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從饑餓30談起

═【立報】════════════════════════════

                                  

═══════════════════════《2003/08/07》═════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從饑餓30談起

 

    第14屆「饑餓30」饑餓體驗營

 

    教育苦旅71 小霖的故事之四

  

【教育小報報】

********************************************************************

從饑餓30談起

 

文■林益民

 

台灣第14屆饑餓30活動即將於8月9、10日在台中中興大學舉辦「饑餓體驗營」,今年主辦單位世界展望會選擇的代言人,是公視孽子明星范植偉。日前他專程去了一趟衣索比亞,見識當地的貧窮,他說「一到達衣索匹亞,馬路兩旁擠滿了衣衫襤褸等著幫人擦皮鞋維生的孩子,但也有許多賓士車來來往往,貧富差距很大,真的難以體會。」

 

去年,聯合國在梵諦岡舉辦世界糧食高峰會議,聯合國祕書長安南指出,目前全球沒有「缺糧」的問題,全球穀物生產己經足夠全球每一個男女老少的營養需要。這一次糧食高峰會議有180國代表出席,教宗聲明若達不到消除饑餓的目標,那是由於各國缺乏團結精神,以及國際關係往往只關注實效,沒有以倫理道德為基礎。顯然饑餓到2003年己經不是糧荒問題,而是范植偉親眼看到的「貧富差距」的問題。

 

傳統對饑餓的瞭解,多半認為人口過多而糧食不足。馬爾薩斯(Malthus, 1766~1834)1798出版「人口論」(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時就指人口是按幾何級數增加,而糧食則是按算數級數成長,人口成長超過食物供給時,饑荒、瘟疫與戰爭等災難即可能發生。

 

馬爾薩斯對糧食生產追不上人口成長的推論,後來證明是錯了,農業技術改進的增產,可以養活全球的人們。然而在證明馬爾薩斯錯了的同時,似乎也促發了一種信念,相信農業技術改進,是讓人們不必處於饑餓威脅的惟一方法。這樣的信念在當代一直鼓勵著經濟作物基因改良研究,研究者和業者堅信,「基因改造食物」是拯救人們免於饑餓的不二法門。

 

去年美國西屋科學競賽獎(Siemens Westinghouse Competition in Ma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首度頒發給兩位非洲裔的美國高中生朱利亞吉拉德(Juliet Girad)和羅山普拉布(Roshan Prabhu),他們獲得美金10萬獎金的作品,是有關稻米開花時序基因的題目「稻米開花時序基因定序」(Identification and High Resolution Mapping of Flowering Time Genes in Rice)。得獎同學吉拉德表示,稻米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世界一半人口的主食是稻米,「尤其是那些營養不良或饑餓中的國家」──這便是一個很典型的「基因改造」論者的說法。

 

然而根據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李尚仁在「科學發展」雜誌(2003,4,364期)所介紹的1998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的研究指出,饑荒的發生很少是因為糧食不足。沈恩研究發現1943年孟加拉餓死近300萬人的大饑荒,主要因為二次大戰期間英國在都市地區的國防開銷增加,與戰爭相關的行業蓬勃發展,都市居民購買力增強,稻米價格上漲,民眾恐慌與投機商家的囤積炒作,導致鄉村地區農民買不起稻米而發生饑荒,當年,孟加拉的糧食產量足以餵飽全國人民。

 

沈恩主張「解決饑荒問題的焦點,應該是個人和家庭用來購買糧食的經濟權力與實質自由,而不是這個國家的糧食數量。」

 

李尚仁另以阿根廷為例子,這個全世界第四大糧食出口國,向來有世界的穀倉之稱,去年該國牛肉、小麥、玉米和黃豆的出口數量都有成長,然而仍有20%兒童營養不良,顯然與糧食產量一點關係也沒有。李尚仁表示,阿根廷「經濟困境,導因於政府腐敗無能、經濟政策錯誤及跨國企業的巧取豪奪。嚴重的貧富不均導致窮人在糧食生產充裕的情況下仍買不起食物,大量糧食則用來出口以償還外債。長年的軍事統治,使得剛實施民主體制的阿根廷仍缺乏成熟的民主機制,統治菁英與特權階級對貧窮民眾的苦難視若無睹。這許多複雜的歷史與社會、政治因素,導致一個糧食生產大國竟然出現兒童營養不良的饑餓現象。」

 

大陸學者林毅夫,也曾針對1959年到1961年中國大饑荒,3千萬左右農民死亡的慘案進行研究,之前曾有學者將饑荒歸因於3年自然災害、人民公社內部管理不管及政策失當等,但據林毅夫以實證資料檢驗,發現上述3種說法都與事實不符。他首先提出農業勞動極難被監督(或監督的成本太高),集體合作勞動依靠的是農民的自律原則,讓個人的勞動績效,不論在個體戶或公社裏都能一致。但這樣的自律原則,只有成員擁有從集體退出的自由,才得以充分被尊重,並成為集體合作得以運作出比個人勞動更好績效的默契。但因為當時「集體」化的政治正確氣氛,1958年後政府剝奪了農民退出公社勞動的自由,使得勤奮農民無法以退出公社來扺制怠工者,造成積極自願勞動,變成了「強迫」勞動,後果就是普遍農業績效不彰的現象──即糧食產量銳減。

 

其次,1953年起,中國政府為了推行重工業優先發展的「趕美超英」戰,對糧食等農產品實施統購統銷政策,以壓低農產品的價格。農村農民擁有的只是上繳政府後的剩餘糧食,但城鎮居民則由政府按照補貼價格定配給。一旦糧食產量銳減,在必須上繳糧食的政策不變下,農民承擔了糧食不足的全部後果,使得饑荒在農村發生。

 

 

林毅夫總結上述的研究,指1959到1961年的農村大饑荒主要原因是糧食產量銳減,其次是城鎮居民和農民對糧食的佔有權的不對稱。政策因素比糧食減產起的作用更大,這也支持了上述沈恩的理論假說。

 

范植偉體驗了衣索比亞的「貧富差距」,要比我們只看到枯瘦如柴的饑餓幼童,更能據實說明饑餓的政治社會理由;窮人需要的不止是捐輸,而是真能夠改變讓他們活活餓死的社會遊戲規則的機會,他們需要的是「個人和家庭用來購買糧食的經濟權力與實質自由」。

 

「饑餓30」活動是透過集體停止進食,來體驗非洲饑民的處境,從而激發人饑己饑、悲天憫人、珍惜富足的情懷。但在人們捐輸之餘,理解到造成饑餓的,不是匱乏,而是不公義與剝削。這不是在非洲才會有的奇觀,也是我們天天都會面對的現實,在台灣因人謀不贓而導至「分配不均」,甚至於「匱乏」的現象,在921或SARS期間,都有非常清楚的實例發生──例如明明口罩一直在進口,但一般人就是買不到。

 

期待「饑餓30」活動不只停留於溫情的營造,也能推進我們對於可能造成饑餓的社會因素的認識,除了找出辦法來真心對待饑餓中的非洲弟兄,並省思推動台灣弱勢者社會生存權的保障,讓人造的「匱乏」不要再發生。

 

(回目錄)

 

14屆「饑餓30」饑餓體驗營

 

■林益民整理

 

由世界展望會舉辦的饑餓體驗營將於本週末(92年8月9~10日)在台中中興大學校園舉行。自8月9日12:00起禁食到隔日下午6:00,大會將提供「生命糧」──飲水及飲料。為載運南北營友,9日自花蓮及屏東各開出兩列「饑餓列車」,並在台北及高雄各自舉行開幕式。參加者必須事先報名。

 

「饑餓30」是世界展望會全球性人道救援行動,援用1971年,一群加拿大青少年在亞伯達省卡加利市(Calgary, Alberta)以饑餓36小時為衣索匹亞饑民募款的活動模式。2001年紐西蘭10萬人、澳洲34萬人、美國50萬人及加拿大17萬5千人,參與了饑餓系列活動,合力募集約新台幣5億1千8百萬元,幫助世界各地因天災人禍而受苦的災民。

 

台灣自民國78年辦理饑餓30起,迄今己辦理14屆,歷年累計參與人次近67萬人(含捐款、參與饑餓營等),歷年援助國家包含台灣在內的70個國家或地區 。歷年代言人包括阿雅、黑人、金曲獎女歌手莫文蔚、周華健等等。

 

饑饑營參與者在30小時內禁食固體食物,親身體驗饑餓,並捐出報名費以救援全球各地天災人禍中災民迫切的需要。本屆報名費搭乘饑餓列車社會人士為新台幣2,000元,學生及兒童1,000元。自行前往會場者新台幣1,000元,學生及兒童減半。

 

 

 

本年度(2003)的救援對象:

 

非洲

 

莫三比克:減旱增糧計劃、瘧疾防治計劃

 

史瓦濟蘭:糧荒種子發放計劃、兒童營養餵食計劃

 

賴索托:糧荒下兒童營養餵食計劃

 

東剛果:戰爭難民緊急救援計劃

 

衣索匹亞:糧荒下兒童營養餵食計劃

 

中東

 

伊拉克:美伊戰爭緊急救援

 

阿富汗:婦女及嬰兒瘧疾防治計劃

 

亞洲

 

蒙古:雪災救援及重建計劃

 

新疆:地震緊急救援計劃

 

斯里蘭卡:戰後重建計劃

 

拉丁美洲

 

哥倫比亞:營養餵食計劃

 

 

 

台灣:

 

急難救助、災害救助、災害防治、民生物資救助;貧童健保

 

 

 

饑餓30人道救援行動網:http://www.30hf.org.tw/

 

台灣世界展望會網址:http://www.worldvision.org.tw/

 

饑餓熱線:(02)2585-6300

 

(回目錄)

 

教育苦旅71 小霖的故事之四

 

Syrman

 

從事中輟學生輔導以來,我深深認為同理心的付出需要非常巨大的正面能量,以及非常高的EQ才可能辦到,否則,只會淪於同情。就好像我之前對於小霖的偏差行為以及他與人互動的模式進行了一番研究,也可以了解他產生這些行為的原因為何,但是在和小霖互動的過程中,常常會讓我有「恨到牙癢癢」的感覺。特別是小霖和其他兩位學生一起結夥偷竊機車這件事情。

 

這件事情為什麼會讓我恨到牙癢癢的?第一,我在事前就已經預作防範,但還是無法阻止;第二,小霖挑戰我的耐心。

 

關於第一點,我事前就知道小霖平日下課之後投入不少時間和金錢在網路遊戲及線上聊天室,再加上吃東西、和朋友出門、虧妹妹的行頭支出,日常開銷自然不少。同時,再加上小霖的「習慣」不是很好,三不五時的時候都會發生「借用一下卻忘記歸還」的事情,學校老師對於這樣的不良習慣很頭疼,同學也覺得自己的好東西都不能被小霖看到。因此,我一直很擔心也很注意小霖日常花費的來源為何。

 

經過了解,小霖家裡一天會給150元,一週7天都有,因此一週有1,050元。扣除一週的午餐便當費用:175元,他自己可以支配運用的錢大概是875元。我們這裡的網咖一小時20元,小霖告訴我他放學之後就會去網咖報到,一直到12點才會回家,這樣幾乎超過7小時的上網費用,可以用包台的方式計算,7小時約10元。因此上網咖的費用就這樣計算好了:週一至週五每天100元,星期六、日小霖在網咖的時間可以超過12個小時以上,就姑且以最低費用200元來算好了,小霖一週花費在網咖的費用是9百元。這個數字已經超過小霖可支配的875元了。

 

平時在學校裏,由於「虧妹妹」的需要,要吸引女生的注意,除了奇怪好笑的言行之外,必要的行頭也是不可以缺少的。像是手機、球鞋、手錶、小飾品、刺青貼紙等等,小霖身上都有,常常在我眼前晃來晃去,叫我不注意到都很難。我也常問他這些東西多少錢啊?或是哪裡買的?小霖發現我注意到他身上穿戴的東西了,心裡覺得很高興,也就極盡所能的告訴我這些東西的價格,還說去哪裡買這些東西報他的名字還有折扣優惠喔!我私自把這些東西的費用計算一下,發現小霖一個月即使有3千元的零用錢都不夠他花!少的1,050元怎麼夠呢?如果不夠,其他的錢又是怎麼來的呢?

 

在我的旁敲側擊之下,這些疑問並沒有讓人滿意的答案,直到學校發生了一些事情之後,答案才算是浮現出來。

 

之前學校發生一個事件:有家長來學校說,自己的孩子在打網路遊戲時,曾經被學校的學生「強迫購買遊戲中的特殊物品」,而且是很普通的東西被強迫以非常高的價格來買,如果沒買,對方還放話要讓他在學校「好看」!

 

在學校的調查還沒有結果時,小霖就曾經針對這個問題向發表看法:「這一定是蔡XX那一群做的啦!」「為什麼你這麼肯定呢?」我好奇的問小霖。「因為蔡XX要賣的那把劍,是我之前才賣給他的。他之前跟我說過他有好辦法可以弄錢,要我幫他,我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身上一些很普通的裝備便宜賣給他,他就可以找到小白(註)來買。」小霖把他知道的都告訴我了。

 

小霖這個孩子就是有這個好處,有些行為雖然不可取,但是還算心胸開闊,喜歡適時的「稱讚自己」。因此,從這件事情之後,我知道小霖一大部分零用錢的來源就是靠著販賣自己所操控的線上遊戲的角色裝備而來。他花了許久時間練功,因此也會得到不少好裝備,再將這些裝備轉手賣出去,只要管道暢通及買賣機制建置得宜的話,所得的利益還算不錯!

 

有鑑於此,再加上網路實際上已經變成現代人購物的管道之一,我便經常和小霖說明網路交易應該要注意的事情,除了買方與賣方應該要注意的事之外,我更灌輸他不少身為一個優良賣家要注意的「道德」!因此,小霖這樣在網路上兜售線上遊戲角色裝備的行為,在我的掌控下不至於太過離譜。

 

但是,小霖在網路上的行為,除了買賣與打線上遊戲之外,交友也佔了很大的部分。小霖又是一個只要人家一煽動,就一股衝動的人,所以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簡直無法預測。這次的結夥偷竊就是因為小霖自己缺錢,網友也缺錢,網友就以「拜託」的姿勢來到小霖面前,向小霖借錢,小霖也無錢可借,那位網友就煽動小霖一起去幹一票大的──一起偷機車去賣!小霖起初腦子裡還浮現了之前我跟他所說的事情,但是後來那位網友深知小霖的個性,他看小霖遲遲無法決定,就在螢幕的另一端傳來一句訊息:「哼!沒種!」小霖看到這一句就衝出去了,事情也就這樣無法收拾。當小霖被少年隊帶回學校來的時候,對前來關心他的認輔老師、輔導組長和我一副「不然你是要怎樣」態度,真是讓人非常非常生氣!

 

還有一個讓我對小霖恨到牙癢癢的情形。發生了這件結夥偷竊的事情之後,小霖每天早自習都必須要到輔導處來找我報到,讓我和他談談或是寫寫昨天的日記。剛開始的第一週,雖然我之前已經和他建立起了不錯的關係,但是很顯然的,小霖因為這件事情受傷極深,所以以一種非常排斥的態度來面對我。最好的情況就是遲到,最差的情況就是根本不到,就算我去小霖班上找他也一樣,他就死賴在座位上趴著,任憑我怎麼叫他,他也不回答我一下。當時我覺得耐心已經快要被磨光了,於是只能和小霖的導師及認輔老師商量對策,後來輔導組長也出面一起解決,小霖才逐漸願意再次打開心門,讓我們可以走進去聽聽他的聲音。

 

小霖說,其實他從少年隊回到學校之後,真的好難過也好無助。難過的是當時自己的心裡已經有一股聲音及力量在拉著他,可是自己看到那句「沒種」之後就像瘋了一樣失去了理智;無助的是每想到失風被抓時在少年隊裡做筆錄的情形,就覺得好冷,完全沒有辦法和別人說話。就這樣,我和小霖才又慢慢的重建我們之間的關係。可是,遺憾的是,我和小霖之間的輔導關係並沒有辦法長久持續下去,小霖剛升上二年級,開學沒多久,因為種種因素轉學到鎮上的另一所國中就讀了,而我當時也因為教育部的命令出差一個星期,事前並不知道他要轉學的事情,也就因此和他錯過了。

 

當我再次有機會和小霖促膝長談,已經是半年多之後的事情了。

 

 

 

註:「小白」是網路用語,尤其在討論區及線上遊戲的互動中常常可見。所指涉的包含三種人:第一是對於裝備市價完全沒有概念的人,常常胡亂殺價或追高價格;第二是對於所討論的話題完全沒有概念而胡亂放話的人;第三是破壞網路秩序的人,這種人的功力甚淺,說不上是駭客,反正就是來鬧場的。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johann@lih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