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我們這一班觀影座談 誰是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11/19/2003》

本期內容
他山之石  台灣立報電影座談會
  《我們這一班》觀影座談:誰是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要求我 請先了解我
編譯
賴明芝

教師篇

主持人■廖雲章(台灣立報副總編輯)

出席教師■林素文(台北市景美國小教務主任)

黃美月(台北市公館國小註冊組長)

徐祖誠(台北市興福國中教師)

侯雅齡(台北市興福國中教師)

錢碧琴(台北市興華國小教師)

紀錄整理■林益民(台灣立報資深撰述)

攝影■廖志豪

時間■2003/11/11 pm7:40-9:20

前言

讓基層老師們來談師生關係,圖像細緻而生動,畢竟是他們的專業與每日作息的一部份。本報辦理師生關係面面觀的第二場座談,與會老師一致認為短期的考試訓練、升學成就取向,都會讓師生關係變質,也無法實踐教育理想。

老師們表示,社會對老師期望愈來愈高,學生學習的管道與資訊也愈來愈多,因此老師負擔愈來愈重,時間條件愈顯不足,但外界不見得理解老師的處境,甚而出於誤解,而對老師有不合情理的要求。

在老師們的眼光中,弱勢學生也有不可忽視的價值,站在教育第一線,她們認為老師要多照顧弱勢學生,但教育改革卻有加大學生文化強弱勢的作用,優勢的家長常會為本來就較為優勢的子弟爭取「受教權」,但弱勢社經背景的學生,家長為了求生存,連照顧學生的基本需求都有問題。

■從《我們這一班》到師生關係

興福國中侯雅齡老師對德國的教學實況感到好奇,抽空看了電影後,認為最後學生的戲劇演出那一幕最難忘,尤其是學生在飛行教室裏想到哪就到哪的快意。她表示戲中師生關係與現實有很大的落差,在電影裏老師可以聆聽學生,而且處罰很有創意,例如「不理學生」,但這些住宿學生似乎都是來自中上階層,各有專長,還學古典音樂,侯雅齡認為自己教的學生比較像是戲中的通勤生,帶著家庭的個別差異和問題而來。

侯雅齡原本想要看看德國教室教學的實況,但電影中僅有的一幕看起來「很填鴉」,侯雅齡以自己教地理的經驗表示,那堂課上的課目和考試內容其實很難。

侯雅齡認為,現在的社會要求「教學要精緻,處罰要藝術」,她在學校對學生都儘可能講道理,搞清楚事件的前因後果,但要花很多時間,學生反而按捺不住,跟老師講:「你就直接處罰我好了!」

侯雅齡認為不論是從電影或是自己的經驗,都不能看輕學生的潛力,學生能夠表現的,常常遠高過老師的預期。只是她會把師生看成是最重要的關係,也認為只有如此,才能化解對立,發展合作的教育關係。

景美國小的林素文主任看過翻譯的電影原著,她表示印象深刻的還是「劇中劇」,若是學生能夠有一個飛行教室,地理課時上到哪兒就到哪兒,歷史課上古埃及時,還可以穿越時空回到當時,這樣其實非常理想。

■國小老師像媽媽

但回到現實的情境,林素文說其實國小老師很像媽媽,要管很多的瑣事,不單純只是傳授知識的老師,很多時候得兼顧生活上的照顧,因此也比較嘮叨。

公館國小黃美月老師呼應林素文的看法,她概括指出小學1到4年級的老師其實是褓姆,經常得制止學生不適當的行為,並解釋「為什麼不可以」。5至6年級才會有比較多知識與學習態度的傳授。

興華國小的錢碧琴老師也同意低年級是延續當褓姆,她認為小一生很重要的是建立群體生活的常規,這樣對學生的未來比較好。

■老師間要先熱絡起來

錢碧琴表示,因為是9年一貫第一線的種籽教師,她發現「學群」教學很重要,但老師的互動得要很頻繁,課程才會好。所以九年一貫課程首先影響的反而是老師之間的關係,讓老師不是單打獨鬥。

錢碧琴和同事們曾經設計了「捷運一日遊」的綜合活動課程,整個年級有7個班,每個班拆成7個組,然後在捷運沿線,例如228紀念公園、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等等設計了7個點,讓小朋友學會買票搭車,看指標找出口。像「碧潭」這個點是新店線的終站,但課程是要學生從木柵線上車,以練習轉乘。每一個點都有一個老師,家長全程陪同但不指導,「課程進行非常漂亮」錢碧琴表示,小朋友也都可以完成任務。

由於必須事先準備,教師們要用非常多的時間對話,錢碧琴認為,群組教學是可以激發學生的潛力,但老師們的負擔相當大。時間是絕對必要的,她因為教低年級,每天下午老師們都可以討論,但中高年級的老師,能夠對話的時間就少了很多。

■強調升學,師生關係不好

興福國中徐祖誠認為,學校一旦強調升學率,師生關係就不會好,經常為了分數排名前30%學生的升學,而●(牛羲)牲剩下的70%。興福國中近幾年來不會只要求升學,縱然升學的總人數要比鄰近的景興國中少,但因為原本學校人數就少,若換算成比率,兩校是相當的。

徐祖誠也表示,由於興福國中也是實驗學校,頭一年推動時,他個人與校長的想法不盡然相同,有過一段爭執,他認為並不是歷史老師和地理老師在所謂的社會學習領域之內兼教彼此的專業,體育和健康教育亦然。雖然要求學生學習的整合,但必須尊重專業,體育專長的教師雖然可以兼教健康教育,但終究不若衛生教育專長的老師來得好。

徐祖誠認為,目前興福國中每班約30人,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被照顧到,在九年一貫課程下啟發學生「多元智慧」,學校也在教育局的校務評鑑中也得到4顆星的肯定,但因為要依法接受鄰近明星學校不要的3年級學生,在這些學生在轉校後的學習適應,會耗掉了教師很大的資源。

■要兼顧個別差異的教育環境

侯雅齡很感慨升學導向的教育,讓學生生活只剩下唸書,每天練習的只是考試科目的反射動作。她舉例表示,有一個轉到明星國中的學生,剛開始表示很喜歡上課沒有人講話、講義很充實的學校環境,但幾個月過後,反而想要轉學回興福國中,因為在明星國中裏,不但無法按自己的步調學習,更沒有學習安排時間的訓練,連以生活教育為目標的國中社會科,都可以有三本講義來做紙筆練習,「這樣做有意義嗎?快樂嗎?」侯雅齡質疑。

侯雅齡說,福興國中目前只有18個班級,每天見面可以噓寒問暖,也可以和學生聊天,談一談自己的理想,是比較接近教育理想的環境,每個學生只要有能力,都會有表現的機會,讓別人看到,因此可以有自信,並且產生不可思議的教育效果。

在教學上,她看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學生惰性強,要用較高的壓力來要求,有的學生只要輕輕提示一下就可以,有的學生卻又輕重不忌,因此她的教學方式也必須時時調整。

■家長影響師生關係

錢碧琴表示目前家長有兩極化的現象,一類是非常支持老師並積極奉獻愛心、參與活動的家長,另一類卻是漠不關心,連聯絡簿都不簽名的家長,但總的來說,熱情的居多。

公館國小黃美月老師曾經任教過幾個學校,她覺得各區域間親師關係差異很大,像大同區是老社區,對老師十分尊重,而在公館,有很多家長卻不太尊重老師。

黃美月分析公館國小的小朋友的家庭背景,認為只有上和下,中間的很少。高社經地位來自臨近的大學教授或公務人員子弟,他們對小孩很關心,但不見得支持老師,甚至像是「用放大鏡」在觀察老師。而另一部份則是來自當地老兵軍眷戶或夜市,家長全心要顧生活,很難兼顧孩子的需求。

黃美月舉例表示,學校裏有許多沒有中華民國國藉的學生,有的常驕傲地自稱「我是美國人」,次數多到讓別人覺得煩而質疑「那你回台灣幹嘛?」,她認為這也是家長在家裏縱容下的結果。

■文化差異大,老師照顧真正需要的學生

林素文指出,就算是在台北市,小朋友們的文化的貧富差距很大,公館國小的家長關心學生是讓學生出國玩、課外讀物也很充足,學生因此也很機靈,但景美國小的家長關心學生的作為,卻是把學生送到才藝班、英語班等。

林素文觀察教育改革的趨勢,認為有加大文化差異的傾向,例如國小教英語,因為學生英語能力差異很大,所以不得不分組,但一分組,就成了前段班後段班,從國外回來的小朋友一組,其他弱勢的小朋友一組,其結果可想而知,兩邊的差距只會加大,不會減少。

黃美月老師說,有些學生很厲害,高資質但「很難琢磨」,例如學樂器,一下子就認為自己會了,可以上場比賽,不必再練習,因此很難做教學的工作。

不過黃美月認為後半段的學生才是需要老師的,前段學生只要告訴他們方法,他們就會自己去完成,但後半段學生的學習,她會更關心注重。但大原則是老師得和學生處得好,班級才能帶得好。

■教改10年,大環境沒有變

「教改談了10年,大家都還在看結果」黃美月對於當前仍以升學結果來斷定學校功過的大環境感到不解。

錢碧琴表示,老師只有看到孩子成長,才會有真正的快樂,因此她總想著要「在教育崗位上多做一些,要快樂地過每一天」,但她認為大環境有許多人為的因素,限制了教育的成果與發展,例如她認為人力資源是教改政策成功的必要條件,但大環境似乎不信任教師,其實教師們上街頭就是為了要讓孩子更有條件成長。

她覺得在教育崗位上,每年面對不同的學生時,自己也是一個「新生」,不會因為教了20幾年書,而不必從頭開始。

針對文化上的不均,錢碧琴表示她從來不用廠商提供的題庫、不收集也不用考古題,因為依賴這些來評鑑學生,結果是有錢上補習班的小朋友可以反覆練習來獲得優勢,對於沒有條件上補習的小朋友就不公平了!

「提早學習並不見得就是資優,升學率高也不見得等於優秀。」錢碧琴表示。

■人師的真實處境

錢碧琴認為目前學生學習的管道很多,因而老師逐漸不再是惟一的知識來源,人師反而是未來的趨勢,主要的工作是統整學生學習以發展能力。

對現職老師而言「學習是一件很沉重的負擔」,黃美月表示,外界對老師的期望愈來愈高,而老師也希望把事情做好,但新事物不斷推陳出新,老師被迫愈學愈多,時間真的不夠用了!

但侯雅齡指出,老師對學生的學習負責,只能針對學生的程度,設計適合學生的教材,外界的教育期望再高,升學主義再怎麼擠壓,也不能改變這樣的事實。

徐祖誠曾經讓學生上網來寫作業,結果一班35個人,只有5個人完成,其他學生沒有電腦或印表機。

侯雅齡認為老師的時間嚴重不足,而且被切割得很零碎,只有回家或假日加班才會有完整的時間,她說目前忙著新教材的設計,一方面又掛慮舊教材的創新,然後還有許多學校的公務來「拜託」,她只好要求排課儘可能給完整的時間,「給我時間,我就做事──只要完整的二節的空堂就可以做很多事了」。

徐祖誠也指出,在每週22節課的現況下,還要資訊融入教學,網頁做出來一定連用3年,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去更新。

可是外界不但不理解,還誤會老師有假期、很輕鬆。侯雅齡說,當認真做的人,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時,聽到外界對老師的誤解,真的很令人沮喪。

■人物小特寫

pih11181林素文(景美國小教務主任)

林素文曾任教公館國小,她說在公館國小,老師講話都要「很專業」才行,需要去說服家長,才能得到助力。當她調到景美國小來的時候,大部份家長是在夜市裏求生存的,和公館國小很不一樣。但無論如何,林素文認為,學校裏有優勢的人要能夠分享,教育環境才可能會好起來。

pih11182黃美月(公館國小註冊組長)

「當老師,自己沒有一點東西是不行的」黃美月說,雖然她因為兼任行政職而減課,但其實上課雖少,準備的時間一樣多。她自認上課是很有趣的事,而且網路上資訊充足,教學素材很多,真正的問題是老師時間不夠。

pih11183徐祖誠(台北市興福國中教師)

徐祖誠表示,教改有許多矛盾的現象,例如建構式數學,原本不准背九九乘法表,但又發現學生算得太慢,又要恢復背九九乘法。教科書也一樣,一下子要開放,一下子又要恢復統編本,這根本是拿小孩當白老鼠,高層都不曾說明白。

pih11184侯雅齡(台北市興福國中教師)

侯雅齡是台北市自主學習方案第一屆的學生,當她從師大畢業後,到學校服務時,教的是最後一屆「自學班」,她自覺國中時很快樂,因為正常教學,德智體群的課,該上都沒有漏掉一堂,但升上北一女之後卻很苦,但終究自己是一路走下來,學會了自我安排、做選擇等更為重要的能力。侯雅齡十分關注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她認為興福國中像是沙漠中的小綠洲,希望不要被升學主義打敗。

pih11185錢碧琴(台北市興華國小教師)

錢碧琴擁有22年的教學資歷,剛開始執教是在雙溪國小,當時當地家長生活很苦,她住在當地,下課和學生玩成一片。家長十分支持老師,曾經有學生上課時意外受傷,她緊急處理得當,家長十分感動,後來每年都會向她表示謝意。但她也有當年的學生因案入獄,這學生經常打電話給她訴苦,她很心疼。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