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刊日期08/26(二) |
|||||||||
1 |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報 NEW! 與數學化敵為友! 教改時代 創刊12年, New!《人本教育札記》試閱 < Top>---------------------------- NEW!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 人本BBS站入口1 | | 人本BBS站入口2 |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您想要登廣告 |
NEW!讓老師更專業─請以「聘約」約束教師「不適任行為」:邀您連署!!→(more) |
1 | ||||||
|
|||||||||
HOT!《塗鴉畫冊》一書持續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並榮獲92年「雜誌專欄金鼎獎」,在全省誠品書店熱賣中! |
|||||||||
一六六二年二月,荷蘭人在鄭成功以優勢的兵力圍困九個月之後,終於簽下議和書,最後荷蘭人帶著他們的財產以及航行到巴達維亞所需的糧食、飲水、武器彈藥等,並依照荷蘭習俗全副武裝、舉著旗幟,點燃火繩,子彈上膛,擊鼓上船,有尊嚴地離開台灣。鄭成功及其家族則佔有台灣,成了繼荷蘭、西班牙以來的第三個外來政權。 荷蘭統治時代末期,台灣當時的人口包括原住民與漢人移民估計大約有十萬人,但鄭成功帶來的軍隊以及士兵的家屬則有三萬人,一時之間台灣的人口就增加了百分之三十,馬上就發生糧食不足的問題。鄭成功於是沒收荷蘭人所有的「王田」,改為新政權所有的「官田」,仍由漢人移民承租耕種,同時准許文武官員可以按照家屬的多寡取得土地加以開墾,稱為「私田」或「文武官田」,另外,駐紮在各地的部隊也可以屯田開墾土地,稱之為「營盤田」。隨著台灣各地的耕地面積大幅增加,糧食才漸漸足夠。 一六六二年六月,三十九歲的鄭成功過世,他在台灣總共只住了十三個月又七天,鄭成功的兒子鄭經知道鄭成功的死訊後,立即由中國大陸的廈門趕往台灣,經過一番權力鬥爭,鄭經繼承了政權之後,又回到廈門繼續進行反清復明光復國土的反攻大業,但遭到清朝和荷蘭的聯合攻擊,於是在一六六四年一月帶領約七千名士兵,及其家屬撤退到台灣。撤退到台灣的鄭經,自稱「東寧國王」,建立「東寧王國」。 但是鄭經真正關心的還是「反攻大陸」,所以台灣方面的經營幾乎全部交由陳永華處理。根據歷史的記載,陳永華對台灣有相當大的貢獻,他親自巡視南北二路,要求軍隊屯田耕種,儲備糧食;鼓勵民眾煮糖晒鹽,以利民生;教導民眾燒磚製瓦,改善民居,劃定行政區域,勵行里甲互保,使民眾安居樂業,又興建台灣第一座孔廟,獎勵教化,同時規劃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來培育、拔擢人才。 更重要的是,陳永華建議鄭經採取貿易立國的方針,極力拓展海上貿易。早在鄭成功圍困台灣的時候,清朝政府就對台灣進行封鎖,實行所謂的「遷界」及「海禁」政策。「遷界」指的是把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五省沿海的居民從沿岸往內陸遷移三十里。「海禁」則是嚴格禁止民間的漁船和商船私自出海。目的都是為了斷絕台灣鄭家政權的物資及人力來源。為了要突破如此的困境,陳永華於是向各國招商,招攬各國商人到台灣做生意,例如曾經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簽訂通商條約,准許英國人在台灣設置商館貿易通商,輸出蔗糖、鹿皮等台灣的特產,並輸入軍火與布料等商品,同時持續派出商船到日本、琉球、泰國、菲律賓、南洋等地進行貿易,外貿的收入使得東寧王朝得以在台灣延續自保。 但是為了應付連年征戰的龐大開銷,東寧王朝卻對台灣的居民課以繁重的租稅,台灣的居民所負擔的賦稅甚至比荷蘭人統治期間更加沉重。東寧王朝除了仍舊維持荷蘭人統治時期的「人頭稅」之外,又設立了相當於固定財產稅的「家屋稅」,甚至連豬舍、雞舍也要課稅、用黃牛推磨製造麵粉要課「牛磨之稅」、搬運甘蔗的車子則課以「蔗車之稅」、鹽田課徵「食鹽製造稅」、捕烏魚的漁船則依船隻大小課稅、在港內繫留時課以「停泊稅」、漁獲時課以「漁獲稅」,僧侶道士要繳納「特定職業稅」,當時台灣的女性很少,如果替人說媒從中國介紹女性嫁到台灣來,得到媒人禮金的時候,就要課徵「結婚介紹稅」。 鄭經在參與三藩之役失敗以後,再次撤退回台灣,眼看反攻大陸已經毫無希望,只好整日飲酒作樂,也在三十九歲那一年病死。鄭經死後,當然不可避免地又是一場爭權奪利的血腥鬥爭,最後年僅十二歲的鄭克塽繼承王國,清朝則把握大好良機派兵準備進攻台灣,希望一舉拔掉「東寧王朝」這個眼中釘。 一六八三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奉命率領二萬多名的清兵以及三百多艘戰艦,進攻台灣的門戶:澎湖,東寧王國則派出一萬五千名的主力部隊。經過一星期的激烈戰爭,東寧王國的將領四十一名戰死,一百五十五名投降,士兵四千八百名投降,戰艦一百多艘沉沒。東寧王朝的主力部隊在澎湖被擊敗之後,台灣島上已經人心惶惶,眼見大勢已去,鄭克塽只好無條件投降。 施琅本來是鄭成功的部下,後來叛逃投降清朝,率領清兵佔領台灣後,為了安撫民心及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施琅編造了一個「政治神話」說:「當施琅率軍隊進軍澎湖的時候,許多士兵看到媽祖顯靈,後來在媽祖廟裡更有人看到媽祖神像的衣服被海水浸溼,而媽祖的左右護法千里眼、順風耳,神像雙手也都起了水泡。」藉著媽祖顯靈的神話來說明施琅攻佔台灣實在是天意。 清朝消滅東寧王國之後,佔領了台灣,可是在清朝的眼裡,台灣自古以來就不屬於中國,是一個海外的無主孤島,土地面積狹小,島上都是高山峻嶺充滿瘴癘之氣,又沒有什麼特別豐富的物產,卻成為海盜、倭寇、荷蘭人及東寧王國的根據地,給清朝帶來的只是麻煩,所以清朝大部分的官員都主張把台灣島上的漢人移民全部送回大陸,然後放棄這個島嶼。 但是以施琅為主的另一批「主留派」官員,卻站在國防戰略的角度,指出台灣雖然只是一座島嶼,但卻是沿海各省的屏障,所以主張把台灣納入清朝的版圖,一六八四年康熙皇帝才決定把台灣收為清國版圖。不過從施琅將東寧王國的「官田」都侵占為己有,又強取豪奪台灣各地私人的田地看來,施琅主張留下台灣,與其說是為了清朝的國防安全,到不如說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考量。 台灣被清朝併吞之後,台灣原來做為海上王國的貿易網路從此被切斷,不再有船舶往返日本、中南半島、南洋和南亞。台灣在中國這個維持了兩千年的古老帝國體制內,淪落為邊陲的地位,文化上則被視為不文明的蠻荒之地。台灣的先民則在另一個外來政權統治下,繼續在荊天棘地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開創自己的新天新地。 本文出自教育廣播電台《教改e點靈》,於每週一至週五晚間十點十分至十一點播出。 <Top>---------------------------------------------------------------------------------- 高市調查:九成學校有髮禁 七成學生曾被體罰爭取校園人權中學生上街頭 中學生教改聯盟昨天在高雄市舉辦「為學權而走」街頭活動,以行動劇、連署等方式,呼籲學生捍衛自己的權利,主張拒絕體罰,拒絕強迫上第八第九節課,同時也鼓勵學生將學校規範不合理校規的行為,向教育主管機關檢舉。…(國語日報08/26) 報到不足八成 技專才可二招 教育部昨天公布今年技專二次招生共同規範,第一次招生報到率不足八成者才可二招;若二招只採計統一測驗分數,以第一次聯合登記分發的最低錄取分數為最低錄取標準,採計科目總分零分絕不可能有學校讀。…(聯合報08/26)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Top>---------------------------------------------------------------------------------- |
|||||||||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