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對「E」表錯情

作者:貝爾‧傑 (iso.bear@msa.hinet.net)

最近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總會先看到一段開頭的廣告短片。

只見昏暗的螢幕上投射出幾個對話的青年,大抵在說一些關於入學管道的事情,畫面一轉,教育部長黃榮村以一種相當不自然的姿態出現,略啟雙唇抱胸笑著對鏡頭說:「HEY… E 世代的青年們……」然後接著批哩啪啦一段關於「多元入學」的說明。

你喜歡南方電子報改成現在的 HTML 版本嗎?
喜歡,看來更清爽
喜歡,能同時容納更多資訊
喜歡,可以一下就進入主題
不喜歡,希望改為以前的純文字版
沒意見,都可以
結果與回應
 

我不知道一般所謂的「E 世代的青年們」感受怎麼樣,但注視著螢幕已經不年輕的我,卻只覺得一陣失神,感覺既詭異又突兀,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在胃裡蠕動著。

不知道這個廣告的腳本是誰寫的,導演是誰?但可以想見部長的肢體動作明顯有種想要模仿年輕人的意圖,他大概是想塑造一種跟年輕人打成一片的感覺,想去展現那種年輕人特有的自在與放鬆,但說實在,無論是他的表情還是動作,還是那句言不由衷的「HEY!」,展露的卻盡是一種僵硬、老化、言不由衷的感覺,讓電影院的我,忽然莫名其妙的想起了馬克吐溫的小說中「敗壞的赫德萊堡人」(A corrupted Helderberzer),我想大部分的年輕人應該都不會對他有那種「E 世代」的好感吧?

「E 世代」這個名詞,大抵跟其他的世代稱呼,有著密不可分的線性關係。從命名美國戰後嬰兒潮的「X 世代」開始,接續著現在正處坐二望三,生涯摸索徬徨年齡的「Y 世代」,炒作「E 世代」這個符號的人,似乎想用「E」這個名詞,代表接下來的世代特質。

就字面上來說,「E」代表的是 electronic,英文上的意思是電子的、電子化的。而「E 世代」成長的富裕社會,的確也伴隨著更多的電子器具。新的電子科技早在他們出生前就日新月異、網路以及通訊的使用更加頻繁、還有更多的媒體、更多元的文化,更加通電幾乎沒有了黑夜的器物文明背景。

我們可以這樣想像,這一個世代的年輕人普遍生長在 80 年代中期以後的台灣,一出生就習慣於充滿電器用品的家庭環境,大部分需要勞力的工作都由機器取代,他們一路學習如何控制機器一路生長,並且習以為常。

「公投廢核四、反核救台灣」線上連署
全國近百個團體,於日前結盟組成「公投廢核四」運動聯盟,除積極推動反核反核廢理念宣傳外,即日起也展開百萬人支持 「公投廢核四」連署工作。

歡迎所有台灣人民,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黨派貧富,為讓台灣永續常存、為讓台灣土地及人民生命財產免於受到核災威脅,大家一起來,共同宣傳核電毀滅真 相,共同推動百萬人支持「公投廢核四」連署活動。

詳情:請連到 台灣社群協力網 後,點選開頭的『「公投廢核四」100萬人連署活動』後,再點選右上方的『連署聲明』(一雙眼睛的圖檔)。

電視第四台日日夜夜播放著上百種不同的頻道,你只需手指一按,無線新聞的下個頻道可能是慈濟大愛台、日本台、MTV、Discovery 然後彩虹 A 片台。 AV 女優、變性人、佛陀、歌手,文化現象被豐富而且複雜的拼湊著,饒富蒙太奇的況味。

網路被炒得很熱,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的上網發言,並且組成各式各樣不同嗜好不同身份認同的社群,討論偶像、政治、個人感情辛酸、同性戀、旅行經驗,交換消費資料、身份扮演的樂趣、感官快感,百無禁忌。加上了超越地域與空間隔閡的通訊與數位科技,文化的傾閘與融合更加的嚴重。

資本主義正以一種全球化的姿勢盤據著世界,「E 世代」對此感到習以為常甚至溫暖,只因為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街角都有一間和家附近一模一樣的麥當勞矗立著(甚至連麥當勞叔叔的微笑角度幾乎都是一樣的呦),可以撫慰鄉愁。

不同的商店裡充斥著相同的商品,正奮力販售著更加鮮明的、同質的、架構龐大而且充滿消費況味的神話故事,屬於成功的、好萊塢式、美國化的價值觀。

支持著這個世代的人種面對的是一個更加複雜的世界,有更多的資料,更多迂迴的商業謊言,更加細分的次文化,同時存在又不相同。「E」世代未必會更加精明,但的確是更加世故,他們早在媒體裡洞見人生百態,生老病死。不同的主義與信仰被放在同一個市場裡被叫賣著,他可以恣意的選購,最後上桌的是一道又一道,失去歷史感的拼湊倫理與異化價值。

我無意如此缺乏善良的責怪黃榮村的表情做作,但想用這樣的方式跟所謂的「E 世代的青年們」溝通,的確顯得有點笨拙,對「E」表錯情。

所謂「E 世代的青年們」生長的背景,尤其是網路的發明,都間接支持了一種不再迷信權威,並且對專家敢於批評,權力架構扁平,價值分眾、高度個人中心的特質,有人名之為「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

殊不論「去中心化」與資本主義的複雜辯證關係,和這樣的「E 世代」溝通,無論如何,你都必須要有更多的自知之明。無須嘩眾取寵,無須濃妝豔抹,想要強擺個 E 世代的偶像姿態都不必,他們極難取悅,而且敏感得會一眼看穿藏在你背後政治性豐富的真面目。

還是顛撲不破的老話一句,你必須要有「真誠」的特質。這種「真誠」不是老一輩所讚許的「社會化」臉孔,迎著笑臉,佯裝著清新可人,卻把矛盾與謊言往肚裡吞的乖乖牌模樣,而是一種坦然接受本性,明白表現情緒的個人特質,簡單說,四個字,「做你自己」。

這樣的一種特質其實是有多元文化的背景。正因為世界上所有人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有彼此不同的面貌,多元的文化才鑄鍊得閃閃動人,「E 世代」的世界承認這些事實,更成就以創新為競爭優勢,容許差異,鼓勵奇裝異服奇思異想,更加包容不刻意取悅任何人,也瞭解人不可能取悅所有人的性格。

所以與「E 世代」相處的老師們,也應該更懂得如何以「做自己」的角色去跟孩子溝通,以「自己」的角色去跟孩子交朋友,而不該是一味的用權威與各式各樣的手段去控制,用輔導原理與心理學的技巧去護衛,更不是像個找不到正確舞台的小丑,賣弄著淺薄的交際手腕,想贏取注視與支持。因為這些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前提:控制。

回應貝爾‧傑:
(看別人的回應)

大名:
信箱:
網址:


記憶身份
 

「E 世代」或許愚蠢,或許世故,或許沈迷,或許被眾多的物質文明豢養的不知民間疾苦,被充斥的娛樂文化與聲光刺激遮蔽了理性,他們或許思辯能力不足,或許還不到那個懂得自我自省、懂得自我觀照的成熟年紀,但在世代潮流前面看著後浪的我們,必須先這樣深刻的瞭解到,他們也會用肉身試煉出自己的準則(無論我們同不同意)。

反觀之,這個世代呈現給我們的,也有禮物。我說的是,那種要以更加自在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精神,這的確是值得學習的。因為,在我們生長的過程中,那段一直失落的路程就是,我們並不被鼓勵去做我們自己啊。

衷心希望,表錯情只有部長而已。

[留言 / 轉寄]

 
說「突破」太沈重

作者:張筱雲 (chang-kleber@t-online.de)

總統夫人吳淑珍的「外交突破」之旅,在「以故宮文物買入場卷」噪音聲中落幕。好好的文化交流活動,結果反對黨展開砲轟,扁嫂人還在歐洲,就被自己島內人的流彈擊中,原本的美事一樁,頓時蒙上陰影。

[留言 / 瀏覽 / 轉寄]

在九一一的前夕,書寫十個月的鬥爭感言

作者:楊偉中(台鐵工會公司化對策小組召集人)
   (linkage1938@yahoo.com.tw)

◆ 鐵路工會抗爭,爭什麼?

「工會到底要什麼?為什麼不說清楚?」經過半年以上的宣傳教育後,還是有會員這樣說。

「你們為什麼要打高鐵,這沒道理!」很多好心的朋友這樣看。

「你們現在不要打民營化,應該打高鐵,突出殷琪,突出官商勾結問題」也有另外很多好心的朋友這樣建議。

[留言 /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E 世代」或許愚蠢,或許世故,或許沈迷,或許被眾多的物質文明豢養的不知民間疾苦,被充斥的娛樂文化與聲光刺激遮蔽了理性,他們或許思辯能力不足,或許還不到那個懂得自我自省、懂得自我觀照的成熟年紀,但在世代潮流前面看著後浪的我們,必須先這樣深刻的瞭解到,他們也會用肉身試煉出自己的準則(無論我們同不同意)。(責任編輯:傅鉛文)

人文通訊

國際青年媒體網絡串連行動計畫
「公投廢核四、反核救台灣」線上連署
《台灣史料研究》半年刊徵稿啟事
十之八九紀錄片影展
921 重建區「地方文化產業研討會」
「第三部門產業化新趨勢」研討會
文化批判論壇第廿三場:從「霹靂火」看台灣電視文化
南台灣「女性創意沙龍」創業輔導班

捐款公告

◎ 感謝陳椒華捐款 3000 元。 (9/13)
◎ 感謝林可欣捐款 2000 元。 (9/4)
◎ 感謝林文淇捐款 1000 元。 (9/5)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免費撥接:

撥接電話:4050-8888
帳號、密碼:e-info
初學者學習網頁

給南方建議:(看別人的建議)

大名:
信箱:
網址:


秘密留言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3/09/15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編輯群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徐江屏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執編:宋明珠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首頁:: BBS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eGroups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