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魅力新故鄉0020期
新故鄉
Eye-Catching New Homeland
     
電子報 0020期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阿淵俱樂部

--內加道樸素藝術體驗營

 
學員們就近利用各種自然素材,發揮創意,創作出逗趣又生動的造型藝術。  
(攝影/顏新珠)
 


  天真純樸的藝術,「樸素藝術」是根據英文Naive Art 翻譯而言。「樸」是指剛砍下來還不加工的原木;「素」是指剛織成未經染色的生絹,因而「樸素」一詞,即帶有未加工、無巧飾、天生自然、原始純真的意義。

  九十二年十一月的深秋,一場美麗樸素的邂逅,在魚池鄉共和村內加道社區展開。社區的居民扶老攜幼,來到村廟加德宮廣場前,開始二天一夜的創作接力。
  在我們生活環境中最親切最普遍的材質,透過我們的巧思,或雕琢或彩畫即可以成為一件美麗的作品。這一場活動中,社區邀請藝術創作者陳明德、鄧文貞以及林貴老師,帶領社區居民,分為造型藝術、平面創作即石雕體驗三組進行創作。

 
 
  「藝術創作不是藝術家才有的權利,貼近樸素藝術創作,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藝術創作者。」在藝術家黃圻文的開場下,先向從未嘗試創作的社區朋友們,進行創作前的思考解放,但大家還是有點躊躇,沒關係先到山林裡找材料。
  廟旁的舊道上,大家不是撿樹枝、枯木就是搬石頭、石版,不一會兒的功夫,桌上已經備滿各式素材,小朋友更是撿了好多的種子、果夾、檳榔等,「這一個石頭像人頭,我要刻它;這個石版可以刻一條魚;這果夾拿來作衣服;竹根可以做昆蟲的身體;檳榔還可以做胸部的造型…。」開始激發出對物體的想像與組合。
  一群婆婆媽媽拿了預先準備好的木板,在老師的帶領下,開使用鉛筆作畫,阿媽說「這個比較簡單,畫畫我會。」老師說畫好了以後要雕刻,然後作成版畫。
  剛開始總是比較難下手,前面將近二個小時,可以看得出來大家都在猶疑該如何動手,畢竟跨出第一步,需要一些勇氣。反倒是小朋友開始胡搞瞎搞,不是的,天真的他們,思考中沒有束縛的隨意拼裝繪畫,這一點看在老人家眼裡,陪著孫兒,也開始放手嘗試。村子裡的余家妹子,帶著先生、小孩還有爸媽,全家族出動,一時間可玩瘋了;江標阿公今年六十五歲,想想林淵開始刻石頭,也正是這年紀,我當然也可以,一個人挑了一顆大石頭,在一旁就認真的刻了起來。
  直到太陽下山天色暗沉,廟前還是一堆不願停歇的樸素藝術家,因為才第一天大夥已經陸續產生出作品,很多人一生中的第一件藝術創作。阿火為大家準備了豐盛的烤山豬大餐,飯後相約明天還要繼續來創作,今天作造型創作的,看到石雕好玩,還說明天要跨組;畫畫的阿媽說,明天跟孫子來玩造型創作。
 
  林貴(右一)是林淵的兒子,繼承父志長期從事石雕創作。此次營隊帶領大小朋友體驗石雕創作的迷人之趣。
 
 
(攝影/顏新珠)

 
       
 
  阿嬤們的畫作上佈滿了她們的生命記憶:古厝、老狗、扁擔…在在地呈現出樸素藝術創作中農庄的生命力。
   
(攝影/顏新珠)

  社區三十多人的參與,二天下來算一算,少說也有五、六十件作品,這裡有太多人的第一次創作。第二天下午的發表成果,另一波高潮開始,造型組千奇百怪的創意,利用山林材料組合成抽象的人物、昆蟲,有些小朋友的想像力豐富,作品不說還真看不懂;版畫的豐富色彩與
 
圖樣更讓人眼睛一亮,阿媽的古厝、家裏的小狗、自畫像通通登場;石雕組的作品更是充滿豐富誇張的造型語彙。七十多歲的林益木阿公還說,改天也來刻一顆更大件的石頭,放在廟旁作紀念。
   內加道社區的樸素藝術體驗營,牽引出居民創作的新想像,村子裡頓時彷彿誕生出一個個樸素藝術家,彼此廖淵、顏淵、張淵、唐淵、陳淵、蔡淵……的互相稱呼著,「阿淵俱樂部」內老老少少的樸素藝術家,散發著如林淵般自得其樂的喜悅。
 
(撰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研究員孫崇傑)

訂閱 魅力新故鄉: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電話:049-2422003
傳真:049-2422018
545-南投縣埔里鎮北澤街41號
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