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30917】經營市政府的人,本來就不懂怎麼經營空間的公共性(李孟津)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經營市政府的人,本來就不懂怎麼經營空間的公共性

作者:李孟津(湖畔民眾俱樂部)
   (m0411@tpts8.seed.net.tw)

新竹市在前一波城鄉新風貌、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政策中,許多歷史建築再利用的新地景,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來。爾後空間經營管理的大問題,在蔡仁堅市長任內,以一本新竹市博物館群規劃報告書,略表對宜蘭博物館家族經驗的效法之意,也就不了了之。

你喜歡南方電子報改成現在的 HTML 版本嗎?
喜歡,看來更清爽
喜歡,能同時容納更多資訊
喜歡,可以一下就進入主題
不喜歡,希望改為以前的純文字版
沒意見,都可以
結果與回應
 

林政則市長上台,為了凸顯改朝換代的新氣象,也因為中央政策經費分佈偏向了觀光旅遊,於是原本已投下經費,以串連經營歷史建築群等,來做為新竹市城市發展整體策略的施政,就中斷,改為以連接 24 個旅遊景點的美化工程為內容的「蔚藍海岸」,再度以硬體建設,代替了一個與空間、文化、社區有關的城市如何整體發展的大問題。

現在這些空間在經費縮減、市府一心想委外以卸去這些財政大包袱的情況下,個個自求多福。本來為市民共同參與市政發展的風城願景館,將變成攤販式的玻璃藝術市集,影像博物館與玻璃工藝館也早早收到研擬如何委外的指令。這些以市府公帑優惠商業機構,獲得競爭優勢的作法,市府似乎一點也沒有圖利他人的疑慮,大辣辣的理所當然。更遑論公共性、文化發展的政策思考何在?

之前博物館群的規劃中,民間一再地呼籲要著重這些空間如何與社區連結,帶動社區自主發展,就已經是針對當時政治人物「好大喜功」,一味想要大辦秀味濃厚活動心態的勸鑒。沒有想到現任市長林政則較之更倒退一百步。

什麼叫做「結合社區」,這中華民國上上下下喊了數十年的口號,到底是什麼意思,是只要是社區經營使用就是?還是一定要陳列社區文物才是?還是一定要有社區義工才是?結合社區的公共性思考是什麼?

以新竹市麗池公園的空軍十一村為例,對市長大人來說,增列一個姊妹市陳列館,以增加市民榮譽感為名,實以公共財為市長政績秀場,就是所謂「公共性」。對動物園園長來說呢?市長滿意、民間社團滿意、包出去當咖啡館,又別增加我人力財政經營上的負擔,四棟大家分一分就是了。親愛的新竹市民,公共財文化財的「公共性」、「結合社區」,是這個意思嗎?

十之八九紀錄片影展
(第十縱隊影像協力群)

放映所:台北國際藝術村 免費入場
放映日:民國 92 年 9 月 20 & 21 日

十個領略不同生命質地的人,抱持著某種相同的創作活力;十個來自不同生活場域的人,面向著不盡相同的記錄切角;十個常人 八方觀視 九種片子

他們創作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第一部紀錄片,
不過,某些記錄心情
卻總是開放予觀賞影片的您們!

「十之八九紀錄片影展」所有工作人員暨各片導演,在此竭誠邀請您:一同來觀賞這十個人所拍出的九部片子,一同來分享屬於您自己的故事,包括您的第一次…

詳情請按此

分贓式的使用,不叫公共性,也不叫與社區結合。

從一開始,「應該保存、不要推土機」,講的到底是什麼?保存的又是什麼?只是建築物嗎?新竹市政府團隊耳濡目染這種議題這麼久,有多少人知道這是在反省在資本主義「消費、消費」的價值觀與運作模式之下,效率成了一切、金錢價值衡量所有的現象?

當我們能夠更費心思與時間去和老房子相處,去和自然相處,我們才不會只有疏離或利益交換的人際,一直被破壞的環境,也才不必那麼辛苦的要一再努力於「社區工作」,去回復被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斲傷的種種,所謂空間的公共性、結合社區,講得正是如何蘊養反省的價值觀,從根本從人心建構社會能夠改變的基礎,社區社團使用只是形式。

我們一再地說,不必狹隘定義社區發展協會所轄的範圍才是社區,整個新竹市也是一個大社區,所謂以空軍十一村為社群交流與相濡染的場域,於公共事務起而行的參與中,深化在生活中實踐反省的價值觀,就是空間公共性經營的重要機制,定位與經營機制必須要做到這點。

當市政府決定以動物園為整個公園的主管單位時,我們依循這樣的原則,建議以生態點資訊交流中心,來做到這樣的機制,但是政府仍然停留在「喔!社團使用」的理解。

之前號稱針對動物園擴園計畫的場場說明會中,對空軍十一村的定位隻字未提,民間團體呼籲以空軍十一村做為新竹市生態保育點的資訊交流與教學活動中心,以符合新竹公園的生態工法池,以及空軍十一村尊重原生態的庭園,所營造出來的精神與意象,來延續五年來,民間參與關心這個地方,所實驗發展出來的「公共性」、「與社區結合」的脈絡與作法,市政府彷彿沒聽到。這一串根本沒有真正溝通的說明會程序,新竹市政府就要號稱這樣決策有正當性,這是什麼「參與」、什麼「公共性」?

一旦遇到空間經營管理的問題時,公部門的思考與決策準則,馬上和「保存」的公共性脈絡斷裂,在市長大人與動物園長的眼中,所謂公共性,指的是選票多不多;掌握新竹市未來發展的市府團隊,在這些事項上,明明白白的昭示其「經營」的素養只有這樣,親愛的新竹市民,這是我們選出來的市長?

回應李孟津:
(看別人的回應)

大名:
信箱:
網址:


記憶身份
 

我們知道「社區工作」是長遠要有耐心的工作,是紮紮實實在地深耕,為新竹市民的施政。但在這裡,一座咖啡館?一座姊妹市展覽館?一個安撫性的使用?立竿見影的「管理」?這就是公共性?

管理市政府的人,本來就不懂怎麼經營空間的公共性,因為這是最沒有選票業績的工作,新竹市若爭先恐後的列名於其上,我們也只能說這是不正常中的正常,而市長大人與動物園長若大辣辣的仍然以這種思惟自居,那麼小市民的我們,只好立碑來書寫這個就要發生的歷史,供後人永遠的評價。

新竹市政府已經圍了柵欄要有效「管理」新竹公園,相信好好保管這個碑,使之不遭到破壞,必然是新竹市政府拿手再不能推諉「沒辦法」的優良市績之一了。

[留言 / 轉寄]

 
同胞們,別搞了!

作者:張筱雲 (chang-kleber@t-online.de)

台灣正名運動鬧得轟轟烈烈,成千上萬民眾浩浩蕩蕩走上街頭,即使隔洋觀火也不免看得膽戰心寒,彷彿歷史重演,回到二、三十年前的 夢魘。想當年,父親調職,從「文明」的西部被放逐到「蠻荒」的東部,交通、生活水準落後(對小孩來說,就是天線接收不良,沒電視看)不說,更可怕的是全校只有我一個台語不靈光的外省族。沒有人關心我的名字,一概以「外省仔」代號稱之,平日悲慘地過著異類般的外星人生活,只有偶爾學校接到教育局行事命令,被迫推行「說國語運動」時,才可以稍微揚眉吐氣,「非常時期」其他同學每天被罰錢心痛得哇哇叫,雖然敝人無說溜嘴之虞可以免刑,但是,接觸到他們投來怨懟的眼光,我立刻警覺地收起興災樂禍心情。

[留言 / 瀏覽 / 轉寄]

罷工合法,莫教台鐵工會太沉重

作者:劉庸(工人民主協會召集人、大同三峽廠工會常務監事)

面對台鐵工會堅持於中秋節合法休假,交通部和鐵路局祭出公務員服務法、勞委會函釋及工作規則,一方面強調公務員兼具勞工身分的台鐵員工無罷工權,另一方面表明將對當天休假員工進行行政處分。

[留言 /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管理市政府的人,本來就不懂怎麼經營空間的公共性,因為這是最沒有選票業績的工作,新竹市若爭先恐後的列名於其上,我們也只能說這是不正常中的正常,而市長大人與動物園長若大辣辣的仍然以這種思惟自居,那麼小市民的我們,只好立碑來書寫這個就要發生的歷史,供後人永遠的評價。

編輯室手記

「經營市政府的人,本來就不需要去懂怎麼經營空間的公共性。」

筆者會說這句話,當然是針對現在台灣地區的民主現狀來說。雖說「社區總體營造」這口號已經轟轟烈烈的喊了十幾年,但是事實上我們必須承認,能夠懂得「社區總體營造」這一真正意涵的人—不管是總統、院長,乃至販夫走卒—可以說是了了可數。

關於這個核心的問題在於,我們到底有沒有社區?有沒有社區意識?甚至是我們到底有沒有「公民」?

或許這個島上,有太多「人民」了,所以總是希望讓「大有為的政府」來幫我們解決一切問題,於是每每看到有人跪倒在大官面前陳情時候畫面,我總是一聲嘆息,悲哉~

正因為這樣的社會與意識,所以社會更需要的是啟蒙與參與,而這項工作,根本不能期望於政府部門,需要的是社會自覺份子的自我覺醒與投入,於是乎對於李君這篇文章,我給予高度的肯定。

誠如李君文章所言,新竹雖有豐富的文史資源,但是長期以來的政治限制導致市民對於參與城市規劃的冷漠,直到蔡仁堅市長時代,方才因為他的一些理念,使得市民開始有了參與的可能。

雖說蔡仁堅政府引入了市民的參與,但嚴格說來,那只是一種「開明專制」式的參與,實質上還是無法達成市民的期待,不過相對以往,可以說是大有進步,也讓新竹市民在那段時間有了對其他城市驕傲的本錢。

我們都期待歷史是不停的進化,但是林政則市長上台後,如李君所言,卻呈現了一種保守勢力復辟的味道,對新竹人來說,整個城市進步的步調緩慢了,原有的參與性質也在政治收編中慢慢化於無形,似乎只有變壞,沒變好。

我們都承認,林政則市長是個好人,但是為了他的政治生命,他必須得利益均沾,讓府、會、園、院四地出現蔡仁堅時代從沒有過的和諧。但所有利益的妥協,就是保持現狀,沒有進步性可言。如李君所說「分贓式的使用,不叫公共性,也不叫與社區結合。」這樣的問題,終於在新竹公園一事上出現了爆炸。

現在這事情還在發展,我們不知道未來結果如何,但是若參考「辛治平公館」一案,我能給予李君的建議是,繼續發動更有力的社區抗爭,讓林政則市長基於選票壓力而不得不退讓,那李君的要求或許可望達成。不過如何繼續積累這樣的社區動能?繼續維持?實在有賴於運動中的實踐與學習了。

■ 附註:撰寫這篇文章的編輯室手記時,忽然發現我其實對新竹的發展欠缺深刻的歷史瞭解,為使編輯工作更加深入,於是央請了清華大學歷研所的友人 LOGOWES 代為撰寫。

責任編輯:貝爾‧傑(iso.bear@msa.hinet.net

人文通訊

國際青年媒體網絡串連行動計畫
「公投廢核四、反核救台灣」線上連署
《台灣史料研究》半年刊徵稿啟事
十之八九紀錄片影展
921 重建區「地方文化產業研討會」
「第三部門產業化新趨勢」研討會
文化批判論壇第廿三場:從「霹靂火」看台灣電視文化
南台灣「女性創意沙龍」創業輔導班

捐款公告

◎ 感謝王秋金捐款 1000 元。 (9/16)
◎ 感謝陳椒華捐款 3000 元。 (9/13)
◎ 感謝林可欣捐款 2000 元。 (9/4)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免費撥接:

撥接電話:4050-8888
帳號、密碼:e-info
初學者學習網頁

給南方建議:(看別人的建議)

大名:
信箱:
網址:


秘密留言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3/09/17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編輯群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徐江屏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執編:宋明珠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 BBS
南方電子報純文字版(PDA 版)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eGroups 模式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