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30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慈善的侷限 | |
總統的法案? |
【社論】 |
慈善的侷限 |
|
|
伊拉克戰爭受害的肢障兒童阿敦,在台灣知名慈善機構伊甸基金會協助下,來台接受肢體復健和義肢裝置手術。與此同時,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爆發一連串炸彈攻擊事件,國際紅十字會駐巴格達辦事處也難以倖免,所在建築一片斷瓦殘簷。慈善或救援性質的非政府組織,在戰爭中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值得我們深思! 國內媒體對伊拉克受傷兒童來台治療的報導,充滿溫馨感人的文句和語調,當然也不忘展示台灣醫術高超的一面,和前不久越南顏面畸形兒童阿福來台就醫的相關報導如出一轍。似乎大家都忘了,阿敦或阿福,都只不過是數以萬計不幸兒童當中較為幸運的一員。 越戰期間,美國為對付善於潛行匿藏的越共,大量使用落葉劑,其後遺症是:落葉劑在人體內會長期積累,無數婦女因此孕育了畸形胎兒,無數兒童一出生就得接受天殘地缺的命運。阿福來台接受整形手術,固然獲得可觀的成效,然而,在受過戰火摧殘的中南半島,還有多少兒童畢生在見不得人的陰影下生存!還有多少「阿福」被遺棄在陰暗的角落? 1991年的波灣戰爭,美國在伊拉克投下難以計數的貧鈾彈,其對人體的傷損並不因戰爭結束而終止,積累的禍害甚至可能延續好幾個世代。噩夢尚未結束,伊拉克今年又遭逢了一次來自美、英的狂轟濫炸,來台的阿敦是三兄弟中倖存的一個;有多少家庭因此離散,有多少兄弟姊妹因此生離死別!想到這些,對於阿敦來台就醫,我們還能夠有多少「溫馨」的感覺? 阿敦說他希望早日完成手術,返回伊拉克與媽媽、姊姊團聚。只有失去過家人,才知道家庭團聚的可貴。阿敦的話不禁讓人想起,另外一位戰爭受害兒童阿曼的故事:美英聯軍轟炸伊拉克時,阿曼的雙臂同時被炸斷;送到醫院治療時,有人問他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他眼神充滿期盼地說:「我想要擁抱姊姊、妹妹,我想要自己刷牙洗臉。」這是多麼卑微的願望!然而,即使是這麼卑微的願望,也早已被強權的炸彈所剝奪。 如今,伊拉克內部開始對美國的發動戰爭和軍事佔領展開報復。然而,位於巴格達市中心的紅十字會辦事處也遭到波及,不得不讓我們反省:慈善救助機構即使在戰後的人體復建,或設施重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零星的救助比起強大武力的摧殘,畢竟是無法比擬。以慈善為標榜的非政府組織,若不能也不願批判毀滅性的巨大武力,僅只是自滿於為強權進行善後的、購買贖罪券式的工作,那麼,至少請記住:戰火洗劫過的大地,還有無數的阿福、阿敦、阿曼以及他們的兄弟姊妹,眼睛中依然燃燒著報復的怒火!
|
|
(回目錄) |
【左右看】總統的法案? |
【左看】 |
跟著感覺走 |
文 |
(文字工作者) |
透過福利資源輸送予軍公教人員,以換取對統治階層的忠誠,這是常用來描述台灣早期社福政策,傾向於保守主義的特徵。再者,鑑於大陸工潮的教訓,爾後勞工亦納入社保體系。然而此等區塊對待造成了社會階層化現象,「軍公教福利國」的譏評,也埋下了潛在的社會衝突。 這樣的衝突解嚴後轉為具體,520事件農民上街爆發流血衝突,開辦農民保險即為當年喊出的訴求。隨著選舉政黨競爭白熱化,相較其他軍公教老年所得保障的優渥,老年給付在農保的缺席,帶給農民相對剝奪感,成就了此議題選票動員的空間,發放「老農津貼」就這麼登上了政策的舞台。 眼見大選將至,數月前阿扁南下宣示提高老農津貼。同樣由於政黨競爭,日前該案送入立院審查時,執政黨一度擬動員防止在野黨趁機在「總統的法案」上加碼。理性選擇模式(rational choice model)觀點指出,每逢選舉年社會政策都會隨著擴張,似乎在台灣得到了充分體現。政權在握者都相信略施小惠有利選情,阿扁說1000元雖不多,但農民在乎的是感覺。 感謝選舉帶來津貼熱;感謝大家要的不多,只是跟著感覺走。上下交相賊,成就貧血的社會。 |
【右看】 |
國王的新衣 |
文 |
(政治觀察者) |
老農津貼發放8年,一直保持著3,000元的水平。對此阿扁數月前開出提高津貼的支票,該案日前已經立法委員會審查通過。審查是日諸多民進黨籍立委不見蹤影,氣得主席沈富雄直跳腳,大呼「這是總統的法案,不動員也該來」。 話說當初阿扁宣布提高老農津貼,民進黨團便召開記者會表達全力護扁,並論及台灣加入世貿組織後,農民的生活更加清苦,但津貼並未隨之調整。阿扁在其他場合也一再闡釋,台灣就像個大家庭,各行各業都是家庭一分子,農民如同長子,過去家裡窮長子負擔犧牲多,現在經濟情況有改善,做弟妹的應該飲水思源,稍微給點零用錢。 使用如此「家人式」的情感訴求,包裝選舉的變相紅包,令人有不合時宜之慨。台灣步入已開發國家之林,社會成員的連帶不再像早期農村社會,全然以家族為主軸中心,代之以理性經濟分工。換言之,家長式的恩給津貼已跟不上時代的變遷。 農村雖然凋蔽,但重點是我們需要何種農業政策;無力生活者,不論農與非農,提供的應是基本且有系統的社會救助措施,而非拼裝車。因此就算是總統的法案,也需要有著小孩看待國王新衣一般的眼光。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