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09.20 |
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 | 在台大陸配偶上街頭的啟示 |
【左右看】 | 干文革何事 |
【社論】在台大陸配偶上街頭的啟示 | |
文字工作者 | |
在台大陸配偶再度為自己的權益走上街頭。事實上,這場爭論與拔河已延續一段時日,如今立院開議在即,「兩岸條例修正草案」極可能在朝野共識下,將大陸配偶身分證取得資格,由8年延長為11年,無怪乎許多在台大陸配偶們試圖為「正名」一搏。 一般而言,公共政策講究合理性,但實際上在台大陸配偶身分證取得問題,卻早已超越了我們所理解公共政策的認知範疇。試問,原有8年之規定究竟算長還是短?這樣的數字又是以什麼標準來界定「合理」與否?對於婚配雙方,身分證一天不取,恐將是度日如年;反之,若官方以「防弊」為先,將8年延長至11年,這區區3年也許都還嫌短。弔詭的是,幸有台聯出面喊話,戳破了這個公共政策的技術性假面具,逕予揚言將把上街頭的大陸配偶直接遣返,徹底說明了大陸配偶究竟是該以什麼樣的權利資格示人:唯政治信念爾! 類似的「移民—公民」爭議並非台灣所獨有,但他國所展現的相關論述光譜卻是極右與泛左遙遙相對,國人不可不察。極右翼訴諸本土、認同、法律與秩序來為整個國族淨身,泛左翼則往往藉由平等價值來捍衛普世性的權利,兩者對於人的存在與社會關係的想像,簡直是南轅北轍。國人不妨深思,上街頭表達意見究竟是人所不可分離的民主權利的一部分呢?還是原本就屬於一國一族的先天繼承?民主價值是由參與行動所隨時界定的歷史產物?抑或是某種真空包裝的祭祀供品? 包含大陸配偶在內的「外籍身分」與移民問題,其實都是考驗我們政治想像的試金石。沒有性別、階級的關係,僅是高聲地倡議女性、勞工權益是毫無意義的,「台灣人」的形象亦復如此,故如何對待他者,其實也是在嚴厲地逼問自我。 |
|
(回目錄) |
【左右看】干文革何事 |
左看 | 佈公,決策的先河 |
■李鎮偉 |
(文字工作者) |
行政院發言人林佳龍與台北市長馬英九,針對行政院院會關於諮詢性公投所引發的「文革」說,雙方你來我往,搞得雞飛狗跳。林以搞「文革」大帽扣在馬的頭上,意圖利用台灣人民長期對「文革」的政治恐懼,將馬一軍。反之,馬卻假以「文革」的亂象說,意有所指地指責扁政府的「民粹」作為。這樣的政治戲碼,一點也不新穎,預料將在媒體看熱鬧後,很快地煙消雲散。 然而,在雙方嗆聲不排除對簿公堂的招式外,我們有權拒絕這種以「教科書」式的「恐共症」做為政策辯論的託辭。「文化革命」,不只是一段血淋淋的鬥爭史,更不是一場政治領導人登高一呼,就足以駕馭人民的牧民動員。捨棄對文化革命史的社會性理解,非但無法中肯地評價它,還可能導致暴力方式挾持歷史,以圖保守的政治目的。 再者,兩造為昭示事情原委的正確性,以公佈全程錄音帶做為角力。筆者對此事大表贙同,但也必須質問,是否往後政府部會決議有關人民重大福祉的會議紀錄都應該公開,讓人們知道各方政策辯論的交鋒與意見呢?這次風波,可否為這樣的開誠佈公的政治決策過程開啟先例? |
右看 | 硬拗,模糊了焦點 |
■林錫崑 | (大專教師) |
關於行政院院會諮詢性公投所引發林佳龍與馬英九針鋒相對的「文革說」爭議,我們從報紙公佈的會議紀錄來看,馬英九真是硬拗。難道白紙黑字「所以我覺得,我看到台商從大陸回來說:怎麼台灣還搞文革,就是這樣覺得,政府怎麼帶頭做這樣的事情?」如此結論式地說「所以我覺得……」,不是說意指公投是搞文革,那麼他說林佳龍斷章取義,是斷了什麼章節、取了什麼意義呢? 對於公投的辯論,民進黨硬以「國父孫中山高度推崇直接民主」來正當化公投的意義,馬市長應該利用這次媒體炒作的機會,讓全國民眾知道,扁政府為了自身的政治目的,時而搬出對自己有力的理由,假國父之學說,堵住了悠悠的眾口;時而無視於憲法的正當程序,施以霸道的行政手段,非理性地將如此重大、攸關人民福祉的民主必要程序閹割。 如何讓扁政府能以真面目示人?奉勸馬市長,千萬不要讓「文革說」模糊了焦點,中了林佳龍的圈套了。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e-mail:mailto:fiveguys@ms19.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