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03/10/07》═════ |
*****【本 期 內 容】 *************************************************** |
國際時事 | ◎ 自尊自信的成才之路 |
◎ 只救得了馬燕 |
◎ 自尊自信的成才之路──劉建國談子女教育(下) | |
整理 | 林益民 |
靠真正的努力來成功 問:台灣有部份的家長急功近利,在孩子的學習上也會投機取巧,您是否可以說明如何透過生命經歷,累積人生智慧,發展出能夠跨過語言文化年齡的指導原則呢? 答:家長的投機取巧、急功近利和社會影響有關,例如講究一夕致富、買彩票。以我個人的哲學,我不買彩票,我不靠簡單的投機,我靠真正的努力。 投機可以導致成功,但這個機率非常小,我是學科學的,相信機率。是有人買彩票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但這個機率算到每個人身上,基本上等於零。但若是有能力、有本事,憑自己刻苦頑強努力,成功的希望是99%,那到底要選那一條路,就是不言自明的了。 不管大人或小孩,一個人要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自信,有了自信知道自己遲早會成功,就沒有必要投機。例如佳佳知道她有那個實力可以考上劍橋、哈佛、耶魯,她不必要考慮別的什麼,就憑著學習能力和智力,就可以硬碰硬進去,她為什麼要想別的東西呢? 我母親對我們的教育,有一個簡單的原則,就是一定要誠實,當然我也這麼告訴我女兒,不過在複雜社會裏,必要的時候你還是要會保護自己,不是教條式的人家問什麼,一定要誠實回答。但是要做不到對每一個人誠實,最少要對自己誠實吧!要能夠非常客觀地看待自己。 若是不認識自己的話,那怎麼發展自己?所以我就說家長要努力地正確認識自己孩子的能力,孩子也要認真認識自己強點在哪弱點在哪。 誠實就是客觀看待自己 如果連對自己誠實都做不到的話,那就很難開發自己。要認識自己長處、短處,要揚長避短,如果是缺點,就儘可能地改過來成為優點,但如果改不了呢?那就是弱點,要掩護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給別人。 這些都是生活中磨練出來的,我在中國大陸那時候是文化大革命,要求你時時要自我批評,要把自己的缺點全部暴露給別人,後來我發現這些有時候對自己有破壞性的結果。那時候又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到了西方我才知道中國人吃最大的虧就是太謙虛,西方人要有能力的話,他是當仁不讓的,跟吃飯一樣,你跟英國人說你要不要這個,他說「我要」就是要,他說「不要」就真是不要,不像我們中國人還客套。我們要認識我們文化有這方面的弱點,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我們文化的強點。 父親與老師的啟蒙 我小時候對自己的抱負很大,後來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文化大革命給青年人的前途是零,後來就去插隊落戶、下田下鄉,那時候覺得沒有任何希望。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時候,因為我父親原來的單位在青島,沒多少時間,他從軍中轉業到了西安,基本上我就從文化大革命裏頭脫出來,開始自學了,那時候我初中二年級。大多數跟我同年齡的孩子反正就跟著文化大革命和,不上學正好,我覺得很可惜。大家都在參與政治,我退出來自學數學。 我父親是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接觸哲學比較多,我是我們家小孩子中,人家看起來是比較會「講道理」的,我就常常跟我爸爸討論,當時我在家就說文化大革命不是很對頭,我父親不敢說什麼,但非常擔心我,他說你這些絕對不能在外頭講,你要在外頭講,我將不得不親自把你送到監獄裏頭去。我也講,毛主席說,沒有「沒有缺點」的人,誰都會做錯事的,他是說過這些話的,但為什麼毛澤東自己就不會做錯事呢?為什麼共產黨就不會做錯事? 我父親不同意我說的,他是自抗戰參加八路軍開始的,是個老共產黨員,經歷了好多次政治運動,他一方面對共產黨是忠誠的,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共產黨的厲害,他就要我不要在外邊講。 雖然我爸爸不講懷疑共產黨、毛澤東,但我爸是主張我可以自由思維,也啟發這方面的,所以我思維一直比較活。 一旦我有了看法,就不再參加文化大革命,開始自學。我上中學時有一個原來是我們小學時的老師,每年教授畢業班的作文。這老師多才多藝,彈一手好鋼琴、拉一手好小提琴,然後還做艦船模型。而我是很喜歡做模型的。當時我們就不知道為什麼,這老師處在一個很特殊的地位,一般課不讓他教,讓他教音樂課,同時教畢業班的作文課,他就教這兩門課,而且他好像總是不被提拔,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期,我慢慢地才知道可能是他被打成右派。那時候小,不知道也不懂得右派的思想。 後來我上中學時,他被調到青島少年宮,負責青島少年宮的少年活動,正好我被學校選派到少年宮去做艦船模型,我是模型組組長,我們兩個回家剛好是一路,經常在騎自行車回家的路上,他跟我講很多他對教育上的道理,我一直想要寫篇文章問這位老師還在不在?想要給他說聲謝謝。 他對我講了很多的道理,對我起的影響很大,這其中有一點,雖然知識就是力量,但知識的追求,不能簡單追求實用,有些是對個人素質的培養,不要急功近利,要打好基礎。中小學學的並不是全部能直接使用,有的是為提升素質。 青年是學習的黃金時段 他另外告訴我,青年時期是最寶貴的時期,這時候學習能力特別強,一定不要荒廢過去。所以我文化大革命時失學,就覺得非常的痛苦,我不能夠管別人,我就自己看書。後來我當兵的時候,有兩個好朋友,我也給他們講這個道理,他們也跟我一塊兒自學,後來我們自學小組給我們團的政治部給關掉了,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在搞裴多非俱樂部(50年代匈牙利的反動組織)。 不管外在是什麼目標,你的生命是你自己的,而生命無所作為,就等於縮短自己的壽命,我覺得一個人的壽命不是按照他的長短來衡量的,而是按照他的建樹,跟一道閃電的能量和一團火燒若干時間的能量是一樣的,但兩者的表現就是不一樣。如果一個人活了一段長的時間,卻沒有做什麼事情,這樣來了這樣去了,好像沒有存在過一樣。 我對我自己生命的想法是,我要儘可能地做我喜歡做的事情,而不能庸碌無為,我也常跟佳佳講,也許妳的抱負到頭來發現是空的,但是有抱負,妳才會真的有學習動力。沒有學習動力,光家長逼著學是沒有用的。 有些家長不管孩子的學習動力,說你要不好好學以後找不到工作、掙不到錢!那孩子不愛聽,認為掙個錢沒那麼難吧!一個孩子對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值,他自己就會去努力。 因為自學所以有自信 我對女兒的心理調整特別重視,因為我自己在自己長大過程中,青春期的時候,沒有任何人給過任何一字的指導,當時我經歷過的一些心理的恐懼或什麼的,我覺得不能讓孩子再來一次。 我就是這樣硬碰硬走過來的,遇到困難,例如下鄉的時候,完全沒有希望,對青年人最大的懲罰就是不給他希望,不給他未來,那時我們就受到這種懲罰。所以我對這是刻骨銘心的,讓我損失了整整10年最好的時光。但和我同代的人比較,我畢竟是努力了,所以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我機會比他們多一點。 生活的不順利經歷,最後當然是走出來了,我沒有自暴自棄,例如下鄉的時候,所有男生都抽菸,我就是不抽,我從來沒有抽過一根菸。他們說你讀外文有什麼用,我說我寧願這樣消費我的時間,不願意打牌。 後來中國大陸又有了大學,開始開放的時候,那時我大學一年級的數學物理都已經自學完了。我以後的科學研究,我對自己很自信,我知道我可以開拓,這正是中國教育缺乏的,英國教育現在很強調自學。 如果我在文化大革命時,和同年齡的人一樣聽天由命,向命運屈服的話,我就根本不可能到英國去,讀了博士學位還在全世界一流大學裏搞專業,也就不可能給佳佳這樣的機會。現在回頭看,還是應該滿意的。 不急功近利,好好努力,是回報的要件,我不喜歡我自己的女兒或我自己一夜成為一個明星,太簡單的成功,往往會導致一個天才的夭折。很多歌星,掙了很多錢,最後自殺,因為他們成功之後只得到孤寂,不能享受這個成功,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失敗,只有經歷過很多失敗的人,才能夠真正體會成功的價值。 (註:本訪談稿未經當事人審核,文責由整理者自負) |
|
(回目錄) |
◎ 只救得了馬燕 | |||
文 | 魏宏晉 | ||
在《馬燕日記》紅遍歐洲後,中文版最近在北京出版發行,引起了相當大的注目。然而,馬燕的故事除了感動許多人,並解救了馬燕一家之外,對中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還是一點都沒幫助。 馬燕是貧困鄉村一個曾兩次綴學的15歲女孩,小學四年級起寫日記,將自己對上學的渴望、對自己可能輟學的擔心、對媽媽不讓她上學的痛苦,都寫到了日記裏,她純樸真摯的描寫自己貧困的生活和就學的渴望,讀來令人動容。《馬燕日記》的出版,則是因一位法國記者赴中國寧夏西海固採訪時,由馬燕不識字的母親手中獲得了日記原本,然後帶到法國印行,不料一舉登上法國2001年年度暢銷書排行榜,版權隨即被轉售給多個歐洲國家及日本,譯成5國文字,在各國亦成為暢銷書。 馬燕的故事感動了歐洲人後,依照資本主義的運作規則,一家人名利雙收,馬燕和弟弟不只回到了學校,家中也裡裡外外翻新,大大改善了生活。 然而,由遙遠的歐洲,甚至是北京來看馬燕的故事,眼光總是隔在人性現實之外的,感動是遙遠的個案,馬燕跳脫了原本可能是宿命的貧窮,但卻陷入了原本不可想像的新困擾。 原來的馬燕一家人就和其他中國農村貧戶一樣,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想不到現在傳奇式的麻雀變鳳凰,各種版稅和歐洲人為她所成立的基金會捐款等,雖然要等本人成年後才可以動用,但現在她每個月可以分別從基金和版稅中得到5百元的資助,又能夠繼續讀書了,成了馬燕所在的張家樹村第一個女初中生。 雖然只是每個月5百元的資助,比許多鄰居一年拼死拼活的收入都高,馬燕一家的境遇立即遭到眼紅,他們感受到來自近鄰的目光壓力,讓他們在老家再也待不下去了,於是舉家遷居。儘管還住不起北京,但住到寧夏的縣城裡,最少周圍的人經濟景況相當,也好避免不必要的意外發生。 在中國,教育資源分配呈現出非常不均衡的狀態,馬燕因為際遇的關係,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卻沒法改變其他千千萬萬和她原來一樣悲慘貧困家庭失學孩子的命運。 去年,我朋友的女兒在北京上小學。他說除了學費外,還得交上一筆近3萬人民幣的「贊助費」給學校,因為這所學校是一所重點小學,不只師資、設備較好,學生家長也都比較有來頭,互相之間階級相當。想進這所學校的人很多,根據市場法則,只好交多一點錢,用台灣的說法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在中國的大城市裡,進學校唸書除了交學費外,都會要求交教育贊助費。不要以為這是「非法」的,這完全合法。根據教育單位的說法,由於國家對每位學生的補助是直接撥入戶口所在地,但是現在中國的農村生活困難,很多人都往城市謀生,而隨父母進城的孩子也要唸書呀!這樣一來,城市學校沒拿到他們的國家教育補助費,收他們入學就是瓜分了原有城市戶口學生的教育資源,這顯然不公平,所以必須繳費給學校做為補償。 同樣的道理,就算是住城市裡,如果你不想進原戶口的學校,想進熱門一點的學校,那麼也得交錢,只不過除了補償學校外,還因市場法則,這筆贊助費會是比實際行情高很多的。 雖然教育單位強調,贊助費依法有據,並不強迫,但每個人都心知肚明,沒有交錢是不可能上學的。 在整個中國,由於城市和鄉村的經濟景況差距極大,教育資源分配原本就很不公平,像馬燕這樣上不起學的孩子到處都是,全中國失學的學童在數千萬之譜;但是在北京、上海也有很多人擠破頭送孩子進贊助費數萬元的重點小學,以便和來自「同階級」家庭的孩子做同學。中國的教育情況呈現階級分配,實在是對堅持社會主義的中國一大諷刺。 幾個禮拜前,我在報上看到一個新聞,那就是北京郊區的一所流動人口子女小學終於有了個教學場所,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搬桌椅、教具,準備像樣一點的上學。看到這樣的消息,實在令人感慨萬分。 在北京,外來流動人口最少有兩百萬,學齡兒童也有數萬人,這些孩子進不起正常的學校學習,因為他們的父母連最低的一千人民幣「贊助費」都交不起,他們很多只好以較低的費用進民辦的外來工子弟學校求學。然而,這些民辦學校大多條件很差,甚至是連校舍都沒有的「窩棚」黑戶學校,學校和孩子的處境都很艱困,在這樣的學校學習,儘管效果肯定與重點小學天差地別,但是最少為他們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小門。 據報導,在《馬燕日記》中文版的新書發佈儀式上,來自北京廣渠門中學宏志班的幾個學生圍著馬燕,要她簽名。馬燕工工整整地寫道「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然而,對照不同的教育條件,馬燕的贈語對這些名牌學校的孩子實在很諷刺,他們真能理解馬燕嗎?貧窮的孩子更需要知識自救,但他們卻是最沒有辦法擠進知識大門的一群弱勢中的極弱勢,悲慘的命運在他們的家庭世代裡一再複製、流傳,萬劫而不復;而含金湯匙出生的重點學校孩子們也許能夠被馬燕的故事所感動,但是他們絕對是無法同理感受的。 中國的孩子依經濟條件和城鄉所在,就學環境和發展實在有天壤之別。馬燕翻身的故事絕對不是個通例,不過若讓它成為單純為感動而感動的故事,那也極為可惜。中國政府當局藉由這樣的真人現身說法,並引起國際重視的事件,應該更嚴肅省思教育資源分配的問題,這才是根本解決問題之道。 (北京大學博士生)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