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刊日期08/06(三) |
|||||||||
1 |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報 NEW! 教改時代 創刊12年, < Top>---------------------------- NEW!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 人本BBS站入口1 | | 人本BBS站入口2 |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您想要登廣告 |
NEW!讓老師更專業─請以「聘約」約束教師「不適任行為」:邀您連署!!→(more) |
1 | ||||||
|
|||||||||
HOT!《塗鴉畫冊》一書持續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並榮獲92年「雜誌專欄金鼎獎」,在全省誠品書店熱賣中! |
|||||||||
反教改聲浪的反思
--關於媒體與老師角色 暑假向來是學校最安靜的一段時間,但一如今年夏天出奇的高溫,教改議題也吵得熱鬧滾滾。call in節目裡,主持人左一句「聽聽孩子的聲音」、右一句「饒了孩子、家長、老師吧」,前所未有被關注的感覺,挑動了許多人的神經,一通通的電話,盡是學生訴苦、家長抗議、老師抱怨,當下,身為老師的我突然覺得分裂、錯亂了,彷彿多年來老師既是「錯誤政策」的加害者又是受害者,還好沒人要我們負責,真是萬幸!而各黨各派在螢光幕前爭得臉紅脖子粗,但仔細聽他們說,也不過是捍衛各自立場,證明自己是對的,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過去,問題也沒談得更清楚,倒是彼此依舊壁壘分明。解決問題?可不是他們的事。 對於教育引發眾人討論,原本是件好事,而且拜媒體開放、言論自由之賜,我們可以聽到許多不同觀點的意見,但台灣的媒體愈來愈「政治化」、愈來愈「煽情」,特別是一些談話性節目,不但談話主題不夠中立,動不動就把問題跟政治扯上關係,是那個黨的錯?是那個人該負責?而眾來賓口才都非常好,或大聲叫囂或隱喻暗諷,彷彿重辣批評就是為民申張正義。最近有個經驗可分享一下。因為教改問題引發爭議,日前台北市教育局通令各校不得有太多考試,並歡迎大家檢舉,一天下午一位記者說是慕柑園之名前來,想了解「教改」的學校,辦很多的活動,學生的升學率怎樣?考試減少了,是否會影響升學率?有沒有是「教改」的學校,升學率還是很好的?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前提,升學率是一個學校好不好的指標,而且升學率所指的是前三志願升學率,這種有預設的問題只會把大家又拉進升學主義的迷思,很討好但無助於一般民眾思考教育本質的問題,想想,每天看到的報導是不是常流於浮氾、膚淺呢?教育這個複雜的問題在幾分鐘有關考試的報導,民眾到底能得到什麼不同的見解呢?何況它也不會被持續追蹤報導,那麼像所有問題一樣,教育問題的熱度很快就會褪去,這不是一個老師樂見的,所以我婉拒了記者的採訪。 記得在國編本的國中國文第五冊有一篇潘公弼先生所寫的「報紙的言論」,曾提到輿論自身健全的四個條件:動機純潔、識見卓越、文才暢達、膽氣橫逸,檢視現在的媒體現象(包括擅長編寫八卦、侵犯他人隱私的平面媒體),不知道所有的新聞從業人員會有什麼想法?在教學現場,老師倒是有取之不竭的負面教材可和學生討論,而且我們發現在媒體沒辦法平衡報導、保持中立的情況下,觀眾或讀者仍然可以培養自己客觀的判斷。如這次《教改萬言書》引發教改話題一事,就去找出完整的萬言書來看,甚至找出當年的《教育諮議總報告書》,看看兩者的異同,我們就能對整件事有清處的了解,便不會媒體牽著鼻子走,而媒體記者也是呀,如果能回到自己的專業判斷與社會責任,是不是也能不受被商業利益擺佈。 而就像我前面所說,重辣批評是部分媒體的經營風格,可是在這次的教改話題中,老師的角色,包括師資培育機構卻不曾被波及,這實在有點匪夷所思。就拿「九年一貫」這個議題來說吧!87學年度我的職務是教學組長,正好是宣導「九年一貫」開始的一年,還記得那時國北師辦了十場有關「九年一貫」的理念與實施的研習,本校從校長、主任及各領域召集人浩浩蕩蕩十幾人利用週三下午去認識「九年一貫」,再在全校共同進修的時間,輪流向全校老師介紹「九年一貫」,88、89、90年試辦,91年全面起跑,所以「九年一貫」並不是突然冒出來的,但有趣的是,這幾年下來,為什麼基層的老師,甚至行政人員,還不認識「九年一貫」?老師都沒研習嗎?校長、主任都沒帶著做嗎?而師資培育機構是否在學程中安排「九年一貫」的相關課程:分析能力指標,學習統整、協同教學技術,鼓勵創新教學設計?這些都不用被檢討嗎?我們是從做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是坐著等它被宣告失敗呢?而如果真的要檢討「九年一貫」,我們能不能有更教育專業的對話:各領域能力指標可行嗎?統整教學影響知識系統的學習嗎?評量方式如何符應能力指標嗎?…..唯有針對問題討論問題,才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我想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教改是要去「終結」前一個教育政策,那才是造成真正的教育亂象。 在我現在的教學中,我不會把課本奉為圭臬,因為這些年來透過領域課程小組的激盪,我發現從能力指標出發,凝聚眾人的智慧,老師們可以發展出更多比坊間出版社更棒更適合學生的教案;現在我也不一個人出題了,透過聯合命題,學習不同老師的創意,也讓試題的難易度得以控制,了解學生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我願意走出「教室王國」,藉由同儕視導,提昇自己的教學能力。這些都是在「九年一貫」推展後,慢慢看到自己的改變,所以「九年一貫」對我而言不是寫計劃、寫教案,反倒是實現理想,對教育的理想。 教改是一種信念,那是對過去教育觀念或體制不滿意而想要創造不同的心志,「九年一貫」、「多元入學」…..只是在這樣的心志底下發展出來的策略,它當然有修正的空間,但當一個老師可以很有自信的教學,孩子很有興趣的學習時,其實「九年一貫」的精神已悄悄落實。老師或師資培育機構雖然沒有在這一波反教改聲浪中被點名檢討,但站在第一線的我們、培育第一線老師的學程中心,卻不能不檢討自己,因為我們是用怎樣的一種態度在看待自己的工作、革新自己的工作,孩子們會給我們最直接的回饋。 編按:為針對日前由一百多位學者所提出的「萬言書」做出回應,人本教育基金會於七月三十日召開記者會,本文為當日訴求之一,
,欲詳其他回應文章,請閱讀7/31、8/1、8/4的人本電子報。 <Top>---------------------------------------------------------------------------------- 原住民、蒙藏考生 明年改加總 明年起,原住民族、蒙藏民族等特種考生,報考高中職與大專校院的優待辦法將做改變,教育部昨天表示,明年起一律改為依考生總分加百分之十五至廿五。…(聯合報 08/06) 教育短波 基測帶手機 處分可望減輕 九十二學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全國試務委員會昨天開會討論考生違規案件,三十四名攜帶手機入場的考生遭「該科不予計分」嚴厲處分。此一嚴厲的處分,明年可望減輕。 …(中國時報08/06)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Top>---------------------------------------------------------------------------------- |
|||||||||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