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今天,不要買了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12/08/2003》

本期內容
 
 與英文焦慮和平共存
 
 海外看台灣
 
 他山之石



與英文焦慮和平共存
編譯■
宋嘉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生)

一個留學生的自我解放砵把英語學好的氣魄,還包含另一個層面:要學,就要學到精髓,就要一併了解她們背後的歷史與文化。獨尊英語如果是一種目前暫時的必要之惡,就不能再讓它窄化成「獨尊英語中的技術面」。

當然,這不是到了中學階段教授幾學期的外國史——知道哪個年代誰在位、誰發明什麼、誰打誰——就可以劃上等號的。我們必須對一個語言中必然會有的某些負面用語保持一個敏感度,對某些不禮貌的、含有歧視意味的、或者粗鄙污穢的字眼或用法敬而遠之。但這不表示我們不該學,相反的,正因避免「因無知而誤用」,我們更應該去知道它們的存在。一種乾淨的、潔癖的、無菌的、貴族式的課程內容,是值得懷疑的。

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永遠不要看輕自己(以及自己的國人、國家)。既然學好英語不是我們的「天賦義務」,講不好或寫不好就沒啥好值得羞愧的,在捫心自問自己確實已經盡量利用身邊可用的資源、付出過最大的努力後,自己的責任就算已了,不必苛責強求。沒有必要為了要練好第一外語就刻意排斥與說同樣母語的人交往,或成天只巴著老外練個不停,尤其在國內,這種行徑除了顯得「顧彼失此」,其實更是無意間內化了(某些)白種人的思維模式。要知道,這個日後最國際性的溝通工具,在拉丁文還主宰西方世界之時,也只不過是個地方性「野蠻」方言而已,就更不必把它(或者某種特定對象)視為是不可動搖的永遠權威。

學得一口漂亮道地的英語,卻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展現「美英澳加外籍師資優於本國師資」、「台灣人優於外勞」、「外籍新娘生的孩子拖垮我們下一代平均資質」的顏色政治、不察覺自己正在複製別人的種族偏見,然後只敢往人多(特別是比較有power的人)的地方走去,對我來講,還不如只能講中上左右程度英語,卻清楚知道自己的過去、敢幻想自己的未來、願意與弱勢者站在一起。

第四件事:如果不獨尊英語,我們能走些其他的什麼樣的道路?在英語強勢的現實下,我們能不能多爭取到一些非英語的空間?我知道很多比較願意反省的美國人,會在他們的幼稚園裡教些簡單的、基本的西班牙語;教室裡陳列的書籍與所播放的兒歌,會有世界各國語言(我兒子前一位托兒所老師,就曾經請我們捐贈中文版或台語版的兒歌童謠,現在這位則是請我們寫一些中英文對照的標籤,好讓她貼在適當之處);牆上貼的海報會有各色不同人種出現……。這些舉動容或有被譏為膚淺表面之嫌,仍不啻是讓小朋友有「世界上有各色人種、各種語言」的世界觀的初體驗,小朋友不一定要真的學會那麼多語言(事實上也不可能),他只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懂得欣賞與尊重跟自己不同的人、事、物,就是最好的學習。

寫到這裡,不禁感嘆:家裡有請外籍幫傭的雇主們、家裡有娶外籍新娘的台灣婆家人,您(或您的孩子)知道怎麼用她們的家鄉話,在早上看到她們時跟她們道一聲早安、怎麼用她們的家鄉話在她們付出勞務之時說一句「辛苦妳了」嗎?沒有與這些外籍人士共居的人們,當您們在街上、公園、車站、教堂等公共場所,看到這些外勞外傭群聚一起,操著我們聽不懂的語言、「吃喝玩樂」,是心生嫌惡、恐懼、匆忙迴避、正眼不願接觸,還是體諒他們離鄉背井的辛苦,願意常常給他們一個友善的微笑?

我的一個韓國朋友Mi-Ae告訴我,她也是在出國唸書後,才懂得回頭看看,自己的國人是怎麼看待在韓國打工的那些東南亞藉外勞的。我覺得這是許多留學生會有的共同心聲——知道在別人的國家被看扁、被醜化是怎麼樣的一種感受,然後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台灣,也正在走向「多元文化」的道路。除了英語、日語這些強勢外語之外,怎麼樣利用我們有這麼多東南亞籍新血輪的現實、運用這個比較利益,發展出有我們自己特色的多元文化,而不是美國特色的多元文化(或者叫做一元文化還比較合適?),日後讓別國學者(尤其是歐美學者)要遠渡重洋到我們國家來取經?這需要我們現在就開始認真思考、嚴肅面對。而這也需要我們發揮許多創造力與想像力,更多的是需要投入勇氣與堅持,敢跟別人有「質」上面的不同、而且願意與別人不同。而當我們真真正正發展出自己的特色與潛力,就不怕別人模仿、更不用去模仿別人,就不會走入惡性競爭的道路,製造很多不必要的壓力與緊張。想想看,如果妳跟別人什麼都一樣,大家才需要彼此去競爭嘛!如果彼此能有「不同」,合作的空間就大很多,競爭即使存在,也會良質許多。(待續)

(回目錄)




海外看台灣
Celeste

在10月26日,英國時間變成冬令時間,往前調一個小時,我有一種莫名的喜悅,因為時差從7小時變成6小時,與台灣的距離感拉近了!

總是人在海外,台灣的形象才會更加鮮明,甚至於會誓死捍衛!例如上次跟指導教授的會面,她給我的作業明明只是要說明一下台灣目前性別教育政策的狀況,我交了簡單的兩頁給她,她說這不是學術論文,言談之間似乎開始質疑台灣的學術,我當時感到很難過,暗下決心下一次交的作業說什麼也不能太差。以前在台灣,只為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次我不只為自己,也代表台灣,我知道自己不能讓台灣丟臉!往這個方向思考很沉重,也很有壓力,但這已經是我拋不掉的意識型態,只怪台灣的愛國教育太成功了!

雖然已經很習慣這邊的生活,很習慣全英語的環境,但偶爾也會很想跟台灣人聊聊天,那是一種「文化歸屬」的感覺吧!一種熟悉、親切的感覺,就像以前中學念過的課文,好像是「失根的蘭花」,沒有一點點以前文化的連帶或滋潤,是很容易枯竭而死的,尤其在這充滿自信、甚至帶點白人優越的英國小城,「文化歸屬感」讓我更自信與自在。

前面所述,只是個人感受與文化觀察,並不代表我不喜歡這裏。劍橋的秋天,真的沒話講,我最享受的時間是從宿舍走到大學總圖書館,中間要走過幾段很漂亮的林廕小道,穿過康河的小橋,偶爾看到一些松鼠探頭探腦的,好像想跟我玩捉迷藏似的。走進充滿歷史感的圖書館,一種「老天待我不薄」的幸福感就會油然而起,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進得了這個圖書館的!

另外,一個威爾斯樓友(housemate)很喜歡走路,有時她會帶我走到一些很有特色的小鎮,讓我重拾旅行那種雀躍的感覺。從劍橋市中心走出來不多久,就可以到非常寧靜的小鎮,許多英國人在茶店喝下午茶,感覺很悠閒。這是台灣的城市找不到的吧!

在哪邊生活都一樣,總是充滿著喜怒哀樂。有些台灣留學生,已經開始很想家了;有些留學生樂不思蜀,不想回去了。我,在當下,「品嘗」每次的感覺,「享受」每天不同的發現與生活,畢竟人家的政府出錢讓我來念書,我只要負責好好生活就好,這已經夠幸福的了!

(回目錄)




他山之石
張約翰輯

義大利

十萬學生老師上街頭抗議教改政策

義大利10萬大學生、高中生以及老師上(11)月29日走上街頭,抗議教育部所提出的教改政策,他們並且呼籲教育單位應重視提高公立學校教學品質,以及合理的收費標準,為義大利教育制度建立長遠的制度。

大約有3萬名抗議學生聚集在首都羅馬,他們分別搭乘火車和公車抵達羅馬市中心展開抗議,抗議隊伍行進中,學生隊伍與由三大工會發起的老師罷工隊伍相結合,使得遊行隊伍成為10萬人的龐大隊伍。

抗議學生舉著「反對學校預算遭到刪減」、「提高教學品質」和「書籍零稅率」等標語走上街頭。義大利教育部日前計畫大幅刪除公立學校的預算,提高對於私立學校的補助,此舉引起公立學校學生組織的不平,於是發起抗議遊行。

另外,在米蘭則有4百位在學校工作的人員進行抗議,他們希望政府能對公立學校的未來加以投資,提昇公立學校的整體品質和形象。

義大利學校極少走上街頭遊行示威,當天的遊行可以說是近年來的第一次,另外,學生運動與工會運動在活動中結合也屬少見,所以這次抗議遊行活動受到政府首長和教育單位的重視。

美國

公立學校每年缺乏教師5萬人

據統計,美國公立學校平均每年約缺乏教師5萬人,所幸約有一萬名來自海外的外國老師,可以稍稍紓解美國師資的匱乏。

在薪資太低、工作辛苦難以吸引美國人擔任老師的意願,再加上目前正值戰後嬰兒潮退休,有大批老師已退休或即將退休等因素的影響之下,據美國官方統計,美國一年約缺乏教師5萬人,因此向國外尋求人才,已成為短期內最佳解決途徑。

全美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研究,美國公立學校向海外引進教師已有數年歷史,而德州教育體系則在引進外國老師是扮演了主導的地位。

據統計,去年美國公立學校共引進外國老師一萬人,其中德州就超過3千人,而德州的大城市─休士頓便佔了2千4百人,達拉斯學區則只有88人。

官方表示,休士頓之所以僱用大批外國老師,主要是因為休士頓與美國南方接壤國家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國家,相距不遠,許多來自墨西哥、拉丁美洲國家的學童,需要西班牙語與英語的雙語教育老師。

據德州教師認證委員會負責人凱特勒(Ron Kettler)表示,美國學校引進印度老師是項最新趨勢。

目前美國引進印度老師正在快速成長中,因為美國學校不僅需要西班牙語的雙語教師,更需要數學、科學教師,因此自幼便受英語教育、同時又注重數學與科學教育的印度,便成為供應教師的最新來源地。

據了解,一名印度數學老師的月薪只有3百美元,但在美國則有2千8百美元的月薪,薪水高出9倍多。

法國

青年學生越來越少投入數理科學研究

依法國官方統計資料顯示,5年來法國學生求學傾向法商科及工科,投入物理、化學、數學、生命科學及地球科學研究的學生大幅減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公私立研究機構徵用新人少,就業前景不被看好,使法國未來科研發展出現危機。

由參議院主持的調查報告指出,在1995年至2000年期間,大學招收新生中,物理化學科系減少46%,生命科學及地球科學科系亦減收學生27%。

報考高中理科教師會考的人數也逐年遞減,由9%降為3.5%,報考數學教師人數也由7.5%降為4.5%。而參加文、法、商、及藝術的教師資格考試人數相對增加。

這種情況使公私科學研究機構大表憂慮,認為這將構成法國未來科學研究新血不足、無以為繼的一大隱憂。報告指出,法國公私機構研究經費縮減,研究人員不增反減,薪水差,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及科學教育工作沒有出路,是造成青年學子缺乏興趣投入學習研究的主要原因。

報告指出,青年學生大學畢業後因獲獎學金機會少,絕大部分走向求職容易的工科及法商科系短期進修,數理及生命科學博士班人數越來越少,而有志進修的學生多往國外留學,其中以留學美國最多。

這種現象不僅法國如此,其他歐洲國家也是一樣。依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最近發表的一項調查顯示,歐洲人才外流越來越嚴重,4分之3歐洲學者在美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寧願留在美國工作。

歐盟的調查報告又說,已有8萬5千名歐洲科學研究人員滯留美國工作,除了薪資高的吸引力之外,主要還是研究環境的品質及工作條件優越,可能接觸高科技的機會多,且有良好的職業前途。

法國參議院報告指出,法國目前無力對抗這種人才外流的現象,因為行政官僚體系太複雜,稅賦太重,而且政府科研預算低,不及美日甚遠。歐盟15國平均投注於科研發展的經費為國家生產毛額的2%,美國佔2.8%,日本則高達3.1%。 波利維亞

作弊挨打

玻利維亞學生領袖、前總統賈米帕茲扎莫拉的左翼革命黨成員迪亞哥沙拉薩,遭首都拉巴斯的聖安卓斯大學學生剝光衣服痛毆。12月1日,沙拉薩與其同伙因為涉嫌在最近的學生會長選舉中作弊、恐嚇,在持續數小時的打鬥之後,數百名學生將他們圍困在校園一隅,發洩心中的憤怒。

(圖文/路透社 編譯/張約翰)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