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30109】痲瘋‧樂生院‧台灣公衛百年回眸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歡迎點選文末連結參與討論。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 editor@esouth.org

痲瘋‧樂生院‧台灣公衛百年回眸

作者:新莊文史工作會、北投生態文史工作室、范燕秋、劉介修

澎湖有一男孩得了痲瘋病,村裡的人很害怕,要求他們搬家。最後父親無奈地把兒子放在竹筏任其在海上漂流。

澎湖的陳阿媽,16 歲時被發現得了痲瘋病,從故鄉七美島被送到高雄,轉乘火車到桃園,再由沿路接痲瘋病患的大卡車載往樂生,沿途都有人用消毒水沖洗馬路。

延伸閱讀

新莊文史工作會

北投生態文史資源網

署立樂生療養院

這裡曾經是被社會隔離的(蘇希宗)

介紹本土最早的一本「內外科看護學」(陳美玲)

然而當一位病人被送到這裡以後,比被判了死刑還痛苦,監獄的犯人還有服刑期滿出獄的一天,他卻註定一輩子要住在這裡。

病患不但不能持有國民身分證,也沒有投票的權利。民國 41 年,國民政府全面換發身分證時,當時的新莊鎮公所因為他們「面容腐爛、無法辨認」而拒絕幫忙換證。


◆ 痲瘋在台灣

從人類的疾病史觀之,癩病在人類社會是一種很古老的疾病,在西元前已發生於世界各地,聖經及論語都有關於癩病的紀錄。古早記錄可查到漢生病是約三千年以前,來自於古代文明的 China、Egypt 及 India 等地方,後來也傳播至歐洲、亞洲及世界各地。多數患者無法醫好,且合併醜陋的面貌、手足畸型及殘障而變廢人,過去雖引起善良的關懷,但仍引起社會大眾心裡恐慌及令人類困擾到現在。

1873 年挪威籍的醫師 Dr. Armauer Hansen 在癩病患者的喉頭與鼻粘膜塗片,及皮膚組織液的塗片染色,經顯微鏡發現了癩桿菌。其形態與結核桿菌很相似,同為抗酸性桿菌。癩桿菌離開人體極易死亡,所以該病不易傳染;至今亦無法在實驗室培養,也因此無法預防接種。因為韓生發現癩病原菌,因此癩病又被稱為「韓生氏病 Hansen's Disease」。

多元就業聯合商展暨研討會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我們以社區營造為手段,引導與開創社區特色產業,協助失業者在地就業機會,經由文化資產、自然生態、特色景觀、傳統工藝、地方美食、休閒體驗、文化節慶等社區不同面向,啟動具公益回饋、文化保存、社區營造及在地就業之社區微型產業,從而得以建立個人與地方的文化自信與土地認同,並能整合人力投入地方產業,以期落實人才培力與地方產業之永續經營發展的願景。另一方面,這些具有實驗性質且實務性格強烈的方案,仍然具有不少等待協助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將召開多元就業與社區產業研討會,希望藉此結合地方產業專家、學術研究機構及實務工作團隊,共同探討非營利組織的地方產業相關議題。

活動時間:93年1月17、18日 (六、日)
商展地點:台中市中山公園槌球場(思恩堂旁大草坪) (am10:00-pm5:00)
研討會地點:台中市文英館(雙十路一段10-5號)

詳情請按此

癩病(Leprosy)是一種慢性溫和而不容易傳染的皮膚病,它是由癩桿菌(Mcobacterium leprae)所引起,主要侵犯人體的皮膚、粘膜以及周圍末梢神經,有時也可侵犯人體的器官,尤其是上呼吸道黏膜、眼、肝、睪丸、肌肉和骨骼。如果沒有治療,會造成知覺麻木,最後喪失肌肉控制力和手腳殘障。不過,全世界 90% 的人對此菌有自然免疫力。

台灣現在約有 500 人已為無病菌的狀態,除因殘障或年老之患者,現仍居住在新莊市的衛生署樂生療養院及私立高雄居家護理所照護之外,其餘約有 200 人包括增加的外來人口中新發現的病人(最近的新患者約 5 人於馬偕、長庚、彰基、台大、台北醫大與榮總等醫院被發現),及合計原來的病人於樂生療養院、馬偕醫院、澎湖醫院及高雄居家護理所等常設的特別皮膚科門診分別治療。

過去台灣痲瘋救濟協會(Taiwan leprosy Relief Association)觀察自 1960 年開始到 1985 年間居住人口及患病人口的結構變化,顯示此病患逐年的增加。且 25 年中病患數於 1977 年達高峰,總人口 1,6783,127 人,患者登記人數到達 4,942 人,其盛行率為每一萬人中有 2.94 人罹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於 1945 年人口 605 萬 7,117 人,患者為 963 人盛行率卻為 1.60。 前台灣總督府自 1910 年起至 1939 年,約 30 年之間,每 4~5 年施行總人口調查,並徹底地進行全鄉村、學校或居家之人口的痲瘋病檢查採樣,每年統計登記患者約為 810~850 人。但戰後 1946 年至 1977 年,樂生院即發現患者增加到 4,942 人,包含尚未發現者可能有 500 人以上。 1977 年當時推測,如果以現有的實際總病患人數之三倍計算時,一萬人中就至少有 9 人染病,1 千人中即有 1 人之盛行率,構成社會公共衛生重要問題。


◆ 樂生療養院與台灣公共衛生

台灣近代公共衛生的形成,則源起於 1895 年日本殖民統治之後。日本在台灣施行的近代化設施,「公共衛生」是極為顯著的一項。其中深層的因素,一方面與日本治台的「科學殖民」政策有關,一方面也是日人治台之初、遭遇台灣風土疫病流行的衝擊,為減少日人生命與健康的耗損,極為重視近代衛生設施。無論從台灣總督府重視城市的飲水設施,或者對於各種傳染病的防治,都可說明日本在台灣施行「公共衛生」的具體成效,也反映地區社會歷經重要的近代化變遷。

近代公共衛生的發動是直接受傳染病衝擊的結果。不過,近代國家對於傳染病的控制,又以造成比較迅速而廣泛影響的急性傳染病,如鼠疫、霍亂等為優先,日本治台之後,對於傳染病的防治,也不例外。至於如結核病、痲瘋等慢性傳染病,總督府在 1920 年代以後,開始著手相關的防治措施。

1930 年,台灣總督府於新莊頂坡角(今新莊鎮丹鳳里),創立第一處公立收容、治療癩病患者的專門機構「樂生院」,於同年 12 月起開始收容病人。新莊樂生療養院的正式設立,即是因總督府這時期開始重視慢性傳染病防治,特別設置其作為慢性傳染病「痲瘋」的防治機構。換言之,新莊樂生療養院乃是日治時期總督府推展公共衛生,特別是傳染病控制的重要一環。


◆ 樂生療養院與台灣教會醫療

同時,痲瘋病在基督信仰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如《新約聖經‧馬太福音》記載「叫長大的痲瘋潔淨」,因而基督徒多將照顧痲瘋患者視為神聖的使命,西方中世紀時多數痲瘋治療機構是由教會興建的。也因此,日本治台之後,教會醫院面對新政權的競爭壓力,即日本殖民政府同樣是採行近代醫療,刻意選擇以痲瘋病診療為重點。因此,自 1901 年起,南北三所教會醫院包括台南新樓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台北馬偕醫院等,先後設置痲瘋診療部。

在當時教會人士之中,戴仁壽醫師(Dr. Gushue-Taylor)對於痲瘋診療最為積極,而且也影響深遠,也就是他促成新莊樂生療養院之設置。戴仁壽在 1911 年來台,先後任職台南新樓醫院、台北馬偕醫院院長,1925 年 2 月轉任馬偕醫院之後、開設癩病門診,又在 1927 年設置癩病專門治療所,至 1928 年為止,共有 260 位患者求診。在此情況下,戴仁壽認為門診已不能符合需求,決定建造新房舍收容患者。

在此之前,戴仁壽就曾向台灣總督府總督提出,建造收容癩病病患的療養院,台灣總督也答應給予必要的協助。因此,戴仁壽選擇了新莊頂坡角作為建院的院址。不過,同時之間,台灣總督府深恐教會在癩病醫療上、發揮收服人心的影響力,也決定設置癩病療養所,並將戴氏選擇的建地轉為官方所用,令他另尋其他地點。至 1931 年,戴仁壽才於淡水八里另外覓得一地興建療養所,命名為「樂山園」。

換言之,新莊樂生療養院的出現,重要的背景因素是來自教會醫療的影響,特別是戴仁壽醫師積極奔走、推促,其中深層意義乃是西方宗教力量對於台灣這群身受病痛所苦,而且遭受社會排斥、歧視的癩患者,發揮博愛與人道救助的一段歷史。


◆ 捷運、樂生院與台灣公衛百年回眸

1930 年代創建的樂生療養院,由於捷運路線的規劃,成為捷運新莊機廠的預定地。也因為捷運的施工,而使得樂生療養院中的老樹群獲得世人關注,同時也引起了大家對於老樹去留議題的討論。

2002 年 4 月,新莊社區大學、新莊文史工作會、樂生院民等諸多個人、團體,發起的「保護新莊老樹樂生聯盟」,成功地搶救了院內珍貴的老樹,也喚起了新莊居民、媒體、公部門等,對於樂生院作為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

近日,由新莊文史工作會、保護新莊老樹樂生聯盟、北投生態文史工作室、以及臺灣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范燕秋教授期盼從在地社區行動出發,積極與各方進行溝通協調,致力使得樂生院的能獲得審查委員進行古蹟指定保存。

回應本文:
(看別人的回應)

大名:
信箱:
網址:


記憶身份

SRAS 風暴中,喚醒了台灣社會對於公共衛生的重新瞻顧,而距離樂生院設置 74 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社會、公衛與醫療制度有了什麼新的視野?

痲瘋與樂生院台灣公衛醫療百年來的故事,能夠提供台灣醫界與醫學人文教育什麼樣的倫理意涵?

傳染病或許可以因為醫療技術的進步而根絕、消失,但整個社會與時代對於疾病的態度與作為,能夠如何被保存、銘刻,作為人類反省的最佳見證?


迎向樂生院,發現新故事,需要您的支持與參與!

如需進一步資訊,請向新莊文史工作會聯繫: ush@scps.tpc.edu.tw

[留言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傳染病或許可以因為醫療技術的進步而根絕、消失,但整個社會與時代對於疾病的態度與作為,能夠如何被保存、銘刻,作為人類反省的最佳見證?

編輯室手記

這是由地方文史團體與學者、學生共同發起的一個社區行動,希望能藉此致力於台灣第一個收容痲瘋病患的「樂生療養院」的保存。因此透過南方電子報,邀請更多朋友一同發聲與關注。(本文責任編輯:吳易澄

活動訊息:
多元就業聯合商展暨研討會
歐洲批判理論系列:阿多諾
《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入門講座 2004 冬季營隊
2004 反高學費運動寒假青年營
起來!─ 2004 黑水溝寒假生活營
嘉義城環境關懷學生工作坊 第三梯次
逗陣來北投 做夥來看戲
無毒土地 友善社區 行善旅遊研討會
抗議和信電訊歧視外傭廣告聲明稿
潭南工作營急徵要蓋房子的業主
勵馨基金會少女圓夢工程,邀您協助 2000 名少女圓夢!!

捐款公告

◎ 感謝陳慧文捐款 500 元。 (1/3)
◎ 感謝楊敕貝捐款 1000 元。 (12/31)
◎ 感謝林文淇捐款 1000 元。 (12/31)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免費撥接:

撥接電話:4050-8888
帳號、密碼:e-info
初學者學習網頁

給南方建議:(看別人的建議)

大名:
信箱:
網址:


秘密留言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4/01/09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編輯群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徐江屏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執編:宋明珠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南方電子報純文字版(PDA 版)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eGroups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