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體小鋪電子報NO.78 █▇▆▅▄▃▂▁╴
2003.07.31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


《小二叨絮》公車萍遇到畜牲聰--燒出了什麼霹靂火?

公車萍遇到畜牲聰--燒出了什麼霹靂火?

「台灣霹靂火」已經下檔,不過,戲裡的演員卻有上不完的節目,後
續的討論仍在發燒。雖然沒人能証明「霹靂火」到底會不會教壞小孩
,但「霹靂火」的超高收視率的確是個有趣的現象。

本周日(8月3日)上午8:00在「綠色和平」電台(FM97.3)首度登場
,由管中祥的「Watch Media」節目,將推出「公車萍遇到畜牲聰--
燒出了什麼霹靂火?」討論主題,節目中邀請入圍金鐘獎的知名編劇
劉容襄,以及淡江大學助理教授魏玓和大家從「台灣霹靂火」聊聊台
灣的電視生態。

此外,本節目還有「媒體週報麻辣燙」、「媒體大不同」、「傳播字
彙小百科」等精采單元,千萬不要錯過!

節目時間:每週日上8:00-9:00
綠色和平電台:FM97.3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

大家都來說在台灣的故事

文/管中祥

自從媒體開放以來,台灣的天空出現了大量的外國節目,不過,有關
本土的文化節目也同時興起,特別是一些探索、冒險、尋奇性的節目
先後出現,例如《在台灣的故事》、《勇闖美麗島》、《探索台灣》
等都屬此種類型。這些由全國性頻道生產的節目也以發揚本土文化、
記錄台灣或是尋找台灣在地精神為節目的主要訴求,使得充斥中、美
、日、韓風味的電視環境中,成了少數展現了在地的文化風貌的電視
節目。

雖然這類節目讓我們體會到台灣的不同地方風格,不過,「地方」概
念本身就存在著多元與異質性的內涵,台灣的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
的故事,然而這些全國性的節目考慮到觀眾的普遍喜好,較難以涵蓋
不同社群的文化生活,再加上在收視率考量下,此類節目為吸引觀眾
,添加了不少戲劇性元素,因而即使能增加觀眾收看興趣,但卻也簡
化了在地的形貌。換句話說,如果考量到不同區域的文化特色,那麼
此類的傳播管道與節目仍有侷限。

如果各地有線電視能夠負擔起製作這類節目的角色,也許可以挖掘更
多、更有趣的台灣故事,也能增加地方民眾對在地文化的了解。因為
地方媒體的服務對象及經營區域較小,與地方民眾有較多互動的機會
,如果有心及規劃得宜,生產的節目亦較能突顯地方文化的特色。

就好像台灣有線電視發展初期,業者為能順利拿到執照,製播了許多
地方文史、社區活動、耆老專訪,以及綜藝節目、地方新聞等該地特
色節目,而過去政府為強化有線電視的地方功能,也設立類似「金鐘
獎」的「金視獎」來鼓勵這類節目的製作。

可惜的是有線電視遭壟斷後,跨國集團及本地的大型資本在利潤的考
量下,並未將製作在地性的節目視為己任,逐漸將自己定位為全國及
跨國性節目的傳輸通道,這也使得台灣有線電視少有地方特色;另一
方面,政府也取消了「金視獎」的獎勵措施,因此,地方有線電視已
經很少再生產此類節目。

雖然如此,期望有線電視扮演地方文化再生產的角色並非全然不可能
,只要落實社區營造、關懷地方文化的口號便會容易許多。例如,政
府可以將向有線電視業者徵收的特種基金,專款專用於鼓勵業者製作
方文化節目,或者,將系統自製節目列為有線電視換照的基本條件,
如此,在地文化就多了一種活絡的可能。



《流行開講》

瓊瑤的話

文/魏玓

三立電視台連續劇「台灣霹靂火」收視率燒得旺,雖然到七月二十二
日終於熄火,但是整個七月把其他電視台的連續劇打得抬不起頭。尤
其是向來有市場保證的瓊瑤,在中視推出她的新戲「環珠格格」系列
3「天上人間」,收視率慘不忍睹,大概維持在百分之一到二之間,
相較於「霹靂火」的最後幾集,卻都有百分之十幾的成績。

瓊瑤大概真的有點被嚇到了。記得七月初「天上人間」上檔前宣傳時
,瓊瑤曾對「霹靂火」直言批評,她說:「光是在棚內拍攝,對白放
放狠話,就能刺激收視率,這是戲劇開倒車,此風不可長!」言猶在
耳,瓊瑤似乎對自己製作的戲深具信心,不屑與「霹靂火」相提並論
。然而面對上檔之後的狀況,瓊瑤也只能感嘆,她已經被台灣觀眾拋
棄了。

瓊瑤的話有點似是而非。「霹靂火」的戲劇品質與相關現象,確實有
值得檢討之處,那是另一個議題。不過,這個目前拋棄她的台灣影視
環境,瓊瑤自己也脫不了關係。三十幾年來,從羅曼史小說、文藝愛
情電影,到電視連續劇等等作品,瓊瑤式的戲劇公式和特徵,包括親
子衝突加三角戀愛的主題、情緒化與不合理的情節、誇張煽情的表演
,乃至於拖延劇情的手法,難道對建立台灣戲劇風格沒有影響?

瓊瑤酸溜溜地說,近來「霹靂火」等本土劇的「格局變小」,只在室
內「三廳」拍攝,這一套她二十年前就不做了。話說回來,「天上人
間」有室外場景,有異國風情,花大把鈔票,結果還不是垮了?瓊瑤
沒搞清楚,當初讓她能夠用「三廳」劇,就賺進大把鈔票的惡質台灣
影視環境,自有變與不變之處。變的是頻道數以及外來節目增加所產
生的惡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電視節目口味也愈來愈重;不變的是,
只要口味夠重,「三廳」還是沒問題。這個商業發展的路線,瓊瑤自
己從來沒想過要改變,因為她曾經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瓊瑤錯就錯
在以為這個她自己也曾經「灌溉」過的商業環境,是不會「長大」的
;她以為用同樣的東西,還可以滿足這個已經「長大」的市場。

瓊瑤還呼籲:「救救台灣電視圈。」這句有點像是做賊喊抓賊的話,
倒是說得合情合理。台灣電視圈問題一籮筐,有心人大家一起來解決
,但是光憑千篇一率就想賺錢的「格格戲」要喚醒觀眾,恐怕還差得
遠。



《健偉牌通訊社》

因為「俗」與「爛」啊!

文/翁健偉

還有人沒搞懂「台灣霹靂火」怎麼紅的嗎?竟然還有人在那邊振振有
詞地挑剔這部戲「誤導觀眾對司法認知」「敗壞社會風氣」等荒唐錯
誤?

真是太好笑了,難道沒人警覺到,其實台灣近十年來(或者更久以前
),走紅的戲劇節目(不包括其他國家製作的戲劇,例如西洋影集、
港劇、日劇、韓劇等,以上排名按照「輸入」順序),其實都不脫離
「俗」「爛」。有時候是「俗」,有時候是「爛」,而能像「台灣霹
靂火」這樣兩全其美的真是天才。

換句話說,要有被觀眾「詬病」之處,才是大紅特紅的潛力。你不信
?兩年前「流星花園」的F4演技,不也是讓許多大人看不下去?去年
的「流星花園2」,連劇情都成為影迷火力全開的砲轟焦點。

當然,在大受歡迎的戲劇節目中,也有些製作精良的特例,好比說「
人間四月天」,或者瓊瑤阿姨自認為嘔心瀝血、不計成本的「每齣戲
」(族繁不及備載),但是所謂拍攝用心的這些戲,多半對白都會「
俗」「爛」;最有名的就是「人間四月天」裡頭,有好些肉麻兮兮的
台詞。瓊瑤的戲呢?拿「情深深雨濛濛」來說,網路上不就是有流傳
已久的「無理取鬧」篇,令人昏厥!?劉文聰的口頭禪,所帶來的娛
樂效果,不也是誇張、超現實的趣味?

等一等,「俗」「爛」這兩個元素為何這麼重要?因為電視劇本來就
是要取悅大眾的。違反這兩個定律,就是自找死路。另外一個更重要
的原因,是網路的「惡搞文化」(Kuso)的興起。隨著近五年來網路
的發達,「惡搞文化」得以巧妙地借用大眾熟析的事物,讓網友加以
改頭換面重新創作,重新流傳,與這些戲劇節目的「俗」「爛」特色
不謀而合,兩方結合的結果,就是演變成我們看到的「霹靂火現象」。

一開始,是網友揶揄「台灣霹靂火」是「手機一打就通的天堂」,無
論劇中人在台灣哪個角落,還是在美國、新加坡,只要一打手機,對
方就一定接通,絕對不會有「收訊不良」「講話中」的現象;因為其
實不管他們在哪,都還是在三立的攝影棚。於是這齣戲的「趣味」就
開始浮現起來了:觀眾比劇中人還聰明,他們搞不清楚的事情,觀眾
可以早一步知道。於是這齣戲就越來越好看,因為每個角色與劇情都
「白爛」到觀眾能夠非常容易地看出破綻,就只有當事人自己還摸不
清楚狀況。劉文聰誇張的惡行惡狀是一例,「變臉」也是一例,萬一
編劇想出「時光旅行」這招,我也會覺得很合理啦。

而壞人搶戲搶過頭,壓過主角鋒頭已經不是頭一遭啦。當年說要「伴
您成長」的「中視劇場─花系列」不也是一樣?那個代理孕母顧小春
一看就知道不是好貨,可是笨個半死的涂善妮就是要引狼入室;她老
公翁家明更笨,顧小春擺明了就要來雀佔鳩巢,還一步步給她得逞,
加上永遠的婆婆陳莎莉在一旁歇斯底里,全部劇中人的平均智商都有
偏低的現象,只有顧小春例外。港劇「義不容情」「今生無悔」也是
類似,反派溫兆倫無惡不做,結果就是好看的不得了(而且他使壞時
才感覺這齣戲真好看啊)。

也許你會嘆息,為什麼台灣的戲劇都非得「俗」「爛」不可?為什麼
日劇、韓劇沒有「俗」「爛」可言嗎?有,其實「台灣霹靂火」的格
局比較類似美國的肥皂劇,而非我們熟悉的影集;國興衛視也常在下
午時段播出日本的「婆媽劇」,與港劇「真情」、韓劇「順風婦產科
」,這三者其實都是屬於同一個血統。

所以重點不在於把戲拍的有多麼「俗」「爛」,而是在於有沒有多元
化?韓劇「火花」故事不脫「中視劇場─花系列」的老套把戲,「一
女夾在兩男」的左右為難兼婆媳戰爭,但是韓劇願意在許多基本細節
上下工夫,像是燈光,拍出了李英愛的氣質美女。「藍色生死戀」「
冬季戀歌」一樣也有灑狗血、又好猜的「俗」「爛」劇情,可是人家
該有的堅持都有,漂亮的外景、服裝、配件、乃至於音樂、主題曲,
每個環節都沒有跟著「俗」「爛」和稀泥。日劇呢?更不用說了,回
頭去看十年前的「東京愛情故事」,也許會覺得鈴木保奈美的化妝有
點「濃」,可是哼起主題曲「愛情故事突然發生」,劇情似乎又歷歷
在目,難怪收錄歷年日劇主題曲的「和果子之戀」精選集會在台灣大
賣。

因此我們該注意、反省的是,除了「台灣霹靂火」,還有沒有別的戲
可看?有沒有別的戲在拍?「流星花園」帶動的偶像劇風潮,有沒有
逐漸在質感上求進步?日劇、韓劇的「置入式行銷」,成功地帶動了
日韓兩地的觀光景點熱潮,韓系手機登台,我們的偶像劇呢?除了F4
之外,還有哪些週邊貢獻呢?

不必把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拿去要求「台灣霹靂火」。有些戲提供給
觀眾的娛樂是「看蠢」的,邊看邊找碴,看完了還可以上網去「惡搞
」「白爛」一下。只有比這齣戲的角色還要蠢的人,才會看完了還在
那邊認真個半死,擔心「敗壞社會風氣」。拜託,吃飽沒事幹哦!

歡迎參觀

「健偉牌通訊社」: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chweng/
「Joweak聯誼會」: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joweak/
「要前影評報」:https://enews.url.com.tw/movie-paper.shtml


《軟體大自由》

通往自由之路

2003年,James Boyle 說,我們現在正處在「第二次的圈地運動」
(second enclosure movement)當中,只不過這次圈的不是草埔地
,而是人們心靈的無形資產。

在我們舉辦的座談會:「數位公共領域之戰」(CommonsWar)之中,
陳舜伶為鄭淑麗(網路藝術藝術家、國際策展人)與丘延亮(香港浸
會大學)兩位與談人的演講所準備的簡介資料這樣寫著。我們(中研
院自由軟體鑄造場計畫)第一次舉辦這樣的活動,讓兩位來自不同領
域的與談人,一起跟我們刻畫數位公共領域這個議題。我自己很緊張
,也很期待:這樣的活動會怎麼進行?

過去被當作公共財、或者是無法被商品化的東西,開始被認為是「財
產」,並為相關的財產法所規範。在 1944 年,Karl Polanyi 說,
有三種虛假的商品:勞動力、地租和貨幣的利息。因為所謂的商品是
為了販售的目的,而被生產出來的東西。而勞動力,其實就是「人」
;地租,其實就是「自然」;以及貨幣,其實就是「交換」,也就是
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而人、自然、以及社會關係,這些顯然都不
是為了販售的目的、而被生產出來的商品,但在經濟與產業結構下,
卻適用於市場中對商品的規則。

對照二者,那麼 James Boyle 所說的,目前被財產化的人類心靈的
無形資產、我們與這些資產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如今又呈現什麼樣的面貌?若我們認為這種面貌覺得不滿、不希望
生活在這樣法律規範所形塑的世界中,那我們又可以作些什麼?

我們原本對這個活動的設定很單純,希望邀請國際知名的網路藝術
(net.art)藝術家與策展人鄭淑麗,將她在國際間各大藝術展覽中
所創作的計畫跟想法和台灣的朋友分享。但是我們不是藝術與藝術相
關機構。我們是一個關心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open source
software)社群的計畫。鄭淑麗與其他和淑麗一同創作的 net.art
藝術家們,因為他們對於自由文化的關心、對媒介的敏感與對創作的
堅持,使得我們覺得:在他們身上,找到了能夠代表自由軟體分享精
神的典範。所以我們邀請鄭淑麗來與自由軟體社群對話。

淑麗一開始介紹的是 garlic=rich air 計畫:在西元 2030 年,世
界經濟崩盤之後,所有的貨幣失去了他們的價值。唯一最珍貴的是大
蒜。大蒜變成了最重要的貨幣,人們拋售手頭上的網域名稱(domain
name),以大蒜貨幣來交易。鄭淑麗與美國的農場合作,把蒜農的
生產果實與交易系統結合,變成了經濟崩盤後世界的預言。

在淑麗先開場介紹 garlic=rich air 的計畫之後,丘延亮老師提出
了他的想法。丘延亮老師則代表著傳統政治經濟學對公共領域的分析
與注視。什麼是 commons 公共財?什麼是資本主義?representation
是再現,還是替現?鋪設油管的跨國石油公司、將公共財加工的自
來水廠,跟我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超級市場販賣的是什麼商品?高
速公路所收的費用又是什麼呢?資本主義的帳簿裡面有著重重的機密
。面對一個跨越很多層次的藝術作品,丘老師回到最底層的替現與資
本主義、Certeau 與 Polany,在理論層面上與虛幻虛擬搏鬥。

在這段對話進行之時,我感受到的是心中不同聲音的激盪;淑麗的計
畫有趣而炫目,仿擬美國股市交易看板的漲跌跑馬燈中,交易的名稱
(symbol)是註冊玩家所輸入的網域名稱。我心裡面想著,這不就是
我們的日常生活嗎?每份報紙必備的金融版,新聞資訊商品價格起起
落落;但是像是這樣的藝術作品,反向地運用世界之景描繪一個新的
末日場景,這究竟對我們尋常的一般人有什麼意義呢?

內行的人看門道,外行的人看熱鬧;丘延亮老師試圖用理論幫我們回
到立足點來燃犀燭怪。生活世界的光鮮亮麗,資本主義的層層簾幕遮
掩了後面的空無。我們可曾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公共領域?公共財?年
輕學子對政治的虛無,讓政黨們磨刀霍霍趁虛而入,都以宣傳、創意
與行銷的手法來型塑年輕世代的政治行為。政治變成了徹底的一種商
業活動,擺脫了賄選直接進展到利基與行銷的時代。公共領域裡只有
權力的爭逐鬥爭,沒有公開的辯論與對話。

這兩者之間能夠對話嗎?創作與行動能夠怎麼從理論中得到靈感與力
量?理論又怎麼從行動中形成焦點,掀開生活世界中的重重神話幃幕
?這之間的張力就是我閱讀與行動能量的來源,也是我焦慮的所在。

除了丘延亮老師的理論爬疏,王明禮老師補充了一些公共領域理論面
向的新演進;把公共財依照性質的不同區分開來,開放讓商業力量競
爭經營,是近年來熱門的新公共管理的看法。不曉得這怎麼應用到數
位媒體、無線網路等新科技與新的生活中呢?我看到很多的問題,目
前還沒有答案。

我介紹了 iCommons,它是 creativecommons.org 所推動、創造數位
公共領域線上公共財的計畫;包括一套讓創作者可以針對其內容所選
擇的授權條款。淑麗介紹了 picopeer agreement、與 wire.less.dk
則是讓前面所反省的公共財 Commons 有了數位時代的現實意義。無
線網路如何作為一種公共財?透過 mesh network 與倫敦市政府的計
畫,有人正在英國想要推動公共使用的無線網路計畫。但是這些組織
機構也面臨到在這個已然複雜的世界推動無線公共財的困境與挑戰。

淑麗繼續展示她那神奇的想像力與荒謬有趣的展演實作。技術人員製
作完成一個無線基地台午餐盒,讓穿著詭異制服的團隊,在虛擬 2030
年威尼斯的街道上尋找自願提供網路頻寬的「基地」(Bandwidth)
。和義大利的蒜農合作,以大蒜串接的自製天線(DIY Antenna),將
威尼斯雙年展的網路頻寬對整個威尼斯城開放。紀錄影片的播放讓會
場笑聲不斷,演出的音樂與節奏餘音繞樑。

杜斯妥也夫斯基說:我們的答案很多,但是不知道問題在哪裡。媒體
改革一路走來,世界的面貌急劇轉變,加入了許多新科技、新可能與
新的限制。我希望針對公共領域做點什麼。這個想法已經在我腦海中
醞釀了好一陣子。網際網路與資訊傳播技術作為一種整合性的媒體,
把數位媒體的各種形式匯流成為一個整體的生活世界。它提供了一個
超級的平台,把過去不相干的事物,以創意的方式黏在一起。也許我
們可以有新的可能可以找回以往被商業力量分食、私有化的公共領域
,也許我們還是得以傳統的方式更加努力。

ilyagram--minimal gram to the planet
http://ilyagram.org/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
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
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