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2003人本教育電子報
     

  | |出刊日期07/25(五)

1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報
,歡迎至智邦生活館「過期電
子報
」處點閱或下載,可點覽
已發刊電子報。不便之處請見
諒。

活動訊息

NEW!
「創意溝通營」92E128梯(7/28-8/1)仍有名額
,欲報從速!
more
---------------------------------

 NEW!
新教育的耕耘者─新鮮教師營招生囉!

more
---------------------------------

教改時代
您最可以信賴的媒體

人本教育札記

創刊12年,
領導教育新思潮、
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人本教育札記》
不僅是父母的百寶箱、
老師的好幫手
更是您參與教育、掌握教改、
與世界同步的最佳媒介

訂購專線:02-23642955

Email訂購:
publish@hef.org.tw

< Top>----------------------------

NEW!
人本教育基金會編輯部
徵求
 
美術編輯一位


more
---------------------------------

 來聽
【台灣教育向前行】
系列廣播節目
 
給你向前邁步的知識與力量
→詳見下方

<
Top>----------------------------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史英老師主持)

| 人本BBS站入口1 |
(註冊>>社會/社會>>hef)

| 人本BBS站入口2 |
(註冊>>人文/社會>>hef)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電子報發報中心====

| 訂閱或取消 |

| 客服信箱 |

| 電子報發報中心 |

| 申請免費電子信箱 |

˙您想要登廣告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
 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
 ,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NEW!讓老師更專業─請以「聘約」約束教師「不適任行為」:邀您連署!!more

New!《人本教育札記》試閱方案,機會難得!
more

1


人本新書推薦
(全省誠品均有售)


《塗鴉畫冊》

HOT!《塗鴉畫冊》一書持續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並榮獲92年「雜誌專欄金鼎獎」,在全省誠品書店熱賣中!
--------------------------------------------------------------------------------------------

教育新聞

二次國中基測入闈 心測中心:多留心時事

 


主題文章
─ 世界的窗口

加拿大的藝術教育


◎何淑真


 讓我們先從一個特別的表演談起。

 舞台上,燈光漸漸暗了下來,觀眾們的喧鬧聲安靜了,一場表演就要開始。

 燈光再亮起來的時候,一個個孩子手裡拿著做的陶杯子走出場,把杯子裡的水慢慢注入舞台中央的大水缸。這是個開場的儀式,儀式有個特別的意思,象徵著大家都是群體的一份子。儀式結束後,開始了一場接一場的表演,有的孩子模仿動物,有的孩子舞龍舞獅,也有的孩子跳彩帶舞、或跳非洲舞蹈,甚至有人唱起雙簧,各種表演一一登場。

 看起來像是一個專門演出的場景,但是特別要說明的是,這並不是學校精挑細選學生之後、特別安排的表演。這是加拿大溫哥華附近一所小學,平常課程裡的「生活藝術課」。這個生活藝術課,參與的人數很多,有20位藝術家和20幾位老師合作完成。

 怎麼需要這麼多人?參與生活藝術課程計劃的一位老師說:「孩子要上的課很多了,沒有太多時間給藝術,所以就把藝術融入一般課程裡。」

 譬如,在社會課談到人類如何傳遞文化時,課程內容相當抽象。於是老師請來非洲裔的舞蹈家,教學生非洲歌舞,在過程中解說非洲音樂和動作的內涵。舞蹈老師一面教舞,一面解釋說,「鼓聲就像人們的心跳,跳舞也是一種聆聽的形式,這是人們在傳達訊息、發洩情緒…」

 另外,在談到環保時,老師請來雕塑家,教孩子用廢紙箱、舊報紙做成機器人、海豚等模型、雕塑,讓孩子感覺到資源回收、再運用的可行。

 「生活藝術」是什麼意思呢?

 這所學校的老師觀察到這個學區裡,多數孩子的家境並不富裕,終其一生都可能沒辦法接觸藝術,於是提出了這個「生活藝術」教學計劃,把藝術活動融入一般課程,並且接觸這些藝術技能。

 加拿大為什麼要推行這樣的藝術教育?

 支持「生活藝術」課程的一位基金會執行長說,「我們不是要教學生學會彈琴、演戲、畫畫而已。」他說,把藝術融入一般課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譬如,在另一門社會課上,老師請班上來自不同族群的學生,提出自己文化中的一項特色,做成面具或圖騰,然後,再用說故事或表演的方式,呈現給同學看。老師還請來平面藝術家,教導孩子非洲印花染布的作法,並且思索非洲人的生活點滴,以及各種圖像代表的意義。

 這些活動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激發孩子對其他國家的興趣。有的孩子在課堂上說著:「嗯,我真想到那邊住幾年。」也有孩子說,「如果有機會,我不但要去那裡玩,還想待在那裡工作。」

 這類活動,激發學生的潛力,讓他們更有自信。在這所加拿大小學裡,他們發現,原來來自貧困、或是有問題的家庭,課業表現平平,對自己缺乏信心的孩子,參加「生活藝術」課程之後,發現自己原來很會跳舞、畫畫或是演戲,發展出興趣,學習熱忱也跟著被激發出來。

 學生也藉著籌辦表演活動,發展了組織能力與實踐能力。在另一所學校裡,五到八年級的學生參加藝術家的個人表演或展覽計劃,和藝術家一起工作、準備,甚至寫採訪文章上報。

 一位卑詩大學的教授說,這是跨領域的學習,「不僅僅是藝術,還包括思考、以及解決問題。」

 這樣的課程計劃,與藝術家一起合作,那麼,老師的工作就變少、或者可以袖手旁觀了嗎?倒不是這樣的。一份評估研究報告指出,這類計劃要執行成功,老師和藝術家必須有良好的溝通與合作。譬如,藝術家必須了解,這些活動的目的不是要學生學會藝術技巧--畫得像、跳得好,而是要融和其他學科的學習。而老師則要知道這是課程的一部份,藝術家來時,老師不能離開教室去做改作業或準備教材等工作。

 為什麼加拿大的學校可以進行這麼活潑、跨領域的教學計劃呢?

 加拿大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政府考慮到各民族群體在文化上的差異,實施了一系列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政策。譬如,在安大略地區,教育部只頒發指導性的教學大綱,沒有統一的教材。各地區學校的課程設計和內容是按照大綱中的指導原則,再各自發展,政府鼓勵各社區的學校把本地文化融入課程中,藝術教育本身就展現了多元文化的特點。

 讓我再舉一個例子。

 加拿大學校裡,在不同的民族社區,音樂課程被看做是年輕一代瞭解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管道,各個社區的學校在安排音樂課時,都把本地族群的傳統音樂納入了現行的音樂課程中,並積極鼓勵年輕一代在學習瞭解加拿大主流音樂文化的同時,也吸收掌握當地的音樂文化。

 在加拿大的一些民族社區裡,像印度、烏克蘭、韓國、日本、葡萄牙、義大利以及猶太民族等社區,原來民族的音樂文化得到了良好的傳遞,包括傳統的小型的樂器,都作?正式的課程內容。

 說到這,您有什麼感想呢?加拿大藝術教育可以和不同的學科結合,也可以發展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而這所有的發展,都是為了提供孩子更多創造的空間、激發孩子的能力。

 在一片批評教改的聲音裡,加拿大的多元教育、課程統整的正向發展,特別值得和聽眾朋友們談談。

資料來源:

1.天下雜誌2001年教育特刊/加拿大經驗 用藝術開創教育新契機/楊淑娟
2.加拿大中小音樂課程設置概述/谷 勇(深圳大學藝術學院)

編按:本文出自教育廣播電台「教育新航線」節目,於每週一至週四晚間六點到七點播出。

<Top>----------------------------------------------------------------------------------

教育

二次國中基測入闈 心測中心:多留心時事

今年第二次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務人員昨日入闈,預定八月二、三日考試,命題研發單位臺灣師大心測中心主任林世華強調,第二次基測的試題難易度與第一次相同,均為「中間偏易」,考生不需擔心第二次基測會比第一次難。…(中央日報 07/25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蕭慧英主持,以家長為對象,幫助家長參與教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四18:00~19:00)由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主持,以教師為對象,提供教師各種教學的新點子。

「教改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主持群主持,則以家長與學生為對象,協助學生與家長認識教育政策、瞭解學習。

「發現新校園」;(週六、週日22:10~23:00)由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王欣欣主持,介紹各大專院校科系特色。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
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