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小鋪電子報NO.86 █▇▆▅▄▃▂▁╴ 2003.09.26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 《Watch Media》9月28日節目預告 百分百完全娛樂秀—娛樂新聞娛樂了誰?(Part 2) 上個禮拜的「Watch Media」節目我們談到了娛樂新聞的專業性問題,討論中發現,娛樂新聞除了所提供的娛樂內容大多侷限於主流媒體與唱片公司所提供的內容,同時,娛樂新聞的工作團隊也缺乏了專業的能力與努力,這個禮拜「Watch Media」將再次邀請傳播界最愛碎碎唸的執行製人李三一和我們聊聊「百分百完全娛樂秀—娛樂新聞娛樂了誰」,也歡迎小鋪的讀者可以寫信或投稿給我們,說說妳對娛樂新聞的看法!歡迎來稿哦…:p 本集來賓: 李三一(傳播圈最愛碎碎念的執行製作人) 節目主持人:管中祥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Watch Media》可以線上收聽了 星期天上午8:00是有點早,平常要起來就很難,更不會因為要聽「Watch Media」特別早起,不過,如果你想聽聽這個節目,或者,你擔心錯 過精采內容,但又不願或懶得早起,沒闗係,那就來個線上收聽吧! 保証聽不到黃鸚出谷,但絕對讓妳至少半點滿足!錯過了週日上午8:00 沒關係,依然可以24小時線上收聽。 線上收聽「Watch Media」有幾種方法: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 請妳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 收聽《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 播。 當然,如果覺得有點麻煩,或者太囉嗦,那就直接按下頭的網址囉!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 地方媒體與地方小歷史 文/管中祥 在台灣的媒體政策中,雖然存在著地方媒體的建制,但由於缺乏適當 的規劃,使得這些地方媒體必然面對大型集團的競爭,因而大多遭到 併購,淪為全國性節目通道,或者已經結束經營,即使部分地方媒體 依然保持其在地的特性,但幾乎已奄奄一息。有趣的是,台灣媒體走 向自由化與集團化發展的同時,政府文化部門也正大力推動社區體營 造與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企圖結合在地的力量讓地方文化能有活絡 的可能。可惜的是,雖然文化部門在相關政策報告都提到諸如有線電 視、中小功率在內的地方媒體,在地方文化及社區發展中應有角色, 但卻流於紙上談兵、文書公式,未見積極的行動與結果。 透過地方媒體保留、建構、傳遞屬於地方小歷史上有其特殊作用與價 值,特別是經由在地人的口述、蒐集、拍攝、製作,不僅能記錄地方 的文史與日常生活,從庶民觀點看待社會與歷史的變遷,以及延續時 間偏向媒體的生命歷程,同時也蒐羅並保留被忽略,甚至遺忘的地方 歷史與文化。 這樣的說法並非只是學理上的自言自語,其實在過去台灣有線電視尚 未集團化、壟斷的年代,不少具在地背景的有線電視經營者,便曾結 合地方的文史工作者從事建構地方小歷史的工作。這些業者基於與地 方的關係及經營上的需要,著手於地方新聞及文史節目的製作,使得 這些在全國媒體未受重視的地方小歷史,能夠再現於地方。 事實上,透過地方媒體影像的紀錄,讓民眾成為口述的主體,民眾有 了自己建構歷史的機會,自然也是一種歷史的記錄,而這種地方歷史 的建構,不僅讓社區居民有機會用自己的熟悉的語言描述在地的生命 經驗,透過共同參與歷史的建構過程,也能呈現更多元、更貼近草根 的歷史形貌。特別在經濟全球化作為促成文化產品流動動力的年代, 相關的地方文化節目,不論在文化流動及文化保存的目的上都有其特 殊意義。也就是說,地方媒體所記載、再現、傳遞的不單只是生活資 訊與當下的生活,更是一種地方小歷史的建構,一種有別於主流歷史 、大人物的常民歷史建構。 另一方面,這些小歷史的生產與再生除了可作為在地認同的基礎,同 時亦能有機會藉電波媒體將影像及記憶傳遞延續其時間與空間性,作 為在地民眾與全球各地社群分享文化經驗的重要介質。然而自由化的 媒介政策以及輕忽地方媒體的文化思考,使得在地的小歷史無法透過 最簡單的媒體過程再現與分享,不僅可惜,而且本末倒置。 《流行開講》 跟吳宗憲保持距離 文/魏玓 本年度金鐘獎入圍名單公佈了,無論是綜藝類或戲劇類、節目獎或個 人獎,本次評審明顯鼓勵有創意、有品質,捨棄商業通俗的選擇標準 ,獲得不少掌聲和好評。不過,果然讚譽一致,謗亦隨之。誰在罵? 我們電視圈裡據稱最具收視率票房的幾位大哥主持人—張菲、胡瓜、 吳宗憲是也。 主持節目最多的吳宗憲罵得最兇,他說金鐘獎評審都是教授學者的品 味,根本沒把低下階層的觀眾喜好考慮在內,金鐘獎已經離觀眾愈來 愈遠。胡瓜沒那麼激動,但是也有類似的看法。以前是胡瓜,現在是 吳宗憲,兩位都是擅長以「因為觀眾愛看」論述,回應對他們主持內 容低俗的一切批評的名主持人。這次的說法,一點也沒有新意。 要封他們的嘴,其實不難,因為要「接近觀眾」,不是只有吳宗憲式 、或胡瓜式主持風格一條路可走。這次入圍主持人獎的一些歌唱綜藝 節目,像是澎恰恰跟江淑娜、洪榮宏跟劉福助主持的節目,難道看的 大部分不是吳宗憲所指的中下階層民眾,為什麼人家的節目不用搞損 人遊戲和黃色笑話,還是可以好看,有收視率?更何況這也僅僅是許 多其他路線的其中一條而已。 吳宗憲自干浸淫在所有品味和人性好惡的最下一層,在那裡享受一小 時二五萬的高薪,對發展創意毫無興趣,也無心於開發廣大觀眾的其 他需求,或許根本是不能而不是不為,那也就罷了。金鐘獎作為一種 對「優良」電視節目的獎勵,必須負起帶領提昇電視節目品質的責任 ,當然不能像吳宗憲一樣墮落。金鐘獎不是跟觀眾保持距離,而是要 跟吳宗憲所設定的那一群只有單面需求的「假」觀眾保持距離,說得 更直接些,是要跟吳宗憲保持距離。 至於張菲主持的《綜藝大哥大》入圍了最佳綜藝娛樂節目獎,但是卻 沒有入圍主持人獎,他也有話要說。他說金鐘獎將娛樂性、談話性、 歌唱性等綜藝節目放在同一獎項下,並不恰當,應該做更細的區分。 張菲的看法,同樣顯露出他的自以為是。綜藝節目的娛樂目標,原本 就有各種方式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不必拘於一格。張菲的風格雖然不 致落入吳宗憲的等級,但是如果腦子裡還是只有不斷重複以往《龍兄 虎弟》的那一套公式,也是會離觀眾愈來愈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