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01.21.2004》 |
本期內容 | |
◎ 英國助中國女童 | |
◎ 電影作為一種教育工具 |
英國助中國女童 | |
編譯 |
盧永山 |
中國甘肅省社經條件差的女童,將受惠於劍橋教育顧問公司( Cambridge Edu-cation Consultants)所設立的教育基金。在發展中國家服務的劍橋教育顧問公司,特別撥款33萬元人民幣(約2萬2千英鎊)成立教育基金,資助甘肅省4百名小學六年級女童。 這些女童每年的學費是 1百元人民幣,有些家庭的年收入卻沒有這麼多。貧窮導致甘肅省許多家庭不讓小孩上學,受重男輕女的文化影響,如果缺錢的話,女童的教育機會是最可能被犧牲的。 劍橋教育顧問公司副總裁布洛克( Andy Brock)表示:「這些女童的處境很糟,沒有得到足夠的注意。我們都知道,這些女童若要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她們必須接受教育。」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上個月公布的一份報告:「 2004年世界兒童狀況」(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 2004)顯示,全世界仍有數百萬名女童沒有上學,儘管國際社會已增加了入學管道,並逐漸改善兒童的就學率,但女童的不識字率仍高於男童,每年至少有9百萬名女童離開學校,而這些女童大都居住南撒哈拉的非洲、東亞、南亞和太平洋地區。 這份報告總結指出,教育女童是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最重要議題。無法上學的女童,對貧窮、生病和剝削最難以承受,因此更可能在襁褓時期就喪生。她們也容易罹患疾病,如 HIV和愛滋病。 從 1998年起,劍橋教育顧問公司就在中國第二窮的省份甘肅省服務,該公司對甘肅省基本教育計畫(Gansu Basic Education Pro-ject)提供技術服務,上述計畫獲得由英國國際發展部經費贊助。 布洛克表示:「透過協助甘肅省教育廳,我們讓許多人注意到這些女童的悲慘處境,她們多半沒有上學,或因家裡貧窮,被迫很早就退學,她們缺乏家長的幫助,也缺乏給予男孩受教育那種文化優先性。」 這些少數族裔女孩,有些是孤兒或身體殘障,預計從本月開始上課。 一項研究將監督這些女孩的進步情況,研究完成後將提供決策人士參考,以了解此區女性人口的處境。 中國人口中約 5%──約6,350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衛報) |
|
(回目錄) |
電影作為一種教育工具 | |
編譯 |
盧永山 |
貝莉( Gwen Bailey)去年開始在芝加哥南方的理查林德堡高中(Richard Lindblom High School)教電影時,她發現到,幾個學生的其他科目成績幾乎都是不及格的。然而,令貝莉驚訝的是,許多學生不僅電影課拿A的成績,其他科目的成績也變好了。貝莉說:「這是因為電影是檢驗生命一種絕佳方式。」貝莉播放給學生欣賞的電影,包括《大國民》和《羅生門》。 儘管在大學院校,電影扮演了流行藝術形式及有用的學術研究工具雙重角色,但在高中,電影可扮演的教育角色仍屬有限。例如,在芝加哥 50多所高中,只有1到2所開設電影研究課程。 貝莉說:「我勸了英語科好幾年,他們才讓我開電影課,因為他們會想,『這堂課不知道有沒有實質效果』。」 部分的問題在於觀念。電影不僅不被嚴肅地看作文學,學校裡經常會有一種觀念,認為播放電影等於是一種貪懶的教學,老師放電影給學生看,之後就躲在教室後面讀報紙。 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外圍組織「電影/芝加哥」( Cinema/Chicago),負責公立學校影片播放事宜的華克(Naomi Walker)說:「對老師而言,要說服校長認知到電影是一種好的教育工具,是非常困難的事。」 當電影課程還不能登堂入室時,一些電影組織,如「電影/芝加哥」,發現,高中和藝術組織之間有愈來愈多的合作關係,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欣賞經典電影,並在其他課程上,利用電影做為一種教育工具。 在洛杉磯,影藝學院與非營利的「都市教育伙伴」( Urban Education Partnership)合作,提供老師教材,好讓他們教導學生如何評價媒體。在西雅圖和波特蘭,兩個城市舉辦的國際電影節提供年輕人欣賞經典電影,如《大國民》、《8又1/2》、《2001太空漫游》等的機會。 在加州克利夫蘭高中教電影課的葛利森( James Gleason)說,青少年渴望看好電影,即便他們不知道何謂好電影。儘管學生剛開始會排斥老電影,特別是黑白電影或加字幕的外國電影,葛利森仍鼓勵學生欣賞,因為好電影依舊動人心弦。 葛利森說:「欣賞《一夜風流》或《大國民》 20分鐘以後,學生完全迷戀其中。雖然學生需要多一些時間,才能提升欣賞和了解電影的層次,但之後你會看到,他們欣賞電影的能力確實不一樣了。」 不過倡導高中開設電影課的人士,面臨到一個艱難的處境,因為高中生還得學習其他基礎課程。例如,在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 TIMSS)中,美國高三學生的排名就不如加拿大和歐洲,如果學生不精通既已建構的學科,怎可把時間拿來教他們認識電影? 同時,聯邦政府的「沒有學生落後法案」極為重視考試,這反倒使學習認識電影的價值很難加以量化。華克就問道:「我們該如何辯解,電影有益於學生?電影可以幫助他們準備考試嗎?這是一個大哉問。」 但同一時間,美國在學生績排名上意圖趕上的國家,卻沒有忽視電影研究的價值。布朗大學著手學校改革的安納堡研究中心( Brown Univer-sity's Annenberg Institute for School Reform)責任再思部門主任伍爾夫(Dennis Palmer Wolf)解釋:「在發展中國家,媒體和電影被視為促進學生理解和批判的重要文本,幾乎歐盟所有的國家都開設與媒體或電影有關的課程,或讓媒體與電影成為語言學課程的一部分。」 伍爾夫指出,電影課程不僅教導學生認識電影,也教導他們批判媒體影像的技巧。他說:「就以政治廣告為例,在一場辯論會中,攝影師拍攝辯論者的角度,都涉及到控制資訊的方式。」 要學生欣賞電影的最終目的在於,希望學生能將看《羅生門》或《迷魂計》( Vertigo)時學到的批判技巧,應用到日常生活,讓學生成為耳聰目明的閱聽人。 例如,奧勒岡州凱特林戈貝爾高中老師史塔克斯( Tony Stocks),就安排學生到電影院看電影或租光碟片,並應用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批判技巧。最近上映的幾部電影,如《神鬼交鋒》(Catch Me if you Can)、《鯨騎士》(Whale Rider)、《火柴人》(Matchstick Men)、《蘭花賊》(Adaptation)、《英雄不回頭》(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史塔克斯說:「有時藉由電影,學生可以獲得不少啟示,他們了解螢光幕裡究竟有多少名堂。」貝莉也同意說:「我希望學生在兩個半小時裡,能更具批判精神。」(取材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