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新增網頁1

 

 

 
 

【藍色東港溪電子報】

活動快報
  • 92年婦女書院秋季班潮州區即將開課,請速報名以免向隅

  • 社區營造計畫書撰寫交流坊 本週四將討論環保署永續家園計畫,將送案的社區團體請至東港溪保育協會

  • 93年環保署永續家園計畫申請辦法請至社造中心索取

小編物語

屏東縣各社區、NGO團體若有活動、訊息、文章等需要宣傳,請將電子檔及照片(圖檔)mail至 actkr@ms8.hinet.net 謝謝!!

2003-06-10 創刊

         2003-10-07發行

  

綠森林中的藍布衫傳說─新埤建功社區(下)

 


清朝時期的「禁山」、日據時代稱為「保安林」,原本蔓草叢生、荒煙一片,是建功社區的一群藍布衫志工用雙手、汗水,效法客家先民胼手胝足的移墾精神,展開林地再造的計畫,在烈日下揮汗如雨,歷時四個寒暑,靠著一雙手、一斗笠、一鋤頭、一鐮刀,進行種樹、養花、植草、砌石、復育螢火蟲…等工作,一吋一吋整理出佔地24甲的森林親水公園。茂盛崢嶸的桃花心木,吟唱芬多精的樂章,餘音盪漾;吮一口空氣,吸一息清香,享受純綠色的森林SPA;從葉縫中偷窺細灑直下的陽光,赫然發現白雲以最美的姿態呈現。


不要停下你的腳步,你會發現處處驚奇:有終年湧泉不斷的生態湖、日據時代做為野戰醫院的古碉堡、透著淡淡幽香的蘭花園區、水生螢火蟲復育池、可觀賞也實用的民俗藥草園區、全台疣柄魔芋生長最多的魔芋園區、淡香撲鼻的香茅亭,以及設有阿彌陀佛石碑的彌陀亭,樣樣巧思獨具,在在引人讚嘆!打造出社區的「後花園」─蝶舞螢飛、鳥語花香、綠蔭遮天的建功森林親水公園,寫下屬於建功人的驕傲。


◎入口意象的故事
由社區往親水公園前進,一入眼簾就是沈穩不失生動的入口意象,讓人不禁想邁入公園一探究竟,據鍾村長表示,在公園有了雛形後,村民就開始想這公園一定要有個吸引人的入口指示,便請鄰村的潘榮盛老師一起來設計討論,選擇黑褐色廢電線桿當基座,平日煮菜的鍋蓋當寫字的地方,書寫白底紅字的「建功森林親水公園」,而後又改為綠底白字至今。


◎多功能戶外教室
森林公園內這座廢電線桿搭建的「戶外教室」是社區居民設計動手diy的成果。當初的設置的機緣,是偶然的一陣西北雨,西北雨淋濕了百餘位的戶外教學的學生,卻觸動了大家共同造屋的想法,經張鏡檯老師與居民的討論設計,巡守隊大哥及社區鐵匠、木匠等志工,利用農閒時期進行兩個月,花費不到十萬元的經費,將這座多功能教室呈現。
這座戶外教室經歷杜鵑颱風嚴厲的考驗,週邊的樹都倒了,仍然私毫無損屹立不搖,可見工法是經得起考驗。戶外教室的功能除了上課、遮風避雨、聚餐、露營……稱它為多功能可是當之無愧。


◎湖光水色─第一生態湖
保安林(禁山)內有四座泉水湖,第一生態湖是其中之一。這座湖對建功的意義不凡,因為村民營造社區的第一步就是從這兒開始,利用地下水的流動原理,以自然湧泉創造一個終年有水的親水湖;用一磚一石隨創意砌出全縣第一座由社區居民自力打造的人工湖;水淺處可供村民戲水親水、水深處可讓魚蝦嬉游弄水;湖光水色的第一生態湖成了建功人的驕傲,更催生了充滿陽光與綠意的建功森林親水公園。


◎ 熱帶南洋風─第二生態湖
延續第一生態湖的施作概念,第二生態湖湖邊全部以大石材自然工法排砌而成,周圍闢成花圃劃分成區塊讓居民認養種植花草,有了居民的細心呵護,繁花隨四季怒放,不斷爭艷,與毗鄰的香茅亭、椰子林連成一氣,十足南洋風。


◎ 古碉堡─野戰醫院
日據時代,保安林林木蓊鬱,從天空俯瞰也無法窺得林內狀況,二次大戰末期,日本人為了逃避美軍空襲,利用保安林的隱密優勢,陸續建造了三座碉堡做為野戰醫院,以存放藥品、醫療器材及治療病傷兵,每座碉堡可容納約10名傷患,林外守衛森嚴,日夜均有士兵把守,普通百姓不得隨意接近。據耆老回憶,當時軍醫生每天進保安林看診,晚上返回建功村借宿民房,野戰醫院則由衛生兵看護,由於不時傳出傷兵的哀嚎聲,「禁地」與「傷亡」的氛圍,使保安林披上最神祕的外衣。


台灣光復後保安林解編,濃密粗壯的樹林遭到全面砍除,改種桃花心木、麻六甲合歡等樹種。後來因政策限制,加上疏於管理,保安林淪為雜草叢生的荒蕪地長達二十年之久;直到民國87年,在志工群策群力下,把保安林變成有鳥語花香、有溪蝦可抓的生態森林;野戰醫院也在村民舖磚美化下,成為可以下棋、話家常的乘涼處。


◎ 淡淡幽香飄─蘭花園區
社區志工利用廢木材搭蓋簡易蘭園,專門收容村內私人棄養的蘭花,同時首創在地上培養、訓化蘭花適應當地氣候,所培養的蘭花經常移植到各種樹幹上,使萬綠葉中可驚鴻一瞥蘭花倩影。


◎ 「火焰蟲」來照路─水生螢火蟲復育池
想像夏夜裡滿天飛舞的螢火蟲,是不是令你回到童年光景?這裡的水質、空氣及環境非常適合當螢光蟲的家,有土生土長的原生種螢火蟲─陸生種「台灣窗螢」,為了營造生物多樣性,2003年3月8 日正式復育水生螢火蟲─黃緣蟲,當你見到兩種不同的螢火蟲在夜間飛舞追逐,別忘了偷一些回憶入夢!


◎ 扮神農.嘗百草─藥草園區
村民蒐集了民間常見的民俗藥草植物,分區分類種植,如艾納香、穿心蓮、化石草等,每一株藥草代表了先人智慧,每一抹清香熨燙了人心,等待來人來相認。藥草園區除可供遊客觀察識別外,社區義工也會將各種藥草煮成青草茶,免費提供遊客暢飲好消暑補氣。未來將以分類包裝方式販售藥草,開發為新產業,收入則作為社區維護之用。


◎ 化作春泥更護花─疣柄魔芋園區
疣柄魔芋分佈於熱帶地區,根據學者研究,本園區是全台疣柄魔芋生長最多、最穩定成長的地方,目前約有四、五百棵。每年四、五月是疣柄魔芋的花期,地下球莖開始萌芽,花苞從土裡乍然竄出,迎接大自然的洗禮。
接著花苞以一種碩大艷美的姿態綻放,以獨有的惡臭吸引逐臭之蠅、蟲,撲火般地攀滿花柱佛燄苞,並媒介雌、雄蕊配對,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艷美的魔芋花功成身退後逐日凋萎枯謝,最後化為春泥更護花。每年九月入秋之後,魔芋植株即漸凋零,待來年春雷響起復又竄出。
魔芋的球莖不可直接取食,但經切片、曬乾、磨粉、去鹼加工之後,便是健康美味可口的蒟弱,令人驚訝吧。難怪一位印度學者曾提醒人類:「如果說存在著一種尚未引起人們足夠重視的作物,那就是魔芋」。


◎ 戶外芳香療法─香茅亭
傳統茅草屋冬暖夏涼,建功村民陳定光卻利用最傳統的茅草屋施工法,將最流行的香茅草舖設於屋頂內層,成了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香茅亭,涼亭,淡淡的茅草香兼具提神、醒腦、驅蚊、除臭、抗菌等多重作用。想做個戶外的芳香療法嗎?香茅亭不容錯過!

 

TOP

----------------------------------------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屏東縣社區營造中心網址   http://www.actkr.org.tw/mambo/
+886-8-7888438 +886-8-7892674
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屏東縣潮州鎮中山路東段16號
E-mail: actkr@ms8.hinet.net

指導單位: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屏東縣政府文化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