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小鋪電子報NO.88 █▇▆▅▄▃▂▁╴
2003.10.10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
《Watch Media》10月12日節目預告
「金馬」還跑得動嗎?
往年的金馬獎似乎是電影界的盛事,不管是來自官方的獎勵或者電影
人的盛大饗宴,以及金馬影展所帶來的國際視野,都讓影迷及電影人
對金馬充滿期待。今年是金馬獎四十年,照理說應該歡天喜地、熱鬧
滾滾地大大慶祝一番,沒想到天不從人願,不僅活動經費出了問題,
更糟的是今年報名的國片居然不到十部,實在讓人無法想像過去台灣
曾是世界電影生產量數一數二的大國。到底金馬獎出了什麼問題?為
什麼國片越獎越少?到底國片出了什問題?為什麼觀眾越來越少?到
底觀眾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國片越來越少?是大家都有問題?還是
大家都沒問題?8月12日上午播出的「Watch Media」將邀請淡江大學
助理教授魏玓談談台灣電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本集來賓:魏玓(傳播圈最愛碎碎念的執行製作人)
節目主持人:管中祥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Watch Media》可以線上收聽了
星期天上午8:00是有點早,平常要起來就很難,更不會因為要聽「Watch
Media」特別早起,不過,如果你想聽聽這個節目,或者,你擔心錯
過精采內容,但又不願或懶得早起,沒闗係,那就來個線上收聽吧!
保証聽不到黃鸚出谷,但絕對讓妳至少半點滿足!錯過了週日上午8:00
沒關係,依然可以24小時線上收聽。
線上收聽「Watch Media」有幾種方法: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
請妳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收聽
《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播。
當然,如果覺得有點麻煩,或者太囉嗦,那就直接按下頭的網址囉!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
消失的金視獎
文/管中祥
新聞局日前宣佈將舉辦影視票選人氣偶像、節目,及明星選秀等活動
,並且打算與金鐘獎及金馬獎脫鉤,透過行銷全力帶動國內影視產業
活力及製作力的提升,因此,新聞局趕在年底前完成10大偶像明星及
10大人氣節目選拔,而在電影方面也有一系列的行銷活動。
相對於鼓勵媒體商業化發展的大張旗鼓,新聞局似乎並不重視地方媒
體在地方文化生產的重要角色,事實上,過去用來鼓勵有線電視自製
節目的「金視獎」早就新聞局的有意忽略下消失了許多年。
1996年新聞局公佈了「優良有線電視節目暨錄影帶節目獎勵要點」並
舉行頒獎典禮。隔年新聞局設立「金視獎」希望以競賽方式,獎勵有
線電視工作者能夠結合社區相關資源,關懷鄉里、反映地方動態,製
作相關的地方性節目。獎項則包括社區服務節目、新聞報導節目、專
題報導節目、社區論壇節目以及教育文化節目等有關地方文化與社區
營造的項目。
連同1996年所舉辦的「優良播送系統獎勵」在內,新聞局一共舉辦五
屆的獎勵活動。雖然,在新聞局九十年度施政計劃中仍將金視獎列為
「獎勵優良電視節目及傑出人員及輔導廣播電視事業與其團體」的獎
勵方案,至今「金視獎」並未繼續舉辦。
「金視獎」雖然只舉辦五次,但這卻是主管機關對系統業者唯一的正
式獎勵,由系統業者輪流舉辦的方式也讓系統業者彼此互動交流,不
僅得獎的業者會以此作為系統的宣傳賣點,同時成為公司是否願意製
作地方節目的考量因素,不少的業者希望能得到「金視獎」的獎勵以
提升企業形象,同時也是系統業者招攬客戶的一項利多,因此,甚至
有業者會將獲得「金視獎」作為年度計劃的項目之一。不過,這個唯
一獎勵有線電視地方自製節目的獎項業已停辦,也成了系統業者對自
製地方文化節目意興闌珊的理由。
「金視獎」的存在提供了有線電視系統製作地方性節目的誘因,間接
的促成了地方文化的再生與延續,然而,隨著國家媒體政策逐漸朝向
自由化的偏向,傳播媒體的地方性也同逐步脫離了國家的關照範圍,
這除了說明國家往市場傾斜的現實外,似乎也意味著隨著「金視獎」
的消失,財團式的地方有線電視系統也理當然地拋棄地方文化生產與
傳遞的基本角色。
《流行開講》
所謂的「知性」路線
文/魏玓
身兼文壇暢銷作家和名電視主持人的吳淡如,跟另一位知名主持人鄭
弘儀共同主持的節目「黃金七秒半」,在上個星期播出一個叫做「千
金及貴婦的生活」的專題,節目邀請所謂的社交名媛展示她們的名貴
行頭,包括造價30多萬元水晶亮片的小禮服、一只近40萬元全球限量
鱷魚皮包等等。吳淡如雖然「自謙」跟來賓是小巫見大巫,卻也秀出
了兩支超過30萬元的手錶,還有名牌的記事本和PDA套。
既然談到自己的消費觀,吳淡如乾脆講個明白,她承認自己雖然敗家
,喜歡用名牌的東西,但是走的是「知性路線」,因為她「不會買中
看不中用的東西…選的名牌絕對是經典款式,而不是一陣子就退流行
的流行款」。從這個吳淡如發揮她作家玩弄文字遊戲能耐的陳述裡,
我們的理解是,吳淡如的名牌消費,是一種維持自己獨特品味、不盲
目跟流行的消費,而這樣的行為,她(似乎有點自豪地)稱之為「知性
敗家」。不過,再往前一點,我們卻又無法理解,這樣的敗家,跟前
面一種,有什麼差別?所謂的「知性」,難道就是消費的時候「有品
味」、「有眼光」?
吳淡如的作品雖然不算高深,甚至可以說有點媚俗,不過說她有點文
采,倒還過得去,加上外表秀麗,也就經常被認為是兼具美貌與內涵
的文藝女性代表。她作品的讀者,大部分是年輕的上班族或學生,影
響力也很大。但是這樣一個有代表性的文藝女性,卻說出了上面那種
邏輯錯亂的論述,實在令人遺憾。
說到這裡,倒讓我們想起這一陣子在台灣引起一些話題的一本書,
叫做《No Logo》。這本書的作者娜歐蜜.克萊恩,毫無疑問也是美
國代表性的才貌兼備文藝女性。她坦承自己也曾經迷戀名牌,但是在
經過反省和認識之後,她強烈批判了跨國大企業唯利是圖的商業邏輯
運作,以及剝削第三世界勞工的惡劣行徑;並進而提供各種對抗名牌
商品,更精確地說,對抗消費主義的實踐操作。儘管這樣的一種批判
和反抗,大致還在消費者層次,而不見有更激進的思維,但至少實踐
了馬克思認為應該要揭露商品生產過程秘密的第一步,也對於X世代以
下的年輕人,在面對消費誘惑與名牌迷思的困境中,提供一些可能的
另類自處之道,意義非凡。這樣的「知性」,不知台灣的吳淡如,覺
得如何?是否心嚮往之?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
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
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idv.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
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