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31013】蘇花高與大建設的迷思(陳毅峰)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歡迎點選文末連結參與討論。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 editor@esouth.org

蘇花高與大建設的迷思

作者:陳毅峰(洄瀾夢想聯盟成員、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助理教授)
   (yfchen@mail.ndhu.edu.tw)

台灣的空間與國土規劃問題正在為二次戰後發展模式與解嚴後惡質膚淺的政黨鬥爭付出代價。日前才在報上讀到,為了選舉拼工程,計畫在選前發包的公路建設規模高達六百億以上。在粗暴的政治決策與發展掛帥政策下,政府將有限資源大舉投到港口、公路、能源、工業基礎設施等所謂「經濟建設」的項目下。即便到了 21 世紀,阿扁的拼經濟,也幾乎成為舉國唯一政治正確的政策。在這樣的發展思維下,台灣的空間規劃從一開始便是在支持工業發展的角色下逐漸成形的。國家挪用規劃與發展的語彙,使其成為正當化及擴大工程建設的工具,而國土規劃的社會改革與永續發展的意涵則未受到該有的重視。造橋鋪路及地方「建設」的爭取,成了民意代表與民選首長僅有能夠炫耀政績的方式,台灣的地方政治、民主深化、社會發展、生活品質,就這樣斷送在淺碟型「大建設」的貧乏想像中。政治人物不願作長遠的思考,在低估選民判斷能力的同時,也未能提出有別於主流發展經驗的新願景。阿扁宣佈國道蘇花高速公路的興建,反映的正是台灣對「建設」想像的貧瘠與缺乏反省的決策模式。

延伸閱讀

洄瀾夢想聯盟

暫緩興建「國道東部公路蘇澳花蓮段」工程連署書

花蓮縣政府

知識份子的風骨

陳玉峰:我是關心政策,與打扁無關!反對建造蘇花高速公路

蘇花高速公路的迷思(徐文嚮)

蘇花高 = 輸花高(徐文路)

環保團體不滿興建蘇花高速公路 國道工程局:仍會動工

蘇花高阿扁稱不是亂蓋

長久以來台灣的發展政策都是服務資本家的政策,對在地環境品質、人文、歷史、社會等的目標很少考慮。就算是在國家財力較為充裕的時期,也無力或無意願提高社會集體照護能力,大眾運輸、住宅、(公立的)醫療與托兒機構、公園、下水道等。這些直接有助於大多數人民提昇生活品質的面向,都只能維持在低水平供應的狀態,而且許多部門正在遭受「私有化」的威脅,國家從維護人民基本生活尊嚴的集體消費中退縮,轉包∕外包給以利潤為導向的私人企業經營。反之,有助於私人資本積累者,如配合工業建設規劃都市及土地利用分區、道路建設等,則普遍獲得近視政客的青睞。我們要很遺憾的指出,「蘇花高」的興建正是在如此政經脈絡下,利用膚淺民粹的迷信型大建設。國家以蘇花高是長久以來多位首長與民代爭取的夢想為掩護,逃避決策與社會轉化及教育的責任,而繼續讓未經思辯深化的民粹走向,取代負責任的政治決策。

在一個擁有進步觀點的國土規劃與永續發展的思維中,運輸發展方案應該考量的不能只是經濟、迅速,並且要顧及安全且公害最少的目標。運輸規劃的目的不該是消極的順應過去不符合環保與人性尺度的交通方式及偏好,去追求提供更大的容量,而應該是在積極的控制它們。更何況從西台灣的開發經驗看來,連結邊陲與核心地區的高速公路不但沒有達成區域均衡發展的目標,反而鼓勵邊陲持續向核心輸血進補,擴大已有的城鄉鴻溝。台灣龐大規模公路網的興建(東西向快速道路、新國道公路、拓寬舊有公路)以服務有車階級的利益為主,而犧牲排擠掉的卻是可以照顧弱勢、減少污染與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大眾運輸系統。觀察台灣越是邊陲的鄉下地方,大眾運輸系統越是簡陋、不方便,可為明證。

2003 白冷圳文化節 -- 白冷圳風華再現
(新社鄉白冷圳社區總體營造促進會)

白冷圳是遠東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新社唯一的水源命脈,卻不幸九二一大地震及連續豪雨催殘,所幸承蒙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及協助,由政府提撥鉅款修復,經歷一年的規劃與兩年的施工,業已完工。充分展現政府與台灣同胞重建團結的力量,使新社鄉民生活無缺水之虞。

今年恰逢白冷圳通水七十二週年慶,全鄉擴大舉辦白冷圳風華再現之系列活動,期待透過文化、生態及慶生感恩晚會等活動,感謝政府與全國同胞為吾社區的關懷與協助,意義非凡,敬請踴躍參加!

詳情請按此

花蓮發展觀光主體性展現的第一步,正好可以落實在運輸規劃的目標上:它不在鼓勵小客車的使用及持有,也不只是消極的滿足汽車用路者的需求,而是在積極的透過運輸方式的改變,誘導人口產業的重新分配與帶進學習型建設的新思維,向我們欲建立花蓮主體性的發展方向推進。道路容量的增加只是鼓勵汽車交通量的成長,不能解決擁擠問題,反而造成安全威脅與環境惡化。運輸規劃的新方向,應依規劃層次確定目標,不再以解決擁擠、提高運輸之服務水準及效率為唯一目標,還應該考慮空間的發展、環境生態、安全性、及能源的合理使用。據此,北迴鐵路的雙軌化與電氣化完成,加上台鐵傾斜式車廂的採購,其所提供的服務品質若單就迅速、效率而言,早已超過蘇花高所承諾者,何況加上方興未艾的藍色公路與空中運輸,足以提供蘇花高的替代方案。

蘇花高速公路除了是落後與欠缺主體性思維下的產物之外,它的興建所必要處理的炸山架橋、廢土、湧水、水泥的開採與使用、砂石車等,都不符合花蓮發展永續觀光的目標,更將在花蓮的大山大海間開膛破肚、烙印下難以抹滅的傷口。何況這種來自中央由上而下的開發方式,對在地狀況的掌握經常不夠細膩。蘇花高可能帶來人文社會的衝擊不亞於它對自然環境的傷害:它可能無情的橫切過部落或社區而分割我們的生活空間,它會讓青壯人口更快速的朝大都市流失,它會在交流道出口吸引大財團投機炒作而排擠在地產業的生根與發展,它讓既有的市區交通無法承受而降低旅遊與生活的品質;蘇花高也同時在財政艱困之際,佔用了 962 億的資源而排除了所有其他更聰明、更乾淨、更容易讓在地人掌控、更對社區友善的方式、更具有創意以吸引高品質旅遊人口的新型態公共運輸建設的可能性。

回應陳毅峰:
(看別人的回應)

大名:
信箱:
網址:


記憶身份
如果我們的中央政府懶於思考傳統公路建設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如果我們的大眾疏於注意台灣西部發展模式所連帶付出的慘痛代價(山河變色、城鄉差距擴大),如果掌握我們資源分配的官僚無能作出走在時代之前的決策(而依舊迷信移山填海、破壞型大開發大建設的政績),那花蓮在地的縣府與議會有必要在打造地方主體性的同時,引領新的思考與願景,創造對生態和平、對文化友善的新觀光發展型態,成就作為台灣最後淨土的虔誠守護者。這樣的主體性,不會是建立在呼嘯而過的小客車與喧鬧的觀光客之上,而會出現在尊重土地倫理與文化、以對大地較少傷害的方式來接近花蓮的旅行者。

[留言 / 轉寄]

 
紀念一位將論文寫在這一塊土地上的勇者:李國銘教授

作者:林昌華

台灣的正名運動在上個禮拜六熱鬧的推動,超過十五萬人的群眾走上街頭,讓我想起十數年前,當群眾運動還是表達政治訴求的有效舞台的時代。當時大家每役必與,彷彿藉著在街頭的靜坐與散步就可以為台灣的將來開拓出光明的坦途。十幾年過去了,雖然我們的國家已經成為一個民主的國度,但是大家心知肚明,台灣的國家認同還是建立在滾動的礫石之上,危危顫顫的向前行進。

[留言 / 瀏覽 / 轉寄]

 
我們為何不先公投要不要公投

作者:吳亦偉 (ramriver@pchome.com.tw)

如果民主就是指個人可以發表他的信念,並可以伸展他的意志,那麼它的前提便是:他必須有信念與他必須有意志。事實卻是:現代社會中疏離的個人有的只是意見與偏見,而沒有信念,有的只是喜愛與憎惡,而沒有意志。他的意見與偏見,喜愛與憎惡,就像他的嗜好一樣,是受強而有力的宣傳機關所操縱的──要不是他已經受廣告影響的制約,和受疏離的生活方式的制約的話,這些機關一定不會這樣有效的。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留言 /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在一個擁有進步觀點的國土規劃與永續發展的思維中,運輸發展方案應該考量的不能只是經濟、迅速,並且要顧及安全且公害最少的目標。運輸規劃的目的不該是消極的順應過去不符合環保與人性尺度的交通方式及偏好,去追求提供更大的容量,而應該是在積極的控制它們。更何況從西台灣的開發經驗看來,連結邊陲與核心地區的高速公路不但沒有達成區域均衡發展的目標,反而鼓勵邊陲持續向核心輸血進補,擴大已有的城鄉鴻溝。

編輯室手記

曾幾何時,我們在許多譬如便利商店或是國際品牌的電視廣告中,發現大家對觀光小鎮的高度慕戀。遠離塵囂的地帶,有一望無際的海闊天空,有令人神清氣爽的山林流水。美麗的鄉間有純樸的村民、有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一時間,國人對於「向日葵田」、「黃金海岸」、「大草原」趨之若鶩。然而令人心寒的,也是因為高度發達的交通系統,竟成了消滅這些台灣之美的元兇。這些公路非但帶來了發展,卻如同交工樂隊的搖滾樂「線道一八四」的嘶喊所指控的,一條吸光美濃的水蛭……

許多公共建設,在漠視土地倫理的前提下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蘇花高速公路」,也就在這種不倫不類的粗暴政策下準備動工。如果這種靠著「大有為的建設」來凸顯政績的模式依然不改,那麼各位讀者,是不是到了我們以民間的力量來宣示我們心目中的台灣的時刻了……(本文責任編輯:吳易澄

人文通訊

楊祖珺:唱自己的歌
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 學生團隊導覽培訓營
2003 白冷圳文化節 -- 白冷圳風華再現
青年與社會的秋季約會
2003 台南非政府組織學習博覽會系列 -- 南方草根吶喊
【百萬廢票】,人民自主!
第三建築工社 徵人啟事(急)
雲林縣文化產業研習
《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入門講座營隊

捐款公告

◎ 感謝喜願麵包工坊捐款 1000 元。 (10/3)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免費撥接:

撥接電話:4050-8888
帳號、密碼:e-info
初學者學習網頁

給南方建議:(看別人的建議)

大名:
信箱:
網址:


秘密留言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3/10/13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編輯群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徐江屏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執編:宋明珠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 BBS
南方電子報純文字版(PDA 版)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eGroups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