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03/09/18》═════ |
*****【本 期 內 容】 *************************************************** |
教育苦旅75 | ◎ |
他山之石 | ◎ 躋身世界百名大學 先發展學術領域 |
◎ 教育服務役的管理制度 | |
文 | Syrman |
記得有句俗話說得好:「3歲看大。」這句話是說,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可以透過他(她)對事物的態度來觀察日後處世的個性。民俗之中還發展出一種名為「抓週」的儀式,就是孩子滿週歲的時候,放一大堆的東西在孩子面前,藉由孩子的選擇,來預想長大之後可能的發展。雖然有3歲和週歲之分,除了顯現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之外,同樣都說明了一件事實,那就是:由小可以看大。 良善的管理成關鍵 如同活生生的人一樣,制度也是活的。一個制度的良窳,決定於是否隨時可以因應變化做出反應,而這中間的關鍵除了主事者的理念之外,還f有什麼呢?主事者可能會有所更替,但是理念不能隨之更替,因為理念一旦更替的話,這個制度就會隨之走樣。至於不讓理念沒落造成「人去政息」的關鍵何在?之前,我也曾經利用一些篇幅來說明教育服務役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我認為不只教育服務役有這樣的問題,整個替代役制度也許都有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管理」!換句話說,「良善的管理」就是維繫制度不墜的關鍵。 管理的完善與否,關係著一個制度未來的繼續性。替代役亦然。由於替代役是我國兵役制度上的一大革新,再加上從開始到現在,和一般兵役的歷史比較起來,才不過3個年頭。雖然只有短短3年,已經可以看出許多需要關心的事實。體驗過這項新服役制度,我一方面對於能參與這個新制度與有榮焉,另一方面也對這個制度有許多期許,期望她可以越走越穩,正式成為國家在人力運用上的一個新方式。 社會從過去的一元轉向多元發展之際,需要更多樣的人才投入公共建設上。站在國家的角度,期望社會由於多元人力的投入而變的更加美善,公共建設政策透過這些人力的推動,可以更彰顯其成效;站在個人的角度,也可以將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透過這個新制度,運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並且在過程中學到學校裏學不到的事情。因此,這個新制度對國家和個人而言,都值得期待。雖然我認為整個替代役制度或許有管理上的問題,但是限於文章的篇幅及對問題的認識,我還是將這次所要探討的問題放在教育服務役上。 我認為目前出現在教育服務役的管理問題有二:第一,縣市教育局在教育服務役之中的功能弱化;第二,管理幹部的功能無法有效彰顯。 不能否認,縣市教育局在整個教育服務役之中,是位居關鍵的地位,因為縣市教育局負責規劃本縣市教育服務役的人力分配。每年度各校役男人力需求及教育部每年提供多少役男數量,供需之間的調節,是縣市教育局的工作。換句話說,該縣市教育服務役的役男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必須做哪些事情,除了各校或是各單位本身的需要之外,縣市教育局居於主導地位。但是除了配合教育部的方針,規劃本縣市教育服務役男的工作屬性之外,更重要的還包括「管理在國中、小校內服役的教育服務役男」。之所以認為縣市教育局在教育服務役之中的功能弱化,關鍵也在這裡,因為現在實際負責管理在國中、小校內服役的教育服務役男並非縣市教育局學管科的長官,而是在各縣市公私立高中職任教的教官,當然也包括了各縣市校外會的教官們。 這些直接隸屬各縣市校外會的教官,實際上應該負責管理的是在高中、職以及國立教育單位服役的役男們。但是在縣市教育局人力有限的情況之下,這些教官必須在自己的本職之外,肩負起輔導及管理在國中小服役的役男生活上、心理上所產生的各式問題。我現在即將退役了,除了在報到分發時見過本縣教育局的長官們之外,幾乎沒有看過教育局的長官們是以「關心替代役男」的理由來學校的。即使每個年度教官的人事會有所異動,但是我們也一直都知道自己的「認輔教官是誰」,發生問題的時候該怎樣找到他們。除了發生問題之外,幾乎每個月、最多每兩個月,都可以見到教官來關心我們。每個鄉鎮市每隔一段時間,也會舉辦該區域的役男集會,這樣的集會同樣是由教官負責。因此,役男和教官之間的關係,是如此的緊密。 在這裡舉兩個例子來說明教官所做的努力。 我曾經為了進行一個計畫,訪問過某個縣市的上校督導,他說到在管理該縣所轄各鄉鎮市國中、小役男時,即使役男駐在深山之中,即使開車超過4個小時、得越過好幾個山頭,即使因為地處偏遠一天只能訪查3、4所學校的役男,他們仍然會不辭辛勞的前往探視。當然,役男們如果發生了什麼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更是如此。 除了親自出門探視役男之外,他們也積極建立役男主動回報的機制,以縮減教官們的負擔,但卻又不會因此忽略了役男的需要。在我服役的這段時間,本縣校外會的督導及教官們就親自來了4次。沒有親自到我所服役的學校來的時候,也常常聽到他非常積極的處理本縣役男們所發生的問題,努力維護役男的權益,同時扮演役男和服役單位之間的溝通角色。 第二個例子則是我在南投訓練中心時聽到的。某位分發至偏遠山區國小的役男,晚上因為寂寞,再加上和女友的溝通不良,所以引發了情緒上的困擾,而且這樣的困擾還蠻嚴重的。位於該縣市的校外會教官知道了之後,隨即派遣距離這位役男最近的教官前往探視。據說那位教官一個人騎著機車,走了將近一個小時的山路之後,去聽這位役男訴苦。我想,如果這個例子是真的,要是沒有那位教官,會不會又多了一位「因公殉職」或是「擅離職役」的役男呢? 後記 經過該次訪問,可以了解校外會的教官們是怎樣照顧役男,同時非常努力的設法完成上級所交代的任務。但是,如果真正從體制面來看,是不是也凸顯了各縣市教育局由於缺乏人力,無法在管理役男的層面上使力呢?或許,縣市教育局的長官們也認為以「軍人來管理役男」是再正當不過的吧?因此,在教育局人力短缺以及教官們「軍人以服從為天職」的信念之下,做了這樣的工作分配。我不否認縣市教育局每年規劃役男人力運用上的用心,同時又要面對供需失衡的強大壓力,但是在管理役男的這個環節上,他們的的確確是缺席了。 在這裡說點題外話。很多時候,我真的很佩服這些教官們。因為要是缺少了他們,我真的很難想像教育部所規劃的各項政策到底該如何推動。在教育改革過程之中,一度曾高喊的「教官退出校園」口號,一旦除卻政治上的考量之後,從我的角度來看,這個口號根本就是喊爽的。 |
|
(回目錄) |
◎ 躋身世界百名大學 先發展學術領域 | |||
文 | 賴鼎銘 | ||
教育部發展台灣高等教育在5年內至少有一所大學能進入世界排名前一百名內,來台訪問的美國南加州大學文理學院院長鴻恩(Joseph Aoun)認為,要達到這個目標,學校不須寄望在各領域都要引領風騷,反而應選定專長研究的學術領域,發揮學校的特色,才能吸引國際注目,跨進世界大學一百名排行內。 鴻恩是美國南加大文理學院(USC College of Letters, Arts & Sciences)的院長,這次來台訪問,分享南加大文理學院最近推動的十年大計,用美金一億元在未來3年以高薪吸引知名學者投效,希望能打入全美排名前十名。 南加大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文理學院院長鴻恩和另外三位院長卯足全力對外募款,提供學院足夠的經費,以高薪網羅知名的教授,並提供5年獎學金給博士班學生,還興建新校舍、實驗室,營造優質的讀書和研究環境,動作之大,確實吸引了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牛津大學等知名學府的地球物理學家、經濟學家、語言學家等知名教授,引起美國大學界的注目。 鴻恩在美提出的以美金一億元在未來3年聘請一百位知名教授的計劃,讓南加大文理學院全力動員;鴻恩談起學院在規劃上,是由各單位提出計劃、討論,決定願景後,大家就全力推動。 要推動這項重要計劃,募款扮演重要角色。由於美國私立學校完全沒有來自州政府的補助,因此募款不論對公私立學校都同等重要;他指出,學校經費來源除了學生的學費、並包括政府和基金會的合作研究案、學校和私人公司依特定研究主題進行合作,以及私人或是校友的捐款。 在了解到台灣私立大學獲得捐助困難,多數的私人公司因無法完全免稅而較少捐款給私立大學,鴻恩提到,其實捐款在美國大學中,有很多是不具名的捐款,大家認同學校對社會的貢獻及大學努力的方向,自然會願意捐錢支持學校實現理想。 談起台灣近幾年大學數目增加快速,教學品質也因而受到影響,鴻恩認為,在美國大學數目也很多,但學生通常很了解各學校的情形而選擇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是,學校應在某個領域中發展出特色,有卓越學術表現,就能吸引好的學生前往就讀。 他提到在南加大文理學院目前進行跨領域的合作,大家打破僵化的系所界限,互通有無,如他將地質學、生物學等部門連結在一起,相信可以發展出新的領域;鴻恩相信這是很大的挑戰,以往沒人做過,但這會是未來的研究新方向,值得開發。 另外進行國際學術交流也是發展成國際化大學的要件;鴻恩對台灣的政府鼓勵和其他國家進行交換教授和學生的做法表示肯定,這也是南加大目前的方向,這次他訪台會和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談有關在地震研究上的學術人員交換及合作計劃。 雖然不常來台,但鴻恩對台灣學生印象是用功、基礎訓練好,尤其是數學上的訓練,許多學生到南加大不論讀大學或是研究所,都沒有困難,表現優秀;包括台北市副市長白秀雄、中華開發金控董事長陳敏勳等人都是畢業於南加大的傑出校友。 鴻恩對台灣教育國際化的方向表示肯定;至於南加大是否會考慮未來在政策開放後到台灣設分校,他則認為,不論是否設校,最重要的是學校是否能提供學生好的教育環境,目前南加大在其他國家並沒有設分校,但在台灣有很多的學術交流計劃進行中,他並表示,秋天會再度訪台,希望能和這裡學術界有更多的交流。 研究和教育都是大學重要的根本,南加大以大手筆雙管齊下,全力提升教學研究品質,並預期在未來開發新的專業領域執牛耳,這些作法值得台灣大專院校在邁向國際化的同時借鏡參考,唯有清楚的方向,樹立學校特色,才可能走出台灣,躋身國際知名學府之列。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 |
fiveguys@ms19.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