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11/20/2003》 |
本期內容 | |
他山之石 | ◎ 台灣立報電影座談會 |
《我們這一班》觀影座談:誰是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
辦教育 我勢在必行 | |
編譯 |
賴明芝 |
主持■魏瀚(台灣立報社顧問) 參與■陳寶鈺(公館國小校長) 莊乾淇(興福國中校長) 張勳誠(景興國中校長) 傅金匙(景美國小校長) 葉國煇(興華國小校長) 廖碧雲(萬芳高中學務主任) (依姓氏筆劃排列) 紀錄■陳香君(台灣立報社社長秘書) 攝影■廖志豪 時間■2003/11/12 pm7:40~9:20《我們這一班》觀影座談:誰是孩子生命中的貴人?辦教育 我勢在必行大多數的校長除了教育行政經歷外,同時也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深諳師生關係之箇中三昧,校長們除了肯定每一個教師都可以扮演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對學生的影響深遠之外,也給了良好的師生關係一個完整的背景圖像,例如尊重、和諧的校園氣氛、親師合作的傳統等等,畢竟校長們站在行政的立場,平日裏除了教學專業的領導,更要兼顧家長的要求、政策的規定,甚至於學校氣氛文化之發展經營。■從《我們這一班》看師生關係 觀看電影之後,興福國中校長莊乾淇想起該校一名跨區就讀的學生因故要轉學,由於該生與同學相處融洽,所以導師答應同學該名學生轉學時,一定會讓大家知道,讓大家有機會和他話別。但該生母親替其辦理轉學手續之日,導師因事請假,轉學手續就這樣一路通行辦竣,導致該班學生對導師頗不諒解,認為老師食言,經多方說明解釋才平息風波。 曾經擔任訓導工作多年的莊乾淇,亦曾被質疑賞罰不公,偏頗某些「好」學生,但經曾經「調教」過的校友力駁,才釐清事情,也讓他更加要求自己處理任何事都應力求公正、透明。看完《我們這一班》,再加上自身的經驗,莊乾淇認為師生互動應該更溫馨、更關懷、更設身處地,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且能促進亦師亦友的互信情誼。行政儘管對學生有不小的影響,但老師跟學生的互動更直接而親近,更應用心經營。 興華國小校長葉國煇則對影片中真摯的友誼及師生情有深刻印象。尤其是劇中老師「俠客」與老友羅伯相見互諒那幕,顯示老師若因有過相同的生命經驗,就能用同理心包容學生。反過來說,老師的一言一行,學生也都看在眼裡,也對他們日後的影響深遠。 景美國小校長傅金匙則和小女兒去觀賞電影,她看到了純真的友情和穿針引線的教師角色。她表示,電影中一群孩子為了拯救同學,而在合唱團公演錄影前落跑,老師雖然不悅,但仍能平心靜氣地了解原因,對學生曉以大義,她深思自己是否也能在學生犯錯時,忍住脾氣耐心傾聽學生的聲音。 傅金匙回想自己生命中,有許多貴人老師相助,才得以發展,因為他們過去的教導,對她現在不論在行政或教學,都有極深遠的影響。她認為擁有「生命的經驗」的老師必更能夠體諒與關懷學生,帶給學生深刻、感動的師生互動。就像影片中的「俠客」因為曾經有過痛苦的師生經驗,所以更能包容孩子。 ■行政影響範圍雖廣 不如師生相處直接 萬芳高中學務主任廖碧雲從事教育工作多年,一直都兼任導師工作,雖然覺得很辛苦,但是很享受和師生共處的快樂。廖碧雲相信,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她從萬芳高中前校長周麗玉身上學到要對孩子視如己出,對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學生不斷地付出愛心、包容。 但廖碧雲也感慨,儘管老師願意付出再多的愛與關懷,但無奈資源有限,她遇到有急難的學生時,通常只能向同事老師們尋求援助,但總不能一直如此,所以她在平日即倡導愛心捐助,希望儲存一些愛心,幫助有需要的學童。 時代不斷變遷,景興國中校長張勳誠對師生關係的改變,也有獨到的觀察。張勳誠表示,從巨觀的層次出發,教育基本法使家長可以直接參與教育,且因取得知識的管道多元,師生互動的模式自然也會多樣化。微觀來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永遠存在著個別差異,張勳誠建議,要使師生互動更理想,外在環境一定要能夠配合。 ■教師的專業, 必須得到適度的尊重 本報座談會參考用的提綱中提到「除了【課程與制度】變革的教改論辯外,還有什麼可以讓【師生關係】更理想的方法?」張勳誠指出,這樣的提綱是「不符合邏輯」的,因為他認為,「課程與制度」與「師生關係」都是手段,教育才是目標。 張勳誠並以條列方式指出,教師的專業必須要能得到尊重,因為教育就是一種專業,教師的尊嚴應該被維持。其次,鼓勵家長的參與,但要適度,過度的參與可能變成干預。再者,校園氣氛的孕育也是極為重要,再加上行政民主,以多元、開放、參與式的方式增加互動。 此外,張勳誠也強調,校園的硬體設備也不容忽視,不管是辦公、休閒或軟體的提供都應充足,讓教師擁有相當的資源可以隨時加油。 除了外在的配合之外,教師本身也應反求諸己。張勳誠認為,身為一個教師,即便有偏好喜惡,都應秉持教師的「專業」面對。除了不斷地充實自我之外,更要清楚教師的尊嚴是贏來的,不是爭取或求來的。對學生要能有專業的指導,並能做好方向的導引。與學生的關係要恰到好處,「亦師亦友,合而不流」,又能嚴而不苛。 ■孩子的眼神「比狼還銳利」 此外,教師為扮演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學問更應該淵博,才能幫助學生獲取更多元的知識,張勳誠主張,教師須靈活運用下列三種後現代理論的實踐與調和: 首先是「邏輯實證論」,就是依法行政,任何事都要講求事實與真理;其次是將「詮釋學」融入師生相處中,運用詮釋學去理解學生的行為;最後是「批判理論」的實踐。 張勳誠指出,當前政治人物給民眾最錯誤的示範,就是濫用批判理論。批判理論的基礎即是「反思」,凡事由自身先做起,這樣的實踐方式亦可訓練思維由垂直走向水平,廣度與深度都兼顧。 張勳誠認為,教師的「敬業」,是將教育當作一種志業,亦即「沒天沒地」的付出,有了這樣的體認,並輔以愛與包容來對待學生。他覺得孩子的眼神「比狼還銳利」,老師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的眼中,感受在心中,不能不謹慎。 ■孩子有犯錯的權利 但是無論如何,老師都不應忽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質。張勳誠認為,誠懇對待,進而產生信任,這是師生關係的原點。但師生相處應該在嚴謹中有幽默,「孩子有權利犯天大的錯」,但老師有義務妥善處理。 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張勳誠並不認為教育工作者能夠做到「公平」,或許反而應該有「因材施教」的不公平,以對應學生個別差異所造成的不同需求。只是張勳誠也坦承,公不公平的拿捏,的確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此外,身為導引人,絕對不能沒有自信,教師若無自信,對學生和老師自身都是很有風險的。 公館國小校長陳寶鈺認為生而為人,父母是不可選,但環境卻可以造就不同的人,創造不同的機會。但不管如何,老師都應該喜歡自己的工作,師生的互動微妙,老師不應該因為自己的偏好而影響學生。因此每次設計教育活動時,陳寶鈺都會思考,孩子需要的是什麼?不斷地反思活動的規劃與執行是否真的給了孩子所需要的。 ■「分數」不是永續的價值 莊乾淇則認為,因為角色不同,行政工作所訴求主軸在「公正性」,教師則應著重於「適性」發展。師生關係的發展基礎在於「多元價值的肯定」,他呼籲老師和家長應該捐棄「分數至上」的迷思,「分數」至多是階段性的表徵,而不是永續的價值,因此要不吝給予孩子讚美、鼓勵,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先生,就是一例,因為中學導師一句讚美的話,造就他一生最亮眼的價值。莊乾淇更強調,孩子的「聲音」基本就要被尊重,被傾聽才能被理解,相對地掌握資源的大人,更要「謹言慎行」,師生的互動才能發展良好。 ■社會多元化 教師多樣貌 傅金匙舉例表示,自己女兒因為高中音樂老師的指責與批評,對音樂產生恐懼與排斥,到現在都會說「我最討厭音樂課了!」,讓她覺得很心疼與不忍。但傅金匙也深刻感受到,教師背負著文化上不可承受之重,在傳統形象上,教師是難以認錯的。只是老師也是個平凡人,犯錯並不可恥,若老師能適時放下身段,對校園氣氛的營造也會很有幫助;況且老師的一句話或一個眼神,都可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結果。 廖碧雲則認為老師應該像個「明星」,老師應該是具有專業,且擁有屬於個人獨特的人格特質。對於現今的教師遴選制度,廖碧雲感嘆,雖然經過考試篩選的教師都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但考試高分的老師卻不一定知道如何教育、指導學生的生活。比較現在與以往的教師,廖碧雲覺得過去的師資教育教穩紮穩打,她不諱言如「人格教育」等看似八股,但這樣的訓練對社會仍是極為重要,但如今已式微。她期待教師除了課堂上的指導之外,也應教導學生生活常規的學習,而不是把人格教育的養成當作特定人士的職責。 和廖碧雲一樣,肯定人格教育的重要性,陳寶鈺認為老師的「EQ」相當重要。老師也是一般人,容會有不足之處,但EQ一定要高,才能彌補自己的缺點。陳寶鈺認為對於老師的幫助,學生一定點滴在心頭,會對學生產生內化的作用,所以人格教育的培育更是不容忽略。幫助孩子找到所需,了解世間的道理和人生的目標,並且協助家長與孩子及老師對話,也是刻不容緩。 莊乾淇(興福國中校長) 「我們有好多個婆婆!」面對現今的教育生態,多元的聲音,儘管有許多理想去推動,但是因為面對掌握資源的「事主」有好幾個,每個的想法又大不相同,校長的權責也不相符,莊乾淇感嘆:「好媳婦真的難為啊!」但儘管如此,他還是朝著「造己益之最,揚公益之極」的辦學理念前進。 陳寶鈺(公館國小校長) 「教育是不斷付出與感動的歷程。」陳寶鈺表示,外在環境、制度及思潮都不斷在改,老師的「心」也要跟著改——要懂得接受孩子的個別差異。她指出喜歡自己工作的老師能夠分享孩子的喜悅,上班就不是痛苦的煎熬,因為師生關係是微妙的,時常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回饋。 傅金匙(景美國小校長) 談到女兒因為高中音樂課的不愉快經驗,傅金匙有些哽咽。感性的她,對於校規的制定與執行有深刻的體會。看到《我們這一班》片末,校長決定收養狗並且修改校規,允許師生可以在校園養狗,傅金匙表示,目前的校規,管理的作用遠大於陶冶與影響學生的人格,對於校規規定的「合理範圍」,尺度如何拿捏,傅金匙認為雖很難判定,但總希望能為學生帶來最好的學習效果。 張勳誠(景興國中校長) 呼籲老師要尊重學生個人特質的差異之外,張勳誠更提醒教師的閱讀不應該只是侷限教育類的叢書,應該各方面都要涉獵,學習以多元的角度思維,也能給予學生更多樣的知識。 葉國煇(興華國小校長) 葉國煇認為教育工作者「用情要深!」,除此之外,還要有專業,而專業就是在工作上,捐棄個人成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和傅金匙一樣,葉國煇對影片中校長收養狗的那一幕頗有感觸,葉國煇認為教育孩子,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心」,方法要彈性改變。 廖碧雲(萬芳高中學務主任) 自承自己對學生頗有「婦人之仁」的廖碧雲,認為很能夠耐受學生的頂撞。雖然目前擔任學務主任,但她笑說自己或許更適合當輔導老師,她記得在當學生的時候,父親不吝惜金錢,給她最好的學用品,深刻體悟到父親對於女兒學習的重視。她認為教師的所有作為,都會影響學生,所以不斷竭盡所能地付出,希望每一個在不同的社會處境下的孩子,都能獲得最適合的照顧。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