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有充分的理由重視9月12、13兩日的全國教育發展會議。
首先,這是在21世紀台灣舉行的全方位教育會議,人們會期待在教發會中,21世紀的特質對教育可能產生的影響,有前瞻性的考慮。
其次,這是教改10年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檢討。鑑於近年來民間眾多對教改批評的聲音,教發會無可逃避地,應對10年教改引發的這種種議論,作一總結式的論述。
第三,這是政黨輪替之後,第一次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號稱「百年樹人」的教育大計,會不會隨政黨的輪替而出現不應有的斷層?以改革為號召起家的民進黨,會不會在教育領域上革除往日教育做為統治階級灌輸特有意識型態的工具,而改以更尊重受教者主體發展的教育觀?
第四,近兩、三年來,台灣經濟發展遲滯,貧富差距急速擴大。教育做為社會公平的最後防線,能否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還是順從資本主義商品邏輯,更惡化了階級的差異?
第五,隨著社會轉型,知識社會的建設已成各教育先進國家進行教育改革的要點之一。台灣一貫缺乏建立知識社會的教育機制、終身學習型的高教體制。人們期待教發會能有建設這種新體制的藍圖。
種種因素構成社會各界對教發會的重視。然而,兩天會議下來,我們必須說,這是個政客型會議。
不僅人們期待的大格局前瞻性思維,未曾體現在會議議題、引言報告與最後結論中,連一些較技術性的議題,都顯示不出多少新意。以「弱勢者教育權」為例,表面看來,這似乎被列為三大議題之一,夠受重視了吧!但主要成就,似乎只對身心障礙人士的照顧向下延伸至3歲幼齡,取代目前7歲國小入學年齡。這固然是項值得歡迎的結論,但弱勢者不全是身心障礙人士。事實上,人們對弱勢教育權的要求,主要在於遏止學費高漲,本質上反對將教育商品化,強調政府對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我們看不到教發會安排的引言及主要結論對此有任何較深刻的理解與對策。又如「終身學習」雖列為議題,但會中基本上將其定位在社教領域,而非以知識傳授與創新為核心的高等教育。
顯然,由官方主導的教發會,與人們的期待相差太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