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人民幣升值的迷思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09.11


─────── 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 911的經驗與教訓
【左右看】 民進黨立委撻伐工會


【社論】無意義的名詞戰爭
   
兩年前的今天,紐約世貿大樓遭受恐怖攻擊,「反恐」從此成為美國對外政策主軸,從阿富汗到伊拉克,美國以威猛犀利的軍事行動對它眼中的「流氓國家」展開報復。今天911事件屆滿2年,武力報復有效遏止了恐怖的行動嗎?美國向全世界展示的超強軍威,得以讓它的國民免於恐懼的威脅嗎?
事實證明,布希總統也許贏得了侵略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戰爭,但迄今仍無法對恐怖主義宣告勝利。蓋達組織也許遭到強大火力,可他們化整為零的恐怖行動,反而造成舉世遍地烽火的局面。從今年5月開始,蓋達組織(或假其名以行事的其他團體)就連續發動了好幾場攻擊:5月12日在利雅德,造成35人死亡;5月16日在卡薩布蘭加,死亡超過40人;8月5日在雅加達,死亡10餘人;同樣是8月,巴格達相繼爆發兩起攻擊事件,其一是針對約旦大使館,另次是瞄準聯合國駐伊拉克辦公室。除此外,紐約、倫敦等國際大都會連續發生無預警大停電,雖然停電原因還有待調查,然而蓋達卻已宣稱是他們的作為。
如此無所不在而手段又千奇百怪的恐怖行動,可能比起兩年前的911事件更令人感到驚惶。因為開飛機撞向摩天大樓,其過程畢竟還是肉眼看得見的。如今恐怖行動零散化、無形化,使得美國人每天都活在驚慌恐懼,不知道自己哪天會成為冤冤相報之下的倒楣鬼。
美國以「反恐」為名,揮軍直入阿富汗及伊拉克,軍事上是勝利了,政治上卻是徹底失敗,而反恐同樣是失敗的,手段與目標完全背離。以阿富汗而言,光是8月13日到8月20日的一週內,就有上百人死於非命。駐伊拉克的15萬美軍也是時時刻刻提心弔膽,自5月1日以來,已有超過70位美軍在伊拉克境內遭受殺害。美國的軍事勝利反而讓它深陷政治泥沼之中;駐伊拉克美軍司令桑契斯不得不承認:美軍不間的斷清剿行動已激怒伊拉克人民,不堪美軍凌辱而抵抗的,比起歷次清剿所抓獲的武裝份子要多得多。也就是說:美國大規模而高頻率的軍事掃蕩行動,無形中為反美武裝份子提供了大批同情、支持者,並誘使他們投入非理性的恐怖行動。
上述事實無非證明:美國的武力不僅消滅不了恐怖份子,反而是滋養了恐怖份子,使其人馬不斷增加,活動範疇不斷擴大。也許這就是911事件兩週年,美國所獲得的經驗與教訓。

(回目錄)


【左右看】台鐵罷駛與SARS

左看 私有化的鎖鏈
■胡寧寧
 
近日翻閱報紙,「工會抗爭台鐵罷駛」、「SARS重現」的斗大墨字輪翻躍上頭版。兩則看似屬性迴異的消息,隱隱地卻有條命運的鎖鏈,將它倆圈在一起。
這條鎖鏈叫做「私有化」。鑑於英國鐵路從國營到分割出售私營後的慘狀,停止台鐵私有化,正是這次工會提出的首要訴求。看看英國鐵路私有化後的歷年表現,舉凡乘務訊息混亂、鐵路安全事故連連等服務品質下探不說,票價甚至不跌反升,就連英國的調查報告都不諱言,當年台灣記者搭乘的死亡火車,正是鐵路私有化下利潤至上的產物。
另方面,星國SARS的重現,近來在台亦引起不小震盪。儘管民心不像昔日那般混亂恐慌,但上回SARS之慘狀,將國內醫療體系走向私有化的弊端給合盤托出。話說SARS風暴下,衛生署指揮調動不了私立醫院,病患只得往公立醫院塞到爆滿,台大醫院的百年急診室甚至就這樣破天荒地關閉,至今公立醫院仍得擔負防疫的中流砥柱。所以別說英國鐵道私有化殷鑑不遠,視角拉回台灣,百年老院關閉的無奈,不正是私有化下血淋淋的明證?台鐵秋節罷駛,逼視著你我,正視私有化,問題多大條?
(文字工作者)

右看 小我大我間
■陳正心  
日前,民進黨立院黨團針對台鐵工會秋節罷駛召開記者會,會中立委賴清德強調,有醫護人員向他反映,SARS肆虐時,醫護人員也沒有罷工,台鐵員工不可以將大眾乘車權益當成肉票。
無獨有偶地,就在台鐵罷駛日趨白熱化之際,新加坡傳來了SARS重現江湖的消息。WHO稍早前雖已提出警告,秋煞恐將來臨,但新加坡病例的出現卻比專家預期時間早得多。鑑於之前掉以輕心的慘痛教訓,這回台灣勢必得嚴陣以待。而上回SARS風暴來襲,雖有醫護人員出現脫逃和抗議事件,但這畢竟是少數,醫護人員之職責在於救人,面對新興疾病的恐懼,職責所需也得迎上前去。這正是風暴壓力下,展現了人性最難能可貴的一面。
反觀這回台鐵工會的抗爭,正如賴清德所言,看在大多數置身家性命安危於一旁,站在前線對抗SARS的醫護人員眼中,令人大失所望。爭取自身勞動權益並無可厚非,重點在於面對大我和小我間,如何權衡即可見人性光明與黑暗的對比。交通運輸本為職責所在,而今在秋節挾罷駛來爭勞權之舉能獲得多少支持,
從近來已有傳媒披露民調中較多比例的民眾反對罷駛,即可知一二。
(政治評論者)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mailto:fiveguys@ms19.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