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 ★ ★ ★ ★ ★ ★ ★ ★ ★ ★ ★ ★ ★ ★ ★ ★ ★
勞動者電子報http://labor.ngo.org.tw

◇政治民主 社會民主 經濟民主◇
★ ★ ★ ★ ★ ★ ★ ★ ★ ★ ★ ★ ★ ★ ★ 2004.01.05 ★

您正與 5170 位讀者共同分享「勞動者電子報 」!
--------------------------------------------------------------

■主題文章:多元社會中的工會角色扮演(白正憲)

---------------------------------------------------------------

【編輯室報告】

過去在威權統治時代,工會僅是政府政策制訂過程的一個橡皮圖章,但是
在政治民主化、政黨輪替以及工會自主化後,工會與國家兩方面都有了相
當的質變,因此,公共政策的制訂過程,已經不再是菁英式的,而是開放
容納更多的民間的力量與聲音進入政策制訂的過程。但是台灣在這個歷史
的轉變期,這個政策參與機制還尚待建立,政府部門的心態必須轉變,而
工會方面,也必須調整。我們希望工會能夠真正匯集台灣基層勞工的心聲
,為普遍勞工的利益在政策制訂上,謀大利。


-------------------------【主題文章】--------------------------

標題\多元社會中的工會角色扮演

作者\白正憲(前大同工會理事長,現為台灣勞工陣線理事)

----------------------------------------------------------------

辛炳隆教授提到的三項問題。一個是代表性、一個是專業性,一個是仲裁代
表和團體之間的關係,我認為三個問題都很重要。


首先我從選舉制度談起,工會扮演的角色和他社會參與的問題。選舉和政治
的角度來看,政治人物最關心兩件事,第一個就是選舉,能不能選得上,什
麼公共政策都其次;跟他談政策,他第一個目標就是要先選上,他們關心兩
件事情:第一個是他的選舉經費,第二關心有沒有選票,因為台灣的選舉需
要很多的選舉經費,他不得不關心。


在台灣,選舉經費那麼大的話,他非常關心這個。比如說要向勞工募選舉經
費,一個勞工可能捐的只有三百、五百元,若向資方募款,三十萬、五十萬
是不一樣的,一般選個立委,如果是在都市大選區的話,目前起碼要一兩千
萬,找幾個企業家也就夠了,若找集團,找一兩個就夠了。


錢誰給他,大家都看得到的。那票呢?勞工的選票最多的,大概有六百萬人
,這是一個最大的族群,而且可以影響到他的家裡。所以就選票來考慮時,
除了性別族群,勞工是一個最大的族群。以後兩票制就不一樣了,一票投給
人,一票投給政黨,如果你投給政黨,勞工團體他拍胸脯保證說,我這個團
體有多少人,比如全產總二十幾萬人,我大概可以開給你二十萬票或十五萬
票,這樣就不同了,若一個團體可以拍胸脯說我可以開二十萬票或十五萬票
,這是很不得了的事啊!這些立委一定會重視你,這是很自然的事。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里長就很競爭,通常里長就可以拍胸脯說,某個開
票所可以開多少票,如果某個候選人來拜訪他,如果承諾他開一百票,開出
來就是一百票。現在哪個勞工團體可以說,我在不分區立委有多少票的實力
這是沒辦法證實的,所以兩票制的制度能讓一些小團體、勞工團體,或特定
立場的團體,可以在兩票制中選擇,然後讓他的票顯出他的價值。


代表性應該是這樣,團體有多少人,他就有多少的代表性,有幾萬人,就有
幾萬人的代表性。比如說全總常常說我代表三百萬的會員,實際上繳會費的
有幾個,縮到剩下不到三十萬,但他口口聲聲說我代表三百多萬的會員。我
們的代表多少,沒有繳會費的會員,算不算?這就是我們的代表性。因此,
今天如果說一個人代表所有的勞工,這是在騙人的。


但民主制度也是一種可愛的制度。沒有一個候選人可以去公開的得罪勞工。
我反對勞工應該有什麼權益、什麼福利,也沒有人會去反對。都是我們要勞
資雙贏、勞資和諧。我們是希望勞工有實力,這就牽扯到代表性的問題,代
表性的問題,就我剛剛講,雖然有很多總工會,但是都名存實亡。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的情況很自然,我們也不用太訝異。通常以我們總工會的性質,
大概比較強的工會,不會超過是三個,比較正常是一個或兩個。因為在基層
工會來講,表現好的才會參加,表現不好就不管他,那些沒有實力,社會也
不會重視。雖然他掛著某某總工會,也沒有人會理他。就像政黨,現在登記
的差不多一百多個,但是我們腦中有印象的有幾個,大概五六個左右,其他
的什麼黨,我們想不起來。一個總工會可能二三十個,但是你腦中想起來的
,現在想起來,像全國總工會、全國產業總工會,其他那六個,名字很重疊
,記不起來。全總是老牌,比較記得起來,全產總是新起來,所以也記得起
來。所以我說代表性,是會隨著時間、隨著實力,在社會上累積某種認同。


關於組織率的問題,在社會多元化中,勞工也是多元化,那有些勞工自主性
比較強,認為不需要工會來保護他,就不一定加入工會。有的想得比較清楚
,繳一些錢,當作買保險。保險一年在繳幾十萬他都在繳,繳個一兩千塊,
參加個工會,何樂而不為?不過我的經驗來看,弱勢勞工是很需要工會的。


工會的專業性部份,就看工會本身的努力。我看工會會比較傾向經濟利益的
團體,如果工會有能力,我可以成立一個委員會,比如說政治委員會、經濟
委員會,各委員會中有顧問和幕僚,勞工團體也許在某方面沒有專業,但我
們請的人可以很專業。現在社會越分多元,我說我很專業,因為我實務上作
了十幾年,以我來說,我實務上很瞭解,可是學術上差了一點。但有時候學
術是別國的學術,台灣沒有自己的學術,台灣本國的學術是很薄弱的。很多
是從國外念回來的,那方面我不行,但是台灣的實務我很強,所以專業性每
個人有不同的專業性。工會的資源可以收集到很好的專業,工會最強的是他
的實務,至於代表性和專業性怎麼樣搭配,這是制度問題。


在代表的參與上我認為一定要朝向一個團體代表制,你這個團體派來的,表
現好不好,那是其次的問題,如果團體認為你的發言,不符合團體的利益,
我就把你換下來。換另外一個去,這樣就好了,他符不符合公共利益,因為
他代表團體去,就好像我們現在公司代表、政府代表、法人代表,通通都是
團體代表,隨著職務的變更就換人,那以後也是這樣子,我們建議制度上,
不要因人而異,這就是一個毛病,這是一個重要的毛病;這團體派他,他可
能就一直作下去,要是他跟團體決裂怎麼辦,所以這個部份,由制度來修正



對於未來工會在台灣的角色扮演,我是比較樂觀。因為你看先進國家,歐洲
、美國、日本等,歐洲是工會比較強一點,美國工會比較弱一點,但是美國
資源多,而日本有照顧勞工的義務觀念,日本的勞資問題,很少用法律解決
的。在台灣呢?百分99.9是雇主故意違反勞動法令,所以台灣,沒有美國的
資源,也沒有日本主動照顧勞工的義務和觀念,那台灣為什麼沒有像歐洲一
樣,有強大的工會出生呢?這是法制的問題。勞動法令要修、或是勞工需要
集結,我是比較樂觀,我們比較關注的是實力。


德國就沒有工會問題,德國的工會想作什麼就作什麼,他們為什麼這樣,因
為他們取代了法律,他們也不是沒有法律,他們只是取代了法律,讓工會有
很大的空間讓他去發展,所以也不用什麼工會法,所以各國都有各國不太一
樣。我在想,慢慢的制度的改變,台灣工會實力與實質的成長互相搭配,遲
早工會這樣的族群,會是社會主要發言的力量。



(本文摘錄自勞動者雙月刊130期)
==============================================================
歡迎加入「勞動者之友」! 「繳稅給GOV,不如捐款給NGO!」
「台灣勞工陣線需要你的支持!」
只要贊助1000元,即可定期收到「勞動者」雜誌一年份八期。
又可獲得勞陣年度募款品一份。
「歡迎社會大眾的小額捐款,可抵扣所得稅喔!」
★郵政劃撥帳號:10139422 戶名:勞動者雜誌社
==============================================================
台灣勞工陣線、勞動者雜誌社
◆地址:台北市100中正區漢口街1段110號5樓之14(518室)
◆電話:02-23110259、02-23142691、02-23115901(傳真)
◆電子郵件:labornet@seed.net.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