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4.01.01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時間與權力 | |
總統、院長說經濟已復甦 |
【社論】 |
時間與權力 |
|
|
邁過跨年晚會, 2004年就這樣降臨了。現代社會是個競爭的社會,每個人的有生之年,都在競奪更多的收入、更高的職位、更大的權力,而且這一切的來臨,當然是越「快」越好,以便可以擁有更多,享有更久。總而言之,現代社會,無非就是一個與時間競賽的社會。 然而,「時間」究竟是啥東西?是總統大選投票日的倒數計時嗎?是 2006年修憲的承諾嗎?是5年5千億公共投資的期待嗎?是藍、綠政見的飆車競速嗎?是淹沒在各種支票許諾中的「台灣的未來」嗎? 真要細究起來,「時間」畢竟是個相當弔詭的概念。我們大概都會同意:所謂時間,就是從「過去」,經由「現在」,通往「未來」。若是細加玩味,我們不得不懷疑:時間,究竟存不存在?怎麼說呢?因為,「過去」,既然過去了,當然已經不存在;「未來」,因為還沒有到來,因此也從來就不存在;至於我們所講的「現在」,是持續不斷、是無止盡的延伸,當下此刻永遠不會終止,因此已根本不是時間,而是永恆。 我們不得不懷疑,當今的政治人物與我們玩的正是這種時間概念的遊戲,在形色不一的競選口號下,歷史是為選票捏造的說辭,未來是為了選票所做的預支,兩者其實都不存在,唯一存在的只有當下此刻,權力在握。而權力,最好就是永恆,最好是永無止盡地延續下去。 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為解決「時間」的矛盾,提出了一個說法。他將時間定義為「前後移動的數量」,也就是說,「時間」與「移動」是不可分割的,就人類對現實的理解,正是天體的運行造就了四季的演變,大自然的節奏因而形成,四季輪迴一次,也就是我們時間概念上的一年,其次的月、日、時、分、秒,無非是從「年」切割出來的等分。也因此,「移動」與「時間」的關係,就如同「形狀」與「物體」之間的關係,形狀不是物體,但是物體不可能脫離形狀而存在。同樣,移動不等於時間,但是,沒有移動,就無所謂時間。中國易理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說的,也無非是這個道理。 從時間觀點來看權力,最可怕的權力其實就是時間的滯留,就是沒有「移動」:對於權力的戀棧,往往就是一切罪惡的來源。諺云:「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敗。」而絕對的腐敗,絕對是因為久居其位。也因此,古往今來,權力者對人民最大的恩寵,就是:下台。 |
|
(回目錄) |
【左右看】總統、院長說經濟已復甦 |
【左看】 |
莫再自欺欺人 |
文 |
李亮 |
陳總統在 26日表示台灣經濟已經復甦,且失業率將更降低,游院長也在其年終記者會中以11月份失業率已降至4.71%而自豪。這些說法不脫選舉攻防意味,其內容更叫人質疑。 早有一種看法認為台灣當前是「失業型復甦」,認為經濟雖趨景氣但失業未必下降。且看本年度至 11月為止的平均失業率仍有5.02%,便知就業前景不若游揆所說那麼樂觀。另外,企業缺工數自89年的短暫高峰後便持續下降且跌幅不小,92年服務業與工業的缺工總數為14萬5千人,而統計失業人口卻有近50萬人。換句話說,即便經濟真的「復甦」,失業率仍居高不下,甚至還會向上攀升。因為資本主義的長期趨勢是,資本家必逐漸以機器取代人力以降低勞動成本,在台灣這就表現在單位產出的勞動成本不斷降低,以85年為基準已降至92年的86.26。 經濟復甦失業都未必會減少了,更何況,經濟根本沒有復甦!根據民國 90年的調查,台灣的資本生產力比起85年已降低了15.4%,而且,由東亞金融風暴引燃的新一波全球資本主義危機,已使全球經濟出現通貨緊縮之勢。在這樣嚴峻的趨勢下,陳、游兩人的說辭不啻是自欺欺人。 (文字工作者) |
【右看】 |
需要跨國的凱因斯 |
文 |
王放 |
自台灣面臨空前的失業狂潮以來,有些論者以「結構性失業」說認為,台灣當前的失業問題乃是企業被迫劇烈轉型而勞工跟不上所致,企業需人孔急但卻苦無能人。檢驗這種理論的一個簡單方法,就是比較企業缺工與社會失業數字的走勢。依結構性失業論,企業缺工率應和失業率同時增長,但這卻被台灣的數據所否定。台灣失業率在民國 85年突破2%大關並持續上升,近兩年更達5%;可是,同時期的企業缺工數卻一路下滑,除了在民國89年上升過之外,已經從86年的196,000人降到92年的145,000人。換句話說,當前失業不是所謂結構性失業。 原因為何?陳總統已經做了提示。他在 26日總統經濟顧問小組會議中提到,「當企業需求減少時,政府仍然必須適度擴大支出、刺激景氣,以避免總體經濟掉入需求減緩、景氣下滑的惡性循環中」。誠哉斯言! 但我們還必須看到,陳總統忽視了當前危機的規模。目前我們正面臨 193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通貨緊縮,台灣物價指數、消費者指數亦皆下跌。凱因斯政策固然正確,但在全球化的年代卻必須有國際的凱因斯,否則單一國的施為很難扭轉乾坤。 (政治評論員)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