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11/04/2003》 |
本期內容 | |
來去紫禁城 | ◎ 西北大學反日示威 |
劍橋漫遊 | ◎ 古城時空錯置 |
他山之石 | ◎ 拒收猶太博士生 牛津教授遭停權 |
西北大學反日示威 | |
文■魏宏晉 |
(北京大學博士生) |
我實在弄不懂日本人是怎麼想的?明知道自己在中國的形象很糟糕,卻還經常惹事生非,搞得天怒人怨。 10月29日西安西北大學的反日示威至今餘波未平,雖然中國政府封鎖消息,但是一股反日暗流在醞釀累積著。我看中日之間舊帳未結,新債卻仍在繼續累積,早晚肯定還要出事。 西北大學事件細節的版本有幾個,但是經過主要的情況如下。 10月29日晚上,西北大學外語學院的外語文化節閉幕晚會上,該校的日本老師和學生表演了一個節目。日本教師帶領3名來自於廣島的男生野田直樹、河和充、中島宙太走上舞臺,3位男生頭戴著豬頭面具,上台後便脫去外套,上身只剩下紅色的胸罩,下身戴著衛生紙杯,很像男性陽具。他們背部用日文寫著「中國人」字樣(據學校的說法,寫的是「日本人●中國人」,表示「日本人愛中國人」), 有學生發現不對勁後,趕緊拉上布幕,這時台下已經開始沸騰,很多人要衝上台去打人,日本人看情勢不對,就趕緊從後台溜走了。 日本人侮辱性演出的事立即傳遍西北大學,中國學生們集體去衝留學生樓,幾個搞不清楚狀況的日本留學生莫名其妙被揍了一頓,但是立刻被校警和校方阻攔了。接著西北大學開始封校, BBS全部不通,以免事件擴大。可是事情畢竟已經傳開了,包括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幾個學校學生聚集到西北大學,校門被封鎖,他們就上街遊行,前往東大街,到了省政府。學生隊伍聲勢浩大,旗幟飄揚,反日情緒高漲,沿途據說受到群眾極熱烈的歡迎和支援。 由於消息一直被封鎖,傳媒不可能公開報導,所以大多數的情況都是口耳相傳,以及透過網路傳播,因此整個情況很混亂,可以確認的就是,由於反日情緒已經被挑起,實際情況被加油添醋扭曲了很多,倒楣的在華日本人成了全中國人的公敵。 30日晚上的西安新成廣場,數以千人把省政府圍了個水洩不通,警車、交警遍布!學生們散發著傳單,在馬路上穿行,大叫喊著:「打倒小日本!」、「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雖然一直有人問著,到底當天現場的情況為何?日本人身上到底寫著什麼?「日本●中國」?還是「中國人」?還是更直接的「這就是中國人」?這些現在好像都不重要了,中國人的反日情結被徹底地挑發了起來。 我不知道日本人要到中國前是不是曾做過一些正確的教育,怎麼老踩到地雷?年輕一代也許真的是被上一代害慘,他們搞不清歷史的恩怨,卻又很囂張跋扈,惹來新仇舊恨,極容易就引發衝突。 平常日本學生在北大校園就很囂張,成群結隊,旁若無人地呼嘯穿過校園,酒醉咆哮,沿途撒野的景況都很令人厭惡,這些細微的火種都可能點發蘊積已久的情緒火藥,「和日本徹徹底底的打一仗」的聲音不在少數,甚至有人更絕對地說:「無論出於什麼角度,中日之間不可能有真正的友好,兩個民族之間的恩怨只能以一民族的滅亡來結束……」、「在什麼事情上我們都可以妥協,忍讓,唯獨對待日本豬我們必須人人誅之!」這種肅殺很恐怖吧!日本人真的該好好地檢討檢討自己了。 日本人在中國原本就很容易招怨,但卻又常惹事。上個月日本公司在珠海數百人集體召妓買春才引發軒然大波,差點搞成全國反日串聯的事件殷鑑不遠。再早一些, 1999年,浙江大學發生日本留學生毆打中國女學生的事件,也搞到全校反日示威,武警進駐,差點又要戒嚴。這些事情一次又一次地發生,中國人緊扣「九一八」、「南京大屠殺」、「釣魚台」聯想,一次事件比一次事件衝擊大,難道日本都沒有警覺嗎?在中國什麼都可以挑戰,就是別挑戰他們的民族主義情緒,找死。 在短短的兩天裡,北大 BBS佔討論西北大學反日事件的文章已經累積到7千篇以上,而且數目還在迅速增加中。據說北大三角地曾出現反日的海報,可是我31日去看,卻沒有看見,不知道是不是已經被「處裡」掉了。一般而言,學生對於中國政府的態度很不滿,普遍認為政府太懦弱了,有人在BBS上呼籲:「政府解決不了,靠學生更沒辦法,上街遊行不如發動一批人把所有日本人打一頓……」。據說中國當局已經很注意這事了,在日本大使館要求下,開始注意保護日本人的安全,希望別真的出大事才好。 日本人在歷史和文化的教育上確實出了問題,也許西北大學的表演者並無惡意,但是他們完全沒有弄清楚日本符號在中國的敏感性,也沒弄清楚中國人民族情感的脆弱,稍加不慎就可能惹火上身。日本人到中國前就算不讀歷史,也該看看電視吧!中國當紅的女星趙薇只因為穿上日本軍旗圖樣的服裝,就在舞台上被潑了大糞,並且數度道歉才勉強平息了風波。當紅的中國女明星都沒法誤觸民族情感的地雷區,現在竟然有普通的日本人敢在大學裡以不登大雅之堂的表演影射、侮辱中國人,真的,這不是太笨,就是太囂張,日本人要如何收拾殘局?我們拭目以待吧! |
|
(回目錄) |
古城時空錯置 | |
文■ Celeste |
|
來到劍橋10天了,最不習慣的莫過於這裏歷史與速度的強烈對比。8百多年的劍橋到處是古色古香的建築物,在夜深人靜時,就像是一座古城,但早上7點之後,開始人聲鼎沸,整個城市反而變成戰鬥場,街道充斥著公車、私人轎車之外,腳踏車是劍橋的最大特色。成千上萬的學子(除了劍橋大學的學生外,附近有非常多語言學校的學生)用非常快的速度穿梭在車流之中,趕著去上課。閒行漫步其中,突然有一種時空錯置的感覺:8百年vs.20多歲。 除了漫步在街道之外,其實我還不習慣這裏的交通。在台灣,至少交通號誌還很清楚,什麼時候該走、什麼時候該停,一目了然。在劍橋,一些馬路的交叉路口,你往往不知該走還是該停,在這裏,你無法預測車子會不會讓你過去,因此總要等到確定車子可以通過的安全距離外才可以過馬路。 交通,是我認為劍橋最不友善的部份。幾天前,我的指導教授建議我去找一輛二手腳踏車,可以節省時間,但在幾經思考之後,我決定還是不要有腳踏車,因為「尊重生命」遠重於「節省時間」,不是嗎?何況「走路」在劍橋,還算是舒服的,就當是運動吧! 這星期開始,各學院、各系所都有一些迎新活動,在這些迎新活動中,少不了的是茶會,每個人端著飲料,拿著小點心,不但要認識新同學,還要忙著認識教授、行政人員等,每個人手很忙(拿著飲料)、嘴巴很忙(要吃喝,還要講話)、耳朵也忙(因為現場是很吵的)、腦袋瓜更忙(要盡量記住名字與長相)、腳很痠(因為大家都站著)。這或許是英國的傳統,但我覺得這其實很沒品質,又很累人,真不了解這種傳統為什麼要延續下來。 這幾天,各系所也陸續開始上課。在我所屬的教育系中,一起上課的還有碩士班研究取向的學生 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與其他跟我一樣第一年博士班學生,在劍橋大學稱為Not at first registered,一年後通過審核與口試,才成為博士候選人,成為博士班正式的學生。 為什麼要這麼麻煩,有這麼多奇怪的稱謂呢?這邊的教授解釋,因為劍橋大學不喜歡事情太直接( straight forward)、太簡單了!真是有趣的回答,但卻很真實,這從學生證與圖書館的情況就可以看得出來。 每個劍橋大學的學生身上一定會有許多卡,第一張是大學卡( University Card),也就是類似台灣的學生證;第二張是所屬各學院的卡(College Card),有了這張卡,才能進出自己學院的圖書館或電腦室等;第三張甚至於第四張、第五張,可能是各系所圖書館不同的影印卡。以教育系所為例,影印設備分布在三個分部,兩個圖書館的影印卡也不同,相當複雜。此外,你所需要的書,可能散佈在全劍橋大學數十個圖書館中的某一個角落,因為除了大學圖書館之外,各學院、各系所分別都有圖書館,彼此並沒有互相流通。複雜,或許就是劍橋大學的特色吧!但背後的價值觀或許就是知識份子的傲慢,讓一般人不得其門而入。 在這裏,系統複雜,就人的性格而言,也很複雜,什麼都有。今天我就學到了一個教訓,千萬不要說出對任何人有哪些不好的感覺,因為你永遠說服不了他們,他們會認為是你有問題,而不是他們自己。跟我住在一起的除了善解人意的法國人、一位樂於助人的威爾斯人外,今天我不得不提起澳洲男性,一個我此生見過最自我中心的人。 他昨天就一直問我,為什麼法國人 Laurance每次見到他總是耍頭而去、不想跟他講話?我坦白告訴他,因為他讓人家感覺有點傲慢。他聽到這句話,防衛心立刻出來,認為我太心胸狹窄,不夠格念博士,認為我有病,應該去看心理醫生。我回答:「你常常在批評別人,但從不思考你自己,這是你的問題所在!」他說:「我有許多各種朋友,我們都相處的很好,這當然是你們的問題,我的母親在澳洲的國立大學當教授,我很能包容各種文化,是你自己認為我看輕你,才會有那種感覺,何況你隨便定義我這個人,表示你沒有資格讀博士學位!」我說:「我只是表達我們的感覺,跟研究無關!」最後,我實在不想跟他講了。他,有很好的家世背景,念犯罪學,當過律師,來劍橋大學念碩士,但沒有悲憫心與人文素養! |
|
(回目錄) |
拒收猶太博士生 牛津教授遭停權 | |
編譯■盧永山 |
|
牛津大學學生 10月30日表示,他們對學校決定將紐菲爾德學院病理學教授安德魯.威爾基(Andrew Wilkie)停權一事表示失望,學生宣稱此舉對於解決歧視問題毫無幫助。威爾基被停權的理由是,他以政治立場為由,拒絕收一名以色列博士生。 在經過調查之後,牛津大學校方 10月29日宣布,威爾基教授將被停權2個月,在此期間,校方將不支付薪資,且威爾基還得接受平等機會訓練。在獲知這項懲處後,威爾基立即辭職。而這項懲處也是牛津大學除了解聘之外,對教員最嚴厲的處罰。 威爾基今年稍早引發一場國際爭論,因為他拒絕收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學生阿米特.杜凡西( Amit Duvashi),以博士生的身分,跟隨他一起從事研究的機會。威爾基對杜凡西說:「以色列人對德國人屠殺猶太人一事,採取驚人的高道德標準,但卻一再因巴勒斯坦人希望在自己的國家落地生根,而違反他們的人權,我對此深不以為然。」 牛津大學學生會發表一項聲明指出:「學生會非常失望,校方沒有率先要求每名大學教職員接受平等機會訓練,以使這種有損校譽的事情絕不再發生。」研究生學會副會長丹.帊斯金說:「如果牛津大學決心提供平等的入學機會,我們認為,威爾基教授未來應被禁止參與正式的招生過程。」 丹.帊斯金說:「對來自不同背景的潛在申請者而言,這項作為將明確的告訴他們,牛津大學僅根據學術表現,來應用平等機會。」研究生學會也呼籲校方,正視研究生招募過程的特殊性。 研究生學會負責入學及學術事務的副會長路易絲.麥克木蘭說:「非正式的約談研究生,是很難加以監督的,但通常這樣就決定其入學申請獲准與否。在這樣的的招生系統下,所有的導師須意識到平等機會,並且應用相關準則,這點是非常重要的。」(衛報)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