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小鋪電子報NO.84█▇▆▅▄▃▂▁╴
2003.09.11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
《Watch Media》9月14日節目預告
別叫我瘋子!
您接觸過精神病患嗎?您對精神病患的印象是什麼?如果你從沒有接
觸過患有精神的朋友,您對他們的印象又是打那兒來?事實上,媒體
報導精神病患有其特定的汙名化模式,也因此,不但誤導社會對精神
病患的觀感,並且媒體遙但沒有成為保障弱勢人權的援手,反而成為
烙印汙名的火鉗。這個禮拜的「Watch Media」節目邀請媒體觀察金會
執行長顧玉珍,為我們解析媒體如何污名精神病患,打破長久以來「
瘋子」的污名。千萬別錯過9月14日上午8:00在「綠色和平」(FM97.3
)播出的「Watch Media」。
來賓:顧玉珍(媒體觀察基金會執行長)
主持人:管中祥
節目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相關閱讀■
精神病患需要援手,而非烙印 呼籲媒體報導「三要,三不要」
媒體觀察基金會
近日數起犯罪新聞中,由於報導強調嫌犯(疑似)為精神病患,一時
間精神病患又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大眾媒體是社會大眾了解精神病患
的主要來源,媒體觀察基金會監督研究小組針對今年(2003)有
關精神病患的報紙新聞內容進行分析,發現媒體經常呈現以下五種報
導模式。基於對精神病患及其家屬的人權保障,以及促進大眾對此議
題的正面了解。媒體觀察基金會特此提出呼籲,希望媒體能發揮保障
弱勢者的正面功能,而非強化社會對精神病患的污名化與歧視,因此
提出「三要,三不要」的新聞要求。
■媒體對精神病患相關新聞之報導方式
一、精神病患之犯罪化:
雖然相關研究顯示精神病患平日並無暴力傾向,犯罪率亦不比一般
人高,然而,其出現在報紙新聞中的「機會」卻大多是犯罪新聞,輔
以聳動的標題(如「精神病患涉嫌揮刀砍死岳父」)呈現。這種報導
一方面源於對精神病患的「歧視」,而斷然將罪行「歸因」於精神疾
病;另一方面,則造成誇大的效果,強化社會大眾的誤解與恐懼。
二、嫌疑人之精神病化與媒體審判: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45條「偵查不公開」原則,為保障人權,避
免造成媒體審判,檢警調人員不應洩露案情與嫌疑人資料,然而,記
者不僅習以檢警調人員為消息來源,未審先判地將嫌疑人定罪,甚至
「未醫先斷」地以「疑似精神病男子,誘殺小姊妹」稱呼嫌疑人,此
種將嫌疑人精神病化的報導方式,易使病友揹上污名的黑鍋。
三、強迫曝光卻失聲的主角:
由於精神疾病在社會中長期被污名化的結果,病友及其家屬們唯恐
遭受社區孤立與歧視,大多隱身於角落中。而今卻被媒體以犯罪的污
名曝光,個人照片、隱私、病史、前科……一一曝光,更迫使其飽受
孤立與歧視之苦。弔詭的是,相對於檢警醫療人員(甚至於不相干
的鄰居)成為消息來源,當事人本身卻極少成為新聞的消息來源,他
們在切身攸關的新聞中被消音,失去為自己發言辯護的機會。
四、消失的照護制度與工作權:
報紙具有議題設定的功能,在幾起有關精神病患的新聞中發現,報
紙在議題處理上傾向於「防堵性」而非「照護性」探討。例如在近日
的計程車司機衝撞總統府事件中,雖然當事人駕駛記錄優良待人和藹
,政府部門及媒體報導仍將議題導向於如何「針對有精神疾病的駕駛
人做有效管理」,即註銷執照,排除其工作權。相似的情況亦發生於
二月初的劉俠猝死案中,相關議題討論大多集中於「外勞的品管與仲
介」,要求仲介者應透過健康檢查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之外勞。如
此,不僅將外勞視為商品,也將「精神病患」視為勞動市場上的瘕疵
品,排除其工作權。至於慢性病患者之專業照顧與精神病患之照顧問
題,則鮮少被注意與討論。
五、指鹿為馬之媒體誤診:
「精神疾病」一詞雖然經常出現在犯罪新聞中,卻經常是定義模糊
,甚至指鹿為馬。例如在劉俠猝死案中,在精神鑑定報告才出來之前
,媒體初始以「精神病」「妄想症」形容Winarshih,繼而言之鑿鑿指
稱其患有「解離症」,後改為「轉化症」,又改為「急性壓力症候群
」,眾說紛紜。此種未經查證的誤診式報導,並未增加社會大眾對精
神疾病的認識,反而只是滿足大眾好奇與預設偏見。
■對媒體報導的呼籲:三要,三不要
雖然,在為數眾多的報導中,偶爾也會看到幾則正面的報導,然而
為數不足以化解污名化的力量與速度。污名化,是一種社會性謀殺,
迫使照護制度不全下求助無門的病友及家屬,更進退失據,走投無路
。尤其在犯罪新聞中,將精神疾病視為暴力與犯罪行為的因,卻不去
探究激發其異常暴力行為的社會性成因,如此一來,只是使病友及其
家屬們墮入污名化的惡性循環中。我們期待,媒體在報導精神病患相
關新聞時,至少能做到「三要,三不要」的原則:
一、要對精神病患其他生活與成就面向多一些正面報導;不要誇大偶
發的暴力行為,並任意將犯罪行為指向「精神病患」。
二、要遵守「偵查不公開」原則,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權;不要迫其(
與家屬)曝光而走投無路。
三、要多關注醫療與照護制度上的探討,不要變成從制度上防堵精神
病患的生存空間。
媒體是伸向弱勢者的援手,而非烙印污名的火鉗。如果您願意多一
些善意、公平的報導,以及深入的了解與探討,那麼,我們將衷心地
說:謝謝您。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
一手拿聖經、一手拿罰單
文/管中祥
台灣最大有線電視業者--「東森媒體科技」經歷了前陣子經歷人事動
盪,最大股東王令麟退下董事長寶座,新任董事長由外資新加坡匯亞
基金總裁梁家鏘擔任,王令麟則轉任「東森媒體科技」名譽董事長及
東森媒體集團總裁。雖然佔了30%的外資取得該集團董事長的職務,不
過,王令麟仍然大張旗鼓、揮軍西進,除了前進中國外,也把勢力範
圍伸到美洲。
2003年7月10日美國衛星電視公司ECHOSTAR和東森電視簽下五個頻道的
合作播送合約,9月12日,東森美洲電視開播,王令麟預估,東森美洲
衛視到2007年,可以為東森創造1億美元的收入。當然,東森也展現其
慣有財大氣粗的作法,包下專機,帶著政商界名人、媒體高層主管,
慶祝東森在登陸美洲,總共花費了100萬美金。
還好,東森雖然財大氣粗,但終究錢還是沒有亂花,除了展現自己金
碧輝煌的身段,偶爾也要作些慈善工作,渡化世人。由於東森得意購
賺了不少錢,東森集團於是由得易購出資成立的「東森購物王令麟獎
助學金」,同時也由「東森媒體科技」及「東森華榮」共同捐助成立
「東森慈善基會」,另外,該集團為了「以文化豐富國人的精神生活
,以文化讓世人看到台灣」還成立「東森文化基金會」。
看來,東森除了壟斷市場,汲於利潤外,似乎還懂得作作善事、搞搞
文化。只是這個旗下擁有多個頻道的台灣最大有線電視集團,到底給
了我們什麼樣的文化呢?
東森旗下的綜藝節目以「參考」別人的作品聞名,鎮台節目「生活智
慧王」才被人「抓包」,沒多久「最後的晚餐」、「天堂與地獄」也
被批評為「作假」、強化社會的暴力與衝突的節目,而剛開播的「幸
福委員會」除了引來「作假」批評外,也被網友強烈質疑有「歧視同
志」之嫌。另外,新聞局廣電處稍早公佈的「電視節目暨廣告評鑑」
報告顯示,2001年共有86件違規案,東森電視台就佔了56件,榮登
2001年年度總冠軍。
東森果然人格分裂,一手拿聖經、一手拿罰單,一方面說要「以文化
豐富國人的精神生活」,另方面又危恐天下不亂。不過,更可怕的還
不只如此,王令麟在東森北美衛視開播時曾說「如果我們所做的產品
,只能給2300萬人,實在太可惜了,我們應該分享給15億人口。」天
啊!隨著東森版圖的擴張,受毐害的還不只台灣人呀?!那外國的朋
友對台灣又會是什麼樣的印象?
《流行開講》
一起來搞正名運動
文/魏玓
最近台灣最流行的活動之一是「正名」運動。泛綠的政治勢力發起「
台灣正名運動」遊行,據說有十萬人上街頭,鼓吹「台灣是一個主權
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華民國」的理念;說明白點,就是鼓吹台獨
。前總統李登輝剛動完心臟手術,拼了命要出席帶頭遊行。民進黨作
為「不存在」的「中華民國」的執政黨,不方便直接呼應,但仍然由
副秘書長李應元帶隊,動員了幾萬人。
「正名」當然很重要,名號雖然只是用來指稱(而不是等於)實際存在
的事物,但是名號跟實體之間的聯繫,包含了複雜的社會關係和意義
,影響大得很。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也,這個孔老夫子的說法確實很
對(弔詭的是,這個來自「中國文化」的思想,卻被想要跟「中國文化
」一刀兩斷的政治勢力所運用,還真有點意思,但此處不表)。台灣社
會確實需要一些正名運動,但國號恐怕絕對不是最重要的幾個候選問
題之一。該正名的事物有哪些?例如「娼妓」應該叫做「性工作者」
,「現金卡」應該叫做「欠債卡」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大概非「民
營化」莫屬。
民營化是台灣政治經濟從1980年代轉型以來,被喊得最響的改革方案
,也是取得最高正當性的口號。然而檢視台灣所謂民營化的理論與實
際,卻明明是「私有化」。將原本屬於國家所有、經營或屬性為政府
機構的組織,以某種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轉型,由特定私人和私人組
織擁有和經營,不是私有化又是什麼?這個跟世界資本主義潮流亦步
亦趨的做法,其英文顯然比較明白了當,那就是privatization。
但是到了台灣,民營化成了毫不須被質疑的措施。運用這個詞彙的人
,可能有意或許無意,掩飾了這裡所謂的「民」,其實只是某些特定
的「私」人,而不是全「民」。私有化的做法對不對,至少要光明正
大讓人家批評討論。照理講,如假包換的「民」營化,應該是某種形
式的公民化或是公共化,透過某種民主的機制,讓全民擁有,並在代
表全民的機制監督下,由專業人士經營。這才是一些攸關公共利益,
承擔公共服務責任的機構應該走的轉型方向
近來引起爭議的台鐵,以及長久以來引起爭議的無線電視轉型,都是
受到不正確的「民營化」名號所影響,而極有可能步上被私有化的不
恰當道路。要搞正名,來搞這個吧!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享的。
訂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
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