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e代誌
公事阮掌才應該
◎黃崇松
根據台灣史學者王育德的看法,台灣人的抗日運動,可以根據運動的表現型態,清楚劃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武力抵抗、第二個階段則為政治鬥爭階段。而武力抵抗階段又可以細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就是發生於一八九五年的台灣民主國與乙未抗日行動,第二個時期則是由一八九五年年底開始,直到一九零二年林少貓被捕而結束。據估計在這兩個時期的武裝抗日運動當中,戰死或被捕殺的台灣人大概有三萬多人。台灣人的犧牲可以說是非常慘烈。
在武裝抗日第二期結束之後,各地的游擊武裝勢力都被瓦解消滅,日本在台灣的統治當局為了謀取經濟利益,也逐漸完成各項基礎的建設,從而開啟日本資本家以及企業在台灣的擴張,這些日本的資本家到處兼併土地,許多台灣農民遭到資本主義的強制榨取和剝奪,又由於日本殖民當局的壓迫,台灣人的反日意識日漸高漲,特別是受到中國發生革命的刺激與鼓舞,所以在一九零七年到一九一五年的九年之間,在台灣的中、南部,先後發生十餘件具民族革命性質的抗日事件。這就是第三時期的武裝抗日運動。
第三期的武裝抗日運動,其中以西來庵事件的犧牲最為慘烈,一九一五年余清芳等人在台南市的西來庵圖謀革命,但因事蹟敗漏,日本殖民當局出動軍隊及大砲轟炸反抗軍聚守的村落口焦吧口年【現台南縣玉井】,所以西來庵事件又稱口焦吧口年事件。在這次的攻擊中,有三百零九人被殺;事後被捕的有一千四百多人,由於人數過多,監獄空間不足,所以日本殖民當局把玉井的王爺公廟充當臨時的拘留所,還用竹子把王爺公廟圍起來,防止犯人逃跑。這種行為完全不把廟裡的王爺公放在眼裡,因此有一句話流傳至今:「余清芳害死王爺公」。
從一八九五年到一九一五年,在這段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內,台灣人反覆進行著毫無希望而且帶著封建色彩的武力抵抗行動,在西來庵事件之後,台灣民眾發現要藉由武力推翻日本的殖民統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另一方面因為新舊世代的交替,台灣人也發生了蛻變:新一代的台灣人受到日本的現代教育,具有了世界的眼光以及科學的精神。一九二零年代,台灣第一批受過現代教育的知識份子站上舞台,持續台灣人與日本帝國的抗爭,只不過把武裝戰爭換成非武裝的政治抗爭。
一九二零年代,世界發生了許多重大的變化:當時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俄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土耳其等古老的帝國相繼瓦解,許多新興的國家成立;而蘇聯在一九一七年建立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的浪潮隨之席捲全世界;美國威爾遜總統也提出「民族自決」原則,認為少數民族、被壓迫的民族、被殖民的民族都有獨立自主的權利,民族自決原則帶給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許多弱小的民族極大的鼓舞。例如當時被日本殖民的韓國就因此發生「三一事件」,希望驅逐日本的勢力而獨立;甚至在中國也發生了五四運動,掀起反日的熱潮;愛爾蘭也在一九二零年獨立建國。
更重要的是,日本當時的政壇也發生變化,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得很大利益,除了佔領許多原先屬於德國的地區之外,還趁著歐美都投入戰爭的時候,發展工商業,所以在戰後,日本愈來愈強大,人民也愈來愈富有,日本人民則因為經濟生活的改善,開始要求政治的民主。同時,當時日本也透過選舉產生第一位平民首相,打破貴族、政治派閥的壟斷。於是日本國內興起民主化的熱潮,歷史上稱為「大正民主時期」。而上述的世界情勢的變化、思想浪潮的刺激,也都同時影響了台灣人民,特別是當時在日本留學的台灣留學生。
在一九二八年台北帝國大學設立之前,台灣並沒有大學,所以想要受更高等教育的台灣學生,只好負笈日本求學,於是在日本各地有許多台灣的留學生,這些留學生受到當時世界思潮的影響,也逐漸瞭解日本政治、經濟、社會的現象,對於身為殖民地人民的狀況深深感到悲哀。所以有一些台灣留學生開始討論台灣人的前途,認為台灣人應該站起來,追求獨立自主,才能擺脫外來政權長期的統治,做自己的主人。
一九二零年,清水望族出身的蔡惠如,以及霧峰林家出身的林獻堂,聯絡了當時在日本東京留學的台灣知識青年,開始組織團體,經過幾次調整之後,終於成立「新民會」,集結了一百多名會員,推舉林獻堂為會長。決定三項行動目標:一、從事政治社會改革運動;二、發行刊物,聯絡同志;三、圖謀與「祖國」同志接觸的途徑。
一九二一年,新民會發起「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在林獻堂的領導下,有一百八十七人連署,向日本請願,希望能夠在臺灣設立議會,監督臺灣總督府,削弱臺灣總督的權力,讓臺灣議會有參政權,可以反映臺灣人民的民意,監督及制衡台灣總督府的施政。至於臺灣議會議員的組成,由住在臺灣的臺灣人與日本人,共同投票選舉產生。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每次請願的過程都是先在台灣各地尋求簽名連署,然後推派代表前往東京請願,代表前往東京之前會先舉行集會演說為請願代表餞行,請願代表到達東京時,台灣留學生會聚集前往迎接,並在東京市街遊行,散發請願傳單,在第三次請願時,還有一位台籍的飛行員謝文達,駕著飛機在東京市區上空散發傳單。請願代表最後的目的則是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請願書。
這個運動從一九二一年推動,到西元一九三四年中止,前後有十五次的請願。但是每次都遇到波折與阻礙。日本帝國議會經常以:「本會期時間不夠,移交下一次會期討論!」、「這個議案不重要,我們不要討論!」、「所提出的議案與程序不合,我們下一次再討論!」等理由加以拖延、否決。台灣議會請願運動最後失敗了,但過程本身卻是一種社會教育,而且它也不是台灣人唯一的政治抗爭運動,日後台灣的代誌會繼續為各位介紹台灣人民對抗外來政權的的努力。
從武裝抵抗到政治抗爭,台灣人為什麼一直不放棄與日本殖民政府的對抗?為什麼一直不肯與外來政權妥協?從蔡培火的一首詩「台灣自治歌」,或許我們可以找到理由:
「蓬萊美島真可愛,祖先基業在,
田園阮墾數阮栽,勞苦代過代。
著理解,著理解,
阮是開拓者,不是憨奴才。
台灣全島快自治,公事阮掌才應該。」
註:本文整理自「台灣歷史閱覽,李筱鋒、劉峰松」、「台灣‧苦悶的歷史,王育德」、「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臺灣文化協會,戴寶村」
編按:本文取自「教改e點靈」廣播節目,本週一至周五晚上十點十分到十一點於教育廣播電台全省聯播。
<Top>----------------------------------------------------------------------------------
教育新聞
髮禁未解嚴 學子飽嘗壓抑
中學生髮禁雖已在上個世紀宣布解除,但髮禁爭議還未結束。據調查,全國多數國中皆實施髮禁,澎湖縣更全縣國中皆有髮禁。許多學校的規定較從前的「西瓜皮」、「中正頭」放寬,但有些仍要求男生理小平頭、女生耳下一、二公分;不合格要記過、甚至被剪成「癩痢頭」。校方及部分老師、家長支持髮禁的理由是「為了衛生和成績」;但也有許多家長及學生認為侵犯人權。
…(聯合報12/04)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蕭慧英主持,以家長為對象,幫助家長參與教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四18:00~19:00)由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主持,以教師為對象,提供教師各種教學的新點子。
■「教改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主持群主持,則以家長與學生為對象,協助學生與家長認識教育政策、瞭解學習。
■「發現新校園」;(週六、週日22:10~23:00)由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王欣欣主持,介紹各大專院校科系特色。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
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