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刊日期09/16(二) |
|||||||||
1 |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報 NEW! 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 徵執行企劃! NEW! 與數學化敵為友! 教改時代 創刊12年, New!《人本教育札記》試閱 < Top>----------------------------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 人本BBS站入口1 | | 人本BBS站入口2 |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您想要登廣告 |
NEW!讓老師更專業─請以「聘約」約束教師「不適任行為」:邀您連署!!→(more) |
1 | ||||||
|
|||||||||
HOT!《塗鴉畫冊》一書持續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並榮獲92年「雜誌專欄金鼎獎」,在全省誠品書店熱賣中! |
|||||||||
---彰安國中老師跪求常態編班 ◎吳麗芬(人本教育札記總編輯)
然而一個健全的受教環境卻不是改變制度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舊有弊端的革除」,一個永遠不洗澡的人穿再好看的衣服也難掩醺天臭氣,不是嗎?在這次的教改爭論與抗議聲中,有一件事特別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彰化縣的彰安國中老師吳麗慧,為了幫學校的B段班學生請命,而在自己學校的門口下跪,隔天又去「全國教育發展會議」門口靜坐,終於得到部長允諾在一個月內讓彰化縣全面恢復常態編班。
從小到大,一個人除了被罰跪以外,還會因為什麼事而向誰跪呢?跪的時候有沒有想到萬一自己跪求的事不被答應怎麼辦?會不會比不跪求時還要傷心難過呢?跪,實在是一種很激烈的訴求方式呢!一個老師為什麼要用這麼激烈的方式來控訴「能力分班」這種大家早就習以為常的事呢?既不能幫她加薪又不能減少她的工作,吳麗慧老師究竟所謂何來?
吳老師跟前去採訪的媒體記者說,因為彰安國中長期實施能力分班,學校資源分配都集中給A段班,這種貼標籤跟不公平的待遇,導致後段班學生自暴自棄,經常發生校園暴力事件,老師也變得只會教某一種學生,教A段班的不會教B段班,教B段班的不會教A段班,她已經受不了校長老是說常態編班會讓學生跑掉、升學率下降,最後可能會裁減老師這種理由了。
彰化的吳老師讓我們在教改爭議中,看到一個被遺忘的問題---教育為什麼還要將人貼標籤?
根據人本教育基金會的調查,全國有18個縣市違反了教育部「常態編班」的規定,其中彰化縣的違規情形甚至達到百分之百,難怪吳老師要跳出來抗議,國民教育是國家要辦給全國小孩的教育,難道不該確保所有的小孩都受到公平的待遇嗎?不該保證所有的小孩無論家裡有錢沒錢、單親雙親、反應快還是反應慢,都能學到基本水準的知識與能力嗎?在國中以任何名義公開或私下或變相搞能力分班,讓那麼多孩子變得自暴自棄,怎麼對得起大家對教育界的尊敬呢?難怪有人要說這是特權的介入與教育專業的淪喪!
教改推動了十年,為了讓學生可以快樂學習,中小學課程開始改革了、升學機會變多了、多元智能受到承認了,可是,我們同學仍然要過著貼上好壞標籤的求學生活,成人的言行實在很矛盾,大人如果繼續說一套做一套,無論教改怎麼改,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將變成大人矛盾言行的祭品,而比起「白老鼠」,祭品,是沒有聲音的! 吳老師的道德勇氣確實值得人敬佩,然而吳老師所要凸顯的問題會不會再被遺忘?就決定於我們是轉頭正視這個問題?還只是用眼角餘光掠過? 編按:本文取自教育廣播電台「教改e點靈」節目,於每週一至週五晚間十點十分到十一點播出。 <Top>---------------------------------------------------------------------------------- 大學入學考 新訂檢定標準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昨天公布明年學科能力測驗、指定科目考試五項新檢定標準,將以往只以考生各科成績訂出的檢定標準,改以按考生成績人數百分比累計表(PR值),並增列總學科檢定標準,以利各校系篩選考生。…(聯合報 09/16) 弱勢族群受教機會 不能被犧牲 國內的弱勢族群是否擁有公平的受教機會?立委楊麗環認為教育經費逐年減少,社會弱勢者恐成為首要的犧牲者。立委王拓建議,解決之道除了增加教育經費,課程和教材的規畫制訂,必須考量弱勢者的家庭背景。…(民生報 09/16)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Top>---------------------------------------------------------------------------------- |
|||||||||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