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與英文焦慮和平共存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10/28/2003》

本期內容
   百般控制下的中國
   另外一種文化



百般控制下的中國
圖文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引進資本主義市場機制,但嘴巴上卻堅持社會主義的道路,經常讓人看得是「霧煞煞」。說它是社會主義,卻一切「向錢看」;說它是資本主義,但政府行事又不符合資本主義的開放原則。依我的看法,這個所謂「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骨子裡其實就是中國封建主義的借屍還魂,國家以控制為上,抓緊如來佛的角色,人民再活蹦亂跳,也不過是一隻隻被脅持的潑猴,英雄用武之地有限也。

有位北大的學長酒酣耳熱之際,突然問我:「你知道共產黨的基本概念是什麼嗎?」我一下子也答不上來,他就自問自答了:「就是不相信人!」說的也是,當了一輩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他論人見事果然一針見血。

就是基於對人的不信任,老共建政以來,各種政治運動不斷,把人民耍來耍去,搞的不就是政治陰謀?要你「百花齊放」,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其實是為「引蛇出洞」,抓緊思想控制;發動文化大革命,企圖連人的思想權力都拿掉,進一步控制人的靈魂,以達到共產主義皇帝萬歲的天堂,想來都叫人不寒而慄。

儘管現在的政治控制沒有那麼恐怖了,但是那種餘毒猶在。在赤色中國的大地上,由上而下,總的思想和行動上都還是以限制發展為最高基本原則。

最近最熱的新聞要算是中國發射載人太空船神舟五號成功,中國舉國歡慶是想當然爾,但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聲音發出,倒也很值得參考。譬如說,中國對神舟五號從太空人選擇、發射到落地的過程中,一再神神秘秘的,根本沒有將與美國、前蘇聯並駕齊驅「泱泱大國」的架勢,這種態度就被指為是社會主義中國不民主的疑心症;而中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雖然已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但是從功能性出發的質疑聲也曾被發出,既然神舟五號一切都在地面的嚴格控制下運作,那麼待在小小太空艙裡頭的楊利偉其實什麼事也幹不了。酸一點的說法是,他不過是中國太空人體實驗的活體之一而已,和陪他上天的植物種子是同一檔次的活物罷了。

別怪中國人說話老酸不溜丟,在偉大的社會主義天堂裡生活,他們是夠無奈的,政治控制干涉的陰影無所不在,煩不勝煩。而且這種干涉完全沒有建設性,只叫人徒生厭惡罷了。像住在北大留學生勺園宿舍裡,那種無奈又厭煩的感受就極為深刻,一隻無形的手透過門房、保安和清潔工無所不在地伸進生活裡,就像性騷擾的賊手粗魯亂摸,可是被騷擾的人卻有苦難言,因為根本捉不住那隻手到底是由哪而來的?

躲進女生浴室偷窺被捉到的蒙古人民共和國男生,隔天還是大剌剌出入案發現場;我不在宿舍的幾個鐘頭,竟然清潔工可以在沒有招呼的情況下,擅自進我的屋裡「整理房間」,然後把我的私人用品胡亂棄置於地;質問門房「整理房間」事件是怎麼回事,他們就輕描淡寫地回你不知道,說大家各司其職,管外不管裡,不干他們的事;校園保安處處,但是監守自盜,偷手機、腳踏車的事時有耳聞。這些以保護的外衣出現,但卻是處處在控制和干擾生活的事實,是那麼地不可思議,但卻真實地一再上演。

也許是生活在共產社會裡的人們那種佔據某種位置、就是掌握到某些權力的心態沒有改變。改革開放後的共產中國,還是處處顯得那麼僵硬且不協調,尤其是民主社會裡應該是服務的角色,到此間就會變形成控制人的角色。

我到北大小南門旁中國銀行裡準備換錢,問門口保安該到哪個櫃檯辦?橫眉豎目的保安冷冷地問:「帶護照沒?」我回有,他停了一兩秒,正眼也不看人,才輕蔑地揮手,從鼻裡哼出像快斷氣的聲音:「10號櫃檯!」我真的很想揍他,他真以為自己是坐擁銀行金山的老掌櫃,而我則是上門要施捨的乞兒吶!

在這樣一個處處防人的社會裡,有許多變形的現象還真的極可笑。美國在今年年初侵略伊拉克,北大學生發起了個反戰遊行,雖然這符合中國的政治正確,但卻有得罪人的危險,所以校方在「高層」指示下批准了遊行,不過限制人數、路線等,變得很沒意思,最後只得草草結束,像個鬧劇,比麥當勞促銷還沒勁。

在天安門廣場,一隊隊來回巡邏、神情嚴肅的公安、武警,和如織的遊人交錯,顯得極不協調,但是不這樣又怎麼辦?這兒是共產中國的至高象徵地,不加緊控制,法輪功、環保人士,以及那些上訪申冤的農民天天來鬧、來自焚,中南海受得了嗎?疏導積累已深的民怨不易,圍堵控制儘管非長久之計,但是「別在我眼下出事」是當政者的一貫心態,人生幾何?過得一日就一日吧!

中國人民比其他世界人民低下賤格嗎?當然不是!比人家愚魯無能嗎?絕對不然!但是為什麼就得讓人這樣處處提防,時時教導控制呢?只能說是這樣才能保障少數人的特權,讓這些人繼續飽食終日、混吃等死,阻礙社會前進。

君不見,以前台灣大學裡廢除三民主義課程,讓多少人丟了飯碗?現在中國也有人疾呼廢了控制思想的政治課程,但這毀更多人的前途,誰敢膽大妄為呢?趕走北大裡的門房、保安,他們後台是誰你又不知道,而且監看學生的眼線不見了,出事誰能負責?唉!中國的事千絲萬緒,剪不斷理還亂,還不如咱們台灣小而美,大家可要珍惜呀!

(回目錄)



另外一種文化
編譯
賴明芝

上補習班對那些在紐約市附近長大的亞裔後代,補習班是生活的一部分。

從小學3年級開始,一直延續至高中,好幾百名的學生把自己的身軀拖到這些私立的家教班,這是東亞國家悠久的傳統,日復一日,放學後,週末,和暑假,都是這麼過的。

現在愈來愈多的非亞裔人口家長,開始把他們的孩子送進這些學校,希望他們能夠迎頭趕上亞裔學生的功課表現。

安娜‧康納利是白人,家住布魯克林區的格林點,上個月,她把13歲的兒子麥修送到一家韓國人的補習班「精英學校」(Elite Academy)。安娜認為,亞裔學生是很好的模範。

在等兒子補習班放學的安娜說:「他們很用功,更具競爭優勢,所以,讓我們從他們身上借鏡。」

至於諾瑪‧莫瑞,本身是黑人的她,已經花了3個暑假,把兩個孩子從拿索郡(Nassau County)的鮑爾溫(Baldwin)開車送他們到精英學校上課。對於補習班最近幫助她最小的兒子贏得一項數學競賽,諾瑪讚譽有加。

她說:「有些孩子不需要幫忙,但我的孩子需要一點壓力,要人在後面推一把。」

事實上,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裡,精英學校大約有1/4的學生不是韓國人,也不是華人,長期以來,霸佔補習班天下的正是這兩個族群。可是現在跑來補習的有印度裔、希臘裔、西語裔和非裔的學生。「灣岸學校」(Bayside Academy)是紐約皇后區一所相當受歡迎的補習班,背後老闆是韓國人,擁有350名學生,非亞裔學生的比例也差不多如此。至於在「風雲學校」(Mega Academy)這所由華人主持,也相當出名的補習班,其剛結束的暑期課程,有差不多15%的學生是新臉孔,來自華裔和和韓裔以外的族群。

在補習界看來,這種招生狀況實在出人意外,因為由亞裔移民所經營的補習班,並沒有太費工夫去追逐主流市場,廣告的主力還是放在華語和韓文報紙。

灣岸學校的班主任喬伊絲‧周表示:「這些人都是靠口耳相傳的評價前來的。」

甚至專收亞裔學生的補習班,也對非亞裔的學生開放名額。在教了十幾年的補習班之後,宋鈺(音譯)自己在紐澤西州Cresskill開了一家名為「種子學習中心」的補習班。宋鈺說,他希望新開的學校,不止注重考試準備,還要藉由開設一些選修的韓文正音班及亞裔美國人歷史等課程,建立文化意識。儘管有這些特別的重點,還是有零星的非亞裔學生跑來參加暑期班課程,最主要是因為宋鈺在外界的評價頗高。

在日本、南韓和台灣這幾個大學入學競爭激烈的國家,大部分的孩子很小就開始上補習班了。嚴格的紀律和死記硬背的記憶法,是這些國家孩子碰到的典型狀況。

亞裔移民來到美國定居時,也把這種觀念一塊帶了過來。通常補習班的目的是使學生準備好參加特殊考試,比方說,申請大學和紐約市的特殊自然科學高中的必備考試。但是,大部分的重點還是在強調學校裡的課程,並教學生如何讀書,而非專注在考試的策略之上。

楊大寬(音譯)是兩個孩子的爸爸,1986年他創辦精英學校是為了使他的孩子在學校表現更好。一開始,他從16個學生教起。如今,精英學校提供了學生有關寫作、數學和英語方面的課程,以及「美國高中數學競賽」的加強班。

不同於精英學校這種在辦公大樓裡有好幾間教室的大型補習班,很多韓裔移民經營的補習班並沒有這麼大的店面。但甚至規模比較大的補習班都還保有一股「親親老爹老媽的」(直譯,原文mom-and-pop乃商業用語,特指小型的商店)風格,對家長們而言,他們更喜歡這樣,因為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而這是大型的主流家教和考試準備中心所辦不到的。

亞裔人口開設的補習班,也比較「物超所值」,提供的上課時數比一般主流的補習班多。在精英學校,SAT測驗週末班要上14個禮拜,一天4小時,總共760美元,而主流的SAT測驗預備班花差不多的錢,卻只上6至8週。

補習班真的有用嗎?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院長亞瑟‧李文表示,就他所知,並沒有特別針對亞裔族群開辦的補習班所做的成就評量研究。然而,他指出,家教有助於所有的事情。

李文說:「亞洲人經常被稱為『模範少數族群』,並且擁有許多成功的學術成就紀錄。」而且,因為的確存在先入為主的觀念(比方說,人們認為猶太人族群成就了很多的醫生),他認為,補習班並非故意地得益自「模範少數族群」的標籤。

儘管亞裔族群開設的補習班收費比一般課後輔導中心的費用低,但是,他們通常聘請受過訓練的老師來帶班。大部分的人擔任全職老師。

馬修‧康納利的數學老師葛拉諾夫過去在康乃迪克州一所私立學校教書,現在,他正努力取得紐約市的認證。葛拉諾夫在精英學校已經教了兩個夏天,她是透過朋友的引薦。

葛拉諾夫第一次參觀精英學校的時候,對這麼多的小朋友利用暑假唸書的景象感到大吃一驚。但是,對一個老師而言,這些學生是他們的夢想。

葛拉諾夫說:「他們就像海綿一樣,熱愛學習。」

和一般正規學校不同的是,補習班可以拒絕程度不好的學生。灣岸學校的班主任喬伊絲‧周表示,有時候她必須「開除」那些程度落後太多的學生。

而且,至少現在是如此,這些補習班接納非亞裔學生的態度並不是那麼明顯。在精英學校,接待員是以韓語接電話。貼在佈告欄上有關申請大學文件賺寫的文章,也是以韓文表現。當家長擠在大廳,亂哄哄地等著接孩子回家時,多半是用韓語交談。

但是,非亞裔的家長不會感到不適合,反而把這點當成加分點。彭哥波羅斯說:「你去到圖書館可以發現,這群小孩就坐在那。他們是對唸書有興趣的那一群。」

精英學校的班主任艾美說,年齡較小的孩子上課的班級,變得愈來愈多元化。不過,高中生程度的家教班,仍然以亞裔學生為主。她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額外的付出要求更多,而一般青少年平常的日子就已經夠忙了。

莫瑞承認,她那兩個孩子放棄了很多的空閒時間可以出去玩,但是,她並不把這當成損失。

她表示:「有時間他們會幹麼?還不是坐在那裡打任天堂。」

然而,她也認為,有些亞裔的家長把孩子逼得太緊了。為了取得平衡,暑假過一半的時候,她帶孩子出門度假,開學後還是會這麼做,因為孩子們在一般正規學校的生活已經夠忙了。

但是,最近一個星期六的早上,精英學校正全力衝刺。一個六年級學生的班上,大家都在努力對付一篇Ray Bradbury的短篇文章,內容相當艱澀,他們不斷的複習寫在黑板上的生字。而在走廊的底端,馬修‧康納利和他班上的同學都在算幾何學。

當老師問,有沒有人知道「圓周」(circumference)的定義,馬修唯一的黑人同學鮑威爾舉手。

「圓的周圍嗎?」

有些非亞裔的學生承認,一開始會感到格格不入,但馬修和其他的同學說,他們很快就適應了。

而有幾個非亞裔的家長說,補習班提供了另外一個好處:學習不同的文化。

女兒和馬修唸同一班的羅蘋‧安娜瑞拉說:「我認為,我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豐富了!」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