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某大報最近進入台灣市場,筆者與該報記者聊天時,隨口問了報 紙的銷售情況。 這份報紙很特別的地方是,他並不採取訂戶後遞送到家的方式經營, 反而是以零售的方式。想看報紙的人,只好每天到便利商店或者書局 裡頭購買。這大大的顛覆了台灣的報業經營方式。 當筆者知道,他的發行量在短短的數月之內就已經與台灣傳統的兩大 報紙接近的時候,感到有些驚訝。但是更驚訝的是,不管是哪份報紙 ,發行量大約都只有50萬之譜。 在筆者的記憶所及,台灣這些主要報紙媒體的發行量,至少都要以百 萬來計算才對。而發行量才50萬份,相較於全台灣2300萬人口,這還 能算是大眾媒體嗎? 「百萬大報的年代早就過去囉!」筆者朋友淡淡的說。 現在的人不愛看報紙,特別是年輕人更加不愛看,原因有幾點: - 習慣圖像化的思考: 年輕的一代,普遍的文字運用能力都不如上一代,此點是全球皆然的 現象。圖片化的溝通方式很直接,很速食,所以影像類的媒體會比報 紙更受歡迎是理所當然。 就連報紙,在求生圖變的前提下,也開始出現圖片比文字還多的現象 。有些地方怕讀者沒耐心看那麼多字,還乾脆用圖解說明算了。 - 喜歡掌控一切的感覺: On Demand 是這種精神的最佳註解。觀察一下現在年輕人看電視的方 式,遙控器拿在手上就不斷的轉檯,一個頻道停留不到十分鐘又換下 個頻道,似乎沒個定性。 這種「逛頻道」的看電視方法,充分讓看電視的人享受自主權。現在 的電視頻道動輒上百個,接下去連Video On Demand 都快出來了。現 在的人充分的享受這種自主權。 - 資訊管道過多 媒體始終是不虞匱乏的,這些媒體本身也互相取代,因為每個人每天 接觸媒體資訊的時間是固定的,媒體越多,代表著每個媒體被眷顧的 機會越低,時間越短。因此短小精悍,圖像化的媒體在這種情況下更 佔便宜。 除了正式的媒體資訊管道外,現在的非正式資訊管道更多。朋友轉寄 來的新聞,透過ICQ 或者MSN 得到的消息,同學傳來的簡訊。相較於 這些輕薄短小的媒體訊息,報紙的份量顯得太多。 但是報紙的影響力是否因此大幅減弱呢?就銷售量來看,確實大不如 前。但現在的報紙大部分都有網站,網站上也放當天新聞或者即時新 聞給讀者看。 報紙的影響力沒有變小,只是轉變到另外一個地方了。網際網路這個 平台,讓報紙一下子變成了「互動媒體」。讀者說,你不要給我整份 報紙,我只要看我想看的部分。此外,不要叫我訂你的報紙,我只有 在想看的時候才會去買。或者,上你們的網站看看。 依稀記得,多年前網際網路的熱門景象,讓報業經營者亂了陣腳。「 到底要不要把新聞放到網路上呢?可是一旦放了還有誰要買報紙?」 這樣的掙扎聲音在當年履見不鮮。 為什麼本文要從報紙開始談起?因為光是小小的撥接上網,就已經大 大改寫了報業的風貌。雖然,把報業的衰退完全歸因於網際網路的發 展並不十分恰當,但是網際網路卻是加速這個變革的重要推手。 網路寬頻興起了,下一個會是誰? 讓筆者印象很深刻的是1997年時,台灣的幾大電視台也很積極的開始 經營網站。為了因應網路的即時特性,電視台的新聞網站通常有即時 新聞,此點在當時,報業所經營的網站尚做不到這點。 但這些新聞都是文字,頂多附上不太清楚的圖片。一直到近年來,才 開始有電視台在網路上播放即時的新聞影片。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多 家電視台業者,把新聞以及其他的電視節目,放到網路上供使用者付 費收看。 相較於電視台每年龐大的收入,這些來自網路上的付費收看收入,簡 直是滄海一粟,少到看不見。但是對經營者來說,這是內容的再利用 與再販賣,成本很低,有人付錢就是多賺的。 報業所需因應的挑戰,來自於讀者對圖像化的需求,以及On Demand 的需求。而電視本身已經是圖像化的媒介,又該如何因應閱聽人對於 On Demand 的需求呢? 網路寬頻的興起又將如何改變影像媒體的生態?下一期我們將談談目 前正在網路上經營網路電視台的業者。
◎ 【補助40%】資策會與SAP「商業智慧管理整合應用」課程 - 2003/08/04 ◎ 華人世界最大的食品資料庫 - 2003/08/04 ◎ 第三波資訊引進全球知名NETg線上管理課程 - 2003/08/06 ◎ LexisNexis和Teradata榮獲資料管理大獎 - 2003/08/06 ◎ 電子商務的第一步動作 - 2003/08/06 ◎ WebMarcom即時互動行銷服務,拓展全球商機! - 2003/08/07
數位之牆牆主,資深通訊網路產業工作者。本文著作權為數位之牆所有,歡迎傳閱。如欲用於商業用途請先來信取得授權,數位之牆保留一切權利。
(C)Copyright 199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