孩子現在的英語不好沒關係,但是我們不要讓工具性的語言變成阻礙小孩認識世界的絆腳石。英語背後一些相關的事情,他應該要知道的,大人有責任要說給孩子聽。這樣,當孩子覺得學英語可以讓他更認識這個世界,就會更有動力去學習。這才是真正的「英語教育」,也才是台灣以後可能有的機會。

編按:自《人本教育札記》169期開始,特別開闢「紙上父母成長班」專欄,精選人本教育基金會「父母成長班」課程材料。有最專業的講師,父母最關心的講題,不只提供您教育的方法,還提供您教育的思想,我們願與您一塊兒為教育孩子而努力!欲詳閱本文,可至各大書店購買《人本教育札記》169期,或洽訂購專線:02-23642955;Email訂購:publish@hef.org.tw

<Top>----------------------------------------------------------------------------------

教育

非強迫非免費非免試 教部規畫12年國教新定位

教育部目前正在研議,計畫將高中職納入國民教育的範圍,以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初步決定十二年國教,將定位在提供國民受教育的機會,也就是國民仍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將採非強迫、非免費、非免試的原則及方向規畫。(國語日報 07/15

大考成績單 後天寄

大考中心本月17日將寄發大學指定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