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巴西掛繩 d
═【立報】═════════════════════════════
                                  
═══════════════════════《2003/10/08》═════
*****【本 期 內 容】 ***************************************************


他山之石

 

 

   缺乏童年的小孩



 巴西掛繩
編譯 盧永山

文學想像一所文學院的光景:它的主要大廳是刷新的車庫,而院長站在門口,以翻筋斗和朗頌新詩,向過往的學生問候。座落於里約山腰聖塔特瑞沙附近的巴西掛繩文學學院(Brazilian Academy of String Literature),正如市集所販售的小書(booklet)所描述的,該校就像掛繩文學的類型一樣單純、樸素。

但認為這所學院半點文學氣息都沒有,絕對是個天大的錯誤。這所學院至少庫存了25萬本書,儘管每本書很少超過16頁;該校所頒授的40個名譽學位,獲頒者都是作品賣了好幾百萬本的作家。來自全巴西、歐洲和北美洲的文學研究者和民族學者,是這所學院的常客。

1920年代至1960年代,掛繩文學這個類型在巴西很受歡迎。現今,學術界對掛繩文學的興趣,也許更高過於巴西尋常百姓。許多作家表示,在巴西貧窮、乾燥的東北省分,一些民眾仍會購買小書,想從中獲知昨日的新聞或古老傳說。巴西掛繩文學學院院長、本身亦是作家的達席勒瓦(Goncalo Ferreira da Silva)表示:「這些民眾通常買一本小書,大聲讀其中的內容給不識字的農民聽。」席勒瓦目前住在里約,但出生地是巴西東北西雅拉省的伊布鎮。

「在朗讀故事時,聆聽的民眾會變得很興奮,有時候有些人會揮舞刀劍,然後狂吼說:『如果那個盜匪在此,我一定會殺死他』。」達席勒瓦說,並熱情揮動著手,好像手中有一把刀。

掛繩文學,靈感來自於小販將小書掛在人潮洶湧的市集所使用的繩子,它主要的取材對象是1920至1940年代,巴西貧窮東北省分的農村土匪(Cangaco),如冷酷無情但備受尊崇的土匪頭目拉皮奧(Lapiao)和他無惡不作的妻子瑪麗亞.波尼塔(Maria Bonita)。

荷西.帕切科(Jose Pacheco)所寫的《拉皮奧下地獄》(Lampiao's Arrival in Hell),就是掛繩文學中的一本精典之作,內容述及閻羅王驅逐對地獄造成重大損害的土匪拉皮奧,在書的封面中,拉皮奧用萊福槍對準閻羅王。

著有《鋼琴調音師》(The Piano Tuner)的美國作家丹尼爾.曼森(Daniel Mason),受到掛繩書裡的拉皮奧故事啟發,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待在巴西東北部,撰寫一本有關拉皮奧的書。人位在巴西的曼森告訴路透社:「我很難相信,在電視和網路統治的這個全球化世界中,這類型的文學依舊存在。」

這個受歡迎的文學可洄溯至歐洲吟遊詩人的口語詩傳統。16至17世紀時,歐洲的民謠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創立了一種印刷型式,後來輾轉來到殖民地拉丁美洲。

在巴西,這項傳統很快就被採用,並被偏遠地區市集的詩人加以變形,農民通常會在特定的時間,從自己遙遠的農地湧入市集裡,拿自己生產的農產品交換其他貨物,或搜尋新聞和娛樂。

被書寫下來並編印成冊的幽默新詩或已故詩人之間的文鬥,也許是古老口語傳統在當代掛繩文學中最鮮明的痕跡,但作家仍渴望以韻文的方式,紀錄最新事件。

達席勒瓦說:「直到1960年代,東北部地區的許多民眾還不相信報紙所寫的新聞,除非他們在這種掛在市集上的小書讀到新聞。現在,這些詩人兼記者會準備一本簿子,好紀錄隔天發生的大事。」

達席勒瓦自稱為《海珊倒台》的小書為,從5月開始已放在書架上,這本書強烈地抨擊海珊的壓迫政權和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獨裁者海珊統治/伊拉克的歷史/遭受折磨和痛苦/他不是聖人,無需解釋/但布希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濫稱/自己是解放者。」

當地的犯罪新聞,諸如「魯西坦尼亞怪獸」(The Lusitanian Monster),也以韻文的方式,被紀錄在小書裡。「魯西坦尼亞怪獸」是關於一名葡萄牙裔人,為了錢殺死了6位探視他的巴西朋友。1996年墜機身亡的熱門搖滾團體Mamonas Assasinas,同樣被編入一本盡是痛苦的小書裡。

此類型的文學繼續受歡迎,可從一本以詩歌型式,教導人如何預防意外事件的小書,幾年前獲聖保羅這個大都會的建築工人工會大量訂閱得知。

這類小書有些甚至被譯成不同的語文,如《瑞士人種學家在巴西受騙》(Swiss Ethnologist Is Mugged in Brazil)被譯成法文。有些小書是受害者自費出版的:「尚.路易士.克麗絲汀娜醫生/藝術領域一名傑出的學者/許多重要作品的作者/渡過極不愉快的一段時間/在兩名搶匪的手中。」

一本標準信紙大小的小書大約是8頁,即便出版費用不高,作者也沒有能力將心血付梓,只好求助於他人的贊助或透過出版商助印。

達席勒瓦說:「寫掛繩詩不只是種嗜好,這些作者包括磚匠或公車收票員,這是一種需要付出熱忱的嗜好,但卻不能填飽肚子。」

達席勒瓦對此類型的文學會繼續存活,吸引新詩人加入寫作陣營,並逐漸引發學生和學者興趣,及更多素人藝術家設計小書,使小書愈來愈受到歡迎一事,充滿了希望。

(路透社)

(回目錄)



 缺乏童年的小孩
賴鼎銘

幾天前,我的小孩子回家後,告訴我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說,當天老師又生氣了,因為有家長透過聯絡簿及電話,反應老師給學生的作業太少。這些家長希望老師能多出一些功課,讓學生回家可以練習。那一天,老師氣憤地警告學生,如果再有第三個家長提及相同的事,他就要發揮以前衝鋒陷陣的精神,每天要求學生做5頁數學作業,國文課文每天抄3遍!

我的小兒子當天看起來很緊張,而且顯然是無辜的樣子。他好不容易從害怕開學的情境中恢復過來,做好了各種調適的工作。縱然如此,從開學到現在,他仍是覺得每天的功課還是太多,讓他無法留下足夠的時間看自己的書,在睡前好好玩一下電動遊戲。因此,他很不平地告訴我說,為什麼有家長會如此殘忍?他還說,週末寫週記時,他一定要把這個故事寫下來給老師看,讓老師知道他非常不以為然。他要讓老師了解,其實老師出的功課已經夠多了。

小兒子的故事讓我沉思良久。我不禁想起,最近教改的問題,大部份的指責都指向老師及教育部。但以我作為家長,親身觀照小兒子從小一到小五就學的體驗,若要檢討教改的失敗,家長其實也要承擔一些責任。實質看起來,我們的大部份家長還是活在過去那種充滿競爭的時代裡,他們的認知裡,認為小孩子就是必須不斷地做功課、不斷地做數學練習,才能在考試中出人頭地,才是一個捏塑完成的胚子。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小孩子,很多時間其實都耗在補習班裡。他們不只要學心算,更要學數學、音樂、繪畫、運動及各種不同的才藝。這也難怪,有時我的小孩在週末,興匆匆地想要邀請同學到淡水玩時,同學常常推辭。而他們無法接受邀請的主要理由,通常都是週末要補習!

我們到底是要強迫小孩,趁年輕時多學點大人認為重要的東西?還是該讓小孩子有一些自主的空間,在平常的生活中發展自己的興趣?這樣的問題,最近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地出現。在台灣,小孩子可憐之處在於;他們似乎活在大人建構出的價值體系裡。他們是為達到大人的競爭標準,忙碌地在學校、家庭及補習班中穿梭。說實在話,我們的小孩子真的已快變成馬戲團裡的動物了,經過不斷的調教及練習,目的只是為了表演給出錢的大人好好觀賞!

哀哉!我們缺乏童年的小孩!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