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迷思經濟,生死悲離

═【立報】════════════════════════════

                                  

═══════════════════════《2003/07/30》═════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迷思經濟,生死悲離

 

    土耳其否決輔導窮學生升學計劃

                                                                             

    大學學費問題為今英政壇重要議題

 

【教育小報報】

********************************************************************

迷思經濟,生死悲離

 

文■賴鼎銘(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月前,兩個10年未見的前妻高中同學,突然打電話給我。其中一個同學,原來在健保局服務,幾年前不知得到什麼怪病,看遍各大醫院,醫生都無法診斷出來,結果就用類固醇治療,想不到最後轉變成氣喘,更造成雙手雙腳無力,現在辭職在家養病。另一個更慘,得到子宮頸癌,而且已經轉移。她們打電話給我,主要是想問我,當年前妻得到胃癌時,是如何飲食及治療的。她們對自己的未來,還抱著信心,更想要從我這裡得到一些渺小的希望。

 

時代的犧牲品

 

接到她們的電話,讓我沉思許久。她們絕不是我所認識碰到生死存亡關頭的僅有個案而已。幾年前,才有一個在核二廠工作的朋友,身體健壯,從大陸學了一身氣功回來,前妻生病時,他還常以氣功為她治療。但前妻去逝才幾年,他也被診斷出肺癌,而且惡化的速度很快。還記得住院期間,我到和信醫院看他,他還信心滿滿,相信地瓜葉可以治療他的病,但不旋踵間,他已離開人世。

 

想一想,前妻走時才37歲,而她的同學及我的朋友得病時更在壯年,這讓我想起我得到惡性黑色素瘤時,不過30歲!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怎麼一種環境,讓這些台灣中壯輩得到如此致命的疾病?

 

事實上,與前妻的同學在聊天時,我們都很感傷。我們這一代出生時,台灣的經濟環境不佳,大家都吃不好,看起來就是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另一方面,從南部移居台北,碰上台灣的經濟正在起飛,為了競爭,大家都卯足了勁,無日無夜地拼命。每個人都想趁年輕時將往後的基業打好,因此根本無暇照顧身體,小小的病痛,不當一回事,等到大病一來,常常已後悔莫及。

 

深層地看,我們未嘗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犧牲品。在一切為發展的口號下,各種農藥及化學藥品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病從口入,我以前不能體會,現在想一想,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不知吃下多少讓我們致病的各種色素及化合物?除此之外,以自己為例,30歲那一年,我在和平醫院開刀切除黑色素瘤,並進行胸部的植皮手術,開完刀後,追蹤的那一段期間,皮膚科醫師一直追問,我以前是不是有碰過何種化學物,否則怎麼會得到黃種人少見的黑色素瘤?

 

 

 

我拼命地回想,印象比較鮮明的是,小時候喜歡到舅舅的田裡,尤其晚上最愛到他的魚池去冒險。鄉下的夏天炙熱,晚上蚊子特多,為了避免蚊子沾身,表兄弟們喜歡將殺蟲劑抹遍全身,長期積累之下,必定對皮膚產生惡質的影響,到了一定期間,症狀逐漸出現。當時只圖方便,那裡會顧慮這些藥劑的副作用?更何況,也沒有任何單位會告知消費者,如此使用的可怕結果!再加上,那時一切為了發展,大家只看到未來的光明面,誰會冒大不諱,發佈不利經濟發展的訊息?

 

想起這些,我不得不懷疑,我與周遭的朋友,應該並不是唯一有此經歷的。一定有不少與我們有共同遭遇的人,遍佈台灣各地。由此來看,在台灣,如何跨過中年生死疾病這一關,恐怕是值得大家開始謹慎思考的。

 

當然,我們覺得年青的一代,現在比較幸運,因為醫學的發達,讓他們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但病從口入的危險,卻一樣無法避免,例如心血管疾病的年輕化,就是飲食精緻化的後果。看來,台灣先天不良的環境,加上民眾對疾病的輕忽,只能靠政府加強預防醫學來進行補救。否則,如此發展下去,很難擔保台灣不會變成「疾病之島」。

 

 

(回目錄)

 

土耳其否決輔導窮學生升學計劃

 

【中央社安卡拉特稿】土耳其教育部計劃出錢協助貧困但優異學生的升學計劃,日前遭到國家教育委員會否決後,第一名成績畢業的中學女生賽薇達繼續升學的夢想也跟著幻滅,父親僅是一名司機的賽薇達只好到工廠做女工,在貧窮落後的地區,賽薇達顯然也從此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賽薇達的父親阿卡亞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他何嘗不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家庭財務困難使這種希望僅是夢想,因為自己只是鄉間一名自營小巴士司機,收入有限,妻子也沒工作而且多病,賽薇達的兩名兄長,大哥小學畢業後就在汽車修理廠做工,二哥從軍隊退伍後,至今還沒找到工作。

 

違反公平受教育原則

 

土耳其執政黨回教「正義發展黨」政府,為解決家境清寒但成績優異學生的升學問題,同時也為解決私立學校財務困難,想出一個「兩全其美」辦法,提出由政府出錢協助貧戶子弟進入私立學校就讀的計劃,在每年符合資格申請輔助就學的5萬名中學生裡,選拔1萬名優秀生進入私立學校就讀。

 

但這項計劃不但遭到國會在野黨、教師公會以及公立學校的強烈反對,政府財政單位也抱怨國庫拮据,預算緊縮尚來不及,籌措償還國家龐大內外債利息的款項已是捉襟見肘,何來餘錢照顧少數學生。教育部的這項「美意」終於在日前遭到國家最高委員會否決,理由卻是因為違反憲法賦予人人「公平受教育」的原則。

 

據在國會提案反對這項計劃的在野黨「共和人民黨」國會議員莒瑞指控說,教育部的計劃旨在取悅支持執政黨的廣大貧困選民,而且執政黨藉此為由資助私立學校,有私相授受的嫌疑,此外,有更多的公立學校同樣也面臨經費不足的財務困境,更需要政府支援。

 

土耳其教師公會也持強烈反對立場,指稱這項措施違反憲法賦予人人公平接受教育的原則,並指控教育部違反土耳其私校法,此外,政府偏愛私校,也違反公平準則,甚至可能造成學生家長錯覺,認為私校師資優異,產生人人爭相擠進明星學校的趨勢。

 

教育部的計劃是否真能解決貧困子弟就學的問題,仍是各界爭議焦點。實際上,在每年新學年開學之際,學費昂貴問題也是土耳其家長和學子向政府抗爭的全國熱門話題,常有學生遊行示威場面出現,顯見學費昂貴問題已不僅限於貧困家庭。

 

國庫拮据 教育預算有限

 

據聯合國「2003年人力資源發展報告」,土耳其在175個國家中,排名第96,全國至少11%人口每日所得不足2美元,政府投資在教育方面的預算,僅占全國總收入的3.5%,投資在研究及開發計劃方面,僅占0.6%,但用於償還內外債利息的預算卻占了15.2%以上。

 

國立安卡拉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奈謝爾表示,土耳其國庫拮据,政府用於人力資源培育的預算少得可憐,國家所得幾乎全用在公務員薪水與償還債務上,能夠用於教育計劃的經費相當有限,如今國立大學仰賴政府全力挹注經費的時光已經不再,必須自籌部分經費,私立學校接受的補助更少,更必須自籌絕大部份的經費,而籌措財源的目標也就指向學生。

 

奈謝爾示,在土耳其,由於學費昂貴,進入私立學校早已成為高收入家庭子弟的特權,僅有每年大學聯招前5或前10名成績的優異學生,能夠獲得私校獎學金免費入學外,一般中下家庭的子弟,只能設法擠進學費較低的國立學校,但近年由於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物價飛漲,國立學校被迫逐年增收學費,也到了一般家庭無法負擔的程度。

 

但土耳其國家高等教育委員會主管預算官員接受中央社訪談時,否認國立學校徵收學費過高的說法,指出國立學校增收學費的比例每年均在3%至4%左右,而多年來,每年通貨膨脹率均至少在30%以上,學校活動支出大幅增加,因此比較起來,國立學校增收學費比例已相當合乎情理,而且比起歐美國家,土耳其的學費相當低廉。

 

學生抗議學費高漲

 

儘管如此,土耳其許多家長和學生仍然抱怨學費昂貴。在每年9月及2月開學之際,常有學生示威抗爭學費太貴,因行動激烈,遭到當局逮捕。據若干政治立場左傾的政黨和學生團體聲稱,即然是國立學校就應全額補助學生就學,而學生是經過激烈升學考試競爭入學,也就應當享受政府全額免收學費,包括各種學生活動,讓學生享有安心就學的權利。

 

在常年面對家長及學生抗爭學費昂貴的困境下,土耳其教育部被迫想出許多變通方法對應,上述協助貧困學生升學的計劃即為其中之一,但又遭到反對派人士以各種理由和指控加以反對。

 

變賣國立大學減輕負擔

 

據教育部主管預算事務官員表示,根本癥結在於國庫拮据與教育預算不足,教育部目前已著手國立學校私有化計劃,打算「變賣」所有國立大學,表面理由是藉口私校師資和設備優良,可以提升學子教育水平,但實際是設法減輕政府預算負擔,又可丟掉國立大學學費昂貴的指責,交由私校承擔。

 

但官員也不諱言表示,如此一來,必然加深貧富人家子弟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不公平」,享受高等教育勢必成為高收入家庭子弟的特權,而貧困人家子弟,就如上述第一名畢業的中學女生賽薇達,由於家庭無力負擔昂貴的升學費用,只有被迫停學做工,淪為經濟困境與次等教育制度之下的永久受害者。

 

 

(回目錄)

 

大學學費問題為今英政壇重要議題

 

英國欲調漲知名大學學費 分擔教育責任

 

【中央社台北特稿】英國政府在今年元月提出一份有關調漲知名大學學費的白皮書,希望容許調漲一些知名大學的學費,理由是這些大學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行情較高,應該分擔國家對於高等教育的龐大負擔。這項計劃不但引起社會上嚴重反彈,也成為政黨論戰的重要議題。

 

不少歐洲國家的高等教育財源都是由國家負擔。由於政府財源有限而就學人數卻日增,許多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都面臨財源不足的困境,政府則希望大學教育制度能參照社會的發展而進行改革。大學免學費的國家開始考慮收取學費,而低學費的國家也希望能上調學費的幅度。

 

目前英國的高等教育是採取低學費政策,大學生每年繳交的學費只有1千1百英磅(大約6萬台幣)。英國高等教育主管單位建議,鑒於知名大學畢業生的事業前途較一般看好,進入這些大學就讀,應該繳付較高的學費。

 

如果這項計劃在國會中通過,從2006年開始,19所屬於「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的頂尖學校──包括牛津、劍橋、倫敦經濟學院、新堡、愛丁堡及格拉斯哥大學──學費幅度最高可調漲到1年3千英磅。

 

工黨政府的這項計劃在國會中不但遭到保守黨及自由民主黨議員的反對,甚至許多工黨的議員都不予支持。自由民主黨的教育政策發言人指出:目前已經靠學生貸款才能進入大學就讀的學生,在名校調漲學費的情況下,可能唸完學士學位已經欠下2萬1千英磅的債務。調漲學費可能令許多家境不佳的年輕人卻步。

 

英國政府提供給大學生的就學貸款包括學費和生活費,居住在家中的學生最高每年可獲得3,165英磅的貸款;在外賃屋的學生可貸得的金額最高為4千英磅,在倫敦地區甚至可貸到4,930英磅。貸款學生在畢業後找到工作且薪資達到1萬5千英磅時才開始分期攤還,利息由政府補助。

 

自由民主黨的議員們指出,調漲大學學費對貸款就學的女學生尤其不利,因為她們即使有名校的學歷,在職場上未必如想像般順利。女性工作者普遍比起擔任同質工作的男性薪資低,加上她們事業的發展可能因結婚生子而中斷。根據他們粗略的估算,在學費調漲之後,貸款就學的女大學生在畢業後開始償債,還清貸款的時間平均要21年。

 

自由民主黨在6月下旬在國會中提出動議,要求政府取消這項所謂「頂尖級學費」(top-up fees)的計劃。雖然擁有絕對多數的工黨以227票對193票的多數推翻了這項動議,使得自由民主黨和保守黨無法全面封殺這項計劃,計劃在內容仍必須通過議員們的審議。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johann@lih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