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第九十六期 2003.11.28〉


       期待一個更健全的媒體環境…


~.~.~.~.~.~.~.~.~.~.~.~.~.~.~.

˙訂閱人數: 28,658 人

˙ 「媒觀e網」 : http://www.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 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本期精華》============

◎【媒觀訊息】:民間觀點看電視 兒童、老師、學者提出建言

◎【媒體觀察】:何必錦上添花(管中祥)

◎【媒體觀察】:公共論述 只能比爛(張錦華)

◎【媒體觀察】:獨家新聞救媒體(羅世宏)

◎【媒體觀察】:新聞 儼然瘋狂單元劇(阿堯)

◎【媒體素養】:孩子,我的心正為你淌血(陳藹玲)

◎【媒體活動】:傳學鬥《媒政經》外部讀書會

◎【媒體大小事】:2002.10.30 - 2003.11.28


===========《編輯室序語》============


 九十二年電視金鐘獎與媒觀優質節目五星獎相繼舉行,閱聽人監督
媒體聯盟接連出擊點名不當節目,非常光碟風暴等新聞如同連續劇般
天天上演……,在這入冬的十一月之際,台灣的媒體環境顯得是格外
地「熱鬧」!

 日前天下雜誌調查也指出,政治人物和媒體是「教壞囝仔」的最大
不良示範。先不論政治,打開電視螢幕近百個頻道,又有幾個節目能
讓我們賞心悅目、增長見聞?就連成年人看了都搖頭的節目,更別說
是要給青少兒觀看的電視節目了!

 媒體觀察基金會於十月初發布「九十二年第四季兒童暨青少年優質
電視節目評鑑結果」時曾指出,時下有四個普遍存在於青少兒電視節
目中的問題:

 (一)性別角色仍不脫傳統刻版印象;
 (二)找不到適合的兒童趣味:不是流於低俗的成人笑話,就是表
    現過於幼稚化;
 (三)選材與表現上仍以都會兒童為主,有城鄉差距;
 (四)外製節目太多,尤其充斥美日文化,本國製作的節目不足且
    資源有限,造成內容不夠多元,也難以創作出開展本土文化
    特質的作品。

 這不止是青少兒電視節目中的問題,更該說是所有電視節目單位所
該關注的問題。

 我們不要只會使用扒糞題材的電視節目,更不要只會譁眾取寵的電
視節目。當然,我們也不是只要溫馨感人、忠孝節義教化人心的節目,
而是希望有更多元、更適合青少兒觀看的電視節目。

 衷心期許,我們能早日見到一個更健全、更美好的媒體環境!


~.~.~.~.~.~.編輯室小啟~.~.~.~.~.~.~

 一、因基金會會業務人力調整緣故,《媒體觀察電子報》自即日起
   更改為「不定期發刊」,媒體相關之新聞、活動及媒體評論等
   資訊,歡迎讀者隨時至「媒觀e網」網站瀏覽。

 二、日前「媒觀e網」網站上有使用者發表《「公有」不應是解決
   公共電視問題的萬靈丹》一文,由於系統資訊讀取有誤,作者
   名稱並未顯示出來,如原作者見此訊息,煩請再撥冗來信告知,
   以便將該篇評論文章刊載上網。

──────────────────────────────
★「媒觀e網」主題討論區

 如您對《媒體觀察電子報》的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您來信告知,
亦可上「媒觀e網」討論區與其他讀者交流。

 「媒觀e網」主題討論區
 http://www.mediawatch.org.tw/forum/category.asp#4


============《媒體觀察》============

     九十二年度兒童暨青少年優質節目五星獎大公開
      民間觀點看電視 兒童、老師、學者提出建言


 台灣兒童及青少年只能從電視中學習黃色笑話與暴力行為嗎?

 金鐘獎才落幕,由民間媒體監督團體──媒體觀察基金會──主辦
的「我愛電視,要你好看:九十二年度兒童暨青少年優質節目五星獎
頒獎典禮」熱鬧登場,頒獎鼓勵今年獲得五星獎的十三個頂級優質節
目,並公佈獲得四星半的節目。節目一開始,由政大熱舞社精采舞出
年輕人活潑的心靈;「心中心兒童劇團」演出行動劇,諷刺劣質的政
治口水節目、靈異鬼怪節目、灑狗血的連續劇、暴力色情內容對兒童
生活產生的負面影響。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以歌聲呼籲台灣社會應
關注原住民缺乏媒體資源的困境;最後,全體觀眾與媒體人共同上台
繫上各自的「電視祈願卡」,表達出「我愛電視,要你好看」的訴求。

 今年獲得兒童暨青少年節目五星獎的頻道,以東森幼幼台為最大贏
家,計有「哈姆太郎」、「嚕嚕米」、「天線寶寶」、「認識台灣系
列──小小地理家」與「YOYO DIY學園」等五個節目獲獎;
其次,公共電視以「天線寶寶」與「清秀佳人」兩個節目獲獎;
Discovery(動物星球頻道)也以「傑考溫闖天下」與「野
鳥世界」兩個節目獲獎;其他獲得五星獎榮譽的頻道與節目,包括:
迪士尼頻道播出的「動物真奇妙」、台視播出的「蜜蜜甜心派──幸
福好滋味」、華視播出的「哆啦A夢」,與民視播出的「超級變變變」
等節目。另外,有五十六個節目獲得四星半的評價,被推薦為值得兒
童與青少年觀賞的優質節目。

 媒體觀察基金會常務董事林孝信表示,「電視,是一個從搖籃到墳
墓,都在我們身邊的強勢媒介。我們每一位公民,都有權利收看到優
質的、多元的節目。」因此,媒體觀察基金會不只長期對電視文化提
出批判,也對優質節目進行推薦與鼓勵。與金鐘獎不同,這個由民間
監督與改革團體主導的評鑑與頒獎典禮,主要針對兒童與青少年收視
的電視節目,評鑑重點在於節目整體表現而非個別表演者。目的是希
望鼓勵頻道業者製播更多優質節目,以良幣逐劣幣的方式來改善台灣
的媒體文化。

 但是,今年報名參加評鑑的節目數量雖然增加,獲得五獎星的作品
卻銳減,正足以提醒各界,觀眾對電視品質的要求愈來愈高,「請電
視台不要再以觀眾愛看為藉口,製播垃圾節目」。

 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致詞表示,兒童花在電視上的時間比學校還
多,電視的功能幾乎大於正規教育體制,教育部將持續支持媒體觀察
基金會進行媒體文化與環境之改善。

 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林峰正表示,媒體監督與改革是長期的工作,
除了鼓勵優質節目外,更要以具體行動改造媒體環境,這項工作應由
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努力,而不只是仰賴資源拮据的民間團體。

 媒體觀察基金會諮詢委員管中祥教授特別以「尋找一個熟悉的自己」,
進行十分鐘演講,檢討兒童及青少年電視節目缺乏自製的現象,「今
天五星獎的大贏家是東森幼幼嗎?我覺得是日本節目才對。台灣的商
業電視台為了節省成本大量購買外片,如此一來,我們的兒童缺乏了
解本土文化的來源。因此,希望電視台除了引進優良節目之外,更要
加強自製節目,讓我們的兒童能在媒體當中找到熟悉的本土影像。」


 ■評鑑過程大公開:

 媒體觀察基金會主辦的「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評鑑作業已
持續進行三年,每年分四季進行,每季約有一百多支節目報名參加,
迄今已累計逾1100個節目,共推薦過近700個適合兒童及青少
年收視的優質節目。這項標榜民間觀點的評鑑作業,首先由業者針對
下一季新節目或持續播映之節目,提供錄影帶及文字企畫等書面資料,
報名參加;其次,透過由國中小學童、家長、教師、學者共同組成評
審小組,評選出適合兒童及青少年收視的優質電視節目;再由本會製
作當季的優質節目單,對外公佈,並發送至全國中小學及家長會組織,
並供民眾索取節目單。本會亦將評審意見滙整上網,不只提供民眾作
為收視參考,藉此進行媒體素養教育,也使業者能據此意見改善日後
節目之製播。


 ■九十三年度第一季評鑑即將展開

 九十三年度第一季的兒童暨青少年優質節目評鑑作業,已于九十二
年十一月十一日起接受報名,至九十二年十二月十日截止收件。

 同時,為了鼓勵業者製播更多關照弱勢族群、符合人權精神的節目,
促使電視節目更具備多元性與深度文化內涵,自下一季的評鑑作業中,
將增設「主題獎優質節目評鑑」,首季的主題是「台灣原住民族」,
舉凡相關題材之節目,皆歡迎報名參加。詳細評鑑方式已另發文各單
位進行。


============《媒體觀察》============

*作者:管中祥(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諮詢委員,世新大學廣播
        電視電影學系助理教授)

*主題:何必錦上添花


 「媒體觀察基金會」日前主辦「92年度兒童暨青少年優質節目五
星獎頒獎典禮」,會中頒獎給13個五顆星的優質節目,並推薦多個
四星半的節目。這是該會第三次舉辦這項活動,不過,與以往不同的
是,「媒觀」除了鼓舞,也指出四個兒童節目普遍存在的問題,其中
包括性別角色不脫刻版印象;找不到適合的兒童趣味;選擇題材仍以
都會兒童為主;外製節目太多,充斥美、日文化,造成內容不夠多元,
也難以創作出開展本土文化特質的作品。

 的確,台灣播出的兒童節目大多以成人觀點,或依商業行銷目的來
設計,因此,道德教化的商品化問題亦顯現在節目中。不過,若從這
次被推薦的名單來看,不論是卡通、兒童、社會教育、綜藝、戲劇,
幾乎都是美、日天下,13個被選出的5顆星的節目,只有3個是台
灣自製的。

 不曉得是台灣自製節目的競爭力較差,還是評審有其獨到標準,但
國內電視頻道自製節目比率越來越卻是個明顯事實。主要是因為外購
影片的成本較低,對營利為主的電視台而言比較划算,例如,一集
「寒夜續集」的製作費250萬元,其實已可購買一檔日、韓劇,電
視台算盤一打,「如何省錢」當然比是不是「自製」或「本土化」要
來得重要。

 媒體除娛樂功能外,更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通道,也是與世界交流的
中介。例如:透過知識性的頻道,可以了解埃及古文明;經由新聞報
導我們知道美國出兵侵略伊拉克;另外,還可以從戲劇了解各國文化
背景與傳統故事;而卡通更是各國兒童的共同語言,因為許多國家的
小孩即使不認識自己的鄰居,卻都認識皮卡丘、哈姆太郎。因而,媒
體讓不同世界的人有了認識彼此的機會,開啟共同話題,而全球化的
媒體形象更成了世界的共同記憶。

 但是,如果有一天,有位外國朋友問我們說:妳們的電視節目有什
麼特別的嗎?和其他國家有什麼不同嗎?你們有自己獨特的電視記憶
嗎?我想這時候可能很多人會傻眼。

 就像媒觀在這次活動新聞稿所說「電視是一個從搖籃到墳墓,都在
我們身邊的強勢媒介,我們有權力收看優質的、多元的節目」,然而,
既是「優質的」,電視台就該給本地的媒體工作者在非營利目的情境
下,有更多機會生產自己的優質節目;既然是「多元的」,台灣的影
像就不該在全球媒體中缺席,否則,台灣觀眾只能收看「多元」的外
國節目,而沒有「多元」的自己。要不然,以後這樣的獎項就直接頒
給國外製作公司,實在沒有必要為本地的媒體買辦錦上添花。


============《媒體觀察》============

*作者:張錦華(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主題:公共論述 只能比爛


 非常光碟事件引起社會極大爭議。新聞局政策大轉彎之後,表面上
似乎放寬了言論自由的尺度,應該得到社會的肯定;但是,朝野立委
卻提出了更多的質疑,除了適法性的疑慮之外,似乎大家對這樣的言
論自由是否會造成更大的傷害,顯得十分的焦燥。本文希望指出的是,
這樣的焦慮其實是來自於對大眾媒體的影響力,以及對於低俗的公共
溝通品質感到不安。

 從法律層面來看,法治國家就是依法行政,廣電法及其細則明文規
定廣播電視節目(包括錄影帶,影碟)不得「損害國家利益,政府法
令,煽惑他人犯罪,傷害兒童身心健康,妨害公共秩善良風俗等」,
這個規定就是針對廣電節目的內容所訂定,並沒有例外條款,無論是
不是公共論述,都不可違反。所以,新聞局宣稱只要屬於公共論述範
圍可免送審,難道是允許影帶節目中可以肆意傷害兒童身心健康或妨
害善良風俗,甚至違反政府法令嗎?

 新聞局宣稱,如果影帶中指涉的個人自覺權益受到侵害,可以循司
法途徑救濟,表面上似乎仍維護了個人自由權利,但是,這其實混淆
了個人自由與媒體自由的分際,也是對大眾媒體的本質認識有誤。

 我們必須認識到,由於大眾媒體具有大量公眾曝光效果,所以訂有
相關法規做較嚴格規範,因為其造成對社會或個人的大量傷害,是遠
遠超過人際傳播的影響的。同時,由於大量再製可能產生的暴利,如
果沒有較嚴格的法律規定,就很可能促使個別的產製者任意傷害社會
和個人權益來謀取私利。例如,非常光碟趁著執法模糊之際,早已洛
陽紙貴,暴利入袋。結果,「言論自由」所保障的卻是媒體製造者大
量傷害其他個人和社會的自由。

 非常光碟所引發的問題,其實還不僅是光碟沒有送審,或是光碟內
容可能妨害個人名譽等問題。讓社會大眾隱然難安的,更是這個系列
的光碟所顯現的「公共論述」的品質。當代重要的政治思想大師哈伯
瑪斯就指出,人類的基本溝通理性是希望追求真實的、真誠的、合宜
的、能互相理解的對話,才能提升民主生活的決策品質。

 如果以此觀點來檢視非常光碟中的內容,僅就目前的討論來看,實
有不少對個人的負面而缺乏事實的指控、侵犯隱私的不當指摘、甚至
對女性公眾人物身體器官的不雅污辱。這些內容違反了人類的溝通理
性,也傷害了這個社會的公共溝通品質。

 也許有人會說,就是因為主流媒體中的溝通品質也太差,所以才有
非常光碟的嗆聲。我想很多人都會同意這一點。不過,我們的媒體只
能比爛嗎?別人不好,難道我們就不能好一點嗎?我們的公共論述只
能向下沈淪嗎?

──────────────────────────────
★相關評論:

 非常光碟的真相與假象(魏玓)
 http://www.mediawatch.org.tw/comment/writer0001.asp?id=184


============《媒體觀察》============

*作者: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主題:獨家新聞救媒體


 對新聞媒體來說,獨家新聞的重要性,大概只有深度報導差可相提
並論。不過,在台灣,不比其他國家,獨家新聞實在是沒什麼價值,
因為台灣的新聞媒體似乎不習慣給對手媒體或其他媒體該得的「分數」
(credit)。

 此話怎講?比方說,一則經過長期佈線調查的內幕新聞,好不容易
在某一家媒體率先見光之後,跟在屁股後面報導這則新聞的其他媒體
往往會說「有媒體報導…」,而不說「(比方說)最新一期的《南主
角雜誌》的報導指出…」,或是「根據昨天《中國時報》的一則獨家
報導…」。同質性高、相互競爭的媒體之間,例如日報之間,用這種
方式迴避提及「友報」名稱,固然可以理解,但仍然顯得器小。其實,
對一家報紙來說,不願承認某一則新聞最早來自另一家報紙,只敢遮
遮掩掩地說「有媒體報導…」,實在是不夠光明磊落。何不乾脆用媒
體常用的報導方式,就說「根據一家不願透露名稱的媒體報導」算了?
獨家新聞貶值速度超快也就罷了,台灣的新聞媒體彼此不承認對方的
獨家新聞,結果就是造成台灣的新聞媒體在實際操作上,變成根本沒
有所謂獨家新聞可言。

 台灣的新聞媒體有競爭卻少見競爭帶來明顯進步,獨家新聞之快速
貶值,甚至根本不被同業承認,莫非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一家新聞媒體要取得獨家新聞,大概有幾種可能,這裡說說其中兩
種:第一種是記者不辭辛苦長期追蹤某些新聞線索,終於一朝水落石
出,翻牌見真章;第二種是新聞同業和稀泥,不願得罪權貴人士,幸
得記者深入瞭解內情,並且終於通過媒體內部重重守門關卡,有勇氣
地報導出來。不管第一種或第二種,獨家新聞對民主政治或人民知的
權利都有很重要的貢獻。不過,如果有一家報紙這麼辛苦卻只能過幾
分鐘「獨家」的癮,因為不一會兒有線電視新聞台就會跟進說「有媒
體報導」,並且毫不臉紅、一五一十轉述你辛苦得到的獨家新聞,或
是第二天也會有友報跟進報導卻完全不提這則新聞是你獨家報導的,
想想看,還會有人要費辛苦、有勇氣去採獨家、報獨家嗎?

 獨家新聞的成本高,風險大,但物質上的投資報酬卻有限,甚至連
聲譽上獲得肯定或承認都談不上,試想還會有媒體願意努力「走自己
的路」嗎?一窩蜂瞎起哄報導「白癡兒子亂倫母親」、「高中資優生
嫖妓」,不是更便宜省事又安全嗎?這也難怪台灣的新聞同質性這麼
高。解決之道,唯有要求新聞媒體建立新的「行規」,大聲告訴讀者
觀眾,哪一家媒體提供了獨家新聞,千萬別再說「有媒體報導」了。

──────────────────────────────
★關於媒觀評論投稿:

 媒體評論專區是一個提供「媒觀e網會員」發表文章的網路平台。
期望透過您對媒體銳利的觀察文章,使更多人更關心台灣的媒體,進
而讓台灣媒體改革更上一層樓!

 我們會將「評論投稿」的佳文,刊登在媒體評論專區中,並精選出
二至三則文章,刊登在每兩週發刊一次《媒體觀察電子報》中,提供
網友瀏覽分享。媒觀編輯室對來稿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感
謝您的投稿參與支持!


============《媒體觀察》============

*作者:阿堯(媒觀讀者投稿)

*主題:新聞 儼然瘋狂單元劇


 一個不入流,自己想出來的不好笑笑話:

 為什麼2443號房搖頭性愛Party被警察抄很可惜,猜一部
電影?


 檢警雙方齊力斷金在凌晨時分荷槍實彈破門而入,衝進了「2443」
這個全國一夕之間都知道的高級房間,掀開了五星級飯店的金玉其外,
揭露了男男女女的性愛糾纏、搖頭晃腦、煙蘊瀰漫,這兩天全國有看
報、沒看報有看電視的老百姓都在猜想「那條斷掉的黑色丁字褲是誰
的?」……

 又有搖頭Pa被抄了。其實也不是什麼大新聞,在晚餐時間看到每
一家新聞台都發瘋似的報導這一則新聞,同樣的一個畫面可以分割成
四五則新聞,如果是用不同角度來看這件事情的話,那就算了,可是
好像不是,一樣的畫面播來播去,看這件事情的角度好像都一樣,每
一新聞台說的話也都大同小異。看到各家主播無不興奮的手舞足蹈帶
我們「細細回顧」這一則新聞,企圖再現這一場猶如「現代鴉片戰爭」
的社會事件。畫面不夠,沒有關係,還有動畫呈現,三度空間的立體
事件化成二度空間的平面再現,在電視上看到面無表情的動畫人搖著
頭,「這個動畫人不是上一則不相干的新聞才用來跳樓嗎?」,正納
悶著,主播還是很興奮的提醒我們下一節新聞還要再看一次,做為觀
眾的我看著看著,都無奈的搖起頭來。

 五星級飯店搖頭派對事件就像是種八卦傳奇故事一般在新聞媒體中
蔓延開來,並在我們的真實世界裡發生效應,與閱聽人對話。作為社
會事件、社會新聞的搖頭派對在媒體的守門及包裝再現下變成了近來
最為誇張的社會事件。「五星級飯店」、「毒品」、「黑道」、「搖
頭丸」、「性愛派對」,這幾個「符號」在媒體的包裝下以一種約定
俗成的敘事方式在我們面前呈現開來,閱讀搖頭社會新聞我們會有一
種「搖頭=黑道=濫交=犯罪」的直接聯想,而從新聞媒體既定呈現
的敘事架構來看,我們也只會有這樣的聯想。當然搖頭丸有他背後的
社會學論理作為討論的基礎,在此不述。這裡我們要關心的是,我們
怎麼閱讀社會新聞,在閱讀社會新聞之後我們得到什麼?

 長久以來社會新聞的呈現手法多著重在犯罪事實的重現,對於犯罪
過程鉅細靡遺的真實再現好像變成了新聞記者的終極努力目標,我們
可以在報紙、電視新聞中看到各家媒體對於犯罪社會新聞無不卯足了
勁來做現場的重現、重建,順序法、倒敘法、夾序夾議法、前呼後應
法……,在專業自居下,每段不為人知的黑暗往事都能撥雲見日,但
是記者終究不是檢察官,更不是法官,對於犯罪新聞的報導不能僅停
步於事件的重現,有了「資訊式新聞」(強調在訊息的單向給予)不
代表新聞報導已經結束,對於社會事件時序上的知悉只是認識社會、
瞭解事件的第一步,站穩了第一步,閱聽人才能朝無所偏差的瞭解事
件脈絡及其背後的社會構連方向邁進,閱讀社會新聞不能只是偷窺式
的瘋狂閱讀,因為這樣的閱讀就像是收看台灣變色龍等節目一樣,除
了讓閱聽人驚異連連、臉紅氣喘外,是一無所有,毋寧要從社會新聞
的背後耙梳出更多可以讓我們學習、讓我們關懷的東西,從社會病態
中獲得成長跟救贖。

 有一種感覺,我們的新聞就像是瘋狂單元劇一樣,對於社會事件的
報導打帶跑,呈現完事件罵一罵政府不負責任就算下檔,過不久之後
事件又發生,就再一樣模式重播一次,然後……。新聞媒體作為一種
人的知覺延伸,在製碼守門同時,有其義務更有責任用一種多元、關
懷、提供可對話的資訊而非只是以單純告知訊息的方式來做呈現,除
了事件重現更要有事後的省思跟關懷,讓閱聽人在閱讀新聞事件中除
了獲得資訊飢渴的飽足外,更有理性思辯、合理懷疑、大膽質疑新聞
(或是社會)的可能。

 但是在那之前,對於滿城風雨撲天蓋地排山倒海的瘋狂單元劇,要
當一個耳聰目明的閱聽人,我們還是要保持距離,明哲保身。

 至於開頭那個不入流,自己想出來的不好笑笑話,答案是:無間道
(無姦到)。

──────────────────────────────
★相關評論:

 政治風暴下的媒體公信力(烏咪)
 http://www.mediawatch.org.tw/comment/writer0001.asp?id=175

 新聞該不該娛樂化(mili)
 http://www.mediawatch.org.tw/comment/writer0001.asp?id=176


============《媒體素養》============

*作者: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主題:孩子,我的心正為你淌血


 這些年來,身邊的朋友紛紛把孩子送往國外就學,我的老大老二也
在差不多的年紀,但我堅持把他們留在身邊,因為我深信,身心都正
在展開巨變的青少年階段,最需要父母的引導。此時學習承受適當的
壓力,並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和社會,可以幫助他們有健全的人格和
韌性,面對未來。然而最近,我愈來愈不敢這麼想了…
    
 原因是我眼見台灣的孩子,過的日子正是愈來愈苦!
  
 除了上學、就是補習─考試、競爭、壓力;休閒時,就是無止盡的
物質誘惑,聲光刺激。還得全天候淹沒在「兒童不宜」的媒體環境中。
    
 富邦基金會最近公佈的調查顯示,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最喜歡的十大
電視節目,除了卡通,就是連續劇和偶像劇;我想,是孩子們的口味
成熟了,亦或沒有其他「選擇」?稍作調查,發現連最應該照顧兒童
的公視,都未善盡職責。
    
 公視雖然有些叫好的電視節目,但播出的時段集中在下午四點到六
點,要知道,孩子的作息早就和以前不同了(市調公司的收視率調查,
也證實全天中這個時段(4到18歲)觀眾的收視情況最差),此時
段他們不是在才藝班、安親班,就是在補習班。等做完功課想稍作調
劑時,除了卡通,就是連續劇了,還有什麼電視可看?(身為公視董
事,我要在此向全國兒童道歉。)

 想想,看口水戰、八卦和夢幻劇長大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呢?家長們隨著孩子一起煎熬,又是如何橫著心,要求孩子們默默忍
受,承擔壓力,好長大成為有用的人?
    
 我身為四個孩子的母親,心正淌著血!你呢?堅持要為這塊土地付
出,希望孩子也能有所貢獻的夢,可會成真?

──────────────────────────────
★關於《媒體see see 看電子報》:

 生活在資訊爆炸的社會,無時無刻,各種媒體訊息如洪流般入侵我
們的腦細胞。

 為積極強化閱聽人對於惡質媒體的抵抗力,富邦文教基金會自7月
份起,隔週週五發行《媒體see see 看電子報》電子報,從讀者熟悉
的生活話題出發,將各種媒體素養主題知識(如各式傳媒呈現vs性別、
刻板印象、色情、暴力…等多元議題的關聯),巧妙地融入日常人事
物及時事變化中,同時力邀名人開設專欄,以另一種通俗、生活化的
角度深入探討媒體現象,帶領讀者多看、多聽、多思辨!

 訂閱《媒體see see 看電子報》請至--

  http://www.fubon.org/index.asp


============《媒體活動》============

◎《寂寞的撫慰》攝影展-鄧南光、潘小俠、林柏樑、何經泰、劉清儀聯展

 時間:2003/11/28 10:00 ~ 2003/12/02 20:00
 地點:春鳳樓(台北市歸綏街194巷5號,近民生西路和延平北路口)

 詳情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activity/activity.asp?id=123

──────────────────────────────
◎2003台北國際廣告影片展

 時間:2003/12/03、10、17 19:00 ~ 22:00
 地點:台北戲棚。台泥大樓三樓士敏廳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13號3樓)

 詳情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activity/activity.asp?id=108

──────────────────────────────
◎傳學鬥《媒政經》外部讀書會

 時間:2003/12/06、20,2004/01/03 14:30 ~ 17:30
 地點:人性空間(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60巷7號)

 詳情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activity/activity.asp?id=130

──────────────────────────────
◎台灣電影未來與展望座談會

 時間:2003/12/06 ~ 2003/12/07
 地點:台北君悅飯店(原凱悅大飯店)

 詳情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activity/activity.asp?id=126

──────────────────────────────
★更多的媒體活動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activity/act_index.asp


===========《媒體大小事》============

◎小雲身家資料全都露 媒體涉違法 兒童局調查


 今年十月間在台北市內湖區大賣場吃住的小雲,因為觸犯少年事件
處理法,目前正由司法體系安置輔導;不過,因為傳出生母許純美有
意認養,新聞媒體曝露其照片及身家背景。內政部兒童局廿七日建議
法務部依法處理,善盡兒童保護責任。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797

 【2003/11/28 民生報】

──────────────────────────────
◎搶新聞 應盡社會責任


 媒體社會形象之所以不斷沉淪,有時確實是因為媒體為了搶新聞而
未顧及社會責任所致。以新莊警分局男扮女裝辦案為例,警方才剛開
始做,都還沒抓到人,媒體就將之披露,還將偵查員化妝欺敵的面貌
拍照公開,歹徒看到後心存戒心,警方往後要抓人一定不容易。媒體
何不等到警方逮捕到搶嫌再來報導,是否更有意義呢?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793

 【2003/11/27 中國時報】

──────────────────────────────
◎播非常報導 新聞台熱戰


 「非常光碟」廿五日成為各新聞台的競爭焦點,你有第4集,我就
播第5集,你剪重點播,我就每隔一小時完整播出一次,有線台打得
火熱,民視反而非常自律。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787

 【2003/11/26 民生報】

──────────────────────────────
◎新聞局:隨雜誌附贈 免送審 須標示


 「非常報導」光碟第三集將以雜誌附贈方式發行,新聞局廣電處表
示,此種方式完全越過內容認定問題,雖符合新增「平面出版品輔助
類」光碟免送審規定,但必須依法標示等規定仍一體適用。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782

 【2003/11/25 聯合報】

──────────────────────────────
◎劉玉婷「自焚」鏡頭 新聞局關切


 「一桶汽油加上一支番仔火」,電視劇裡的煽情情節,似乎揮之不
去歷久彌新,新聞局廣電處正在檢視側錄帶,釘緊民視當紅連續劇
「日正當中」,劇中劉玉婷捏著一支打火機,手拿一瓶汽油自頭頂澆
下,氣氛驚慄的作勢要點燃一頭一臉的汽油,新聞局主管官員表示,
待進一步監看劇中其他相關內容,及蒐集意見後,再決定是否將「日
正當中」移送評鑑。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780

 【2003/11/24 聯合報】

──────────────────────────────
◎從三位主播論電視新聞


 美歐各國姑且不論,即以鄰近台灣的日、韓、星、泰、港及中國大
陸為例,也極少有似目前台灣電視新聞如此取捨與搞法。由各台報導
內容觀之,所給予冷靜一點的觀眾印象,乃是:一、台灣社會到處都
是暴力色情,惟「錢」是視,惟「狠」得逞。二、上上下下沒有人做
正經事,自然更沒有什麼好人好事!以選舉新聞為例,不是開罵,就
是打架。三、台灣以外,似乎沒有別的國家或地區存在,因為天大的
事情,除非是負面的、破壞性的,都難見報導。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779

 【2003/11/23 中國時報】

──────────────────────────────
◎我們終於有數位電影院了!


 數位電影在全球各地早已一致被認為是未來不可擋的趨勢,台灣終
於也在今年年底趕上了時代的列車。由國賓戲院購建的台灣首座數位
電影院,廿一日首度試映由羅素克羅威主演的「怒海爭鋒:極地征伐」,
銳利的畫質與彩度讓觀眾眼睛一亮,該片也將在廿八日成為台灣首部
以數位拷貝上映的電影,將國內戲院放映水平推進了新紀元。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773

 【2003/11/22 中國時報】

──────────────────────────────
◎一個不顧兒童感受的社會


 一一二○世界兒童人權日前夕,兒福聯盟的兒童人權調查報告指出,
台灣有近四成的孩子認為電視節目內容讓他們覺得惡心、恐怖;而六
成七的孩子擔心會被壞人誘拐或綁架;另外有八成的孩子擔心會被傳
染疾病(據說這是SARS的緣故)。這份報告並未言過其實,只是
很忠實地呈現台灣社會不重視兒童感受的現象(在此,暫且不講「兒
童人權」)。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768

 【2003/11/21 中國時報】

──────────────────────────────
◎自立報系,再見了…


 位於台北市濟南路的自立報系大樓,經台北地方法院拍賣後,十九
日完成點交,五十八年歷史的自立報系,正式劃下句點。

 自立報系因積欠台北銀行債務數億元,台北銀行向台北地方法院聲
請拍賣自立報系大樓,數月前由漢寶開建設公司以一億六千萬元的價
格標得該大樓,法院於十九日順利完成點交。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751

 【2003/11/20 聯合報】

──────────────────────────────
◎內容腥羶色比輸乖乖牌 優良節目收視並不寂寞


 東風「陶子娛樂秀」被閱聽人媒體監督聯盟點名為抵制收看節目,
尤其遭指為戕害青少年身心,但十八日根據廣電人市場研究分析指出,
「陶子娛樂秀」的收視族群主要為20-34歲,至於平均收視率也
僅為0‧20,並非青少年愛看節目。至於優良節目如台視「超級大
富翁」的平均收視高達2‧36,分布族群為4-19歲,可見好節
目並不寂寞。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737

 【2003/11/19 星報】

──────────────────────────────
◎新聞局政策大逆轉 非常光碟免送審


 「非常報導」光碟風波持續擴大,行政院新聞局昨天政策大轉彎,
從原先認定光碟未送審是違法的,到十七日傍晚由局長黃輝珍舉行記
者會宣布,即日起此類光碟解禁,不需事先送審。

 被詢及是否溯及以往時,黃輝珍當場的答復並不明確;事後與幕僚
研商後,表示基於法規安定性及鬆綁的本意,生效日期溯至七月一日。
換言之,已發行及未發行的「非常報導」光碟,均不必送審,地方政
府即起亦不必取締。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715

 【2003/11/18 聯合報】

──────────────────────────────
◎電視新聞 變調不足信 綜藝節目 變色不可取


 又有節目被點名為不良節目,這回連陶子也遭殃了。閱聽聯盟的抵
制手段越來越激烈,也許閱聽聯盟的取樣不夠客觀,但製作單位若能
先嚴謹自我把關,製作較爭議的內容時,多作一些正反對比和提示警
語,其實更能達到保障創作自由和收視率的雙重意義。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709

 【2003/11/17 星報】

──────────────────────────────
◎聯盟不向羅璧玲致歉 新砲口對準陶子


 羅璧玲聲稱被「莫名其妙」甩了一巴掌,本來以為該有的道歉,沒
了;接著,將被甩巴掌的,輪到陶子?「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執行
秘書兼廣電基金執行長林育卉,十三日針對「承認調查不當,已將
『九點麻辣燙』從不良節目名單中除名,並將公開道歉」一事說主動
反駁:「我們的調查經得起社會公評,絕不可能會道歉!請對方不要
炒新聞,作賤別人,再往自己臉上貼金!」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693

 【2003/11/14 星報】

──────────────────────────────
◎陶子重鹹秀 官方輕罰10萬


 東風衛視「陶子娛樂秀」播出網路視訊性愛實錄畫面,及現場來賓
示範各種叫床聲等,日前經新聞局節目及廣告諮詢會議裁定違反分級
管理規定,十一日罰款額度核定為新台幣十萬元,同案另有年代新聞
台、超視、八大等四項違規案核定警告處分,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新
聞局官員表示,一年內沒有前科者都只處以警告處分,處罰額度較以
往為輕。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688

 【2003/11/12 聯合報】

──────────────────────────────
◎不良節目名單中除名 羅璧玲:傷害難撫平


 真是離譜!上個月,由「麻辣女王」羅璧玲所主持的緯來談話性節
目「九點麻辣燙」才剛被「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列為不良綜藝節目,
十日卻又傳出該聯盟承認調查不當,將開記者會道歉的消息。對於這
項傳聞,製作人陳盟岳證實該聯盟承諾將還給他們公道,而主持人羅
璧玲則是沒好氣的說:「都被莫名其妙的打了一巴掌,再道歉有甚麼
用啊?」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683

 【2003/11/11 星報】

──────────────────────────────
◎優質兒童節目盡是舶來品 學者憂本土文化發展受影響


 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所舉辦,本年度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
節目五星獎評審結果八日揭曉,其中東森幼幼台有五個節目獲五星獎,
是本屆大贏家。有學者擔心,大多數獲獎的節目都是外國製作,本土
文化的發展會受影響,政府應獎勵並補助台灣本土的兒童節目製作。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678

 【2003/11/09 蘋果日報】

──────────────────────────────
◎非常報導光碟違法 新聞局通令取締


 坊間出現批評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非常報導」光碟,行政院新聞
局七日明確宣布這張光碟屬違法光碟,並以電話通令各縣市新聞處會
同警方取締,即日起,商家不得販賣和製造。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668

 【2003/11/08 民生報】

──────────────────────────────
◎支持言論自由 蘇盈貴願為南社辯護


 「非常報導」光碟事件持續擴大,台北市政府昨天在市議員要求下,
祭出廣播電視法,準備將未經登記即公開販售的光碟給予沒入處分。
不過,無黨籍立委蘇盈貴認為台北市政府以行政手段取締,未必站得
住腳;他雖然不認同該光碟評論方式,但堅決支持「言論自由」,願
意擔任南社社長曾貴海、執行長鄭正煜的義務辯護律師。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661

 【2003/11/07 聯合報】

──────────────────────────────
◎二○○三年金鐘獎揭曉 公視18金 超級大贏家


 象徵電視界最大榮耀的二○○三年金鐘獎五日揭曉,公視再度獨佔
鰲頭,以入圍六十六項,奪得十八個獎項,高居各電視台之冠;以單
一節目計算,公視連續劇「孽子」最為風光,拿下最佳女主角、最佳
連續劇等六項大獎。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660

 【2003/11/06 中國時報】

──────────────────────────────
◎天堂與地獄 吳宗憲大爆內容造假


 吳宗憲繼日前和製作人意見衝突拒上超視「天堂與地獄」後,再爆
料這個節目內容造假嚴重,他表示節目內容找來不少臨演上場,「妳
們看到的場面中,有一半以上是安排出來的啦!不過現在不錄了,以
後也不會再有這個節目。」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652

 【2003/11/04 聯合報】

──────────────────────────────
◎好蘋果、爛蘋果排行榜 悄悄蒸發


 新聞局電視妙管家網站爛蘋果、好蘋果排行榜,日前悄悄撤除。這
項曾經引發頗多爭議的排行榜,所謂爛蘋果皆固定為收視率不低的幾
項談話叩應節目,這些節目主持人對新聞局開闢這樣的網站,雖不願
公開批評,但私下多表不以為然,也有人以嫌惡的表情認為根本不值
一駁,現任局長黃輝珍日前裁示排行榜應予撤除,妙管家網站不作節
目評比服務。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649

 【2003/11/03 聯合報】

──────────────────────────────
◎爭議性節目 新聞局罰了


 新聞局十月卅一日召開第6次「廣播電視節目暨廣告諮詢會議」,
對於日前部分電視節目違反分級規定、廣告化及綜藝節目以偷窺或模
擬真實方式演出爭議性主題進行討論,包括中視「綜藝OK棒」、超
視「天堂與地獄」、八大「娛樂百分百」等8個節目,都因違反廣播
電視法、衛星廣播電視法及電視節目分級處理辦法,而受到新聞局建
議依法核處。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647

 【2003/11/01 星報】

──────────────────────────────
◎記者妨害軍機案 發回更審


 前勁報記者洪哲政涉嫌妨害軍機案,最高法院昨天將原判決撤銷,
發回台灣高等法院更審。最高法院指出,高院認定洪所報導的「第三
戰區漢光十六號演習課目計劃」的軍事新聞為軍事機密,理由有欠完
備,應函請國防部機密審議委員會再為鑑定。

 洪哲政是第一位因報導新聞被論處妨害軍機罪的記者。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642

 【2003/10/31 聯合報】

──────────────────────────────
◎記協籲北檢尊重新聞自由 籲聯合報回應錄音帶


 興票案審理時,聯合報記者高年億因在已休庭的偵查庭內取用一紙
札記,遭台北地檢署依侵占脫離物罪嫌偵辦。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昨天
發表聲明指出,北檢處理本事件有傷害新聞自由之虞,記協除表嚴正
關切,也會適時採取行動。

 台北市記者公會昨天也指出,媒體記者應該擁有自由採訪空間,記
者公會在尊重檢方偵查行動下,將提供高記者相關法律協助,並呼籲
各界尊重新聞採訪空間。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1638

 【2003/10/30 聯合報】

──────────────────────────────
★更多的媒體大小事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_index.asp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s://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chid=202
 http://www.mediawatch.org.tw/enewsletter/enews_index.asp

~~~~~~~~~~~~~~~~~~~~~~~~~~~~~~

★投稿請至:
 http://www.mediawatch.org.tw/comment/comment_form.asp

 或來信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媒觀e網」: http://www.mediawatch.org.tw
˙ 發行人  : 馮建三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陳宏達

˙電子報服務信箱: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電子報討論區: http://www.mediawatch.org.tw/forum/category.asp#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