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體小鋪電子報NO.103 █▇▆▅▄▃▂▁╴
2004.01.22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
《Watch Media》1月25日節目預告

節目內容:2003傳播大事記

今天是大年初一,接下來會看了多少新年節目呢?會不會看到新鮮有趣
的呢?如果沒有,倒不如把電視關掉,和家人、朋友打屁、聊天應該也
不錯滴。當然,如果妳禮拜天早點起來,別忘了收聽《Watch Media》
,這個禮拜將邀請「傳播學生鬥陣」與我們一同回顧去年一年的傳播
大事。

來 賓:張時健、胡耿維、王冠棋(傳播學生鬥陣)

節目主持人:管中祥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新年新希望》

還媒體於民—建立公共廣電集團刻不容緩

文/管中祥、魏玓

2004伊始,台灣媒體改革似乎有了新的契機,去年年底,立法院三讀
通過了廣電法制中有關經營者資格修正案,限制政黨及政府經營媒體
的資格;同時也通過了「通訊傳播基本法」,未來將設立「通訊傳播
委員會」(NCC)作為規範媒體的主管機關;而國民黨也在總統大選
的壓力下,同意歸還七家不當取得的戲院,未來如果民間壓力更大,
也許包括中廣等黨產也可能被迫釋出。

上述的改變可說是媒體運動長久以來的重大期望,對於這些因為歷史
而被不當所有,理應屬於全民的重要媒體資產,必須審慎處理。然,
不當勢力「退出」與「歸還」後,是否就真能屬於全民?是否能符合
媒體公共與多元服務的基本意理?面對這個問題,政府以及主要政黨
都必須秉持「公有公用」的原則,有一套全盤考量的完善規劃,萬萬
不可在短線選舉操作中和稀泥,犧牲人民福祉,否則可能如媒體改造
學社所指出的「黨政軍退出媒體將是媒體財團化的開始」,並將「繼
續惡化台灣媒體生態」。

這些年來,台灣不斷高呼、歡慶「自由化」、「民營化」,然而卻忽
略公共化其實是另一個世界潮流,換句話說有有些國家正以「公有公
用」的原則建立公共與多元服務的廣電體系,包括韓國、紐西蘭、南
菲、印尼、泰國、法國等,已分別把國營或民營廣電媒體轉換成公共
媒體的經營形式,如此不但能防止商業電視帶來的弊端,確立媒體文
化性格,同時亦能協助國內的影視產業邁向全球。

除了將既有媒體公共化外,不少國家的公共媒體更朝向多朝向「集團
化」的方向發展,例如,澳洲的ABC擁有廣播、電視和網路三個平台
,其中ABC的廣播網由58個電台組成,除了分別播送古典音樂、新聞
時事等節目的5個全國性電台外,還整合了49個地方台;南非的公共
廣播公司SABC則擁有以11種語言播出的19個廣播電台,以及分別以播
出不同語言與節目類型的4個無線電視頻道、2個衛星付費頻道和提供
4種語言的國際廣播服務。此外,公共廣電集團較小的韓國亦有一定
的規模,例如,老字號的KBS有4個電視頻道、15個廣播頻道;而依賴
廣告收入的MBC則有1個電視頻道、3個廣播頻道。此外,我們較熟知的英、日本更早已建立公共廣集團。

相對於其它國家對公共媒體的重視,台灣的確仍有段要走,不過,若
能在黨政軍將逐步退出媒體的當下,有效地整合既有資源,這段路也
許並不太遠。如果上述國家經驗可以作為台灣的範例,在這轉型的關
鍵,我們又該如何規劃才能達成媒體「公有公用」的目標呢?

在無線電視台方面,首要工作是台視與華視的黨政軍股份退出與組織
轉型。無論從無線電波公有、陳水扁總統必須實現的競選政見,以及
平衡當前過度商業取向的電視生態等等理由來看,將兩台轉型為公共
電視機構,都是最佳策略。新聞局應加速推動台、華視公共化工程,
政府高層也應協助排除涉及之各個股份出脫與捐助的困難。至於在中
視方面,國民黨所擁有的股份,也不得以私有股份方式出脫,而必須
依照「不當黨產處理辦法」等規定,間接或直接捐贈給現有或未來擴
大之公共電視財團法人。

與無線電視台相關的廣播電台方面,政府所有之中央、教育、警察與
漢聲廣播電台,應比照台、華視處理模式,轉型成公共廣播電台。而
且在資源共享,發揮媒體匯流綜效的考量下,應參考包括法國、韓國
、英國在內民主國家的做法,與內湖公視、轉型後的台、華視,共同
組成具有經濟規模之公共廣電集團,以作為服務在地與邁向全球的基
礎。而國民黨擁有大部分股份的中國廣播公司,在台灣的資產主要接
收自日本殖民政府的「台灣放送協會」,而且其歷史定位原本就是國
家廣播電台而非政黨廣播電台,同樣應朝公共媒體轉型,由國民黨捐
贈給成立公共電台財團法人,或與上述公共廣電集團合併。

上述的媒體可以以不同形式和現有的內湖公視及國家媒體整合成立新
的公共廣電集團,來達到公共服務、頻道分工、文化多元的目的。例
如,全國性的廣播電台可以類型電台的方式經營,作為交通、音樂、
教育、文化、勞工、性別等類型所用;而警廣、漢聲、中廣等具有地
方波段的電台則專事地方服務,成為社區或區域媒體;央廣及宏觀衛
視則以國際廣播為主,此外,內湖公視、台視、華視、原民與客家頻
道,則重新定位提供不同類型的節目。

除了建立公共廣電集團作為在地民主、多元發聲及邁向全球的基礎
媒體外,近來年,飽受好萊塢衝擊的重要文化資產—電影,也同樣必
須在此變革之際重新思考新的出路。國民黨接收日本殖民政府所有的
戲院當初共有十九家,目前僅剩七家,七家之中又只有台北新世界和
屏東光華兩家尚在營運。對於國民黨應該歸還戲院資產之處理,政府
應該只是經手者而非最後擁有者。例如輔大林麗雲教授便建議,七家
戲院應由政府投資,改建為國民戲院,專供國產電影映演,以改變目
前電影映演管道被好萊塢電影壟斷之事實,增加國片與觀眾交流之機
會。短期之內若國片數量尚少,也可以低價提供中、小型影展(如女
性、人權、紀錄片影展)作為展演場地。

至於國民戲院的所有和經營單位,則須從中央電影公司的轉型來考量
。中影向來是台灣電影重要的生產基地,即使國片產業凋零,中影仍
擁有相對而言最「優厚」的電影生產人力和物力資源。國民黨近來陸
續出賣中影資產,甚至有結束營業之意,我們以為,電影資料館組長
羅樹南的建議值得參考,國民黨應該將中影及其戲院、文化城等資產
捐贈,由新聞局整合包括電影資料館在內之相關資源,協助成立財團
法人國家電影發展中心,挽救瀕臨死亡的台灣電影。

不論是公共廣電集團的建立或者是國民戲院與電影文化的發展,其管
機構是否獨立、多元,將可能導致媒體產業往不同方向發展,雖然,
政府將設立「通訊傳播委員會」作為未來管理通訊、傳媒的主管機關
,然而,在目前政府的規劃中,委員會的組成為行政院提請總統任命
,其獨立性十分可議。事實上,一直被認為是解決台灣問題救命仙丹
的NCC,其實是以美國FCC為學習典範,然而,FCC近年來已成大型媒
體財團的禁臠,獨立性早己蕩然無存,因此台灣不能只著眼於「通訊
傳播委員會」的設立,更應該思考傳播政策的基本目標,將既有的黨
國媒體重建於公集團的架構,仿效目前內公視成立受國會監督、多元
代表的管理組織,不僅能整合資源、發揮綜效,同時又能各自分工、
服務多元,為台灣帶來不一樣的媒體環境與文化視野。

媒體文化建設乃國家百年大計,短線操作絕對無法竟其功,卻極可能
禍延數十年。政治人物在朝也好,在野也好,誰能夠在媒體文化政策
上展現出長遠恢弘的格局,或者只是目光如豆拖延敷衍,人民都在看
,何況媒體朝公共服務及文化性展不僅是世界趨勢亦是人民所望,朝
野政黨皆不該逆勢而為,請把人民的媒體還給人民。



《媒體架恐怖》

媒體物濫造恐怖,歧視病患

文/吳易澄

驚見民視新聞的不當報導。一月9日的民視新聞,報導一位「一名愛滋
病患,兩天前從醫院脫逃」,只見新聞中,這位病患被送至警局,結
果「警方幾乎不敢靠近問筆錄」,而且「主管還在牆上貼了字條,要
同仁小心」。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新聞最後還加註了評註,說「這
起事件暴露出愛滋病的防治的缺失」。

看了這則新聞,深深感到國人對於「愛滋病」的認識不深,而且有過
份的污名與歧視。更具殺傷力的是,媒體的「專業不足」,妄下評論
,卻無益於正確的愛滋防治。事實上,俗稱愛滋病的「後天免疫不全
症候群」的感染途徑是經由體液(血液、精液等)。如果沒有與病患
的體液接觸,是不會傳染愛滋的。

而正確的愛滋防治,是必須要教導民眾如何以以保險套保護性伴侶、
如何避免重複使用針頭針筒等等方式,來避免不當的體液傳遞。並且
更進一步的,必須加強民眾對疾病的認識,以一個公正客觀的衛生教
育來加強民眾對疾病的認識。

而事實上,國人對於特殊疾病的偏見仍相當嚴重。雖然病友、社會團
體、人權團體、醫界、以及家屬團體都分別能夠站出來呼籲社會大眾
,但是掌握最大宗資訊媒介的新聞媒體,卻一再地以負面與無知的報
導來抹煞反污名的努力。

日前,許多醫學院學生和醫療工作者與社會學者、民眾亦針對幾則不
當報導精神病患的新聞,對民視、TVBS發出抗議信。這些新聞以負面
的評述來報導精神障礙者的發病情形以及暴力傾向(事實上不只這兩
家電視台,其他如東森等諸多媒體也以同樣手法處理)。當時我們收
到TVBS的回信,回覆說她們有將精障者打上馬賽克,所以沒有侵害人
權。

我們也深知,對於污名,常常是出於無心,如之前呂副總統的對同志
天遣說以及侯水盛立委的亡國論,用意本來就不見得是要加害於人,
但是真正殺傷力大的,就是這些存在於我們無心之中的「偏見」。況
且,這樣的無心,又出自於過去對人權不遺餘力的呂副總統。而電視
台也深知,打上馬賽克,也是出自人權的考量。是故,我們理解這些
無心之過,但是對於反污名的努力,必須是要不斷進步在進步的。

我們在此要呼籲的是,並不是只有打上馬賽克就是保護了當事人。事
實在於,如果媒體一再地將這些對於特殊弱的偏見複製、強化,到最
後只會造成民眾的恐慌,以及對愛滋病患或其他族群,如精神障礙者
等。而事實上,他們之所以成為弱勢,並不是他們本身疾病或身份的
不同,而是社會中傲慢的偏見使然!

衷心希望媒體能夠深刻檢討對於這類新聞的處理方式,切勿以專業之
姿卻不慎成為恐怖的製造機,污名的傳遞者。

PS:如果大家認同此文,大家可以打電話或寫信到民視電視公司 FTV
TEL:(02)25702570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三段三十號14樓 service@ftv.com.tw
向電視台表達您抗議

民視的完整新聞如下:

民視新聞 2004/1/9

愛滋病患逃出醫院 警方在桃園尋獲

一名愛滋病患,兩天前從醫院脫逃,在桃園被警方尋獲,警方幾乎不
敢靠近問筆錄,根據調查,這名病患在桃園流浪,還在三溫暖裡過夜
,警方擔心愛滋病的防治工作出現了大漏洞。派出所裡來了愛滋病患
,擔心被意外感染,員警們嚇得個個不敢靠近,主管還在牆上貼了字
條,要同仁小心,而背對著鏡頭這名男子,兩天前擅自離開醫院,說
要回到桃園家裡過年,他語出驚人的表示,流浪期間曾經睡在桃園的
三溫暖愛滋病是法定的管制疾病,病人從醫院脫逃已經很嚴重,又睡
在出入複雜的三溫暖,警方立刻通報衛生局處理由於男子有發燒症狀
,整個移送過程如臨大敵,醫護人員戴口罩手套,讓病人穿上防護衣
,由男子的母親陪同上了救護車,警車開道直接送到桃園榮民醫院安
置,這起事件暴露出愛滋病的防治的缺失,如果有不知情的民眾受到
感染,問題可大了。



《原來如此》

誰的傲慢與偏見

Mayaw Biho / 紀錄片工作者

一月十號中國時報第四版,刊登了一篇吳錦發先生所寫的專文「傲慢
與偏見」,我看完後感到非常驚訝,為什麼這樣有錯誤而且不尊重原
住民的文章可以刊登在知名大報的「名家專論」當中。

「傲慢與偏見」一文首先指責媒體無法理性地從更有深度的、文化的
、歷史的角度探討「頭目津貼」案,然後就試圖自己來做這件事。他
指出「在台灣原住民族中,有世襲「頭目」制度的,如排彎、魯凱
、卑南、阿美、鄒…等族群」,這句話他舉出的五族當中就有兩族與
我的認知不符,阿美族的頭目並非世襲,而是公推部落最有聲望和能
力的人擔任,鄒族的頭目雖然都出自Tapangu宗族當中的幾個家族,
但並不是依照尊卑長幼,而是按照才能和威望來決定人選。

接下來文章又提到「……他要能穩固「頭目」的位置,是要看他能
「服務」、「收攏」多少族民而定的,因此,「頭目」家族除了擁有
權力之外,平常他在祭典儀式中,也要奉獻最多的酒與祭品給族人分
享,而在今日的社會,一個「窮頭目」是建立不起權威的,他必須有
最基本的「經濟能力」才能在重要祭典儀式中,以「給」的能力,顯
出其地位。」吳錦發先生似乎把原住民所敬重的領袖想像成黑道大哥
,或是台灣總統,要「服務」、「收攏」選民,以各種好康來酬庸下
屬。我常年上山下海遊走各族部落,雖然走不到百分之一,所拜訪的
頭目也不多,但從沒看過吳先生所描述的頭目。

我是花蓮的Pangcah(阿美人),我所跑過的Pangcah部落當中,從來
沒看過頭目在祭典儀式中需要準備最多的酒與祭品來奉獻族人。以豐
濱鄉港口部落老頭目Lekal Makor來說,他並不有錢,祭典時也不需
要準備大量的酒和祭品,只要他精神奕奕站在祭場上,專注地領唱,
族人自然會跟隨他全心投入祭典。Lekal Makor需要準備的是他對祭
典的虔敬、對文化的堅持、對部落糾紛的排解、還有對族人的照顧,
他憑著這些獲得族人的敬重,也憑著這些讓Makutaay(港口部落)成
為最富Pangcah文化的部落。他「給」的不是實質利益,而是一種作
為阿美人的典範。

我不敢說每個頭目都是如此,但是我很想知道吳錦發先生所描述的頭
目到底存在於哪裡?是存在於台灣這片土地上?還是存在於吳先生的
想像之中?即使真的有幾個這樣的頭目存在,又有多大的代表性可以
讓吳錦發先生在台灣最大的報紙上以名家的姿態教導所有讀者,原住
民各族的頭目就是如此這般?我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是我阿美人的傲慢
嗎?還是吳先生的偏見呢?

在文章中最令人難以承受的是「「頭目津貼」的政見,其實是一個重
視現實,真正關心原住民文化存續的作法,「頭目」有這筆津貼,不
成為「窮酸頭目」才得以維持住頭目尊嚴,對原住民文化傳承有重大
意義!」這樣看來,好像有了這五千塊的津貼,原住民窮酸的頭目尊
嚴才得以維持,原住民的文化才得以存續,原來原住民頭目的尊嚴只
值五千塊。

我無意為任一政黨辯護,因為少少數的我們永遠是被統治的人,也無
意討論是政策還是賄選,但我著實認為「頭目津貼」這張支票陷所有
原住民於不義。原本在部落受人尊敬的頭目,如今每天在報章媒體上
被不了解原住民的媒體工作者和政治家評論奚落,他們的說法和吳先
生的文章一樣建立在對原住民的粗淺想像之上。當整個台灣社會的目
光以這種方式集中在「頭目津貼案」,以這種方式認識原住民文化
的時候,受害的不只是沒有津貼的頭目,而是全部的原住民,以及我
們深受傲慢與偏見所殘害的文化和尊嚴。

《原來是如此》

見不得人的名字

Mayaw Biho / 紀錄片工作者

去年底的台灣正名運動喊得震天價響,數萬人上街頭遊行,大家都要
求尊重這片土地,用這片土地原來的名字「台灣」。

我很支持他們的訴求,但是身為原住民Pangcah(外界稱呼我們阿美
族,但是我們自稱Pangcah)的我,覺得原住民的正名比台灣正名
更重要,所以很想請問這些支持台灣正名的人,是不是也願意以同樣
的心情,尊重台灣原住民,支持台灣原住民使用原來的名字?

台灣原住民何其榮幸,清代中期平埔族被賜漢姓,日據時代被冠上日
本姓名,二次戰後在不懂中文的情況下,全部的原住民被分配了漢
姓漢名。隨著統治者的更迭,我們一直被賦予新的名字,這些名字被
登記在身分證上,成為我們對外使用的符號。但是在部落或家族中,
我們仍延續祖先祝福的名字,繼續使用蘊含族群和家族歷史的名字。

只是我們真正的名字走不出部落的領域,一走進以漢人為主的台灣社
會,我們得自動把「名字」從A面換到B面,換成漢人習慣的三個字
的名字,否則會為生活帶來極大的麻煩。幸好有原運前輩的努力,使
姓名條例修正案在一九九五年通過,但是在台灣社會普遍不知道原住
民命名文化的情況下,八年來回復傳統姓名的原住民不到八百人,很
重要的原因是包括政府機關在內的台灣主流社會,對原住民使用自己
的名字非常不友善。

例一:姊夫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他打算直接為兒子取阿美族名,順便
也為自己回復阿美族的名字。經過家族討論,決定用阿公的名字伊璋
。他興高采烈地去戶政事務所,戶政人員說,爸爸的先換名,再報孩
子的戶口比較方便。填寫完申請資料,戶政人員告訴他:三天後再來
!他納悶地問為什麼?戶政人員說:要去警察局查你是不是通緝犯,
他興奮的心情馬上跌到谷底。

例二:阿道‧巴辣夫的女兒出生後,取名為蔻尒亭‧阿道‧冉而山。
到戶政事務所報戶口時,戶政人員說:戶口名簿的欄位只有六格,要
不要只寫前面的就好了?阿道說:千萬不可以、千萬不可以!我們氏
族的名字絕對不可以漏掉!戶政人員說:如果你硬要加的話,我就只
能在姓名欄裡寫「見記事欄」囉!

例三:二○○二年參加兩岸新聞報導獎,因為在頒獎典禮現場才公佈
得獎名單,所以主辦單位過了一個月才把獎盃寄來,我打開厚重的包
裹,竟然發現裡面有兩個獎盃,一個指名給馬躍,一個指名給比吼。
那年回去掃墓,我跟阿公說:你也得了一個獎盃喔!是陸委會主委蔡
英文頒給你的。

「台灣」這個名字原本是西拉雅族的地名,指現在的台南安平,人們
願意沿用已經消失的西拉雅族的地名來稱呼這片土地,是否也能尊重
現在仍保留族群文化的原住民使用自己的名字?

選舉一到,候選人又開始喊「族群融合」,看到這個「融」跟「合」
,身為少數的我非常害怕,因為在缺乏理解和尊重的狀況下談「族
群融合」,台灣原住民只有被「熔」掉,跟漢族社會「合而為一」的
份。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idv.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現場直播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https://enews.url.com.tw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智邦生活館客服信箱: mailto:iwebs@url.com.tw
˙歡迎申請智邦生活館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url.com.tw/emailstore/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url.com.tw/subpage/ad.shtml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