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2003人本教育電子報
     

  | |出刊日期09/18(四)

1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報
,歡迎至智邦生活館「過期電
子報
」處點閱或下載,可點覽
已發刊電子報。不便之處請見
諒。

活動訊息

 NEW!

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

徵執行企劃!

more
---------------------------------

NEW!
你的孩子排斥數學嗎?

請加入「數學想想基地」--

與數學化敵為友!

more
---------------------------------

 教改時代
您最可以信賴的媒體

人本教育札記

創刊12年,
領導教育新思潮、
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人本教育札記》
不僅是父母的百寶箱、
老師的好幫手
更是您參與教育、掌握教改、
與世界同步的最佳媒介

訂購專線:02-23642955

Email訂購:
publish@hef.org.tw

New!《人本教育札記》試閱
方案,機會難得!
more

< Top>----------------------------
 來聽
【台灣教育向前行】
系列廣播節目
 
給你向前邁步的知識與力量
→詳見下方

<
Top>----------------------------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史英老師主持)

| 人本BBS站入口1 |
(註冊>>社會/社會>>hef)

| 人本BBS站入口2 |
(註冊>>人文/社會>>hef)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電子報發報中心====

| 訂閱或取消 |

| 客服信箱 |

| 電子報發報中心 |

| 申請免費電子信箱 |

˙您想要登廣告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
 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
 ,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NEW!讓老師更專業─請以「聘約」約束教師「不適任行為」:邀您連署!!more

1


人本新書推薦
(全省誠品均有售)


《塗鴉畫冊》

HOT!《塗鴉畫冊》一書持續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並榮獲92年「雜誌專欄金鼎獎」,在全省誠品書店熱賣中!
--------------------------------------------------------------------------------------------

教育新聞

黃榮村:能力分組不得變相為能力分班

四技二專簡章12月8日發售


專欄名稱
─ 課本裡裡外外的人


細細品嚐生活五味

       ─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故事

盧玲穎
             
 小津安二郎,可能很多同學們並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但這位到今年剛好百年誕辰的「古代導演」,是非常非常多近代導演的偶像,當代著名的德國導演溫德斯就曾經拍過一部關於小津安二郎的紀錄片-叫做《尋找小津》,溫德斯在小津過世二十年後,千里迢迢從德國去到日本,要找尋這位他的電影啟蒙老師的足跡,介紹給德國影迷。

 你是否開始在想,古代的電影就可以這麼吸引人,這位導演到底是什麼人物?又到底拍出了什麼樣的片子?

 小津安二郎,西元1903年出生於日本東京,從小,性格反叛的他就是學校裡面的壞細胞,17歲那年,小津因為言行不檢點,被逐出了校門,沒辦法,因為跟學校課業比起來,他對電影是熱衷的多,曾為跑去看戲翹課、甚至翹考試。一直到他20歲那年,才在親友的介紹下,進入了電影界做攝影師助手,中間有幾年被派去參加戰爭,後來才輾轉地當上副導演、導演直到六十歲時死去。據說他一生總共拍過三百多部電影,但現在留下來的,只有三十幾部,每一部都是影迷心中的經典。

 其實,觀賞小津的電影是一種非常奇妙的經歷,如果是帶著看好萊鄔電影的心情去看,你很可能會一直打哈欠,覺得導演不停的在拍一些無聊的家庭瑣事,而且,你會一直等不到期待的情節高潮。

 不過,如果耐著性子,從頭到尾一路看下去,有很多人,就會這樣不知不覺地沉浸到小津的世界中,透過電影中人物的簡單對話,你會看到各種「人」的生活被真實的呈現,而且有一種細細的對於人生的情感在流動,電影會帶著你進入劇中人的內心隱密世界,我們甚至可能設身處地,不由自主地感歎:「哦,人生原來是這樣的。」

 例如在《早安》這部片中,一個家庭的兩個男孩為了看日本相撲大賽,要求父母買電視機。但是他們的父親不但收入不高不願意買電視機,還非常堅定地反對他們看電視,這位父親似乎相信電視會使人變成傻子。於是,這兩個男孩用「沈默不語」這個方式進行反抗,他們不但不和父母說話,甚至也不和住在附近的大媽、大嬸、還有學校的老師說話,連日本人見面必要的客套話「早安」都不說。這些反常的舉動引起了生活上不可預料的連鎖反應。

 這種情節,其實是在生活中被忽略、卻常常發生的事情,仔細想一想,我們是不是常常因為賭氣、或要求不被接受,就憋著不說話呢?這看起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就是小津安二郎有興趣的題材。

 而小津呈現的方式,也總是非常的「平常」,不會有激烈的反抗、或是灑狗血的眼淚與激情,更多的是微妙的表情與動作。比如在他1953年所拍的《東京物語》這部片中,談的是一對住在海濱小城的七十歲老人和妻子,離開故鄉去探望他們住在東京的子女的故事,在品嘗了各自成家的兒女們冷淡的招待後,老夫婦倆決定回歸老家,結果,年邁的妻子得病,死在了旅程的終點。影片的最後是,老人參加完妻子的葬禮、在子女都離開後,一個人站在面向東京的海邊,看著海浪……

 有人分析,小津安二郎之所以以家庭生活作為拍片的主要題材,或許跟他的家庭背景有關。因為他從小就沒有父親,一直與母親同共生活,而且後來沒有結婚,獨身至老死。所以,雖然我們看到他鏡頭下的老人,總是子女成群,成家立業,但影片的內涵常常會探討到老人與子女之間的關係,甚至常是以淡淡的悲傷收場,可以看出他對於家庭間互相關照、尤其是子女如何關照長者的議題,特別關心,有人因而猜測這與他終身不結婚很有關係。

 無論他是為了什麼原因而去關心家庭生活,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電影裡的簡單與貼近,就是讓人感覺有味道、而且常會被不經意的觸動到。

 前面提到,有些人會覺得小津的電影沉悶,除了題材不太刺激外,跟他的鏡頭畫面,也有很大的關係。一直以來,小津的運鏡都是電影研究者研究的題材,例如他總是保持較低的視角,據說他製作了世界上最矮的三角架,而且他固定使用50厘米的標準攝影鏡頭。因為這樣,觀眾可以與影片中跪坐塌塌米上的人物視角一致,你好像也坐在那塌褟米上的電影裡的人一起談話,這是小津想要創造給觀眾的世界。

 另外,小津避免畫面中出現人物的激烈動作,這其實與日本人的生活很貼合,例如坐在榻榻米上的人,本來就因為「坐著」而不可能有很大的動作;而為了要使這種「不動」的人物具有魅力,小津對於演員的每一點表情變化、甚至手指的動作等細小環節,都會加以細緻入微的刻畫。這時候,畫面裏如果再出現一些沒有太大意義的誇大動作,反而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這又是他的「平凡」世界的另一個重要特點。

 當然,為了這樣的細緻,小津下了很大的功夫,根據一直與小津合作拍片的攝影師厚田雄春的工作筆記,人們才明確地知道,小津總是在電影正式開拍前,就把有關拍攝的所有細節寫在紙上,這種做法其實和日本傳統的情感至上主義很不一樣,我們常聽說的拍片方式,是有個大概的劇本,演員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發揮,所以一場戲的時間可長可短,最後再加以剪輯。但是小津很不一樣,據說他所拍的每一個鏡頭,在劇本寫作階段就已經計算好了時間長度。甚至,拍攝完成後,總體放映時間和原來預計的幾乎沒有多大差別。他總是嚴格按照預定的計畫行事。雖然,曾有一些日本的「唯藝術」的影評家對小津嗤之以鼻,認為他是一位"純粹的工匠",但不可否認的是,那種對於生活細節的精細思考與呈現,讓他的電影跳脫了一般戲劇容易出現的過分詮釋。

 大概就是因為簡單、平凡,才會有了那種近乎神聖的魅力。其實,小津經歷了電影史上最戲劇性的一段時期,那是日本電影從發生、發展到成熟的全部過程。從上個世紀20年代的默片時代,30年代的黑白有聲電影,直到50年代後彩色電影的稱霸,默片、黑白片、彩色電影,都是他的創作媒材。有人曾經質疑批,小津安二郎的電影與時代的改變與脈動,一點關係都沒有,認為它缺乏社會關懷,但,也似乎正是因為小津不受他所處時代的影響,才能拍出幾乎與每個時代都相關的電影-那種電影關懷了人與人的相處,也關懷了家庭中的特殊感情。而這些人類情感,幾乎具有普世的意義,那大概就是小津透過電影所要追求的目標--你總要細細品嘗,才能真正嚐到平常生活裡細微的喜、怒、哀、樂。

編按:本文取自教育廣播電台「教改e點靈」節目,於每週一至週五晚間十點十分到十一點播出。

<Top>----------------------------------------------------------------------------------

教育

黃榮村:能力分組不得變相為能力分班

幾十年來從未推動成功的國民中學「常態編班、能力分組」政策,教育部長黃榮村決定再度挑戰。他嚴申,能力分組教學只能以每二、三班為一個單位進行分組,以免能力分組變相為能力分班。 …(中國時報 09/18

四技二專簡章12月8日發售

九十三學年度四技二專聯合甄選委員會昨日確定聯合甄選簡章十二月八日開始發售,但會在十一月間提前上網公告;至於各校科系推甄名額是否提高為以教育部核定每班招生名額百分之五十為上限,以及高職生與綜合高中生名額比例是否仍維持四比一,因為各界尚有雜音,昨日並未定案。…(中央日報 09/18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蕭慧英主持,以家長為對象,幫助家長參與教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四18:00~19:00)由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主持,以教師為對象,提供教師各種教學的新點子。

「教改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主持群主持,則以家長與學生為對象,協助學生與家長認識教育政策、瞭解學習。

「發現新校園」;(週六、週日22:10~23:00)由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王欣欣主持,介紹各大專院校科系特色。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
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