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4.01.06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改造台灣選舉制度之必要 | |
貧窮問題照妖鏡 |
【社論】 |
改造台灣選舉制度之必要 |
|
|
選舉將是今年上半年台灣新聞的焦點。事實上,過去半年,台灣主流媒體上幾乎充斥了大選的相關資訊;這種選舉狂熱不僅排擠許多重要的社會新聞,而且扭曲了人性。為達勝選目的,手段已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而恣意濫用。在這種瘋狂的權位追逐中,人民的真正權益、國家社會的長期利益,如果不能帶來選票利益,就都引不起候選人的關心。 也許,我們該冷靜下來思考,台灣目前的選舉制度,是否有根本的缺陷? 我們認為是有的。以社區人士或弱勢團體近來倡導的投廢票運動為例,表明現在的選舉體制對弱勢者是極端不利的;表面公平的選舉制度,實質卻獨厚於有錢有勢者,這種「民主」的設計,只在為既得利益階級合法化其統治而已。 這種「合法化」的制度有很大的欺騙性。十多年來,台灣在解嚴後釋放的巨大社會力,被大量耗擲在選舉上,不僅成了陪公子讀書的配角,更迷惑弱勢者抗爭的方向與決心。這種虛耗使台灣失去了改造社會的機會,不能不說是選舉的欺騙性發揮了統治階級所冀期的效果。 然而,台灣選舉制度的缺陷還不僅限於效果上的不民主,特別是不利於弱勢者;本質上,透過一人一票的選舉方式,即已潛在地抹煞了事務求真的可能。這世間有許多事務有客觀的標準,或本身就是客觀的事實,不宜以投票方式來進行抉擇。例如,地球為圓或方,便不是可以根據大家票選來決定的,而有科學的判斷方式。 事實上,人類許多科學進展,首先都是由少數人發現的,這種發現往往受到多數人的否定與抗拒。但客觀的事實並不會因為人類愚昧的「多數決」而改變,例如審判伽利略的宗教法庭法官們的「多數決」並不會改變地球轉動的事實;杜邦公司極力否認氟氯碳化合物的破壞作用,也改變不了地球高空臭氧層破洞的情形。可以說,人類文明的許多進展,正是基於少數先知者能夠抗拒「多數決」才出現的。 我們並不否認民主的價值,也不全盤否認選舉的必要。我們只是指出,當事務有客觀的準則可資判斷,則不宜付諸投票。同時,我們不認為目前的選舉制度真正符合民主精神。 台灣的社運人士或弱勢者不能再將改造社會的希望,僅寄託在參選或透過選舉逼迫候選人的改革承諾,也不能只停留在投廢票的消極作為上。批判現存選舉制度假民主的真相,並積極改革選舉制度,是弱勢者改造社會必須跨出的第一步! |
|
(回目錄) |
【左右看】貧窮問題照妖鏡 |
【左看】 |
誰是敵人? 誰是朋友? |
文 |
樂熹薇 |
失業問題嚴重,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前些日子民進黨新潮流總召段宜康與國民黨黨工的罵街做秀,硬是被一位頭戴安全帽的路人,潑了桶不知民間疾苦的冷水,但人微言輕,即使無奈地表達了來自基層的心聲,但蚍蜉難撼樹。至於,稍具組織規模的社運團體,除工委會系統執意執行不投爛蘋果的「投廢票」策略外,其他不是倡言投藍,就是忠誠效綠,幾乎將日益貧困化的工農階級利益拋諸腦後,甘願成為資產階級政治中無足輕重的龍套。 在上市公司稅後盈餘比稅前盈餘還多,愈富者租稅負擔愈輕的台灣社會中,工人階級若要成為一支解放自己的政治力量,就不能不認清誰是敵人、誰是朋友;誰是運動中的同盟者、誰又是需要爭取的中間派。就以軍公教為例,難道就因他們退休金利息拿了「十八趴」,就打成阻礙社會法治國實現、阻礙社福制度建立的「既得利益者」?拼命地打成對立面,對同樣處於受雇者的軍公教人員來說,難道他們會比吃乾抹淨還從來自人民稅金中倒賺的金融、土地、工業資產階級更值得批判? 缺乏社會分析的運動,除成為右派政治中被利用或甘於被利用的馬前卒外,什麼也不是。 (政治觀察人士) |
【右看】 |
貧窮是政治問題 |
文 |
林水秀 |
國民黨一支「民眾貧窮篇」的競選廣告直讓阿扁總統皮皮銼,從綠營毫不避諱地抽掉該廣告在民視的播放行為看來,貧窮問題確是打到了執政黨的罩門。去年11月的失業率尚高於5%,執政當局顯然沒有樂觀的本錢。 發展內需型服務產業是政府希望解決國內中、低技術勞動力就業問題的法寶,藉以擺脫依附在政府擴大就業方案下,每月領取基本工資的不充分就業人口。然而,在政府卸下財政重擔之際,則明擺著的為私人資本開闢新利潤之處女地——如照顧看護業、國內旅遊業、一鄉一特產等,哪一項不是透過市場機能運作?又有哪樣工作之待遇足以養家活口?更不要說政府為「鼓勵私人興業」,屆時又巧立名目、堂而皇之利用行政資源補助私人資本,這不又再一次複製了台灣當前「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社會現實? 究其實,國家這隻看得見的手不斷進行社會與財政資源的階級移轉,貧富問題是赤裸裸的政治問題,而不是仰賴市場解決的經濟問題,政府現行的解決失業問題方案,無法給與窮人翻身機會,卻讓私人資本窺見中飽私囊的希望。 (教育工作者)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