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為信仰挨餓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11/15/2003》

本期內容
他山之石  為信仰挨餓
   齋戒月不可不知
劍橋漫遊  英美博士教育差異



為信仰挨餓
編譯
賴明芝

這個月,在葛連森林小學(Glen Forest Elementary School),當大部分的同學湧入餐廳吃午餐,享受披薩、花生醬和果醬三明治的同時,夢娜‧阿里(Mona Ali)則是往另外一個充滿玩具和彩色漫畫的房間移動;在那裡,也有其他年輕的小朋友可望成為虔誠的信仰者。

小小年紀,夢娜已經決定,該是加入她回教徒同學的行列,接受齋戒月的時候了。回教齋戒月是從回曆9月開始,以今年來說,正好是上個禮拜。葛連森林小學有超過1/4的學生移民自回教國家,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都還沒有到青少年時期,伊斯蘭教法律將他們和病患及老人歸在一類,不必禁食齋戒。

然而,像夢娜一樣小的孩子已經開始決定要參加齋戒的行列。從日出到日落,他們要避免飲食,甚至連最小的謊言都不能說,更不要去想個人的慾望,並恢復對真主阿拉的承諾和獻身。

隨著大批的移民湧入華盛頓郊區,教育人士表示,回教兒童對於公開信奉自己的宗教感到比較自由了,這和前幾代的移民不一樣,以前的回教移民也許會想要避免或是隱瞞齋戒儀式。現在,有大量回教徒人口的學校開始採取措施,在齋戒月期間協助或是鼓勵學生。

這個月,不少學校已經設立了特別的房間,裡頭放滿玩具和遊戲,所以回教徒學生可以避免在午餐時間聞到或是看到食物。體育老師會告訴那些嚴格遵守回教齋戒的孩子,用走路代替跑步,或是准許這些學生不上體育課。有些行政管理人會把慶典活動或是學校重大集會延後,直到12月6號齋戒月結束為止。

上禮拜五是萬聖節,喬治城的海德小學(Hyde Elementary School)舉行一年一度的「秋之集會」,校長安‧堅金斯(Anne Jenkins)帶領正在齋戒的學生參加與食物無關的活動。她對學生們表示:「你們不必吃東西,迷宮、稻草堆等遊戲更有趣。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喔!」

至於葛連森林小學,老師會發糖果給學生,而回教兒童會把惡作劇得到的糖果放在小袋子裡帶回家,等到吃完晚飯後再拿出來吃。該校蓋了一座新的遊樂場,但是校長泰瑞莎‧韋斯特(Theresa West)決定把慶祝活動延到齋戒月結束,屆時回教小朋友就可以一起享受熱巧克力和甜甜圈了。

泰瑞莎‧韋斯特說:「我們對非回教徒的學生說,這是分享的事情,也是在慶祝別的文化。如果成年人也能像這些孩子愉快相處,世界就會變得很美好。」

孩子們表示,有了同伴,齋戒變得比較容易。去年,夢娜念的一所私校回教徒人數比較少,她也嘗試要齋戒,但沒有成功。夢娜說:「現在,我要去學校設置的房間裡,做我的『功課』了。我讓自己感到愉悅,這樣就不會有飢餓感了。」

美國華盛頓地區大概有15萬名回教徒人口。在那些有大批中東地區移民人口聚集的地區,老師們認為,對回教徒兒童而言,想像從父母或宗教學校一樣的從同學身上認識信仰,是很平常的。有些回教徒兒童說,同儕壓力會使得齋戒比較容易進行。

喬治城大學教授,同時也是《關於伊斯蘭教,每個人都需要知道的事》(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 About Islam)作者的埃斯波西托(John L. Esposito)說:「你是為了宗教信仰而做這件事,但你也會想要成為人群中的一份子。」

在葛連森林小學為正在齋戒月所設立的房間裡,小朋友們會互相糾正彼此的歷史和宗教名詞。他們會提醒對方,飢餓是對信念的考驗。有些人會利用午餐時間默寫可蘭經。其他人則是做功課,或是描繪大圓頂的清真寺。

在這30幾名學生當中,有位10歲的女孩是巴基斯坦移民後裔,她叫做薩南‧莎瓦。薩南‧莎瓦表示,有一位同學幫她說服母親,讓她參加這次的齋戒月。

她說:「我媽媽一開始不讓我參加,但我真的很想這麼做。」

在蓋茲堡(Gaithersburg)的森林橡樹中學(Forest Oak Middle School)所舉辦的戶外教學活動,校長約翰‧柏力故意把兩個正在齋戒的6年級學生安排在同一間小木屋住。

早上4點30分,柏力會叫他們起床,然後陪他們到廚房,好讓他們可以在日出前填飽肚子。萬聖節那天,他們用微波爐加熱起司口味的蛋捲(omelets),也會吃玉米榖片。每到午餐時間,他們會下西洋棋(chess)或是西洋跳棋(checkers)。

柏力說:「對其他所有看見這個情況的學生來說,這種做法使他們有非常清楚的印象,要去尊重別人,也了解我們為特別適應所做的一切。對我們學生來說,這教了很多的東西。」

住在蓋茲堡的一位母親莎米拉‧海珊表示:「學校傳遞這種訊息,通常比父母親命令鼓勵孩子齋戒,要來的有用。」莎米拉曾為蒙哥馬利郡想了解回教的老師們舉辦研討會。

她想起有小學校長要求學生在午餐時間到校長室報告情況的事情。

莎米拉認為:「這種做法看起來好像他們受到懲罰,所以,我們改變了做法,現在,齋戒的學生在午餐時間是到媒體中心報到。校長會確定他們都坐在一起,也都有得到鼓勵。」

家長和老師們表示,他們希望許多開始齋戒的年輕孩子,將來不會停止。然而,正因為他們鼓勵孩子齋戒,家長和老師們也會告訴他們,如果真的有必要,也可以中途放棄。

夢娜的媽媽說:「我不會強調現在就開始年紀嫌小。我們告訴她,這全由她決定。」

(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

(回目錄)



齋戒月不可不知
整理
張約翰

全球回教徒最期待、最尊貴的的齋戒月(Ramadan)於10月底來臨,全球約12億人口的回教徒,10月27日開始進入克制物慾以洗滌心靈的齋戒月(又稱拉瑪丹),白晝不吃不喝、杜絕菸酒,也禁絕任何性行為,直到傍晚,前後為期約一個月,約在下月26日左右結束。依照可蘭經的記載,每年齋戒月是從回曆8月過後,天空重見新月的次日開始。

教齋戒月也是回曆的第9個月,當第一次見到新月出現時,也就是齋戒月的開始,但由於全球各地見到新月的時間不同,因此散居世界各地的回教徒,開始齋戒的時間也有先後不同的時間。

外交部亞西司副司長林進忠呼籲國人齋戒月期間赴中東地區旅遊,要注意特定禁忌,尊重當地禮俗,以免遭受不愉快的待遇。

林進忠表示,到中東地區旅遊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齋戒月期間,要注意回教徒白日不食的習俗,也就是說在太陽未下山前,回教徒是不准吃喝的,所以只要觀光客在公眾場合被發現吃東西,恐怕會造成令人難堪的狀況,輕則遭斥責,重則遇到持鞭的宗教警察,可能會被當場鞭打;最嚴重的,要是引起爭執,恐怕會被直接送到警察局。

此外,林進忠說,就算不是齋戒月,遊客最好還是儘量不要與中東地區人民談論敏感的政治問題,以免引起紛爭。

回教徒均相信,回曆第9個月的齋戒月期間,也是當初真主將回教聖典「可蘭經」傳授先知以啟迪信徒的時候,因此在齋戒月期間,所有回教徒均以虔誠精神,摒棄一切物慾,等待真主及先知的進一步啟示。

回教徒履行齋戒,也是回教徒必行的功課之一,自日出到日落,白晝杜絕一切物慾及生活享受,藉忍飢耐渴,克制物慾,集中精神祈禱,同時藉以反省深思過去一年的作為,也藉以體驗早期先知的艱苦傳道,進而堅定信徒的信仰意志。

回教徒必行的功課有五,包括:

念: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唯一使者。

禮:回教徒每日禮拜5次,禮拜時面向聖城麥加。

齋:每年回曆9月,日出後至日落前禁食。

課:有錢者須以收入的一部分,自動濟貧或捐助慈善事業。

朝:回教徒一生中至少須前往麥加朝聖一次,朝聖過者被尊稱為哈吉(Haj)。

回教徒在每天的齋戒前後,通常都會先在市場採購大批食品和點心,在傍晚前將所有飲食準備妥當,就等日落時間一到立即開齋吃喝一頓。若干財政充裕的地方政府也會在街頭廣設臨時飲食攤,免費供應等不及回家的市民吃喝。

但傍晚的大吃大喝,尤其是在傍晚豐盛餐飲之後,有些人立即上床休息,到了翌日清晨天將破曉之際,為因應白晝不得吃喝的禁忌,許多人又立即吃喝飽足一頓;因此,有人質疑這種短時間內暴飲暴食的方式,是否可能導致腸胃疾病產生。

此外,由於白晝不得吃喝,因此許多人在齋戒月期間,為節省體力消耗,通常都儘可能的減少工作量,尤其是政府辦公室裡,公務員也會有怠工心態,不是躲到其他房間休息、睡覺,就是祈禱,或乾脆名正言順的躲到清真寺祈禱。在這段期間,小市民除非必要,也不願上衙門浪費時間。

不過,在基本國策制定「政教分離主義」的影響下,土耳其國民履行齋戒戒律者愈來愈少,每年均有不少人藉口必須工作、旅行或其他各種因素,在白晝依然吃喝飲食和抽菸。根據「可蘭經」,凡是勞力工作者、長途旅行者及孕婦等,得以在齋戒月期間進食,但破戒一日者,日後必須自行齋戒多日以補償。

齋戒月結束的最後一天,回教徒立即進入糖業節,有如中國的農曆新年,回教國家放假3至5天甚至一星期,信徒歡天喜地的慶祝度過齋戒月,闔家聚餐,兒童穿上新衣,隨同父母外出拜訪親朋好友,四處散發糖果,電視台節目也一律推出歌唱綜藝節目助興,好不熱鬧。

在此同時,據來自伊拉克的消息報導,駐伊拉克美軍已在事前接受回教齋戒月的教育指導,包括白晝不得在伊拉克回教徒面前有喝水、進食、抽菸或嚼口香糖等行為,以避免刺激他們。顯然美軍在面對伊拉克武裝份子的襲擊之際,也得面臨來自伊拉克回教徒的另一番精神考驗,否則只好躲回營區閉門吃喝。

(回目錄)




英美博士教育差異
Celeste

美國與英國博士班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在指導教授吧!美國的博士班往往要先修一到兩年課之後,才選定指導教授;在英國,當校方同意你入學的同時,你的指導教授就確定了,不管是你選他還是他選你。不同的制度適合不同的人,制度本身也各有利弊。倘若你很清楚自己的研究主題,也清楚其間的理論基礎,那英國的制度可能最不會浪費你的時間。倘若你只知道自己大概的研究領域,還沒辦法說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麼研究,那美國可能會比較適合你。

在英國,你的指導教授可能決定了你往後3到4年博士生活的命運。有的人,可能就要開始每天泡在圖書館或宿舍、靠微波食品過活的日子;有的人則可以自在無比,讓學問在酒吧中隨意累積;有些人就好像被放逐了,指導教授不太管,他自己也不曉得自己該做什麼,最後論文可能就死了。我的情況可能比較接近第一種,但還不至於那麼嚴重,忙裏偷閒正是我最在行的。

今天是我第二次和指導教授會談的時間。我的指導教授是劍橋大學教育系裏出名最嚴格的,才第二次會面,就已經指定了5本書、兩本博士論文要念,除此之外,還有三個作業,一個是整理出我的論文研究的相關問題,第二是整理出目前台灣性別教育政策的現況與相關的法律問題,第三是將研究法的各學派做個比較與註解。下個禮拜交出第二項,下下禮拜全部完成。想起來很可怕,反正我盡力就是了。

雖然一般而言,博士班學生不必修課,但其實也因各科系而有所不同。像我在教育系,第一年就要跟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的學生一起修研究法,因為他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確保一定的研究品質。第一個學期結束後(1月中之前),交出一篇6千字的小論文;第二學期結束後(約4月中),一樣再交一份6千字的小論文;最後在10月時,要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出來,至少包括博士論文的前兩、三章,前言、文獻分析與研究法,另外還要交一份所謂的年度報告,中間記錄著自己與指導教授互動的過程。在經過論文審查與口試後,就成為所謂的博士候選人(大部份學校只要審查,在劍橋大學則一定要口試)。

經過這幾天上課,接觸一些台灣、香港來的學生,大家共同的心聲是我們的學生拿到碩士學位後的研究能力,其實比他們強(不過現在台灣碩士學位品質似乎有下降的趨勢)。因為英國大學只念3年,碩士班有的只念1年,台灣則是大學4年,碩士班2年以上,作業似乎也比較多,整體訓練其實比較扎實。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