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玉芳
一場十三條人命的火噬慘劇,真的能夠像他們說的,把無法及時滅火的責任,全都怪到機車和鐵窗頭上嗎?
表象的確是,在暴怒的妻子淋下松香油後,易燃液體漫流波及停在中庭的眾多機車,才會大火一發不可收拾,堵住逃生路口,是得怪機車;狹窄的巷弄,因為停了太多機車,讓巷道變得更窄,消防車、雲梯車完全不得進入,更延誤搶救時機,是該怪機車。
建得密集的房屋,為了防盜,加裝密密鐵窗,火神來時,卻成圍困居民逃生的牢籠,全家攀附鐵窗揮著毛巾呼叫的形影,讓人怨怪鐵窗誤了人命。
有官員因此呼籲民眾做好機車管理,千萬別亂放,免得害人害己。聽來真讓人悲哀。如果開得起汽車,或有便利的捷運,小老百姓又何必靠「人包鐵」為生活奔波,將機車停滿家園?如果治安不是這麼壞,哪需要建座鐵牢籠,將盜匪阻隔在外?
如果這場火是發生在台北市某計畫區裡動輒上百坪的億萬豪宅,相信慘劇就不會發生了吧──因為高級住宅社區裡的人,大多是開汽車的,也就不會有這樣多的機車,會多到堵住巷弄,那裡的巷子也比較大,寬到消防隊的開展幅度四點五公尺寬的雲梯車都進得來;高級住宅也一定請得起全天候的警衛及保全,注重形象的建築,不必安上這麼多醜怪的鐵窗。
一場火還是燒出社會階級的差距與無奈。位於台北盆地西北、淡水河畔沙洲的蘆洲,因為房價低,自然成為台北都會新移民的進到繁華台北打拚時的落腳處,外來人口大半是體力勞動工作,以機車代步,習以為常;治安差,鐵窗當然多,政治人物從未實現過讓鐵窗消失的諾言。
作為施政者,本該考慮到社區的特色,為人民設想生活及危難時的應變措施。在大眾交通工具毫不便利的台灣,擁有世界第一的機車普及率,卻很少建商及地方政府會為住戶規劃機車及自行車停車位,那麼,不停到巷弄或中庭,是要停到哪?
住了七八十戶的集合住宅社區,巷弄卻不達五米寬,雲梯車進不來,當初的都市規劃是如何考慮的?建商的建築籃圖都不須考慮偌大社區聯外道路及居住逃生的安全因素嗎?
我們居住的城市,不僅醜,還很危險。光會要人民停好機車、演練逃生技巧以保證不出事的政府,終究是不值得信靠的。
[留言
/ 轉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