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4.02.0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4.02.0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煙花般燦爛倏逝的台北書展
陳由豪的信對誰有利



【社論】
煙花般燦爛倏逝的台北書展
 
 

第 12屆台北國際書展在前天熱鬧閉幕,自開幕以來,這次的書展曾創下了許多新的記錄:2,078個參展攤位、42萬8千參展人次,以及售出近26萬張門票。若我們關注於這些數字的締造──正如同城邦出版集團發行人詹宏志所樂道的,巴黎書展的參展人次僅17萬──那麼,我們可能會對於台灣的文化表現與能量抱以太過樂觀的想像,而忽視了閱讀與求知是必須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的,同時也看不到其實是「質」而非「量」決定文化生活品質,而商業出版集團所在意的往往僅是後者。

由於台灣的出版業長期以來一直在極為有限的空間中苦撐,因此,這個曾是官方大力主導與意圖塑造文化繁榮表象的台北國際書展,便成為台灣出版業界每年一度難得的獲利時機。在媒體集中報導、消費者彼此間的慾望感染,以及各種出版物齊集並提供優惠折扣的刺激下,台北書展也的確激發出了某種程度的消費誘因與行為,而散發出如煙花燦爛般的文化榮景。然而,也如同稍縱即逝的花火一般,這個短暫的光炫絢麗,並不能真正照亮台灣的文化生活。

即使以銷售量而言,台灣出版業者心知肚明的是,在台北書展結束後的幾個月內,出版物的銷售量往往會有顯著的下降,亦即,消費者對於出版品購買的意願和支出,並未隨著書展的(成功)刺激而有真正提升,只不過是在書展期間感染下「提前」反映罷了。換言之,若以每年的「平均量」並未真正提升來看,方能較為真實的看出台灣民眾在閱讀與文化生活上的真貌;而從這個角度來說,台北書展其實也只是一種趕集式的大拜拜而已。

閱讀及其效用並未真正落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於這一點並不需要多費口舌的加以說明,我們只要看到媒體上嘩眾取寵的內容和言論往往可以主導人們的目光、公共議題的思辨僅僅停留在情緒的層次、大學生思維與寫作的能力下降、網路搜索能力強大使得抄襲成為家常便飯、資訊通信發達造成流言與垃圾訊息蔓延等等這些日常的感受與觀察,便可以知道我們的理性能力並不一定會與出版物的發行、消費量呈正比成長。

對於出版物的消費與閱讀,其目的並非在量的意義上,而是在我們能藉由閱讀而增進我們的理性思辨能力,並進而提升我們的公共參與能力和生活素質,而這一點,卻不是商業出版集團所在意的。因此,即使台北國際書展將由「民間」接辦而展現出每年一度的非凡活力,也不一定會因此而照亮我們長期荒蕪的文化素質和理性能力。台北書展的意義,我們就不要高估它了吧!

(回目錄)



【左右看】陳由豪的信對誰有利

【左看】
窺看還是批判
李亮

在資本主義社會,政治從來都不是眾人的事業,而是少數專業政客與富豪巨賈之間的共謀。名列十大通緝要犯的陳由豪自海外發來三封信,自曝其與扁、陳、張等人的關係,宛如針孔偷拍一般地由當事人秀出了台灣政經共犯結構的一小角。民眾對此議題的觀看,雖是一種對上層階級真實相貌的偷窺,但既然我們的社會不提供別的管道來掌握這些統治我們的人的行蹤,我們也只好含淚視之,看看他們是怎麼操縱我們的。

可怪的是,各陣營的政治人物似乎全不和我們一道含淚視之,卻是過分入戲,一邊說通緝犯的話怎麼能信,一定是對手暗中使計,另一邊則欣喜於對手的清廉改革形象破功,對己有利。雙方互推、互攻的動作,連民眾欲探知真相的含淚窺看都算不上,不過是在混淆視聽。說實在的,這件事只是再次說明了藍綠都是爛蘋果,兩陣營很大程度上是一路貨,恐怕只會降低整體的投票率。

倒是偶有動作的中間偏左勢力應該把握機會,蒐集各種人證物證對既有勢力好好揭露批判一番,並配之以各項進步的政策訴求,有破有立,或許能推出有別於藍綠的「第二條路」。

(文字工作者)




【右看】
防弊還是興利
王放

政治獻金、官商勾結、黑金政治等等詞語,用來罵人時或許慷慨激昂,實際上卻廉價、貧乏、淺薄得很,根本就是謹小慎微的小市民狹隘心理的刺激反射,沒有多大政策價值。錢非萬能,但沒錢就萬萬不能,搞政治需要錢,而且是大把的、上億的錢,這是台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常識,在台灣這個事事都要錢的社會,政治不沾錢,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重點在於你有了錢之後會做出什麼樣的事。如果你政績好人民得到福利,你從中撈點油水──只要別太誇張的話──沒有哪個成熟的人會太介意的;反之如果你政績不好,就算你分文不取,大家還是希望你下台。搞政治是要替眾人謀福利,論的是政策,講的是實力,而不是倫理道德、忠孝仁愛。為官再廉潔也不過防弊而已,能否興利才是真本事。

綠營選舉以來對「廉潔」此種倫理道德問題著墨甚多,政策計劃上卻虛軟無力。把「反黑金」這種廉價的口號高掛嘴邊,實際上正是對實質政策辯論的最大阻力。陳由豪的三封信讓綠營的權錢交易浮上檯面,其實也從反面宣告了這種廉價的口號已不堪用。綠營何不就此拋開這種倫理道德比賽,好好談談興利之道?

(政治評論員)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