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體小鋪電子報NO.82 █▇▆▅▄▃▂▁╴
2003.08.28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


《小二叨絮》

自從小鋪登出管中祥所寫的「周杰倫當然沒聽過」一文後,引起了幾
個朋友對「周杰倫」的迴響,雖然周董最近猛打「葉惠美」,但小鋪
的讀者卻猛打「周杰倫」。上個禮拜我們刊出江國豪的「周杰倫的問
題」,江Sir收到了不同的回應,於是這個禮拜他要「再談周杰倫的
問題」。另外,曾在唱片圈待過好一陣子的小道,也提出他對周杰倫
的不同看法,他說「有權利回憶,有權利要求聽音樂的內容」,這句
話是啥意思啊?呵…看看就應該會了,當然,各位如果有任何意見也
歡迎投稿唷。

建議各位朋友,可以直接把選單拉到下頭去,看看「江國豪」及「小
道」的兩篇文章,至於「管中祥」及「魏玓」這兩位兩頭兒的東東,
嘿…有空再看吧!:p
(五分珠)




《Watch Media》8月31日節目預告

記者節前的記者反思

9月1日是記者節,你對台灣的記者有什麼想法呢?有人尊稱記者是無
冕王,也有人不客氣的稱之為「乞者」;有人對記者的生涯充滿想像
,但也有人當完記者反而厭惡新聞工作。記者本身又如何看待自己呢
?在8月31日記者節的前夕,《Watch Media》節目將邀請「中古記者
」何榮幸談談記者自我的反思。

本集來賓:
何榮幸(中國時報撰述委員)

節目主持人:管中祥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

肥胖是私人的事

文/管中祥

新竹市一名呂姓男子因為體重高過一般人,送醫時必須勞煩消防隊員
的協助,不過,這個普通人的就醫,卻透過媒體的現場直播與重覆播
放呈現在觀眾眼前。在媒體的大幅報導下,我們不僅看到整個送醫的
過程,並且同步感受呂先生的痛苦表情,然而,因著媒體的報導,這
位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已經不普通了。

一個尋常人就醫的為什麼會成為媒體的焦點?為什麼媒體必須透過現
場直播的方式,告訴我們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其實,從傳統新聞價值
的角度來看,呂先生的就醫並不是一般的事件,這件事完全符合傳統
新聞價中「奇特性」(Oddity)的報導標準。「奇特性」是指一些發
生在社會上不尋常、罕見、怪異的事件,通常這種新聞會以驚訝、不
可思議等「奇觀式」的語言與鏡頭呈現,試圖給讀者、觀眾帶來驚奇
。例如,在這則新聞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媒體不斷強調消防隊員幫呂
先生量血壓時,「從上臂一路量到手腕,(並且)隊員頻頻搖頭(說
),『喔,量不到!怎麼會這樣,真的量不到』;或者也有媒體一再
強化「擔架無法承受3百公斤,房間門也太小不利搬動,讓消防隊員
無功而返..」;「因為他實在太胖了,家人還以為可能是被妖魔鬼怪
附身…房間裡擺了符咒和木炭」等等的新聞重點,然而,這種「奇特
性」的新聞價值有時卻是對人權的傷害。

在媒體的眼裡,呂先生是奇特的、是不尋常的,因此也被媒體以特殊
的方式來對待,以一種奇異的眼光看待以一個僅是體重不同於常人的
正常人,然而,這樣的處理方式帶著觀眾以窺視的態度來觀看呂先生
,以怪異的視角來認識這個只是體重比較重的一般人。另一方面,新
聞的呈現方式也將「肥胖」連結上「怪異」、「不健康」的刻板印象


肥胖是私人的事情,特別是一個非公眾人物的身材更是與公共利益毫
無相關,但媒體大幅的蒐奇式報導,以及透過SNG的現場連線,不僅
讓觀眾親眼目睹這場「奇特」的儀式,也將呂先生的個人隱私透過現
場直播同步曝露在全球觀眾的眼前。

這些媒體拍攝之前是否先取得家人的同意,如果沒有,有什麼資格可
以擅闖民宅?同樣的,馬偕醫院公佈呂先生的病情是否事先取得病人
及家屬同意,如果沒有,為什麼又能任意地在媒體前公佈病人的資料
?呂先生不是公眾人物,即使是,也不該如此對待,台灣的媒體習慣
把別人的痛苦及隱私當作商品來販賣,而這次呂先生的送醫新聞又是
個活生生的例子。


《流行開講》

美國誕生於街頭

文/魏玓

好萊塢作為一個商業上成功的電影工業體系,策略運用繁複,產品然
也不會只有一類。除了通俗易懂、強調視聽效果的娛樂電影之外,好
萊塢也不會忘記點綴一些比較具有創意,較多藝術和歷史文化價值的
產品。這一方面是市場區隔,另一方面,這樣的產品也具有增加製片
公司社會聲望的作用。除了投資一些獨立製片單位之外,好萊塢也花
大錢養了一些專門創作這種電影的另類導演,例如勞勃.阿特曼、法
蘭西斯.柯波拉,和這裡要談的馬丁.史科西斯。

義大利裔的史科西斯在1970年代以《殘酷大街》、《計程車司機》等
片成名,擅長格局寬廣的史詩式電影,特別是對男性陽剛暴力的深
度刻劃。新作品《紐約黑幫》,花了好萊塢的米拉麥斯(Miramax)一
億美金,講述十九世紀中期的美國南北內戰前夕,紐約新舊移民之間
的衝突。片中維繫他一貫的風格,場面調度氣勢不凡;尤其是幾場肢
體暴力場面,處理得驚心動魄,震撼力十足。

除了美學上的成就之外,史科西斯這次似乎還想把男性暴力擴大引申
到整個民族的暴力。在許多文藝作品中,民族(國家)經常被聯繫上母
性的、包容的隱喻,大家其實經常忽略了,在歷史上,一個民族國家
的誕生或者維繫,幾乎都有主要民族/族群打壓(經常是血腥暴力的)
一些較弱勢民族/族群的過程;這個過程,讓民族/國家其實更接近是
男性的和壓制的。經常號稱結合多元文化的「大鎔爐」美國,也不例
外。

史科西斯除了用片中早期移民跟後到的愛爾蘭移民之間在紐約的持
續衝突,來為《紐約黑幫》所下的副標題「美國誕生於街頭」
(America was born in the street)作為註腳之外,其實他想指出的
東西不僅止於此。片尾觀眾原本期待兩個族群,和他們領導人物----
屠夫比爾和準備報殺父之仇的阿姆斯特丹,會來一場好萊塢電影經常
出現的最後大決鬥,史科西斯卻巧妙地將這場決鬥和紐約下階層人民
對聯邦政府強制徵兵的反抗風潮結合在一起。結果,兩方正要用原始
的暴力開打之際,國家卻動用了先進的軍事技術和暴力,讓原本蓄勢
待發的街頭鬥士四散奔逃,紐約一片斷垣殘壁。私人的恩怨,在高不
可攀的國家機器操作之下,變得微不足道。如果不以好萊塢出品而廢
言,《紐約黑幫》對台灣的族群問題,或許有足供反思之處。



《玩音樂》

再談周杰倫的問題

文/江國豪

在上次「周杰倫的問題」中,有朋友回應我,說:「周杰倫的音樂確
實具有它的特色,而且它為音樂的領域創造出新的風格與創意」。確
實,他是塑造出了一種不同於以往流行歌的風格,但是關鍵就是在『
音樂領域』這四個字,這裡所謂的音樂領域其實就是所謂的流行音樂
市場。如果把周杰倫的層次拉高到整個台灣流行音樂的趨勢來看,周
杰倫的問題其實就是整個流行音樂生態的倒影。

先撇開流行音樂是否是一個商品不談(畢竟流行音樂還是有好音樂存
在),現階段台灣的歌手最注重的就是外在的形象與產品行銷,歌手
本身的創作素質或是專輯製作水準倒不是主要考量的對象。專輯行銷
與歌手形象,在現今媒體爆炸、影視產業快速成長的時代(尤其是台灣
),變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唯有增加專輯曝光率或是強化歌手的
外在形象(有時八卦也成了公關的手段),才能夠引發消費大眾走向唱
片行購買專輯或是周邊商品。

在流行音樂的領域中,增加曝光率與形象的最基本方法,除了舉辦簽
唱會或演唱會之外,就是不停的發行新專輯、新歌精選,有時甚至可
以年初年尾各發一張新專輯,或是年初發新專輯、年底發行新歌加精
選。音樂文化在資本主義的加持之下,可以看到這些文化商品的內容
,好則成為KTV中的口水歌曲,壞則成為譁眾取寵、毫無價值的音樂
囤積品。這種大量的擠壓創作能量的市場循環,造成的只是音樂內涵
與水準的低落,就算是以市場的角度來看,台灣這種唱片生態也很難
反映供需平衡、邊際效應遞減的經濟原則。

從周杰倫的音樂對照台灣的音樂產業,我們可以看到同樣的問題,雖
然這些問題在國外也有,但是只能說在台灣更加的嚴重。音樂如果以
多元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確實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對話,
然而,現今音樂環境的呈現多半只侷限於流行音樂。如果能讓音樂的
領域涵跨到多文化的層面,而不只是流行音樂的層面,真正的創意與
風格才有產生的可能。現在流行音樂所謂的創新與創意,多半還是將
音樂元素快速拼湊,快速引發消費者購買的興趣,企圖在短期內獲得
最高的利潤。關於音樂是否真的有內涵,或是創作是否有生命力或創
意,其實是要加以質疑的。



《再玩音樂》

有權利回憶,有權利要求聽音樂的內容

文/小道

聽音樂是重要的,但是不要把它當成一個工具…陳珊妮於音樂543節目

總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

CD的東西本身已經出現一些基本上的問題了!這是珊妮說出來的,今
天卻是我用來對應周董

在這屆金曲獎槓龜以後轟評審的事情,不過喔,還是要回到基本面問
題上去看看。

基本面問題:誰在辦金曲獎?

答案:東風=TVBS=小燕家族=華納音樂…

這屆的金曲獎,對於過往的金曲獎當中…於音樂性的表露以及相關的
對應上,個人覺得比起去年兩屆的金曲來說已經有所轉變了!單就以
去年的金曲獎,讓人不禁有家族分贓的可能的疑慮。

2002金曲獎歌王=小燕家族出身歌后=小燕家族公司直營栽培、鍍金成
功!!!

單就這點,倒是大家在某個圈內是不太有疑問的,因為台灣這幾年的
歌手不是到了大陸去…就是趕緊躲起來在幼幼台替人家寫藍貓的主題
曲(小伍哥,請勿扁我,景氣不好…就是只能這樣嘛,我會體諒的)
其實看看這幾年,滾石風雨飄搖的時候,想想…這些過去的滾石老人
家,現在在檯面上的…從快樂天堂世代來看看‥

在1986年12/31日之後,當年滾石以張艾嘉領軍,李宗盛、陳淑樺、
周華健、齊豫、潘越雲、黃韻玲、鄭華娟、王新蓮、紀宏仁、唐曉詩
、鄧妙華、陳昇等等,這些滾石老人家,當年以全力在中華體育館與
當場一萬五千人合唱這首歌曲,正式揭開滾石快樂天堂世代,光輝榮
耀的帶領華語唱片市場的十多年波瀾壯闊的一頁歷史!而當今所有台
灣唱片從業人員當中,將近有三分之一以上有滾石的血統!好比這幾
年轉檯到華納去,就是當年擔任擺渡人工作室的那兩位雙胞胎:小松
、小柏兄弟,以及偲松、瑋松兩兄弟。綜觀滾石這十五年,不但出產
相當多的現役的音樂幕前、幕後的生力軍。同時,對應於相關的人才
培養,聽眾群的養成也有相當大的助益。

現在我們看看當年的世代現在還在幕前的有哪些?

張艾嘉轉往電影發展,相當的有聲有色…

齊豫轉往EMI…

李宗盛於民國88-89年間卸任滾石總經理目前淡出中,現與羅大佑等
老滾石人都躲在中國上海、北京一帶流竄,像流寇般…

陳淑樺現在淡出中…

周華健於92年8月發行,一起吃苦的幸福,騎腳踏車遠征198公里,差
點丟了老命,還被News 98電台DJ催洗羞辱…

黃韻玲目前轉往主持與幕後發展。

潘越雲淡出中…

鄭華娟目前旅居德國…

王新蓮淡出中…

紀宏仁淡出…

鄧妙華旅居美國…

唐曉詩淡出…

陳昇88年底,因為飲酒不慎…酒後失言…遭到酒瓶破頭血光之災…開
刀後復原中…

好像,滾石這些前輩大多都躲到中國去了,也就是說,這一批台灣的
流行音樂的主力現在都在祖國!

為中國的流行音樂近代化努力,台灣僅存留了一些部份的老滾石苦撐
中!

換句話說,主力外移到了中國,開始台灣流行產業西進的歷程當中的
一頁寫照!!但是也凸顯出,台灣文化創作群的薄弱,可以從民國87-
89年,可見一斑…

當年,出現吳宗憲現象,並且出現有線電視家族制度…文化工業圈急
速的整併…成為目前所見到的數個大型擁有唱片工業體+通路行銷體+
頻道通路體的三合一文化工業家族!最有名的小燕家族!赫然出現
在台灣!

憲憲家族亦不徨多讓,偉忠幫也進駐八大、中天,一瞬間,台灣的有
線電視天空再度成為戰場!也就是綜藝界的

戰國時代!同時,這一批家族背後…往往也帶著外資大量資金投入,
比如說…

小燕家族背後的代表外資即為=美國時代華納+美國新力娛樂集團+香港
TVB集團+年代電通集團。

憲憲家族背後的代表外資即為=美國博德曼BMG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東森力霸媒體集團

偉忠幫背後的代表外資即為=美國EMI娛樂事業股份有限…

(未完待續…)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
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
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