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教育專題 》◎ 在台北過年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02.03.2004》

本期內容
 
 在台北過年
   英國大學畢業生-工作機會增加
   中國的中學課程改革



在台北過年
魏宏晉

回到國內過年,台北超冷的,竟然覺得比北京零下的氣溫還冷,印象中台北好像沒這麼冷過,真是的。

在北京,他們形容氣溫低的人體感受是叫做「凍」,而不是台北人籠統地說冷。那種「凍」的感覺單純只影響身體沒有被衣物包裹住的部分,有適當衣物保護的地方,通常都還能舒適安泰。至於暴露在外的頭臉,則是最能感受到「凍」的,到了室外,鼻子、耳朵常一下就僵掉,甚至有已經脫離了的錯覺。

然而,北京的凍儘管嚴酷駭人,但相較於台灣的冷,卻還不至於沁入心脾,叫人難以忍受。台灣只要一到了十度以下,就像過年這些日子,配合陰雨連綿,那種冷可真要讓人痛不欲生。台北的濕冷是無孔不入的,儘管裹上厚厚的冬衣,但是寒風沁骨,只要讓它找到縫隙鑽進身子裡,渾身裡裡外外可都要顫抖一遍,才能稍微找回一點暖意來,這種陰寒可不是北京的凍比得上的。

到了冬天,北京儘管凍著,但室內好歹都供暖,出入頻繁的建築物門口,也多加上一到兩層厚重的布簾,一為擋住室外的寒風侵入,二為留住室內的暖氣。所以外頭再冷,進到屋裡一定保你春意盎然,渾身上下暖洋洋。

我們一提到中國的冬天,經常以東北為寒冷的代表,其實東北的冷在供暖設備的完善保障下,它的冷是種別有風情的浪漫,能表現出極致的冰雪之美,但又不至於傷人。

一群台灣同學在 12月底去參加北京一些高等學校所舉辦的東北旅遊,行前大家就取笑他們,一定要多帶塑膠袋,「以便收集滿地被凍掉的耳朵」;小便時要帶小棍子,才能即時敲掉「小冰棍」,免得小完便時,「冰棍還連在身上」。

其實,東北冷是真冷,但說成遍地掉鼻子、耳朵,那絕對是誇張;至於小便成冰棍的問題,據東北來的同學闢謠,那更是瞎說,「根本不會成冰 ?,不過一尿到地上,先是冒上熱氣,然後漸漸擴散成薄冰,等你重新穿好褲子,那尿冰已然結實了倒是真的。」

在中國過冬,最可怕的不是在長江以北的地方,而是在以南的地區。北方的室內都有供暖的設備,而且經常是小區統一供暖,質量都由公家保證;但是南方可不同,那兒沒有供暖的設備,但是一到冬天,許多地方其寒冷絕不下於北方,在那種環境裡過冬,以「痛不欲生」來形容是決不誇張的。

長江以南為什麼沒有供暖設施?很多外人都很納悶。那主要是因為中共建國之後,國家經濟困難,為了省錢,所以摳門摳到人民身上,「想當然爾」南方較溫暖,所以就不必有暖氣設備,冬天熬一熬就過了吧!至於北方,那更「想當然爾」絕對是冷,沒暖氣怎麼行?況且國家領導人都在北方辦公,肯定不能凍壞他們,如果只能先有一部分人「暖起來」,那麼於情於裡,就北方人先受惠吧!

問題是,中國南方是很廣義的,海南島氣候和台灣差不多,一年真的就冷個幾天,「熬一熬」是可以過了。不過像湖北、江西這些長江穿越的地方,冬天時間跟北京一般長短,溫度雖沒北京低,也只高個兩、三度。而且因為這些地區氣候比較濕潤,那種寒意是處在台北的冷與北京的凍之間,既磨人又跋扈。居住於此的南方人更可憐的是,他們連個取暖的地方都沒有,北方人入得室內便可避寒,他們是躲到那兒都寒,裡裡外外,徹徹底底,怎麼躲都躲不了。

我有好些朋友和同學從武漢來,常聽他們講那兒冬天情景,可真是驚心動魄。武漢就在江邊上,是中國著名的火爐也是冰窖,夏天 30多度,冬天則是零下氣溫,在那兒生活,年復一年地嘗著這種溫差40度的冷縮熱漲,真難為他們了。

據一位大學在武漢大學就讀的朋友說,她們寢室在冬天和冰窖沒兩樣,唯一取暖的方式就是多穿衣服,大家把能穿的衣服全穿上了,但上床睡覺可不能這樣穿,只好脫了,趕快鑽進被窩裡頭。進被窩那一剎那最是「痛快」,像突然被投入冰水池一樣,初時不感覺太冷,但寒意接著就漸漸蔓延,從腳心拾級而上,慢慢地爬上心窩,那可真夠瞧的。這時唯一能對抗寒冷的武器就只有時間與意志,用它們來換取體溫輸出,以求被窩能達到與身體平衡的溫度,換得一夜安穩的睡眠。然而這樣的想望卻經常是奢求。朋友說,她經常在半夜被凍醒,輾轉抗寒,再難入睡;運氣好時,一眠到天明,起床後卻發覺被子還是凍的。

我的一位老師也打武漢來,他則說冬天早上起床後要梳洗的時候最痛苦,因為前一夜打濕的毛巾已經結凍成冰,要先用熱水化開冰,然後才能恢復柔軟的狀態,再讓它由「瓦片」變回「毛巾」使用。

另一位同學對在武漢讀大學時,冬天早晨課堂的跺腳聲印象最為深刻,早上第一堂課,教室裡「蹦!蹦!蹦!」之聲此起彼落,「因為太冷了,既然不能起來跑步,大家只好跺腳取暖。」她說。

當然,現在的中國也不是像以前那麼窮困了,南方儘管沒有供暖的基礎設施,但大多數人們也不是買不起電暖爐過冬,怕的是許多地方電路老舊,一上電爐,電就跳掉,像學校的宿舍,根本就別想用上高耗電的電暖爐,所以現在一到冬天,多數人還是凍著,可真是慘呀!

在台北過了這個極度低溫的春節,對於寒冷,我有了深一層的認識。而想到回南方家裡過年的同學們,我不禁寄予許多同情,家裡肯定凍呀!也難怪很多人都只回去個十天半個月就趕回北京了。以前我單純地以為他們「好學」,但現在則有更多地感同身受,原來中國的冬天還是北方暖呀!

(回目錄)



英國大學畢業生-工作機會增加
編譯■
盧永山

擔心大學畢業後還不起就學貸款的應屆畢業生,聽到人才招募市場景氣翻升,年薪比往年還高的消息,勢必會感到高興。

根據英國畢業生就業協會( AGR)2004年針對企業主的調查,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已增加了11.9%。2004年畢業生的平均年薪為2萬1,100英鎊,比通貨膨脹幅度還高出3.9%。2003年,企業主刪減了大學畢業生3.5%的工作機會,2002年則刪了6.5%。

畢業生就業協會執行長吉里爾德( CarlGilleard)表示:「我很高興,畢業生就業市場在低迷兩年後再度翻升。對於想在2004年找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而言,這是件好消息,但他們不必過度興奮,因為高薪工作的競爭仍然激烈,他們得向企業主和市場證明,自己是有實力的。」

吉里爾德補充說:「布萊爾政府獲悉此項消息後,也將備感鼓舞,因為他們正努力平息高等教育投資價值何在的爭議。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年年增加,證明企業主仍深信不疑他們對企業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包括公共的和私人的。」

對有意償還就學貸款的應屆畢業生而言, 2004年年薪最高的企業包括投資銀行、顧問公司、律師事務所、石油公司和商務/零售銀行。年薪最高的地點,毫無疑問的是倫敦市及英國東南部。

這項調查亦透露,在大學畢業生簽下第一份合約時,企業主不願再給一次付清的紅利( goldenhandshakes)。打算支付此項紅利的企業主從2003年的32%,下滑至2004年的25%。然而去年平均支付1,500英鎊紅利的企業主,今年預期會提高至2,000英鎊。

(英國衛報)

(回目錄)



中國的中學課程改革
編譯■
盧永山

時間是某個週一早上 7點半,3千5百名蘇州第九中學的學生蜂擁至操場上,這些學生今天將考期中考,空氣中瀰漫著緊張氣氛。

17歲的沈文齊玩笑地說:「我們把這次的考試稱作最後的早餐。」

就像中國的所有學校,位於江蘇省蘇州市的蘇州第九中學,也得參與標準化考試,與其他中學一同競爭。 7月舉行的3天大學入學考試最為重要,中國全國的高中生將在大考中一決雌雄,爭取最好的大學。

然而,就在中國經濟以極其危險的速度成長之際,該國的教育也開始轉變。就像美國,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正在進行全國性的學校改革。但美國在「沒有學生落後法案」的規範下,學生的閱讀、寫作和數學評量,正朝國統一標準的方向邁進。而中國則重組教育系統,強化學生的創意思考及地方學校的創新能力。

蘇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古玉華說:「過去,教育是非常僵化的,我們都稱之為強迫灌輸教育,教師非常的權威。現在,教師的任務是促進、協同和引導,強調學生的實踐經驗。」

蘇州市距上海 30英哩,人口220萬,以精密工業著稱。該市的許多公立學校,包括蘇州第九中學,被認為是全國的辦學模範。

蘇州第九中學可能代表了光譜的一端,但身處於一個重視背誦記憶的文化中,面對中國學生漸漸萌發的創造和革新能力,該校必迎接各種挑戰。

2001至2002年在蘇州第十中學教授英文,目前在波特蘭市擔任校長的克洛契特(KevinCrotchett)表示:「中國學生做作業的耐性和專注力十分驚人,在美國,我們經常談及培養終身學習者,我在蘇州教的學生都是終身學習者。」

克洛契特說,中國社會和政治史的一致性,致使欲建構一個以學生為導向、強調探索( exploratory)的課程,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他說:「中國在科學和數學上的成就不凡,但學生卻缺乏討論的技巧。」

幾個蘇州教師和行政主管對學校改革抱存疑態度,他們有不同的理由。蘇州第九中學校長倪澤民說:「理論上,教育改革給校長更多的選擇,但我們仍得參加全國性的考試,而考試也決定了課程內容。」

居住在都會學區的美國家長,在習慣預算和課程被刪減後,也許會更羨慕中國富有大城市裡的學校。

例如,在蘇州實驗小學,過去 6年,學校預算成長了40%,其中絕大部分用做教師調薪和增加課程。在蘇州市多數的中、小學,美術、音樂、體育是最重要的課程。許多所學校開放至晚上11點,以協助學生建立如克洛契特所言的強烈的社群感。

當然,每天上課前和下課後,工友打掃教室之際,留在教室裡的學生也增加兩倍。但新穎的電腦教室缺乏暖氣,致使學生在冬天溫度甚至只有華氏 32度時,仍得待在電腦教室裡學習電腦。

中國全國性的學校改革去年在 500個鄉鎮啟動,受影響的學生達總數的25%。在蘇州第九中學,將進步的教育理念納入教學中,意謂了高三上數學課的學生,有時候會被叫上講台,引領同學上課和討論;這也意謂了新的歷史課本將承認中國國民黨在對日抗戰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同時更意謂了學生將有不同的課外活動可參與,如戲劇社。

英語和演說成績頂呱呱的沈文齊說,他注意到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從前更為頻繁,他說:「我們稱老師為朋友。」但沈文齊也指出,背誦學習法仍支配一切,特別是學生做功課的時候。他說:「練習,再練習,我們做的就是這些,實在很無聊。」

做為地方創新努力的典範,蘇州第九中學出版了 5本自編教科書,主題包括該校長傳授達1千年的功夫史。倪澤民說:「學生對自編教科書很感興趣,但因對升學考試無益,所以這幾本書沒多大用處。」

幾名蘇州的老師表示,若與美國的學生和老師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將有助於更新教學方法和課程。

去年,來自蘇州第一小學的 1名老師,到蘇州姊妹市波特蘭的伍德史塔克小學見習1年。今年春天,一群波特蘭的學生將回訪蘇州。

(取材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