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2.16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更尖銳的反抗已孕育了 | |
不許「外勞」考駕照,加州爆發罷工 |
【社論】 |
更尖銳的反抗已孕育了 |
|
|
海珊落入美軍手中了。對發動侵伊戰爭的美國布希總統以及英首相布萊爾而言,這顯然是個空前的好消息;對於飽受戰爭陰影威脅的各國政要以及資產階級而言,海珊的被捕有可能是「和平」的契機;儘管他們也不滿布希的作為。對於多數阿拉伯人民而言,這象徵著美國帝國主義又一次肆無忌憚對伊斯蘭世界的侵犯;面對這個國際超強的惡霸,一定有更多阿拉伯人以各種方式,在世界各個角落展開對美國帝國主義的攻擊。 海珊的被捕,將會像一面照妖鏡,使許多政客在得意忘形下再一次暴露他們的原形;也使許多自由主義者,或人權主義者顯現出其偽善與投機的一面。可以預料到,布希集團一定會煞有介事地舉行一場「公正」的審判,以示其「人權」的虛假面貌,而掩蓋其毫無證據的入侵,對無辜民眾的殺戮,以及隨戰爭而來的破壞、死亡。但這種表演與包裝即使透過西方強大媒體的宣傳,也無法完全抹除人們對國際強權政治的反感。而這種反感,隨著布希政權因海珊的被捕,而更加得意地演出偽善的「人權」,就會更加令人覺得乖離而深刻。 海珊被捕引起世界如此多的反應,反映了世界矛盾的複雜性,說明了所謂「全球化」,決不是一個均勻和諧的「地球村」。美、英帝國主義總希望世界是沒有矛盾、反抗,具有高度秩序的溫馴消費市場,這是資本主義體系得以順利運轉的最有利條件。美國做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國家,自然要極力鎮壓任何可能的反抗,這是美國不能容忍伊拉克等所謂「流氓」之因。 但資本主義本質上是一個掠奪性的經濟體制。它掠奪自然,造成環境與生態鉅大的破壞;它更掠奪勞工、異族與弱小國家。被掠奪的自然界有時都會反撲(如山林的過度開發導至土石流等),被掠奪的階級民族、國家更會起來反抗。可以說,資本主義的本質必然造成反抗、矛盾。帝國主義冀圖塑造成一個沒有反抗的世界,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由於海珊並不是個十分愛民而民主的總統,這使得人們對美國侵伊戰爭招來複雜的反應。美帝國主義者當然慶幸海珊擁有這些缺點,而不如當年北越的胡志明,或其繼承者那般的品質而難以藉醜化對方來合理化一己行動。這誠然會迷惑一些缺乏深思的經濟動物,或自以為是的自由主義者,但卻瞞不了受掠奪的人民、民族與弱小國家的人民。 只要資本主義的掠奪本質存在,矛盾與反抗總會存在的。反抗者或許不是完人,但受掠奪者不會因此就不反抗。因此,可以斷言,捉了一個海珊,美國不會得到溫馴的和諧,更尖銳的反抗已孕育了。 |
|
(回目錄) |
【左右看】不許「外勞」考駕照,加州爆發罷工 |
【左看】 |
不堪荷載的輕盈 |
文 |
鍾瀚樞 |
昆德拉(Kundera)著名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頭是這麼說的:假如說,永恆代表的是一種沈重,那麼稍縱即逝的轉瞬,應該就是代表一種輕盈了!轉瞬雖可謂輕盈,然因其不可挽回,往往亦演成生命中沈重的浩歎,故反而更加難以承受! 綜觀帝國主義全球化的今日,所謂的「無重量經濟」、後福特主義刻正裨闔五洲、睥睨寰宇!按照社會學者鮑曼(Bauman)所言,「現在」正從「沈重」的資本主義轉型到輕盈的資本主義,從固態的資本主義轉型到流動的、液態的或液化的資本主義。 既謂之輕盈、「無重量」,是則黔首黎民的生計頓時就像消了氣的皮球,為大氣壓力所推擠夾殺,一無所遁。既謂之液態流動,是故哀哀百姓就得為了肚皮、千里流徙、備受欺凌! 阿諾州長攔截新法,讓加州境內1,100萬的墨裔移民中,超過2百萬名「非法」移工無法報考駕照,只是無重量經濟下,對全球工人階級實行歧視、分化、隔離、排除的專制政略的又一示現。無束縛、無保障、無權利、無重量。這,就是新自由主義和新右派政治所應允給我們的解放社會! 如此之輕盈,何其不堪? (研究生) |
【右看】 |
必須捍衛的差異 |
文 |
謝世常 |
不管您喜不喜歡美國,有一件事實是無可否認的。美國人典型的瀟灑自信以及傳統的美式生活方式,如今正遭遇到嚴重的挑戰! 老美舊有自信的危殆感主要源自於「九一一」事件。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威脅,使得更多美國人開始真正意識到:好萊塢電影裡頭常見的恐怖攻擊場景,並不只是中情局或少數極右翼共和黨人的杞憂而已,當下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和伊斯蘭復興主義運動的高張,正威脅著任何一個美國家庭! 此外,洶洶如潮水的移民對美國國民經濟已造成巨大的侵蝕性作用。正如法國民族陣線(Front National)領袖勒朋(Le Pen)當年的競選口號:「2百萬(法國)人失業,2百萬個移民!」美國工人而今也必須面對大量的經濟難民、外勞正積極與她╱他們搶奪飯碗的拼搏。 是以當阿諾州長以反恐為表面理由,將賦予外勞汽車駕照取得權的新法令封殺在本壘板前之際,其所在意、呼應的,無非是傳統美國大眾對於既有生活方式和民族自尊心的懷戀之情,若全球化運動即將把這個部分抹滅,那麼站在捍衛全球在地的文化多樣性的立場,難道不該支持阿諾的這項反潮流之舉嗎?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