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  (.*-*.)

  無 線 電 視 台,加油!!    〈第十二期 2000.08.21〉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編輯: mediawatch@kimo.com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編輯室手記】─────────────────────────────

從政策到節目內容、從經營者到表演者,臺灣的電視媒體創造新話題的功力,
真不亞於臺灣的經濟奇蹟!熱鬧哄哄的無線電視台人事佈局,從華視喧嚷到台視,
儘管各界不斷的誠心批評或苦心建議,新政府心意已決的安排,絲毫不受專家
評論及輿論所動搖。於是,我們只好在勉強接受結果的心情中,仍然殷切的期盼
這批掌控國家公共資源的『長官』們,能夠確實領導走向媒體改革之路。

近期備受矚目的媒體話題,還包括了靈異節目的盛行歪風、吳宗憲家庭事件
所引發的種種爭議等。八月份媒體觀察網站改版及電子報大專義工生力軍加入
編輯行列後,不論線上扣應的稿件或電子報專欄文章內容,都更加豐富並呈現
多元觀點。本期電子報特別企劃關於『無線電視台人事改組』和『靈異節目風』
兩大專題內容,希望我們的用心,能夠引起讀者看官共鳴,一起加入發聲的陣容,
讓更多匯集的聲音,形成一股促進革新的社會力量!

歡迎您針對媒體議題投稿,也歡迎您回應電子報已刊登文章之論點。


═══本週內容精華════════════════════════════

□ 台視.華視.中央電台新任董監事名單整理報導

□ 臺視華視公共化的意義與作法

□ 跳票的傳播政策白皮書

□ 鬼魅當道,靈異節目該當何罪?

□ 靈異節目現象的省思

□ 鬼聲魅影.周末夜

═════════════════════════════════════

★【發燒頭條話題】-您對現在靈異節目所造成的社會影響,有何看法?想法?

(請提出您的看法與解決之道/投稿信箱 mediawatch@kimo.com)


─【媒體觀察基金會報報】──────────────────────────

★ "網友論壇"討論搶搶滾!!
媒體的提昇 需要大家一同努力!
歡迎來逛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台視.華視.中央電台新任董監事名單整理報導】───── >整理人:許景泰

* * * * * * * * * * * * * * *
台視新任董事名單:

在新任董事名單中,包括國民黨二席、日本三席,以及官股和民股共十席,官、民股名單

包括:學界賴國洲(政大教授)、石世豪(政大教授)、實務界胡元輝(自立晚報社長)、

蘇正平(台灣日報總主筆)、盧世祥(經濟日報副社長)、江霞(資深藝人)、科技界林信孝

(科學月刊創辦人)、陳正然(蕃薯藤執行長)、實業界也有二位,其中之一是永豐餘董事長

何壽川。

* * * * * * * * * * * * * * *
華視新任董事名單:

在新當選的董事名單中,除了華視的楊培基、李伯偉、林宏章和代表軍方的唐雄飛外,

「新面孔」有藝文界的李遠(小野)、新聞界的金恆煒(當代雜誌總編輯)、學術界的

楊志弘和郭力昕、代表教育部的范巽綠、和律師與科技人陳傳岳與黃安捷。至於兩位

新當選的監察人為會計師賴春田、教育部社教司長周燦德。

* * * * * * * * * * * * * * *
中央電台新任董監事名單如下:

政府代表董事五名:
林基正(外交部常次)、陳興國(國防部總政戰副主任)、歐紫苑(僑委會參事)、
陳明通、張平男(新聞局副局長)。

民間董事十名:
周天瑞(易通路資訊科技公司董事長)、胡元輝(自立晚報社長)、
胡鴻仁(中國時報副社長)、趙少康(飛碟電台董事長)、
汪琪(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郭正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陳甫彥(學術交流基金會副執行長)、石齊平(商業周刊首席顧問)、
林宜正(新世紀國家辦公室執行長)、金恆煒(當代雜誌總編輯)。

政府代表監事二人:
李金龍、張簡鶴魁。

民間監事:
徐小波(理律法律事務所)、黃季琛(黃季琛律師事務所)、
張龍憲(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專欄專評】──────────────────────────

*作者:馮建三
*主題:臺視華視公共化的意義與作法
*發表時間:2000/8

大家都同意,四家無線電視台需要改革。但是,怎麼改革,有沒有可
行方案,各界有不同意見。傳播學者李瞻、潘家慶等人認為,如果可
能,最好四家都變成公共電視台。如此,可以讓台灣的無線電視台全
部公有,與全部私有的有線電視台,成為公私產權混和的電視結構。

與此對立,有人認為,四台應該徹底私有化,因此政府在臺視持有的
百分之三十幾的股份,以及在華視直接與間接持有的百分之七十幾股
份,應該全部賣給私人。

新聞局以小變應萬變,主張政府賣出若干股份,使其在兩台持有的股
票,下降至百分之三十。

民進黨從一九九六年以來就認為,出賣政府的持股,不是祛除黨政軍
在無線電視台勢力的最有效辦法。這個主張與前面三種,都不相同。
到了今年總統大選期間,陳水扁總統的媒體藍圖,更進一步,它明確
指出,局部公共化,也就是基於政治現實,只作可行性比較高的部份
,亦即將政府持有最多股份的臺視與華視公共化,是其主政所要推動
的電視改革方向。

但是,究竟臺視與華視怎麼公共化,它的內涵究竟是些什麼,外界並
不清楚。作者曾參與陳水扁媒體藍圖的撰寫,特此提出以下說明。闡
述之前,先得指出,四台徹底私有化的主張,是要走香港與美國的路
線,將惡化「台灣已成為美日影視產品傾銷場」的情況(政府自己的
報告之用語)。四台全部公共化,很多年之內,恐怕都難以落實。新
聞局若是執意不肯變動,其不符要求,已不用多說。

我們所主張的臺視華視公共化,具體的制度設計是:

第一,政府必需提供機會,讓兩台的私人股份捐贈給政府,或是通過
立法程序,編列合適預算,加以購買;

第二,政府將兩台的全部政府產權,移轉至新的臺視與華視公司;

第三,設計機制,分離產權與經營權;

第四,讓新的臺視與華視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不依賴政府預算;

第五,與現制相同,兩台將以廣告收入作為唯一或主要財源;

第六,又與現制不同,兩台自負盈虧,但不將盈餘分配給股東,而是
部份成立基金,作為平衡損益之用,其餘則全數投入(地區)
    節目製作、工作條件的改善及軟硬體(包括數位電視)的研究
    發展;

第七,在改制後的一段期間,兩台獨立運作,但俟時機成熟,可彼此
   合作,協同節目流程的安排,最後並將與內湖公共電視台分工
   ,共同成為一個公共集團之下的(至少)三個電視頻道;

第八,我們希望最遲在民國九十一年六月底之前,完成立法,最遲在
   民國九十三年六月底之前,兩台依法完成公共化,並隨即開始
   運作。兩台的合作及與內湖公視的分工,其進度視兩台公共化
   之後的表現,才能推動,但之前兩方或三方可以就此進行研究
   ,第三者亦可視需要參與協助。

以上設計,雖與現制有所差別,但幅度並不很大,因此,短期內改進
台灣電視的表現,會比較有限。不過,只要略有所成,已是清流,自
成格局,它可帶動人們的改革信心,長期來說,對台灣電視的民主化
,幫助可以很大。這個設計是否能夠有些成績,有待實踐,無法確保
,但我們必須知道,如果不將兩台公共化,另兩個選擇(徹底私有化
及維持現狀),將要更糟。並且,果真公共化的成效不佳,日後可以
更弦易轍,少有困難,但私有化之後,要再回頭,社會代價太高。

值此政府財政困窘,立刻有人問,買回兩台私股,有這個錢嗎?首先
,這些私股過去三、四十年,已經因政治庇蔭,賺回股本數倍,現在
新政府的傳播政策調整,同樣要政治解決這個歷史問題,那麼,敦請
私股持有人,無償捐贈,政府則頒發獎狀,稱道他們心存公益,將是
很圓滿的解決途徑。若是如此,同樣坐擁中視金山的國民黨,應見賢
思齊,捐贈相等比例的金額,向兩台的私人股東致敬。學界及社會各
界可以群起闡述,營造氣氛,以求這些私人股東,若不能全部,至少
能夠局部地從善如流。

如果私股不願意這麼做,政府才考慮編列預算購回。若是依照股票面
值,大約需要二十九億元,假使參酌中視市值,則在六十億之譜。但
在法律許可範圍內,也有可能僅需二二至四五億。既然公共化之後的
兩台,可望至少分北中南東四區,設立製作中心,若 中央政府不肯
單獨編列預算,是否可以考慮邀請北高兩市及二十餘縣市,分兩年依比
率及各地財政能力,編列二九至六十(或二二至四五)億的預算,贖
回重要資源?以此金額為民謀求電視福利,究竟是不能,還是不為,
應該可以討論。

寫到這裡,馬上有人說,政府只有四到七成股份的時候,都對兩台頤
指氣使,如今百分之百掌握了股權,那還得了?黨政軍還能退嗎?確
實,最無法被逼退的是黨,這就是我們還沒有辦法對中視與民視的改
革,有所主張的原因。

我們認為,正是因為直到現在,政府因在兩台個別持股,均在百分之
五十以下,這才提供政府得以逃避監督的空間。更重要的,台灣的民
主已經到了這樣的階段,讓政府立法將自己的股權,分離於專業經營
的時機,業已到臨。台灣雖然還沒有辦法擁有類如BBC、NHK的表現,
發揮第四權,監督政府的能量,較諸私人媒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
內湖公視相對較少偏私的政治立場,領先各無線與有線台之處,有目
共睹。

其次,政黨輪替之後,掌權者不得不有被取而代之的心理,黨專斷傲
慢,以一人或一黨之私分配資源的傾向,會逐漸減弱。獲得任命電視
要職的人,也因為相同機制,覺察中立的經營態度,可能比愚忠於特
定人或黨,來得對自己有利,於是收歛自己的政治立場,轉而服膺於
專業考量。再者,政黨輪替引發、促成了機制,讓社會力量能夠比較
有效地,或至少比較有著力點地,對政權通向媒體權的弊端,進行監
督,甚至糾正。近日臺視與華視的董事及總經理人選,普被外界批評
,可作證據之一。最後,政權日趨民主化,亦提供刺激,讓電視工會
領悟自主運作的可貴與必要,六月以來,臺視與中視工會相繼對其高
階人事的任命,公開反對,並推動編輯室公約,似乎都可以視為跡象
之一。

還是有人不服氣,聲稱這只是消極地防止弊端,不代表我們能夠為公
共化的兩台,找到最佳的經營團隊。這確實是個問題,但如果國民黨
的鄭淑敏、江奉琪是專業經營,舉全國之力,竟會不敵一黨,尋覓不
到同樣好或更好的專業人才?由於利潤(但不歸入私人)在很長時間
內,仍是公共化之後,兩台經營績效的重要指標(不是唯一),因此
,私人公司用來篩選總經理的標準,還是可以轉用於兩台,並且可以
考慮採取下列方式,加以補強。一是酌採內湖公視模式,政治/政黨
力的角逐因有立法院的中介,可以透明化。二是改良現有模式,列舉
積極標準,依據電視公司的職能及節目類型,分別敦聘董事數人,並
有本公司或其他工會代表,以及地區代表若干。


最後,這樣的問題,必然要被拋出。改革後的兩台,既然以廣告作為
主要收入,並且需要服膺市場競爭的規律(也就是利潤的極大化),
在「經濟」上怎麼有可能還可以稱作是「公共化」,這麼稱呼不是一
種自相矛盾的情況嗎?或者,用另一個方式說,難道兩台公共化之後
,不會有組織文化的改變,以致於在市場競爭的過程,屈居劣勢?於
是兩台在經濟上不能維持,反倒必須依賴政府預算?

答案是,歐洲各國都有公共電視,但財源差異很大。全部來自執照費
與全部來自廣告費,通通都有。改制為公共產權的臺視華視,受到社
會及過去電視情境等條件的限制(包括觀眾品味在短時間內比較難以
改變),在相當時間內,比較可能採取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與希臘等
國的模式,也就是依賴廣告收入。因此,兩台公共化之後的節目表現
,是有可能與現狀的差距,不是那麼明顯。然而,我們也必須強調,
雖然必須追求利潤極大化,但這筆利潤不歸入私人,所以未來臺視與
華視的市場行為,將與現狀不同,而這個不同也就賦予了某些基礎,
可以讓新的兩台提供一些現在的臺視與華視,以及公視所沒有提供的
服務,卻不必然會造成兩台與公視定位的重疊。

那麼,到底公共化之後的兩台,會產出什麼電視服務?以下僅能列舉
一些例子,希望它們能夠得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同時希望它們不致於
招惹專擅自大之譏或空想之諷(畢竟,這是需要兩台經營團隊及員工
實踐出來的)。

一、提供(比如,高於現狀的)特定的(稅後)利潤百分比,作為激
勵(內外製節目之)員工(包括經理階層)士氣之用,如此可望增加
兩台的營運效率。

二、將台灣分作若干區域(如北、中、南、東),提供部份利潤(可
逐年調整)讓各區自行製作並播放新聞及非新聞節目若干時間(如半
小時、一小時等等),前提是這類節目收視率要能在若干時間內,得
到高於或不低於中視、民視或相關有線電視頻道收視率的成績。

三、同樣,作為貫徹或率先示範陳水扁總統媒體政策的主張之一,可
以分區(更細,縣市圖書館或特定學校)提供國語及多種地方語言的
音像成品,方便國民及學童通過接觸這些音像製品,學習或深化地方
語言能力。

四、率先示範陳水扁總統媒體政策的主張之一,提供若干盈餘,與電
影製作業合作拍攝電影。

五、依地區需要,各種節目可以(輪流)加配地方語言。

六、製作並公開本公司年度財務及評鑑等年度報告,方便社會監督。

我們必須申明,沒有任何設計的善意,在實踐過程中,不被打折扣。
就此來說,我們自不可能期待任何方案能夠很快就產生好的效果,而
必須強調各相關人等,應該在實踐過程中,漸進求取優秀的經營隊伍
及績效。

臺視與華視公共化的成績是否能夠讓人滿意,確實充滿不安定性,並
且有一部份因素,來自於兩台既有的舊包袱,而不一定與任何一種改
革模式有關。我們只敢、只能,也只願意申論,相較於改革臺視與華
視的另兩個模式,也就是徹底私有化臺視與華視,以及新聞局比較偏
好的不改變(或微調)兩台股權的模式,將臺視與華視公共化,是最
有利員工及台灣影視利益的方案。既然這是正確的、好的、做得到的
方案,我們的努力方向,自然是要使兩個,而不是只有其中一個公共
化。

═════════════════════════════════════
*作者:賀德芬
*主題:鬼魅當道,靈異節目該當何罪?
*發表時間:2000/8/19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八月十號在立法院舉行了一場檢討靈異節目的
記者會。會中來自災區的老師、家長個個泣不成聲,控訴著電視靈異
節目帶給孩子們心靈上的二度傷害,這樣的場景實在令人心酸。

九二一災變將滿週年,全國如沸騰般的愛心和關懷似乎已漸趨平淡
,經過了這場震撼,才又感同身受,重新經歷椎心般的傷痛。靈異節
目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所造成的傷害,透過老師、家長的切身經
驗、以及心理醫師的理論證實,都知非同小可,已經出現了【分離焦
慮】的精神症狀,有的還須藉著藥物來治療。對於這些災區孩童,剛
經過生死劇變的天災,現又承受人禍的驚嚇,只有感慨成人世界何其
殘忍!

電視臺經營者和製作人,又怎麼合理化這些作為呢?當然是,媒體
有創作的自由;多元的社會裡,提供不同人愛看的節目,是電視臺的
職責;遙控器在個人手中,不看的人,關機罷了,干涉不得別人的品
味等等,市場機制更是冠冕堂皇,理直氣壯的煙幕。這種種藉口,都
抵不過骨子裡的一個【利】字。為了商業利益,競相在節目中灑狗血
,裝神弄鬼,越荒誕不經就越能賣座。媒體老闆在享盡創作自由之餘
,相伴於權利而來的義務,也就是媒體應盡的社會責任,早被棄之如
敝屣!也有一說,鬼神妖魅本是普遍的民俗信仰,具有豐富的文化內
涵,死生倜達,人神合一,也是生命學的重大修為,不必以迷信、反
智全面排斥。只可惜,這些靈異節目的製作人都坦承,節目中利用聲
光道具,裝神弄鬼,不過為增加嚇人的特效,談不上詮釋文化的深意
。更嚴重的,以女子被騙失身、養小鬼復仇的情節,擺明了譁眾取寵
的居心,豈容以西方復活節、日本祇園祭或是台灣民間祭典的文化意
義與藝術性來混淆粉飾。

最不可原諒的是,政府為尊重媒體的自由,授權業者自行為節目評
鑑等級,卻有業者不自重自愛的把鬼怪節目列為普通級,在黃金檔的
夜間七點半至八點播出,更在白天上下午再行重播,讓暑假在家中,
父母出外工作的孩童們,在好奇無知的驅使下,心靈再受重創。

父母的確有責任管理兒童的遙控器。但天可憐見,現代社會中,有
幾對父母能免脫生活的壓力,在白天陪著兒女看電視?更何況災區的
父母,在慘變之後,能不汲汲於尋覓生機,重建家園?對中產階級合
理的要求,可能就是對低層社會更無情的剝削。當我們以己度人時,
可不是該有更體恤的同理諒解?!

問題在,分級制度演變成只能規範君子、無力制裁小人,區區的金
錢處罰,相對於鉅額的廣告收入,讓分級制度形同虛設,政府的威信
幾乎因之破產,道德和自律的訴求,更是老掉牙的天方夜譚。還有什
麼尚方寶劍,能拯救這日趨墮落的福爾摩沙?不過,即時如此,我們
維護傳播和創作自由的信念必須堅持,總不能因少數人的投機取巧,
一粒屎壞了一鍋粥,而讓得之不易的創作空間重受擠壓。政府的棍子
與蘿蔔,在言論自由的領域裡,仍不該輕易啟動。祇是在這一切價值
都須重新建構的紊亂期間,公權力恰如其分的介入,應該是現階段無
可奈何的手段。那麼,該如何去尋求這自由與倫理、自律與他律之間
的平衡點呢?我們試著開出幾帖處方:

1、既然,行政院新聞局能以行政命令要求業者自行分級,則又何妨
更進一步規範分級制度的程序,要求在各電台內部設立自律委員會或
節目審查委員會,委員必須加入政府代表、民間監督團體代表和老師
、家長代表。由社會力的參與,共同來界定價值標準。這樣的機制,
既可防堵業者的咨意巧取,也維護了媒體自主的精神,更藉此實踐了
媒體的公共責任。

2、凡是有不知自重的業者或製作人,經新聞局處罰仍依然故我者,
往後,將其列入黑名單,剝奪其自我審查、自我分級的權利,改由新
聞局成立具公信力,同時包含社會力的委員會,代其審查。

3、對屢犯不改,或整體評價極差者,在無線台,每兩年審核其頻道
執照時,乾脆撤銷其執照。既是公器,當然應交付最合乎公益的人來
經營。即使是有線台,亦可比照辦理。

4、當然,最能正本清源的的還是扶植民間力量,由民間意志的展現
,匯集成他律的力量,鞭策媒體自律,兼顧自由與倫理,就如這次,
八大、三立台的從善如流,正是民間和媒體互動的最佳模式。


─【線上扣應】───────────────────────────────

跳 票 的 傳 播 政 策 白 皮 書

--------------------------------文‧黃浩榮

猶記台視員工發起「自救」運動,要求幕後高層的黨政黑手退
出新聞室,期盼新政府的走馬上任,能為暮氣沉沉的台視注入活
化的泉流。如今,輪替後的政權顯然要令他們再次失望,另一隻
執持綠旗的新黑手正悄然而來。

現代社會的新聞媒體是個巨大的資本主義科層組織,組織的最
高指導原則是獲利,科層內部所有節點無一不受最高領導者的影
響、控制。以往台視高層遴選的黨政黑箱作業向來為人抨擊、詬
病,內部新聞人員長期置身無底黑洞,新聞作業處處受限,不得
違背上級指示。在享有民主國家名號的台灣,卻存在著喬治.歐威
爾(George Orwell)筆下的威權主義國家機器,用以宰制人民的
思想與意識型態,一切都與新聞人員們所受的專業理念訓練相違
,客觀的新聞報導只存在於遙不可及的新聞理想國(Newstopia)
,無怪記者主播們出走的出走,走不了的只好苦撐待變。

大選過後,好不容易出現撥雲見日的契機,眾人引頸企盼多時
,沒想到此次台視高層的甄選仍舊跳脫不出黑手操作的藩籬。黨
政色彩濃厚的前朝駙馬賴國洲被欽點為董事長,學者馮建三等人
旋即婉拒董事職位。另一片新烏雲飄了過來。

我們絕對相信賴國洲先生有其新聞專業能力,然而真正讓人質
疑的是他背後神秘複雜的黨政勢力,將會對理應歸屬全民公有的
媒體頻道做出何種程度的干預與箝制。儘管當事人陣營頻頻否認
是政治酬庸,但為何仍舊選擇不避嫌,一邊偽弱地搬出「原罪說」
作護盾,卻一邊步上了量身訂作的寶座?陳總統於大選時公布的
「傳播政策白皮書」中,強調台視、華視的未來不應與民爭利,
政府應掌有足夠的股權,以依法向國會負責,同時也提及新政府
必須立法使公營電子媒體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

姑且不論其中將「公營」等同於「政府經營」的偏頗釋意,新
政府上任以來所完成的佈局,讓人不禁懷疑,跳票的政見是不是
又多了一個?」

具物理稀有性的的電波頻道應為全民所共有,為全民提供娛樂
、教育、資訊等功能。特別是電視媒體,挾其強大的視聽聲光效
果、無形的潛移默化作用,加上幾近百分百的高普及率,對全國
民眾的影響力可見一斑。從而,媒體高層領導者的命令便如普照
的光投射到全國各角落,其重要性不可謂不甚。識者們有鑑於此
,積極地為扁營規劃傳播政策白皮書,盼能藉著政治力的推波助
瀾,讓台灣被黨政軍獨佔已久的媒體資源真正回歸到全民所有的
理想境地。只是,這次台視的人事安排,依舊是「新瓶裝舊酒」
的戲碼罷了。失信於謀士,焉能服眾乎?

─【活動訊息】───────────────────────────────

※線上扣應:歡迎來稿,文章經採用,將刊登於媒體觀察電子報中。

《投稿注意事項說明》
§來稿請附 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及聯絡電話。
§請註明來稿題目;信件以600字以內為限。
§本會對來稿者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
§本會將不給予任何稿費。
§投稿信箱:mediawatch@kimo.com


─【青年觀點專欄】─────────────────────────────


【Watch-1】 靈 異 節 目 現 象 的 省 思

---------------------------------文‧鄭仲堯
時值農曆七月,電視節目也跟著鬼影幢幢起來。日前在立法院召開的
一場公聽會中,一群九二一災區的家長挺身控訴這些靈異節目對他們的
孩子所造成的傷害。這樣的指控不禁讓人聯想到前陣子李豔秋對吳宗憲
所提出的批判。他們都同樣指涉到了一個問題:商業利益是否成了左右
節目製作的惟一指標?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難保許多更麻辣,更八掛的題材不會被挖出來,
只要有人看。對於成年人而言,許多價值觀與看法都已經根深蒂固了,
這些靈異節目所能造成的效果,或許也只是滿足一時的好奇心罷了。
但對於兒童青少年這一群為數不可小覷的閱聽族群來說,很多想法都還
是在逐步形成,這樣的節目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可能就不只是滿足好奇心
而已,而會造成許多行為的偏差。

教育學家桑代克曾經提出「練習律」,指出練習的刺激越多,和反應
行為的關聯越強烈,這樣的「刺激-反應」學習模式放在閱聽行為來看,
靈異節目透過媒體無遠弗屆的力量不斷的刺激兒童青少年,一定會造成
某種程度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兒童青少年正處於學習力最強的年紀,請
問他們所反應出來的行為會是什麼?今天許多節目製作人面對這樣的指
控往往會覺得「看看就算了,別太認真。」這似乎是一種太過成人本位
的思考,而未能考慮他們可能在青少年間所造成的影響。

今天這些節目可以生存無非也就是有市場,有錢賺。難道除了商業考
量外沒有別的機制可以介入節目的製作機制了嗎?輿論是一個管道,今
天我們可以公開召開記者會批判,形成社會議題, 也希望能對節目製作
內容有所影響。當然更希望能根本的大環境能夠改變,例如電視台的公
共化,減低商業力量的衝擊;節目創意的提升,不要老是追逐同一種話
題,不管內容是好是壞。

電視節目在顧及趣味性的同時,也應當對節目品質有所要求;一個有
質感的節目,必然包含了社會責任在裡面,因為閱聽大眾可以感受到節
目的製作誠意,予以肯定,產生共鳴,也帶領社會風氣的向上提升。
﹏﹏﹏﹏﹏﹏﹏﹏﹏﹏﹏﹏﹏﹏﹏﹏﹏﹏﹏﹏﹏﹏﹏﹏﹏﹏﹏﹏﹏﹏﹏﹏﹏﹏﹏﹏﹏﹏


【Watch-2】 鬼 聲 魅 影.周 末 夜

---------------------------------文‧郭靜樺
週末夜、夜驚魂,遙控器按著選台鍵,企圖尋找新奇有趣的節目觀賞,
沒想到螢幕盡是一片陰森冷青的詭異畫面,難道頻道業者自定周六夜為
鬼魅囂張的日子?

聽著主持人、來賓及旁白誇張,做作的聲調及言論,狐疑地看著所謂
「修煉深 道行高」的老師口沫橫飛的高談闊論,這究竟是鬧劇還是確有
其實呢?可惜我只是平凡人,缺乏慧根參透。

靈異節目大行其道,心智成熟的人懂得拒絕;學會轉台不看,但孩子們
呢?人對未知先天存在著好奇及忍不住的探尋,尤其對懸疑古怪一類,
即使恐懼,仍擋不住蠢蠢欲動,妄想一窺奧秘。孩子們愈是怕卻愈想看。

一般常態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隨著年歲漸長,自然會調適心態,但每個
孩子的成長背景和環境並不相同,誰能保證這樣怪力亂神的節目肯定不
會對孩子的心靈矇上陰影呢?

媒體必須自覺,傳播對象及影響程度之大之深無遠弗屆,難以掌控,媒
體不能故意忽略自身擔負的社會責任,更不能只為商業考量而泯滅人性!
資訊氾濫、媒體量多質劣,人心該是會向上提昇,亦或是向下沉淪?


(以上青年觀點專欄: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之駐校觀察員」撰寫)

─【本週媒體動態:89.8.07~89.8.19】─────────────────────

◆吳宗憲現象報導

吳宗憲事件充其量統粹是吳宗憲個人的家務事,若說涉及到任何法律責任那也
是告訴乃論罪。真正的問題似乎不在吳宗憲作為公眾人物應表現何種操守,而所
有媒體把這則八卦炒成頭版新聞,那種巴不得人咬狗的心態,這才是新世紀消費文
化最大的危機。(8/17/中央日報)


◆學者看吳宗憲記者會

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賀德芬指出,吳宗憲的說詞看不出反省卻是理直氣壯的,
給自己編造許多理由,以呈現他是可憐、值得被諒解的。賀德芬表示吳除了常顧
左右而言他的閃避問題或自圓其說外,也透露出一己有別於主流價值的觀點,自
外於社會規範議事。亦是台大法律系教授的賀德芬無奈的說,吳是大學生偶像民
調的第四名,其實應帶領社會價值。但他所表現的非主流價值會讓崇拜他的年輕
人認為合理、沒什麼,還不是很成功?反而是一講到主流價值卻被認為是八股。

鍾起惠則指出吳宗憲召開記者會,無非是為了挽回自己的演藝生命,希望能說服
社會大眾就像所有名人發生危機時的做法一樣。至於說法內容是否合理?鍾起惠
不予置評,但他強調記者會本身還是在利用媒體機制,本質上還是表演場域,建
構在虛構的基礎上。鍾起惠同時質疑到底是吳宗憲個人想開記者會,還是電視台
的機制要他出來?鍾起惠認為擁有其節目的電視台主管都很支持他,因為他們和
藝人是利益與共生關係,考量是電視台利益,而非道德來看,當然是維護他。
(8/17/中國時報)


◆鬼影幢幢 靈異節目殘害孩童心靈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與兒童福利聯盟、主婦聯盟、立委翁金珠共同在立法院舉行
「看靈異、心惶惶」記者會,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賀德芬指出,不少家長反應靈
異節目戕害兒童心靈,特別是八大、三立電視台問題嚴重,要求新聞局改善情況,
給孩子乾淨的心靈成長空間。
(8/11/中國時報)


◆違規小廣告 暴增三十倍

違規藥物、化妝品、食品廣告日益氾濫,衛生署於暑假期間招募大學生擔任廣告監控尖兵。
(8/9/自立晚報)

◆吳宗憲打人風波風潮雲湧

吳宗憲驚傳「爭風吃醋」打傷人,吳宗憲聲稱沒有動手打人,其特別助理楊國雄認
為「古惑仔」找碴,張姓男子自稱遭圍毆,並至警局備案。
(8/8/綜合整理報導)

◆TVB釋股 誰接手傳言滿天飛
(8/8/中國時報)

<本週媒體動態-由"駐校媒體觀察員"整理報導>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負責人:賀德芬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沈世華、許景泰 (mediawatch@kimo.com)

═══════════════════════════════════════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易達網電子報: 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易達網客服信箱:
mailto:cs@service.edirect168.com
˙歡迎申請易達網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edirect168.com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service.edirect168.com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edirect168.com/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易達網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