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殼可以變成可愛的便當,還可以變成美麗的燈罩、精巧的花盆,或者,就將他們壓碎,攪入泥土裡,生養更多花草;於是,我們看到了,破碎的椰子殼裡住著各種美麗的精靈。
屏東給人的印象,是炙熱的陽光、蔚藍的天空以及隨處搖曳的椰林,這般亮麗的南國風情,對於當地的椰農來說,卻不是那麼受用的。走在屏鵝公路上,看到一攤攤賣椰子水的小販,以極低廉的價格六、七瓶裝一佰元,販賣罐裝椰子水。屏東椰子全年盛產,面對WTO入關及進口椰子的影響,以致於椰子產值低迷,直接衝擊著椰農的生計,除了廢耕補償政策之外,能否有永續經營的策略,是大武山基金會與屏東椰農努力思考尋找的目標。
椰農的問題要回到椰子來解決。過去,椰子的使用僅取用椰水,喝完椰子水後剩下的椰子殼隨處丟棄造成環境髒亂,然而,在大武山文教基金會與達觀椰子合作社,以及椰農、耆老、藝術家的討論嘗試下,整顆椰子從椰子的纖維、椰蒂、椰殼、椰水、椰仁各部分都可以運用在吃、喝、玩、賞各種生活利用的價值上。
構想出來後,從90年度永續就業工程開始,第一批進用人員將這些構想初步實現出來,最先是剝殼椰子的推廣,椰殼榨碎後的椰子纖維用來做有機堆肥,初步擴大了椰子產業的可能性,一邊推廣屏東椰子的銷售,同時也解決了廢棄椰殼的問題。到了92年度,「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中,剝殼椰子產業已經發展出椰子便當、椰子美食、椰殼工藝等產品,並且透過與在地社區合作的方式推廣椰子產品,將椰子的使用發揮到極致,也大大提高了椰子產品的經濟價值,椰子的產銷已經具有市場的規模與計畫。
椰子產業成功的轉型了,還不只如此,「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中,部分進用人員組成「優遊屏東網」的客服中心,擔任網站經營的工作。「優遊屏東網」是大武山文教基金會與優生活農業發展協會共同自立架設的商務網站,作為整合屏東地區農特產品的窗口平台。進用人員在這裡面透過網路的經營推動共同購買、產地直銷等工作,讓更多的人可以品嚐到屏東在地特色,如南州黑珍珠蓮霧、鳳梨釋迦、玉荷包荔枝、高樹蜜棗、里港楊桃、屏東剝殼椰子、恆春有機山藥…等,都是有著吉園圃認證或有機認證的絕對優質;而透過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互動,除去中間不必要的介入,讓生產者可以更了解消費者的想法,讓消費者可以知道所消費的產品是如何辛苦培育,才能有如此優質甜美的果實。此外並搭配著屏東各項文化活動,讓屏東在地農特產品有更寬廣的出路,增加農民、創作者的收益,也讓消費大眾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創造出生產者與消費者雙贏的新局。
這個背景,是當我們一踏進大武山文教基金會時,看到進用人員熟練地向外來的人介紹「優遊屏東網」商務網站時受到感動的由來。這些原本在社會邊緣的失業者,現在可以操作新的行銷工具,自信地向外地遊客介紹屏東的特色。37歲的傑銘原本從事電機的工作,工廠關廠變成失業勞工,進用到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之後,負責產銷的工作。為了推廣屏東的水果與有機蔬菜與客戶服務,傑銘要到各個農場去作實地訪查,瞭解各種水果的栽種方式與特性,以應付各式各樣的客戶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傑銘累積了許多農業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傑銘與其他的進用人員以及工作人員彼此互相討論提案,規劃行銷的方法與策略,這個工作讓傑銘積極的參與整個屏東農業產銷的計畫,主動思考可行的策略,在參與的過程中累積專業的經驗與自信。
這些工作與規模,已經延伸到椰子產業之外,含括了整個屏東地區的農業經營,而從多元就業方案進用的人工作人員,不僅可以發揮創意到椰子的產品上面,還能夠連結其他的農民,主動地想像未來的遠景。
大武山基金會與屏東農民協力合作的精神,在此時艱難的農業環境裡,開闢了一條不一樣的路,而勞委會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特優獎,是紀錄著這一路合作與共榮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