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09.2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09.26


網址 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 「市場」新思維
【左右看】 阿扁的「失業型復甦」論

【社論】「市場」新思維
  文字工作者

坎昆會議受挫,許多人開始對世貿組織這種多邊貿易協定的國際體制感到悲觀,西方媒體上普遍出現「垂死的WTO」、「WTO還有未來嗎?」、「WTO面臨生死關頭」之類的標題,世貿組織的存在價值乃至存活機率,都受到根本質疑。

但若從另一角度觀之,只要不將「市場」視為鐵律,不將「自由化」當做絕對信仰,坎昆會議的失敗,反而見證了國際社會參與的多元化與民主化。怎麼說呢?國際經貿體制從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完成烏拉圭回合談判,而於1995年轉化為WTO,其發展路線、議程進度的決策,基本上是遵照實力原則,由美國、歐盟或所謂「七大工業國」(G7)等經濟強權所主導,因此世貿組織的進程設計,主要是方便了北方國家、跨國產業集團的市場擴張和資本積累,南方世界的窮國、小國玩不起這樣的遊戲規則,遂漸被推擠到國際經貿邊陲,貧富差距日愈懸殊、南北鴻溝越來越深;對這種由強權主導的決策、進程,發展中國家在1999年的西雅圖會議上,就已有相當強烈的反彈情緒,今年坎昆會議,可說是全然地爆發。

貧富差距一旦過度擴大,「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經濟問題就成了道德問題,變成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國際會議上「造反有理」的氣氛於焉形成。譬如,在大會上首先「起義」的是西非4個窮困國家:布吉納法索、馬利、貝林和查德,它們聯合起來指控美國對國內棉花生產者巨額補貼,再以傾銷價格競奪國際市場。美國攏絡本國農企產業的政策,嚴重危及西非農民的基本生計,這一事實的揭發,大幅削弱美國在WTO做為全球貿易決策者的正當性,從而招引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群起攻之」,經濟強權在坎昆竟是灰頭土臉。

自1999年的西雅圖會議招引來龐大示威人潮以來,世貿組織所召開的任何一個大型會議,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會出現蜂擁而至的「外場」人潮。而「外場」的強勢干擾,甚至足以延燒到「內場」,破壞大會預設的進程。WTO成為全球性的抗議標的,顯示過去由幾個經濟強權所主導的經貿自由化路線,已普遍遭到有識之士的質疑,對「市場」的概念,他們要求做更深刻的對話和省思。台灣做為WTO第144個會員體,在我們首次參與的部長級會議中,這種集體要求對全球市場自由化趨勢採煞車並重做省思的趨勢,值得我們更密切地的關注!

(回目錄)



【左右看】失業潮與工潮

左看 錯亂與憂鬱
■胡寧寧
(文字工作者)

阿扁說景氣雖回溫,但台灣仍處於「失業型復甦」階段,是故應活用就業安定基金來降低失業率。總統府經濟顧問蕭萬長也明言,現在的「擴大公共服務就業方案」不但應繼續實施,而且必須擴大辦理,以解決當前結構性失業問題。

然據報載,打從「擴大公共服務就業方案」實施至今,失業率不僅未達當初阿扁宣示的目標值,反呈走升之勢。在拼失業率的壓力下,主計處的統計數字卻顯示,截至9月15日為止,該方案7萬3千的分發人數中,僅有一半是真正的失業者。雖說失業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下所不可免,但由政府投入創造工作崗位,應重分配的公平性,今日擴大就業績效如此,粗糙草率可見一斑。

更甚者,一手搞擴大公共服務,另一手又弔詭地將國營事業推向私有化的火坑,走向一條營利邏輯計算的道路上,如此反噬其原有公共服務性之餘,又製造了一批失業者,豈不錯亂哉?錯亂的施政,憂鬱的社會。據董氏基金會日前公布的調查顯示,4成4台灣人為情緒憂鬱所擾。在應屆畢業生平均75%找不到工作、失業痛苦指數不斷攀升的台灣社會,憂鬱症患者隨之成長,自不殆言。



右看 亟待心靈改革
■陳正心 (政治評論者)

景氣回春,失業率依舊居高不下,「失業型復甦」使然,國人得再過多久的苦日子,誰也說不準。儘管客觀現實如此,但一波波國營事業勞工,卻紛紛走上街頭。

在沒飯碗可捧、失業率節節上攀的社會,本身待遇已屬優渥的貴族勞工,抗爭作為的正當性實屬薄弱,但憑著人多勢眾卻不自知地前仆後繼走上街頭。無怪乎,日前電信工會包圍立院,有失業民眾亦前往抗議,不過抗議對象卻是這群電信員工!當這樣的畫面呈現在電視機觀眾面前時,看在許多掙一口飯吃的失業者眼裡,應是心有戚戚焉。

台灣社會亂象已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失業者日眾,有業者卻要得越多,社會的危機和恐慌看來已是一觸即發。身處混亂世局,台灣罹患憂鬱症人數是日益成長,這樣的警訊實不容小覷。集體憂鬱帶來的不安,將會把個人主義推向極端,人們為了自救,眼裡哪容得下公眾,社會將因自私自利行為的擴張而解體。

一波波的失業潮和工潮交錯湧至,撞擊著社會,也意味著在艱難的時局,我們更需要一場真正的「心靈改革」運動,喚起社會大眾對彼此間的集體感和連結性。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