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30202】不要讓英文成為你的焦慮(邱貴玲)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歡迎點選文末連結參與討論。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 editor@esouth.org

不要讓英文成為你的焦慮

作者:邱貴玲(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助教授)

來源:新新聞周報 881、882 合刊號推薦 (bonuscredit@new7.com.tw)

我和一位美國朋友坐在草山行館喝咖啡,想到當年被視為禁地,滿佈崗哨的蔣介石的家,現在竟可以變成一個開放給大眾的咖啡館,覺得台灣社會變化的速度和密度,讓許多經驗在短短幾年間,就像已隔了好幾世。

台日環境論壇
(台南社區大學、社團法人看守台灣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各位朋友:

大家好!看守台灣協會與台南社區大學、主婦聯盟,將於2月8日-10日舉行台日環境論壇。該論壇是2001年於清淨亞洲年會時,與日本的團體代表達成共識,每兩年由台灣與日本輪流舉辦一次,今年由台灣主辦,日本將派12名代表來參加。論壇中將討論民國68年發生的多氯聯苯中毒事件,焚化爐的問題,污染排放監測與公民參與的議題,還有遭到戴奧辛與汞污染的台鹼安順場污染場址以及日本水俁灣事件等。題材相當豐富,而且難得可與日本專家學者交流經驗,希望大家能夠踴躍參與,謝謝。現場有翻譯,語言問題將不用擔心。

詳情請按此

我們兩個老友笑著憶當年,突然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她看起來還在念小學的女兒,害羞的走過來,「妹妹,這是一個真的外國人,你要不要和她講英文?」「我們可不可以和你的朋友說說話?」她轉過來問我。她熱切的期待,我們卻不知如何回應。小女孩彆扭的說不出一句話來,四個人僵在那裡,時間尷尬的停著。最後,小女孩還是不肯說,我們只好禮貌的笑了一笑,繼續我們自己的談話。

碰到這種情境,我的文化情結就浮了上來,什麼時候,英文成了一個連兒童都面臨的全國的焦慮?語言固然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工具,但竟然連一個小女孩都要面臨這樣的挑戰,實在有點殘忍。許多家長的期待加諸在子女身上,變成全家的負擔,嚴重一點的,我還碰過小孩將自己週邊的人區分成「英語人」和「國語人」。有次去參加一個大學社團聚會,碰到一個小孩子,問他爸媽是誰,小孩子竟回答我「我爸爸是 XX 大學 XXXX 研究所所長。」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兒童教育?什麼樣的價值標準?

學習英文當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但學習的動機是什麼,是不是以平常心來看待,更值得思考。學美文要看的懂莎士比亞嗎,或要能欣賞珍奧斯汀等古典文學?就像,學中文一定要看紅樓夢嗎?還是會背唐詩三百首?學英文是當成一個生活的工具,還是作為一個專業研究的資格條件?這兩者之間相差何止千里?

對一般生活的人來說,與其深究英文的語言世界,還不如瞭解英語的生活文化,從食衣住行著手,從閱讀一般報章雜誌,演練生活的溝通技巧開始。而更重要的是文法正確,發音正確,即使是最簡單的英文,都是如此。

高中時有一個英文老師問我們「馬是動物,英文怎麼說?」班上同學每個人造的句子不一而足。老師說,這就是我們學英文的最大問題,念了一大堆,結果捨本逐末,連最簡單的句子都說不好。我還有一個外文系畢業的朋友,出國時托福考了六百多分,給果到了美國郵局,竟不知如何用英文表達「買廿張廿分的郵票。」結果,當她在一邊忙著造句時,另一個顧客一句「twenty twenty cents」就解決了。

回應邱貴玲:
(看別人的回應)

大名:
信箱:
網址:


記憶身份

從語言政治學角度來看,語言在現代社會已不只是溝通工具而已,還有出身階級、社會地位、教育程度、文化層度等種種有形或無形的象徵意涵,也使語言的使用變的更為複雜。但,一般人學習外語也要陷入這個框框嗎?作為一個非自己母語的外語工具,與其造作的去背一些深奧而無法正確使用的字彙單字,或咬文嚼字的學習艱澀文法卻沒幾個人聽的懂。我覺得,還不如自在而正確的,不帶矯情的說聽使用語言,進而擴展自己的視野和閱讀空間,而不是用英文來顯示個人身分地位,教育階級。就像是學游泳一樣,自得其樂,海闊天空,自然又自在。如果學英文持有這種平常心的學習態度,再多的努力都不再是負擔,更重要的,在任何英語場合或人群中也不會失去自我。

[留言 / 轉寄]

 
 
蔡明亮─你好狠 -- 說不見與不散裡的輪迴與再生

作者:波那貝蒂 (kitsune@pchome.com.tw)

電影結束、燈光乍亮,居然看見蔡導站在銀幕旁邊,彷彿從電影中走出來。

戲臺下滿座觀眾一陣驚呼,頓時騷動了起來。

我不是國片的愛好者、也不是蔡導的死忠影迷,卻忍不住抱著兩張幾乎比自己還高的海報,走到他的面前:「蔡導,你好狠...」

[留言 / 瀏覽 / 轉寄]

 
 
鐵道員與蘇花高之間

作者:徐思婷 (S8614262@yahoo.com.tw)

在這之前,收到南方寄來的文章『缺乏群眾參與,可算是一場反對運動嗎?』讓我有了一些反省,接著參加台南洪雅書房辦的「鐵道員」觀影並邀請許乃懿醫師與會座談,便讓我有了想把這些想法整理一下的動機:

上週 11/27 (四) 去參加台南洪雅「鐵道員」的活動。這支片子,除了,北國特殊的雪景和鐵道員對於鐵道與國家的忠誠,還有,人與人之間深厚含蓄的情感。

[留言 /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碰到這種情境,我的文化情結就浮了上來,什麼時候,英文成了一個連兒童都面臨的全國的焦慮?語言固然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工具,但竟然連一個小女孩都要面臨這樣的挑戰,實在有點殘忍。許多家長的期待加諸在子女身上,變成全家的負擔,嚴重一點的,我還碰過小孩將自己週邊的人區分成「英語人」和「國語人」。有次去參加一個大學社團聚會,碰到一個小孩子,問他爸媽是誰,小孩子竟回答我「我爸爸是 XX 大學 XXXX 研究所所長。」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兒童教育?什麼樣的價值標準?

編輯室手記

過去在讀討論後殖民相關議題的書籍的時候,曾讀到框架(frame)的相關論述。這幾年在教育界服務,眼裡耳中倒是看到許多既真實又殘忍的案例。尤其是當我們因為知識的傳播與理解進而服膺了某個理念或者說法,並且做出了決策判斷的當下,卻常常沒有注意到,那個文化殖民的框架,竟然依據著粗淺理解的知識本身,束縛了我們。我們如此無知,深陷在這其中,彷彿駭客任務裡被 the Matrix 餵養的人。

究竟,引領我們這樣思考的,我們依賴作為「理性」的共同意念,背後沒有隱藏著危險?這篇文章提供一個案例作為思考。

(本文責任編輯:貝爾‧傑 iso.bear@msa.hinet.net

活動訊息:

旅法台灣學生與僑民的聲明
支持性工作者除罪化 敬請連署支持 修法刪除社維法第 80 條「罰娼條款」
迎向樂生院‧發現新故事 ─ 青年樂生營
國內第一本「廚餘有效利用」專書
白話字種子教師基礎班
「傾聽女人的聲音」書寫工作坊第一期:不完美但真實的生命故事
好書店歲末活動
過年期間《寂寞的撫慰》攝影展延長開放 & 群鶯飛舞 ─ 2004 第四屆國際娼妓文化節
細說女人映像 ─ 閱讀與分享女人的生命故事第十一期 ~ 吾家有女初長成,性(別)要怎麼教?
台日環境論壇
文化研究「Router: A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專題徵稿啟事
歐洲批判理論系列:阿多諾
《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入門講座 2004 冬季營隊
2004 反高學費運動寒假青年營
起來!─ 2004 黑水溝寒假生活營

捐款公告

◎ 感謝林弘場捐款 2000 元。 (1/8)
◎ 感謝陳素如捐款 3000 元。 (1/8)
◎ 感謝尹蕊棻捐款 500 元。 (1/13)
◎ 感謝吳昱賢捐款 1000 元。 (1/28)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免費撥接:

撥接電話:4050-8888
帳號、密碼:e-info
初學者學習網頁

給南方建議:(看別人的建議)

大名:
信箱:
網址:


秘密留言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4/02/02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編輯群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徐江屏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執編:宋明珠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南方電子報純文字版(PDA 版)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eGroups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