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2003人本教育電子報
     

  | |出刊日期07/1 7(四)

1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報
,歡迎至智邦生活館「過期電
子報
」處點閱或下載,可點覽
已發刊電子報。不便之處請見
諒。

活動訊息

NEW!
「創意溝通營」92E128梯(7/28-8/1)仍有名額
,欲報從速!
more
---------------------------------

 NEW!
新教育的耕耘者─新鮮教師營招生囉!

more
---------------------------------

教改時代
您最可以信賴的媒體

人本教育札記

創刊12年,
領導教育新思潮、
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人本教育札記》
不僅是父母的百寶箱、
老師的好幫手
更是您參與教育、掌握教改、
與世界同步的最佳媒介

訂購專線:02-23642955

Email訂購:
publish@hef.org.tw

< Top>----------------------------

NEW!
人本教育基金會編輯部
徵求
 
美術編輯一位


more
---------------------------------

 來聽
【台灣教育向前行】
系列廣播節目
 
給你向前邁步的知識與力量
→詳見下方

<
Top>----------------------------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史英老師主持)

| 人本BBS站入口1 |
(註冊>>社會/社會>>hef)

| 人本BBS站入口2 |
(註冊>>人文/社會>>hef)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電子報發報中心====

| 訂閱或取消 |

| 客服信箱 |

| 電子報發報中心 |

| 申請免費電子信箱 |

˙您想要登廣告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
 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
 ,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NEW!讓老師更專業─請以「聘約」約束教師「不適任行為」:邀您連署!!more

New!《人本教育札記》試閱方案,機會難得!
more

1


人本新書推薦
(全省誠品均有售)


《塗鴉畫冊》

HOT!《塗鴉畫冊》一書持續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並榮獲92年「雜誌專欄金鼎獎」,在全省誠品書店熱賣中!
--------------------------------------------------------------------------------------------

教育新聞

大學分發 27至30日繳志願卡

大學指考 成績出爐

二次基測個別報名 只限今天


主題文章
─ 人本札記精選

不斷學習的大腦


◎楊正平

編按:最近,許多大學博覽會在會場提供皮紋檢測服務,表示透過皮紋檢測,可以了解每個人的性向。169期的《人本教育札記》中,我們特別邀請了專家分析皮紋檢測與大腦學習的關係,提供讀者一個較為科學的角度了解真相。欲詳閱本文,可至各大書店購買《人本教育札記》169期,或洽訂購專線:02-23642955;Email訂購:publish@hef.org.tw。
 
 大腦究竟是怎麼學習的呢?我們都知道嬰兒無法一生下來就會走、會聽會看,卻只會吸吮、啼哭、眨眼等,為什麼呢?有一種看法認為:出生時腦部的發育不全,是為了要「學習」;大腦要成為一種能夠按照環境變化來自我調整的學習組織。

學習的大腦

 但是,人不是被先天的基因所主宰的嗎?大腦能夠發育成什麼樣子不是天生就已經決定了嗎?

 腦神經科學家Lise Eilot說:「神經發育的順序是基因設定的,但每次發育的『品質』卻受環境因素所影響。」

 生物學家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比喻:基因的作用就像地心引力,迫使球(人)非得沿著斜坡往下滾,但在滾落的途中,有許多的選擇會干預滾動的路線,也許遇到石頭或撞上大樹,或小洞,不同的遭遇都會影響球滾動的方向與未來選擇的機會。也就是說小孩在成長中所受到的對待方式,經驗到的事物,將會影響到他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

 因此,一個人的發展過程是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交互影響的結果;而小孩大腦內的神經發育就是基因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這種說法來自於腦神經科學研究的證據:初生的嬰幼兒,大腦神經元與神經元間的連接很少,但隨著成長,神經元與神經元間的連結快速增加,一個「神經網路」開始成形了。

 科學家曾經藉由實驗證明神經網路的重要性:一群受到多樣感官刺激與社會刺激的老鼠群,其腦內神經連結的密度遠大於缺乏相關刺激的老鼠,同時在設了餌的迷宮中,比那些缺乏刺激的老鼠更能找到出路;這個例子也說明了認知行為能力的發展是來自於學習刺激與建構腦神經網路的過程。

 「基因將先引導神經元到大腦中大致正確的位置,然後『後天經驗』將修改這些粗略線路成為精準的神經線路。」腦神經科學家Lise Eilot 說;後天的經驗就是所謂的「學習經驗」。

 英國專業科學記者Rita Carter所著的「Mapping the mind」(中譯:大腦的秘密檔案)一書,提供一個對小孩神經連接密度發展的觀察例子:人的腦神經連接在出生時很稀疏,嬰兒期就開始長得很快,到六歲大時達最大密度,此後神經密度開始減少,因為沒有效率、不再受到學習刺激的神經連接線路會被修剪掉(神經修剪過程),而這種修剪的過程是為了強化那些已經形成連接的神經網路;同時,成年人只要繼續使用大腦,學習新的東西,神經連接數量就會增加,若沒有持續使用,連接就會變少。

 除了神經網路的發展外,研究也發現一個人腦部功能的成熟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有些區域甚至要到青春期、成年期時才完全成熟。這個事實暗示了父母對小孩的行為可能需要更多的關心與耐心。

從皮紋能看出大腦學習潛能?

 如前面所介紹的,腦神經科學研究指出大腦的能力表現有一半機會是來自後天的學習經驗。那麼,有一些機構認為從一個人身上的皮紋(掌紋、足紋等)能夠預測出一個人的學習潛能的說法,是有根據的嗎?

 「皮紋學的發展起先是為了『偵察犯罪』的需要;為此,還曾經有人進行指紋與犯罪可能性的研究,但是沒有任何研究成果,也就是毫無關係。」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主任陳達德醫師說。

 「但在醫學上,醫師看到某些特殊異常的皮紋狀況時,會去懷疑有病變發生,例如染色體異常等,但是不是與大腦有關,都還需要更精密的醫學檢測才知道。」陳主任說。

 因此,「用正常人的皮紋紋路去反推論大腦的情況,是過度簡化的說法。」陳主任這樣批評。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張學岭主任則認為:「用皮紋來預測大腦學習潛力,其實和累積大量人數後來做歸納的『算命』差不多,毫無預測能力。」

 「指紋是個人所獨有,腦也是個人所獨有,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兩者的相似性到此為止,無法再延伸出去。在神經發展學上,這兩個發展不同期、沒有任何的因果關係。指紋是無法預測腦紋的。」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洪蘭教授說。的確,皮紋與大腦神經是在不同時期發展的;根據腦神經科學家Lise Eliot 在「What's going on in there」(中譯:小腦袋裡的秘密)一書中所指出的:胎兒的腦部組織約在受精後第十九天開始成形;這個時期更是遠早於皮紋檢測機構通常所宣傳的皮紋發育過程:第十三週至第十九週。

 針對皮紋檢測有「預測性」的說法,洪蘭教授認為:「當一個人宣稱他的發現有預測性時,必須負有舉證的責任,如果沒有這種數據的話,連『偽』科學都談不上。」(未完)

<Top>----------------------------------------------------------------------------------

教育

大學分發 27至30日繳志願卡

92學年度大學聯合分發委員會公布指定科目考試各科成績一般檢定標準,及考試分發招生名額後,將從本月21日至30日受理考生繳登記費,27日至30日依公告梯次繳交志願卡。(聯合晚報 07/17

大學指考 成績出爐

大學指定考試成績要出爐了,考生千萬要注意,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將在今天寄出考生成績通知單,並同步以電子郵件傳送集體報名各單位及個別網路報名之考生成績資料檔。…(星報 07/17

二次基測個別報名 只限今

北一區92年國中基測第2次測驗﹐團體報名作業昨天辦理完畢﹐共計有21,914位考生報名﹐其中男生有11,801名﹐女生有10,113名今天是個別報名的最後1天﹐錯過了這次﹐考生就要再等1年了而各高中職聯合登記分發錄取名額將在92年8月5日﹐在台北市立南港高工網站公布。… (台灣立報07/17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蕭慧英主持,以家長為對象,幫助家長參與教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四18:00~19:00)由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主持,以教師為對象,提供教師各種教學的新點子。

「教改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主持群主持,則以家長與學生為對象,協助學生與家長認識教育政策、瞭解學習。

「發現新校園」;(週六、週日22:10~23:00)由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王欣欣主持,介紹各大專院校科系特色。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
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